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B.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C.强迫蒋介石抗日 D.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2.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A.偿还大量外债 B.贪污腐化成风 C.军费开支巨大 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3.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B.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4.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沉浮。”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淞沪会战 D.解放南京
5.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发动对哪一地区的围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中原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6.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作战一直用“自卫战争”的名义,半年后,中共中央第一次使用“人民解放战争”的名称代替此前所用的自卫战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B.竭力维护和平大局
C.积极开展战略反攻 D.取得军事优势地位
7.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蒋介石的谋土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发起谈判的目的是
A.共商和平 B.谋划国家发展 C.共建联合政府 D.借和谈部署发动内战
8.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A.西安 B.上海 C.武汉 D.重庆
9.《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议纪要》主要内容:国共两党长期合作 ,坚持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国方案。该“纪要”签订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的人心所向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D.渴望和平,民主建国
10.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在陕北同国民党军队采取蘑菇战周旋的将领是( )
A.朱德 B.陈毅 C.彭德怀 D.邓小平
11.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涉及国共两党在重要历史关头的关系走向,但两党对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达成的共识执行结果却不同,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的个人性格阴晴不定 B.两个事件发生时国共两党的实力对比不同
C.共产党在谈判时的诚意不同 D.两个事件发生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
12.解放战争时期,消灭了国民党的王牌部队,并粉碎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的战役是( )
A.孟良崮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1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北伐战争 ②百团大战 ③红军长征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14.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华东解放区
15.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下列最能体现这个战略思想的军事行动是
A.三大战役,主力决战 B.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C.在孟良崮消灭整编第七十四师 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二、非选择题
16.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进一步重大指示。回顾历史,中华民族 的复兴之路充满艰辛。探寻历史人物追求梦想的历程可以为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一定的借鉴。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首先须顺应时代潮流)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实现中国梦,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材料二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实现中国梦,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材料四 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摘编自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
材料五 抗战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与国民党方面达成一致。但随后国民党公然违背协议,发动内战,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制定出相应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军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作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为实现材料二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探索?
(4)根据材料四分析,为什么说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了哪些努力?“军事较量”中,中共迅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7.国共关系的变化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造就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军校。在第一期学生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有56人,占学生总数的1/10,这所军校将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与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
——《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
材料二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敌后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
——习近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气势汹汹地叫嚣着“三个月消灭共军”。可是,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却在三年内消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究其原因,国民党内部矛盾是其不可调和的硬伤,……最终导致政府权威的极度虚弱和人心离散,在解放战争中的失败也就成为必然。
——摘编自毛蕾《从国民党内部矛盾看解放战争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该军校在国民革命运动期间发挥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的战役是哪次?共产党敌后战场主动出击规模最大的战役是哪次?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共产党军队能在三年内消灭国民党精锐部队的原因有哪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B.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C.强迫蒋介石抗日 D.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反动派在酝酿大规模的内战,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赴重庆谈判,D项正确;国民党反动派为将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为了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为了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排除AB两项;西安事变是为了强迫蒋介石抗日,排除C项。选D项。
2.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A.偿还大量外债 B.贪污腐化成风 C.军费开支巨大 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的时间是1945年,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可知,国民党此时正发动内战,所以军费开支巨大,C项正确;偿还大量外债、贪污腐化成风、纵容官僚资本膨胀都不是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3.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B.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已经发生的确实存在的事件,历史结论是人们对史实的看法和评价,由此可知,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属于历史史实,D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是人们对孝文帝改革这一史实的评价,属于历史结论,排除A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人们对鸦片战争这一历史史实的评价,属于历史结论,排除B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是人们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史实的评价,属于历史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4.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沉浮。”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淞沪会战 D.解放南京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天下安危系一身、双十协定”可知,这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签定《双十签定》,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B项正确;西安事变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解放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排除ACD三项。选B项。
5.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发动对哪一地区的围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中原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围攻,全面内战爆发,B项正确;A、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
6.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作战一直用“自卫战争”的名义,半年后,中共中央第一次使用“人民解放战争”的名称代替此前所用的自卫战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B.竭力维护和平大局
C.积极开展战略反攻 D.取得军事优势地位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卫战争”带有防守、防御的意味,说明中国共产党并不希望打内战,而“人民解放战争”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希望消灭反动势力,争取和平的意愿,B项正确;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打响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A项;开始战略反攻的标志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前期,国民党一直占据着军事优势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7.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蒋介石的谋土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发起谈判的目的是
A.共商和平 B.谋划国家发展 C.共建联合政府 D.借和谈部署发动内战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因此其借和谈为内战做准备,D项正确;据材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可知,蒋介石利用谈判拖延时间,而不是真正的“共商和平”,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因此其借和谈为内战做准备,而不是“谋划国家发展”,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建立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而蒋介石要建立独裁政府,排除C项。故选D项。
8.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A.西安 B.上海 C.武汉 D.重庆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可知,这次会客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D项正确;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举行的重庆谈判是一次决定着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要谈判,题干中的这次会客是在重庆,排除A项、B项和C项。故选D项。
9.《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议纪要》主要内容:国共两党长期合作 ,坚持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国方案。该“纪要”签订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的人心所向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D.渴望和平,民主建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国共两党长期合作 ,坚持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国方案”可知,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的人心所向是渴望和平,民主建国,D项正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A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抗战时期的口号,排除B项;打倒军阀,统一全国是北伐战争时期的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0.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在陕北同国民党军队采取蘑菇战周旋的将领是( )
A.朱德 B.陈毅 C.彭德怀 D.邓小平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 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集中二十三万兵力向陕甘宁边区进行重点进攻,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面对十倍于我之敌,就是采“蘑菇”战术,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七战胜利,歼敌三万余人,终于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涉及国共两党在重要历史关头的关系走向,但两党对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达成的共识执行结果却不同,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的个人性格阴晴不定 B.两个事件发生时国共两党的实力对比不同
C.共产党在谈判时的诚意不同 D.两个事件发生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爆发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重庆谈判达成的共识时期抗日战争结束,国内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所以两党对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达成的共识执行结果不同,D项正确;蒋介石的个人性格阴晴不定不是导致两党对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达成的共识执行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两个事件发生时国共两党的实力对比都是国民党比较强,排除B项;共产党在谈判时都非常由诚意,排除C项。故选D。
12.解放战争时期,消灭了国民党的王牌部队,并粉碎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的战役是( )
A.孟良崮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王牌部队精编第74师,并击毙其师长张灵甫,故选A;沙家店战役是转战陕北过程中的一次战役,故排除B;渡江战役和平津战役均属于决战阶段的战役,且并未涉及到山东,故排除CD。
1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北伐战争 ②百团大战 ③红军长征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伐战争是1926—1927年,百团大战是1940年,红军长征是1934—1936年,重庆谈判是1945年,所以正确的时间顺序应该是①③②④,故选B,排除ACD。
14.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华东解放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人,进攻陕北解放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部队只有2万人,处于劣势。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A正确;中原解放区属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排除B;东北解放区、华东解放区不是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排除CD。故选A。
15.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下列最能体现这个战略思想的军事行动是
A.三大战役,主力决战 B.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C.在孟良崮消灭整编第七十四师 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可以看出,在此次军事行动中,人民解放军主动放弃了某个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胡宗南部大兵压境,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在陕北机动转移与国民党军队周旋,同时,吸引国民党重兵追击,分散其他战区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军的军事压力,所以B符合题意;三大战役,主力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没有放弃某个地方,所以A不符合题意;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在山东省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此次战役中,消灭了国民党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不符合材料中“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所以C不符合题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军主动出击的一次军事行动,此次行动并未放弃某个地方,所以D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6.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进一步重大指示。回顾历史,中华民族 的复兴之路充满艰辛。探寻历史人物追求梦想的历程可以为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一定的借鉴。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首先须顺应时代潮流)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实现中国梦,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材料二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实现中国梦,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材料四 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摘编自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
材料五 抗战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与国民党方面达成一致。但随后国民党公然违背协议,发动内战,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制定出相应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军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作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为实现材料二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探索?
(4)根据材料四分析,为什么说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了哪些努力?“军事较量”中,中共迅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2)维新变法运动。16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诏”。
(3)为中国谋幸福。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进行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等。
(4)万里长征,沿途经历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对比之悬殊,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影响之广泛,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同意和平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等。主要原因是制定出相应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2)根据材料二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的运动是戊戌变法运动。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它的颁布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为中国谋幸福”。为此,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进行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等探索。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途中,沿途经历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对比之悬殊,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影响之广泛,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抗战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同意和平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等与国民党方面达成一致。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制定出相应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军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作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17.国共关系的变化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造就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军校。在第一期学生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有56人,占学生总数的1/10,这所军校将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与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
——《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
材料二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敌后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
——习近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气势汹汹地叫嚣着“三个月消灭共军”。可是,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却在三年内消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究其原因,国民党内部矛盾是其不可调和的硬伤,……最终导致政府权威的极度虚弱和人心离散,在解放战争中的失败也就成为必然。
——摘编自毛蕾《从国民党内部矛盾看解放战争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该军校在国民革命运动期间发挥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的战役是哪次?共产党敌后战场主动出击规模最大的战役是哪次?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共产党军队能在三年内消灭国民党精锐部队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学校:黄埔军校。
作用:为大革命培养政治军事人才。
(2)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坚定的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等。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标志: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原因:国民党内部矛盾(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支持等。
【解析】(1)根据'为造就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军校"可知,这个学校是黄埔军校。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
(2)根据所学可知,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开始长征。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长征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坚定的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等。
(3)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4)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根据材料四“国民党内部矛盾是其不可调和的硬伤”并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军队能在三年内消灭国民党精锐部队的原因有:国民党内部矛盾(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支持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