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欧洲战场,纳粹军队闪击波兰后,连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挪威。在中国,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在这个时候,共产党和所领导的八路军挺身而出,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用一场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的信心。这场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答案】D
【解析】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排除A项;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排除B项;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排除C项。故选D项。
2.陕北民歌中唱道:“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那猪羊出呀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哎勒梅翠花海呀海棠花,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下列事件中与歌词反应的时期一致的是( )
A.中共一大召开 B.飞夺泸定桥 C.百团大战 D.挺进大别山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八路军”可得出这是全面抗战时期,结合所学,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中共一大是1921年,飞夺泸定桥是长征时期,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BD项。故选C项。
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表示: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台儿庄战役: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D.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答案】C
【解析】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项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A、B和D项均正确,排除。故选C项。
4.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1938年是58.8%,1939年是62%,1940年是58%,1941年是75%,1942年是63%,1943年是58%,1944年是64%,1945年是69%。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 )
A.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B.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
C.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D.是抗击日军的唯一力量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为抗日的前线,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中国共产党及其 领导的人民武装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主要发宁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和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是抗击日军的唯一力量的说法过于绝对夸张,排除D项。故选A项。
5.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南京 B.重庆 C.延安 D.西柏坡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C项正确;A、B、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项。
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①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②领导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
③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敌后战场,钳制大量日军
④取得百团大战胜利,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奔赴敌后战场,钳制大量日军;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因此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国民党军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领导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所以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
7.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各种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下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井冈山精神 ②红船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延安精神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答案】A
【解析】井冈山精神是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红船精神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在浙江嘉兴召开形成的精神;长征精神是1934-1936年,红军长征途中形成的革命英雄主义等精神;延安精神是1936——1949年在延安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依据时间先后顺序,②①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8.日军在某次作战记录中记载:“共军于1940年8月22日夜,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此次袭击,损失甚大。”“此次奇袭”的指挥着者是( )
A.叶挺 B.李宗仁 C.林彪 D.彭德怀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40年中共组织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由彭德怀指挥的,D项正确;叶挺是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新四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排除A项;李宗仁是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排除B项;林彪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师长和该师军政委员会书记,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军委前方分会委员,率部挺进华北抗日前线,排除C项。故选D项。
9.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
A.中流砥柱的作用 B.毫无建树
C.协助日军侵华的作用 D.保存实力消极抗日的作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故选A。
10.1937年9月,有一场战役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八路军威名远扬,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它是( )
A.枣宜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皖南事变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史称“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B项正确;枣宜会战爆发于1940年5月,百团大战爆发于1940年8月,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1月,均与题干“1937年9月”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共作战12.5万余次,以伤亡61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材料表明
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正面战场取得了巨大胜利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 D.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答案】A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共作战12.5万余次,以伤亡61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排除B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排除C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12.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 )
A.减租减息 B.采取地雷战 C.开展游击战争 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积极因素,D项正确;减租减息是为巩固抗日根据地而采取的土地政策,而不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A项;地雷战是抗战时期所采取的战术,不属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开展游击战争也是属于中国共产党在战术方面的措施,不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13.续范亭先生对某次战斗高度评价道:“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们的士气。”这场著名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的率领下,在平型关一代歼灭日军1000多人。平行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项正确;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同日本进行的战役,排除BD项;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不是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排除C项。故选B项。
14.民国二十九年九月,《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
A.北伐战争初步胜利
B.平型关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敌后战场的胜利
D.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重大胜利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国二十九年主要指的是1940年,材料中出现了朱德、彭德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百团大战,因此本题选C;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是在1927年,A错误;平型关大捷是在1937年,B错误;台儿庄战役是在1938年,D错误。
15.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了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建设,不能体现国共合作抗日,排除B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等,材料不能体现相关内容,排除C项;从题干“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可知,题干材料所处的时间为抗战时期,不可能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中,致远舰勇往直前,在危急时刻,向敌舰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
材料二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描述中国抗日的一次战役:“整个华北,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夜以继日,一连和日军厮杀了五个月。”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战斗?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中国的战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的什么战役?此次战役八路军的指挥官是谁?此战的胜利在当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从材料一、二两次战争的结果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答案】(1)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百团大战。彭德怀。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华民族面对危难时的民族凝聚力等。
(4)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显示了清政府的无能,而在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下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说明战争领导者的英明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国家的强弱。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了一场激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第二小问,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第三小问,《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整个华北,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夜以继日,一连和日军厮杀了五个月。”可知,该战役是百团大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的指挥官是彭德怀。第三小问,百团大战的胜利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华民族面对危难时的民族凝聚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可以认识到清政府的无能,从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可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战争领导者的英明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国家的强弱等等。
17.中华民族的蝶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缘何蝶变)
材料一 十五日早话别后,旋得沪电,知卿于十九日抵中江,迄今未接由申赴闽之电……张樵野侍郎奉简前往日本议和,本日可以抵津……此次议和有无把握,尚未可知……惟皇太后主持和议甚坚,日本兵力饷力,已竭尽无余,想不难就范也。和议如一成局,卿即带同儿女辈,前来天津晤谈一切,不可挨延。
——摘编自孔祥吉《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上层人物的心态——营务处总办罗丰禄家书解读》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阶层对甲午中日战争持什么样的态度 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周平民在1933年随救国团赴上海时写的家书)自热辽陷落,小张放洋后,东北军已一蹶不振。……故眼前中国各方大致无事,中央安内协外之目的已达,大可实行其专心剿共之计划。
——摘编自《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2)周平民家书中“热辽陷落”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中央安内协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材料三 日本军事当局像是失去了对部队的指挥控制权,军队在进城后抢劫掠夺达数周之久……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惨遭杀害,……整个城市均有三分之一被日本人纵火焚毁,时至今日,纵火事件还在继续不断地发生。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
——[德]约翰·拉贝《拉贝日记》
(3)材料三记述了日军的什么罪行
(如何蝶变)
材料四 自到缅甸以来,因路途遥远,电台联络困难,许久未能发报,自3月18日以后,即与敌人开始战斗。因为是孤军,战斗了六天,就被敌人包围,更是无法通讯。苦战了12日,在3月29日突围,现已完全到达,望你们勿念,虽然被国,我们官兵极其勇敢,打死了很多敌人,这是令我非常高兴的。
——摘编自《戴安澜传》
材料五 “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此生别无遗憾,惟一遭憾的是我们的女儿北北,我不曾给她一点父亲的爱,没有尽到一点父亲的责任,只有拜托你替我多亲吻女儿了。”
——摘编自《左权将军家书》
(4)戴安澜将军、左权将军分别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从材料四、材料五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抗战精神
(羽化成蝶)
材料六 (历史学家,教育家柴德赓在1945年8月的家书)青峰,你能知道吗 正在八月十日晚上九点半钟的时候,好消息来到了……自然是狂歌、载舞载欣、吃酒放爆竹的了……当晚我们从寝室里请出援庵(陈垣)先生听我们的报告……他高兴地直缕他的须子,问道:“是吗 ”“没听错 ”“重庆的报告 ”“噫,那可活了!”旁边的人高兴地说“日本小鬼子找死”等等一类话,他又接下去“所以啦,所以啦……那真高兴啦!”青峰,我形容的怎么样 于是我们欢跃而出,他又就那样送我们到门口,“唱喏”而别。
——摘编自柴念东《柴德赓来往书信集》
(5)材料六中民众因什么事而高兴 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1)态度:避战求和,只顾小家而不顾国家。说明:清朝统治阶层缺乏民族意识。
(2)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危害:为日本大举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3)罪行:南京大屠杀。
(4)贡献:戴安澜率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有力支援了同盟国军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酒疆场。日本侵略者陷人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精神: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舍家为国,心怀天下。
(5)民众因抗日战争胜利而高兴。说明:抗日战争使民众的民族意识得到增强。
【解析】(1)由材料“此次议和有无把握,尚未可知……惟皇太后主持和议甚坚”“卿即带同儿女辈,前来天津晤谈一切”,可见避战求和,只顾小家而不顾国家。说明清军民族意识十分淡薄,灭有舍生救国的社会责任感。
(2)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得寸进尺,制造了热河事件。由材料“中央安内协外之目的已达,大可实行其专心剿共之计划”,结合所学,国民党在南方围剿红军,为日本大举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3)材料“日本军事当局像是失去了对部队的指挥控制权,军队在进城后抢劫掠夺达数周之久”与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有关。
(4)结合所学,戴安澜是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著名将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左权是八路军副参谋长。精神:从戴安澜和左权的为国捐躯来看,热血男儿应当尽忠报国,甚至为国战死;在国与家的关系上,应该国家利益至上,舍家为国,心怀天下。
(5)由材料“自然是狂歌、载舞载欣、吃酒放爆竹的了”,可得出民众因抗日战争胜利而高兴。由材料“重庆的报告 ”“日本小鬼子找死”,说明民众关注时事,抗日战争使民众的民族意识得到增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欧洲战场,纳粹军队闪击波兰后,连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挪威。在中国,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在这个时候,共产党和所领导的八路军挺身而出,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用一场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的信心。这场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2.陕北民歌中唱道:“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那猪羊出呀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哎勒梅翠花海呀海棠花,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下列事件中与歌词反应的时期一致的是( )
A.中共一大召开 B.飞夺泸定桥 C.百团大战 D.挺进大别山
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表示: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台儿庄战役: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D.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1938年是58.8%,1939年是62%,1940年是58%,1941年是75%,1942年是63%,1943年是58%,1944年是64%,1945年是69%。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 )
A.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B.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
C.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D.是抗击日军的唯一力量
5.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南京 B.重庆 C.延安 D.西柏坡
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①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②领导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
③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敌后战场,钳制大量日军
④取得百团大战胜利,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各种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下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井冈山精神 ②红船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延安精神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8.日军在某次作战记录中记载:“共军于1940年8月22日夜,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此次袭击,损失甚大。”“此次奇袭”的指挥着者是( )
A.叶挺 B.李宗仁 C.林彪 D.彭德怀
9.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
A.中流砥柱的作用 B.毫无建树
C.协助日军侵华的作用 D.保存实力消极抗日的作用
10.1937年9月,有一场战役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八路军威名远扬,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它是( )
A.枣宜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皖南事变
11.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共作战12.5万余次,以伤亡61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材料表明
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正面战场取得了巨大胜利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 D.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12.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 )
A.减租减息 B.采取地雷战 C.开展游击战争 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3.续范亭先生对某次战斗高度评价道:“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们的士气。”这场著名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4.民国二十九年九月,《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
A.北伐战争初步胜利
B.平型关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敌后战场的胜利
D.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重大胜利
15.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中,致远舰勇往直前,在危急时刻,向敌舰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
材料二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描述中国抗日的一次战役:“整个华北,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夜以继日,一连和日军厮杀了五个月。”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战斗?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中国的战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的什么战役?此次战役八路军的指挥官是谁?此战的胜利在当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从材料一、二两次战争的结果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17.中华民族的蝶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缘何蝶变)
材料一 十五日早话别后,旋得沪电,知卿于十九日抵中江,迄今未接由申赴闽之电……张樵野侍郎奉简前往日本议和,本日可以抵津……此次议和有无把握,尚未可知……惟皇太后主持和议甚坚,日本兵力饷力,已竭尽无余,想不难就范也。和议如一成局,卿即带同儿女辈,前来天津晤谈一切,不可挨延。
——摘编自孔祥吉《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上层人物的心态——营务处总办罗丰禄家书解读》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阶层对甲午中日战争持什么样的态度 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周平民在1933年随救国团赴上海时写的家书)自热辽陷落,小张放洋后,东北军已一蹶不振。……故眼前中国各方大致无事,中央安内协外之目的已达,大可实行其专心剿共之计划。
——摘编自《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2)周平民家书中“热辽陷落”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中央安内协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材料三 日本军事当局像是失去了对部队的指挥控制权,军队在进城后抢劫掠夺达数周之久……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惨遭杀害,……整个城市均有三分之一被日本人纵火焚毁,时至今日,纵火事件还在继续不断地发生。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
——[德]约翰·拉贝《拉贝日记》
(3)材料三记述了日军的什么罪行
(如何蝶变)
材料四 自到缅甸以来,因路途遥远,电台联络困难,许久未能发报,自3月18日以后,即与敌人开始战斗。因为是孤军,战斗了六天,就被敌人包围,更是无法通讯。苦战了12日,在3月29日突围,现已完全到达,望你们勿念,虽然被国,我们官兵极其勇敢,打死了很多敌人,这是令我非常高兴的。
——摘编自《戴安澜传》
材料五 “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此生别无遗憾,惟一遭憾的是我们的女儿北北,我不曾给她一点父亲的爱,没有尽到一点父亲的责任,只有拜托你替我多亲吻女儿了。”
——摘编自《左权将军家书》
(4)戴安澜将军、左权将军分别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从材料四、材料五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抗战精神
(羽化成蝶)
材料六 (历史学家,教育家柴德赓在1945年8月的家书)青峰,你能知道吗 正在八月十日晚上九点半钟的时候,好消息来到了……自然是狂歌、载舞载欣、吃酒放爆竹的了……当晚我们从寝室里请出援庵(陈垣)先生听我们的报告……他高兴地直缕他的须子,问道:“是吗 ”“没听错 ”“重庆的报告 ”“噫,那可活了!”旁边的人高兴地说“日本小鬼子找死”等等一类话,他又接下去“所以啦,所以啦……那真高兴啦!”青峰,我形容的怎么样 于是我们欢跃而出,他又就那样送我们到门口,“唱喏”而别。
——摘编自柴念东《柴德赓来往书信集》
(5)材料六中民众因什么事而高兴 这说明了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