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一位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增加了动力F1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减小了阻力F2
C.国民党发动内战减小了阻力F2 D.三大改造的完成增加了动力F1
2.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的54.67%,湖南次之,占 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莫定了基础,“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北伐 B.日本开始侵华 C.日本全面侵华 D.全面内战爆发
3.近代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中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工业濒临灭亡
C.外商企业发展困难 D.国有资本极度膨胀
4.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经曲折,下图中与c阶段发展状况直接相关的是
A.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B.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投资办厂
C.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三大军阀势力
5.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为了实现“兴国之梦”,他一生主要致力于( )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6.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经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这说明
A.习俗风尚的变革 B.社会性质的变化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人们生活的富裕
7.1906年《大公报》刊载广告“本号聘请旁通泰西化学饼师,选买上等洋面,以西式饼之材料制造中秋月饼,用外国糖浆推凸,食之爽心,观之悦目。”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商品经济十分发达 B.崇洋媚外成为主流
C.饮食时尚发生变化 D.社会习俗完全西化
8.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阴有贡生吴听胪创办的华澄布厂,长沙有监生禹之谟创办的织巾厂,巴县有秀才杨海珊创办的火柴厂,厦门有生员孙逊创办的电灯公司等。这些现象反映了( )
A.传统知识分子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B.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获得成功 D.重工业主导地位开始确立
9.下图所示为某实业家所办公司发行的股票。票据发行的年份应是公元( )
A.1934 B.1935 C.1947 D.1937
10.据《一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表》显示,中国境内,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本土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本土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一变化( )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的局面 B.加剧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膨胀
C.得益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减少 D.因为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11.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C.辛亥革命后,中国掀起了发展实业的高潮 D.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12.在19世纪末,中国一些城市出现“凡物之极责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采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这反映我国近代社会生活中( )
A.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C.西方生活,已成主流 D.趋洋附西,崇洋媚外
13.学会观察是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之一,读下图,你认为民国时期生活在大城市人们的生活状态是
①交通工具有电车、汽车、自行车等,出行方便;
②大街上电线密布,进入电气时代;
③“大减价”“千里香”等广告出现,促进商品流通;
④礼帽、旗袍、短发等流行,改变了人们观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1909年,有《京华百二竹枝词》写道:“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词中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媚外心理的驱使 B.工业文的影响 C.攀比世风的结果 D.生活水平的提高
15.导致下图中1916年—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人纷纷在华开设工厂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D.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甲午战后 “实业救国”思潮出现;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904年后 清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奖励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法规
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1914年 北洋政府颁布《公司条例》
1914--1919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1914-1918年,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荒地增加4900多万亩;1914-1919年,陆军增加92万多人;1916-1918年,军费增加5000多万元
材料二:据统计,1895-1913年,中国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000多万元;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刚刚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主义很快又萧条下去。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除了外来压力外,国内情况也日益恶化,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归纳“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的原因。
(3)综上所述,谈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带给你的启示。
17.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历史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引导同学们学习,请你完成相关 学习任务。
(观察图表 史料实证)
(1)观察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第一个发展高潮”和“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知识梳理 重在理解)
(2)按照上面提示信息,将相对应的图片序号填入表格中。
类别 文化生活 社会习俗 交通通信
序号
(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一位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增加了动力F1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减小了阻力F2
C.国民党发动内战减小了阻力F2 D.三大改造的完成增加了动力F1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减少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B项正确;官僚资本剥削、压迫民族工业,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增加了阻力F2,排除A项;国民党因发动内战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盘剥,从而加大了阻力F2,排除C项;三大改造把民族工业改造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不属于动力,排除D项。故选B项。
2.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的54.67%,湖南次之,占 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莫定了基础,“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北伐 B.日本开始侵华 C.日本全面侵华 D.全面内战爆发
【答案】C
【解析】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我国从1937年到1940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转移,故C项正确;国民政府北伐是从1926年到1927年,日本开始侵华的标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排除ABD。故选C项。
3.近代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中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工业濒临灭亡
C.外商企业发展困难 D.国有资本极度膨胀
【答案】A
【解析】根据“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洋布大量输入,土布卖不出去,自然经济逐步开始解体的场景,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工业,排除B项;材料与外商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国有资本,而是小农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
4.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经曲折,下图中与c阶段发展状况直接相关的是
A.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B.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投资办厂
C.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三大军阀势力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和示意图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经曲折,但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C项正确;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是a段,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投资办厂,是b段,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民族工业,不是说北伐战争,排除D项。选C项。
5.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为了实现“兴国之梦”,他一生主要致力于( )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近代实业第一人”和“状元”这两个关键信息可判断“他”是张謇。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D项正确;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与张謇无关,排除A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排除B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与张謇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经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这说明
A.习俗风尚的变革 B.社会性质的变化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人们生活的富裕
【答案】A
【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在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改礼仪等等。因此,依据材料中“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习俗的变化,A项正确;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是社会习俗变迁,并不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社会习俗变迁并不能说明人们生活的富裕,排除D项。故选A项。
7.1906年《大公报》刊载广告“本号聘请旁通泰西化学饼师,选买上等洋面,以西式饼之材料制造中秋月饼,用外国糖浆推凸,食之爽心,观之悦目。”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商品经济十分发达 B.崇洋媚外成为主流
C.饮食时尚发生变化 D.社会习俗完全西化
【答案】C
【解析】根据“选买上等洋面,以西式饼之材料制造中秋月饼,用外国糖浆推凸,食之爽心,观之悦目”可得出反映的是上海地区出现了西式的餐点,因此说明饮食时尚发生变化,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A项正确;“主流”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8.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阴有贡生吴听胪创办的华澄布厂,长沙有监生禹之谟创办的织巾厂,巴县有秀才杨海珊创办的火柴厂,厦门有生员孙逊创办的电灯公司等。这些现象反映了( )
A.传统知识分子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B.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获得成功 D.重工业主导地位开始确立
【答案】A
【解析】贡生、监生、秀才等传统知识分子创办近代工厂,体现出传统知识分子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主要是受到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A项正确;题干列举的工厂数量较少,无法证明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因此不能据此得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是1912年,排除C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排除D项。故选A项。
9.下图所示为某实业家所办公司发行的股票。票据发行的年份应是公元( )
A.1934 B.1935 C.1947 D.1937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由此可知“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指的是1912+36-1=1947年,所以票据发行的年份应该是1947年,C项正确;民国三十六年是1947年,ABD项与这一事件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据《一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表》显示,中国境内,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本土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本土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一变化( )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的局面 B.加剧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膨胀
C.得益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减少 D.因为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境内,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本土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本土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可知,1914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的发展,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处于一战时期,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列强无暇东顾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1914年至1920年期间我国新注册公司和资本的发展情况,不代表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的局面,排除A项;官僚资本主义出现于1927年,排除B项;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是19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C项。
11.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C.辛亥革命后,中国掀起了发展实业的高潮 D.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制糖业和面粉业。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D项正确;ABC项表述与史实相符,排除ABC项。故选D。
12.在19世纪末,中国一些城市出现“凡物之极责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采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这反映我国近代社会生活中( )
A.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C.西方生活,已成主流 D.趋洋附西,崇洋媚外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凡物之贵重者,皆谓之洋”可以看出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反映了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所以材料主要反映出我国当时社会生活“趋洋附西,崇洋媚外”,D项正确;由此可知,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故选D项。
13.学会观察是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之一,读下图,你认为民国时期生活在大城市人们的生活状态是
①交通工具有电车、汽车、自行车等,出行方便;
②大街上电线密布,进入电气时代;
③“大减价”“千里香”等广告出现,促进商品流通;
④礼帽、旗袍、短发等流行,改变了人们观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观察图片可知,民国时期从交通工具来看,有电车、汽车、自行车等,方便人们出行,①正确;观察图片可知大街上电线密布,进入电气时代,②正确;观察图片可知从商业发展来看,“大减价”“千里香”等广告出现,促进商品流通,③正确;观察图片,从当时的衣着来看,礼帽、旗袍、短发等流行,改变了人们观念,④正确。D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1909年,有《京华百二竹枝词》写道:“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词中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媚外心理的驱使 B.工业文的影响 C.攀比世风的结果 D.生活水平的提高
【答案】B
【解析】材料“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反映的是近代中 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B项正确;AC项不是主要原因,只是影响因素之一,排除;生活水平提高只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5.导致下图中1916年—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人纷纷在华开设工厂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D.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6—19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此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故选D;外国纷纷在华开设工厂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排除A;这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主要还是由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排除C;这一阶段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复存在,排除C。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甲午战后 “实业救国”思潮出现;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904年后 清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奖励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法规
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1914年 北洋政府颁布《公司条例》
1914--1919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1914-1918年,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荒地增加4900多万亩;1914-1919年,陆军增加92万多人;1916-1918年,军费增加5000多万元
材料二:据统计,1895-1913年,中国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000多万元;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刚刚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主义很快又萧条下去。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除了外来压力外,国内情况也日益恶化,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归纳“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的原因。
(3)综上所述,谈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带给你的启示。
【答案】(1)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加深;清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或统治危机);外国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或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强。
(2)历程:逐步发展,后又走向萧条(或曲折发展)。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与掠夺;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使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兵员军费大幅度提高,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
(3)启示: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又颁布法令奖励办工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措施,原因有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加深;清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或统治危机);外国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或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强等;
(2)依据材料一信息和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后来又走向衰落即曲折发展;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的原因有 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与掠夺;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使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兵员军费大幅度提高,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保障等。
17.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历史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引导同学们学习,请你完成相关 学习任务。
(观察图表 史料实证)
(1)观察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第一个发展高潮”和“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知识梳理 重在理解)
(2)按照上面提示信息,将相对应的图片序号填入表格中。
类别 文化生活 社会习俗 交通通信
序号
(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答案】(1)“第一个发展高潮”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短暂的春天”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特点:总体比较落后;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行业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2)文化生活:②④;社会习俗:⑤⑥;交通通信:①③。
(3)政治上,有识之士的政治活动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解析】(1依据成立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第一个发展高潮”的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短暂的春天”的原因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是总体比较落后;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行业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2)按照上面提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文化生活的是“商务印书馆”和”《申报》”,即②④;属于社会习俗的是“剪发辫”和“近代街头的行人”,即⑤⑥;属于交通通信的是“早期火车头”“早期电话机”,即①③。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说明,如:政治上,有识之士的政治活动的推动;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