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4 07:53: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它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它”指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多次会议。下列表述中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是
A.确定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C.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D.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3.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下列图片共同体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
A.全民族抗战 B.正面抗战 C.敌后抗战 D.局部抗战
4.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日作战,其中,地道斗争为人们耳熟能详,但地道本身是一种相对被动的防御设施,地道斗争必须和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村落战等结合才能顺利进行。这段话意在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时期( )
A.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B.坚持维护国共合作
C.善于赢得国际援助 D.始终坚守正面战场
5.“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是哪次会议制定的政治路线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6.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1937日本陆军共24个师,其中21个师投入侵华战争。1939年,日本陆军共41个师,其中34个师投入侵华战争。1941年,日本陆军共51个师,其中34个师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用于侵华,由此可见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实力严不足 B.中国战场上只有中国人民在积极抗日
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7.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这次大会是:( )
A.洛川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七大
8.《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作品体现的主旋律是
A.抗日救亡 B.民主共和 C.实业救国 D.自强求富
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B.苏联红军进攻中国东北
C.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两枚原子弹 D.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10.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会议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11.1937年10月27日上海四行仓库战役中,租界摩登的中国女郎高叫:“13个小日 本,还有一挺机关枪,从曲阜路口过来了!”,守军缺粮时,各食品工厂的老板、 员工及食品摊主,夜以盛日赶制“抗敌饼”,趁夜送到四行仓库。据材料可知,抗 战胜利的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英法对中国的援助
C.提高中国人民自尊心 D.群众对抗战的支持
1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此后漫长的8年时间里,举国上下无论是何民族,是何立场,不论男女老少,不管身处何地,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最终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说明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13.如图为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构成示意图,由此可知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国民革命军在中国抗战中做出了最大的牺牲
C.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14.抗战后期,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是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并于其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表明抗日战争使( )
A.中华民族全面觉醒 B.民族独立得以实现
C.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5.小刘在筹备一个专题展览时用到了下图中的时间轴。这个专题最可能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风雨兼程 B.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
C.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D.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性与局限性
二、非选择题
16.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 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1月12日,蒋介石在奉化武岭学校的演讲中说,“中国国防力薄弱”,一旦给日本提供“绝交宣战”的口实,必至“虽欲屈服而不可得”的境地。
——摘编自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
材料二 12月3日,蒋(介石)飞抵张(学良)、杨(虎城)驻地西安,希望稳定那里的不安局势,并加强“围剿”力度。12月12日拂晓,东北军105师和张学良的卫队第二营发动了兵变。蒋被囚禁,少帅提出八项主张……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不幸中之大幸的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卢沟桥事变”之前能顺利地侵占半个中国的主要原因。
(2)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说“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不幸中之大幸的事”?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第一次民族觉醒随之涌动……但后来的八国联军战争中国惨败,签订了《辛丑条约》……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推翻了封建帝制的统治。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开始大觉醒。
——摘编自正风网《中华民族觉醒与复兴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 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列强利用巴黎和会对中国权益的侵害和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爱国学生、民众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勇敢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正如一位外国人所说: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全国各阶层的人都受到了影响。
——摘自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
材料三 团结抗战 众志成城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各阶层民众和广大爱国华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活动。
学生在街头宣传全民抗战 根据地人民为八路军送军粮
宋庆龄等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大同盟 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到达重庆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走上革命道路,中华民族开始大觉醒的事例。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民众举行示威游行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并概括这次民族觉醒的特点。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觉醒不同阶段的相似之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它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它”指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符合题意,A项正确;“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尤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多次会议。下列表述中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是
A.确定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C.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D.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的召开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D项正确;中共一大确定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排除A项;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排除B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3.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下列图片共同体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
A.全民族抗战 B.正面抗战 C.敌后抗战 D.局部抗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歼灭日军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八路军在平型关中伏击日军,体现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联合抗战;地道战是广大人民参加的抗击日军的斗争;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这四幅图表现出抗日战争期间,各种力量都投入抗日战斗中,从而体现抗日战争是场全民族抗战。A项正确;正面抗战和敌后抗战都不能全面表达四幅图的共同点,排除BC项;局部抗战强调的是抗战的区域,而材料体现的是参与抗战的广泛性,排除D项。故选A项。
4.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日作战,其中,地道斗争为人们耳熟能详,但地道本身是一种相对被动的防御设施,地道斗争必须和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村落战等结合才能顺利进行。这段话意在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时期( )
A.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B.坚持维护国共合作
C.善于赢得国际援助 D.始终坚守正面战场
【答案】A
【解析】根据“但地道本身是一种相对被动的防御设施,地道斗争必须和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村落战等结合才能顺利进行。”可得出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主要的依靠人民群众,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民党的作用,也没有涉及到国际合作,排除BC项。 中共领导的是敌后战场,排除D项。故选A项。
5.“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是哪次会议制定的政治路线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并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项符合题意;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遵义会议承认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做出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排除ABD三项。选C项。
6.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1937日本陆军共24个师,其中21个师投入侵华战争。1939年,日本陆军共41个师,其中34个师投入侵华战争。1941年,日本陆军共51个师,其中34个师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用于侵华,由此可见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实力严不足 B.中国战场上只有中国人民在积极抗日
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内容可知,日本投入侵华战争的陆军军力占其总军力的绝大部分,这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D项正确;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实力严不足这一说法错误,排除A项;中国战场上只有中国人民在积极抗日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7.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这次大会是:( )
A.洛川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D项正确;洛川会议是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排除A项;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排除B项;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8.《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作品体现的主旋律是
A.抗日救亡 B.民主共和 C.实业救国 D.自强求富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借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下,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因此题干所述作品都体现了抗日救亡的时代内容,A项正确;民主共和在辛亥革命时期逐渐成为主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实业救国的思潮在19世纪末逐渐开始兴起,题干内容体现了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排除C项;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两大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
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B.苏联红军进攻中国东北
C.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两枚原子弹 D.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答案】D
【解析】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也就是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D项正确;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是抗战胜利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项;苏联红军进攻中国东北是客观因素,排除B项;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两枚原子弹也是客观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10.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会议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D
【解析】中共七大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D项正确;一大在1921年,标志中共诞生,排除A项;遵义会议在长征途中,与抗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八七会议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1937年10月27日上海四行仓库战役中,租界摩登的中国女郎高叫:“13个小日 本,还有一挺机关枪,从曲阜路口过来了!”,守军缺粮时,各食品工厂的老板、 员工及食品摊主,夜以盛日赶制“抗敌饼”,趁夜送到四行仓库。据材料可知,抗 战胜利的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英法对中国的援助
C.提高中国人民自尊心 D.群众对抗战的支持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租界摩登的中国女郎帮忙告知日本军要过来了以及各食品摊主赶制食品,给守军送粮,这体现了群众对抗战的支持,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材料体现的是群众对抗战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英法对中国的援助,材料体现的是群众对抗战的支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提高中国人民自尊心,材料体现的是群众对抗战的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
1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此后漫长的8年时间里,举国上下无论是何民族,是何立场,不论男女老少,不管身处何地,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最终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说明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答案】C
【解析】根据“举国上下无论是何民族,是何立场,不论男女老少,不管身处何地,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最终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C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一部分,排除B项;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一部分,排除D项。故选C项。
13.如图为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构成示意图,由此可知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国民革命军在中国抗战中做出了最大的牺牲
C.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构成示意图”可知,八路军占32%,国民党陆军占29%,新四军占9%,东北抗联占7%,党政工人员10%,外籍人员0.02%,其他群体13%。抗日英雄群体包括范围的广泛充分说明了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D项正确;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才成为抗日中流砥柱,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牺牲人员的比例,不能证明人数多少,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抗战和世界抗战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4.抗战后期,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是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并于其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表明抗日战争使( )
A.中华民族全面觉醒 B.民族独立得以实现
C.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抗战后期,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是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并于其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选项D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得以实现,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主人,排除C项。故选D。
15.小刘在筹备一个专题展览时用到了下图中的时间轴。这个专题最可能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风雨兼程 B.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
C.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D.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性与局限性
【答案】B
【解析】与题干信息可知,小刘在专题展览中用到了以下几个时间段:1840—1842年、1856—1860年、1894—1895年、1900年、1931—1945年,分别对应了中国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体现了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入侵的屈辱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故选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无法体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排除A项;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指1956—1978年的曲折发展,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体现抗日战争,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6.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 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1月12日,蒋介石在奉化武岭学校的演讲中说,“中国国防力薄弱”,一旦给日本提供“绝交宣战”的口实,必至“虽欲屈服而不可得”的境地。
——摘编自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
材料二 12月3日,蒋(介石)飞抵张(学良)、杨(虎城)驻地西安,希望稳定那里的不安局势,并加强“围剿”力度。12月12日拂晓,东北军105师和张学良的卫队第二营发动了兵变。蒋被囚禁,少帅提出八项主张……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不幸中之大幸的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卢沟桥事变”之前能顺利地侵占半个中国的主要原因。
(2)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说“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不幸中之大幸的事”?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中国的军事力量以及综合国力远落后于日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的政策
(2)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事实上停止了军事对抗,为后来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
(3)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争取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国防力薄弱”可归纳出中国的军事力量以及综合国力远落后于日本;根据“一旦给日本提供‘绝交宣战’的口实,必至‘虽欲屈服而不可得’的境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的政策。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中共派往西安解决“兵谏”的领导人是周恩来,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事实上停止了军事对抗,为后来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
(3)根据“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有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争取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第一次民族觉醒随之涌动……但后来的八国联军战争中国惨败,签订了《辛丑条约》……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推翻了封建帝制的统治。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开始大觉醒。
——摘编自正风网《中华民族觉醒与复兴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 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列强利用巴黎和会对中国权益的侵害和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爱国学生、民众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勇敢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正如一位外国人所说: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全国各阶层的人都受到了影响。
——摘自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
材料三 团结抗战 众志成城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各阶层民众和广大爱国华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活动。
学生在街头宣传全民抗战 根据地人民为八路军送军粮
宋庆龄等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大同盟 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到达重庆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走上革命道路,中华民族开始大觉醒的事例。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民众举行示威游行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并概括这次民族觉醒的特点。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觉醒不同阶段的相似之处。
【答案】(1)辛亥革命。
(2)五四运动,思想和行动紧密结合;参与阶层广泛。
(3)民族觉醒,民族团结,民族抗争。
(4)民族危机引发民族觉醒;探索救亡图存道路。促进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推翻了封建帝制的统治。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开始大觉醒”可知,中华民族打觉醒开始于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知,这是五四运动时期,学生高呼的口号。这一事件指的是五四运动。根据材料“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全国各阶层的人都受到了影响”可知,这次运动的特点是思想和行动紧密结合。参与阶层广泛。
(3)根据材料“学生在街头宣传全民族抗战”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是民族觉醒。根据材料“根据地人民为八路军送军粮”、“宋庆龄等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大同盟 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吸收了国内外各党派,各阶层人士参 到达重庆,带来了海外华侨的捐款及慰问加是一个极为广泛的统战组织),致力于战时的医疗救济和儿童保健工作)”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是民族团结和民族抗争。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中华民族觉醒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但是它们的相似之处是民族危机引发民族觉醒。探索救亡图存道路。促进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