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1905年《时报》刊文评价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革千年沉痼之积弊……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兴中国者,其在斯乎。”“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是指
A.废除科举制度 B.废除八股和武举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成立京师大学堂
2.19世纪40年代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在其影响下国内出现了一系列报纸和出版机构。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名称 地位
《申报》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商务印书馆 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新华书店 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A.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B.经济的变化
C.外交事业的发展 D.科技的进步
3.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战救亡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①《义勇军进行曲》②《我的中国心》③《黄河大合唱》④《松花江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黄河大合唱》作为中华民族音乐经典,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扉。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者是
A.冼星海 B.徐悲鸿 C.聂耳 D.鲁迅
5.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
A.《人民日报》 B.《新青年》 C.《天演论》 D.《申报》
6.科举制的废除是在
A.明朝 B.清朝 C.民国时期 D.新中国建立后
7.“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曲作者是
A.鲁迅 B.齐白石 C.冼星海 D.聂耳
8.20世纪初年,出国留学成为一种风气,到1905年仅在日本留学的人数就达八千名以上。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时撰写了《大江歌》: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时候的知识分子出国主要是( )
A.崇洋媚外,逃避现实 B.学习西方,器物救国
C.仿效日本,实行宪政 D.爱国心切,寻求真理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教兴国”都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下列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设立京师大学堂 ②兴办福州船政学堂③废除科举制度 ④创办北洋西学堂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10.某班举办鲁迅小说读书会。下面选择正确的是、( )
A.《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 B.《女神》、《狂人日记》、《小二黑结婚》
C.《家》、《阿Q正传》、《骆驼祥子》 D.《雷雨》、《狂人日记》、《暴风骤雨》
11.戊戌维新仅存的硕果,被称为“培植人才之地,仍予保留”的是(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北洋西学堂 D.京师大学堂
12.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生动片段:在政协会议上,关于新中国的国歌选定问题代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可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国歌中还保留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呢 其原因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
A.学以致用 B.知耻后勇 C.居安思危 D.艰苦奋斗
13.20世纪初,清政府统一全国学制,“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当时中国教育
A.开始出现新式学校 B.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
C.掀起尊孔复古思潮 D.举起民主、科学旗帜
14.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三湘大地人才辈出。撰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家是
A.丁玲 B.田汉 C.周立波 D.沈从文
15.沈从文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 )
A.《水浒传》 B.《红楼梦》 C.《暴风骤雨》 D.《边城》
二、非选择题
16.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西新旧交融,并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创办人 备注
1839年 马礼逊学堂 传教士马礼逊 澳门
1843年 英华学院 传教士爱礼逊 从印尼迁至香港
1844年 宁波女塾 传教士爱尔德赛 宁波
1861年 京师同文馆 恭亲王奕诉 北京
1864年 广州同文馆 谈文和 广州
1898年 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等 北京
1903年 《奏定学堂章程》 张之洞等 建立初等、高等学堂的教育体系
材料二:清末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832名从军的英雄……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中国教育报《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教育改革产生的社会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并依据材料三概括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翻译澳门出版的英文报纸《广州周报》和《广东纪录报》,广东巡抚怡良,并择其要者附奏,呈道光皇帝参阅。……《述报》于1884年创办,是广州第一家由国人自办的报纸,新闻内容丰富、言论大胆犀利,曾公开推崇西方政体模式,认为广开言路、尊重言论自由,才能走上文明富强之路。
——摘编自《中国新闻传播史》
材料二: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新闻报刊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新闻报刊的历史作用。
(3)新闻报刊深刻影响了近代社会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选取相关史实一例并加以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1905年《时报》刊文评价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革千年沉痼之积弊……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兴中国者,其在斯乎。”“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是指
A.废除科举制度 B.废除八股和武举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成立京师大学堂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A项正确;废除八股在1902年,废除武举在1901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在1901年,1898年成立京师大学堂,排除BCD三项。选A项。
2.19世纪40年代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在其影响下国内出现了一系列报纸和出版机构。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名称 地位
《申报》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商务印书馆 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新华书店 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A.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B.经济的变化
C.外交事业的发展 D.科技的进步
【答案】A
【解析】根据“国内出现了一系列报纸和出版机构”可以看出,其反映的是新闻出版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闻业发展,而不是经济、外交、科技,排除BCD项。故选A项。
3.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战救亡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①《义勇军进行曲》②《我的中国心》③《黄河大合唱》④《松花江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松花江上》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我的中国心》是张明敏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创作时间是在80年代,与抗战无关。①③④D项正确;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4.《黄河大合唱》作为中华民族音乐经典,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扉。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者是
A.冼星海 B.徐悲鸿 C.聂耳 D.鲁迅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其中有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A项正确;徐悲鸿的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排除B项;聂耳的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等,排除C项;鲁迅的代表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排除D项。故选A项。
5.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
A.《人民日报》 B.《新青年》 C.《天演论》 D.《申报》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申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D项正确;1946年5月15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的《人民日报》在邯郸市创刊,当时该报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实际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人民日报》为中国第一大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排除A项;《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排除B项;《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译著,排除C项。故选D项。
6.科举制的废除是在
A.明朝 B.清朝 C.民国时期 D.新中国建立后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同时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B项正确;明朝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并没有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民国和新中国都是在清朝之后建立,不存在科举制,排除CD项。故选B项。
7.“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曲作者是
A.鲁迅 B.齐白石 C.冼星海 D.聂耳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曲作者是聂耳,田汉作词,D项正确;鲁迅是文学家,齐白石是画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排除ABC项。故选D项。
8.20世纪初年,出国留学成为一种风气,到1905年仅在日本留学的人数就达八千名以上。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时撰写了《大江歌》: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时候的知识分子出国主要是( )
A.崇洋媚外,逃避现实 B.学习西方,器物救国
C.仿效日本,实行宪政 D.爱国心切,寻求真理
【答案】D
【解析】根据“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等信息并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危亡的背景,可得出近代的知识分子外出求学,主要是探求救亡图存之道,故D项正确;崇洋媚外,逃避现实只是极少的个别人,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学习西方,器物救国主要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B项;仿效日本,实行宪政是维新变法时期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教兴国”都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下列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设立京师大学堂 ②兴办福州船政学堂③废除科举制度 ④创办北洋西学堂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百日维新期间(1898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②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③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④甲午战争(1894—1895年)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据此可知,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①③,故选A项,排除按时间先后排序错误的BCD项。
10.某班举办鲁迅小说读书会。下面选择正确的是、( )
A.《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 B.《女神》、《狂人日记》、《小二黑结婚》
C.《家》、《阿Q正传》、《骆驼祥子》 D.《雷雨》、《狂人日记》、《暴风骤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某班举办鲁迅小说读书会,《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都是鲁迅的作品,A项正确;《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小二黑结婚》的作者是赵树理,排除B项;《家》的作者是巴金,《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排除C项;《雷雨》的作者是曹禺,《暴风骤雨》的作者是周立波,排除D项。故选A项。
11.戊戌维新仅存的硕果,被称为“培植人才之地,仍予保留”的是(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北洋西学堂 D.京师大学堂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后更名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因此戊戌维新仅存的硕果,被称为“培植人才之地,仍予保留”的是京师大学堂。选项D正确;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清末第一所官办的外语专门学校,排除A项;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排除B项;北洋西学学堂,是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排除C项。故选D。
12.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生动片段:在政协会议上,关于新中国的国歌选定问题代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可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国歌中还保留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呢 其原因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
A.学以致用 B.知耻后勇 C.居安思危 D.艰苦奋斗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可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国歌中还保留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今天这种“安不忘危”的思想仍然不能丢。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20世纪初,清政府统一全国学制,“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当时中国教育
A.开始出现新式学校 B.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
C.掀起尊孔复古思潮 D.举起民主、科学旗帜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但在教学内容上“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因此20世纪初,中国教育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故B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故A错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思潮,故C错误;新文化运动举起民主、科学旗帜,故D错误。综上答案B。
14.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三湘大地人才辈出。撰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家是
A.丁玲 B.田汉 C.周立波 D.沈从文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创造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小说,故A项正确,排除C项;田汉作词《义勇军进行曲》,沈从文的作品是《边城》,均与题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不符,排除BD项。故选A项。
15.沈从文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 )
A.《水浒传》 B.《红楼梦》 C.《暴风骤雨》 D.《边城》
【答案】D
【解析】《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D项正确;ABC项与沈从文无关,排除。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西新旧交融,并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创办人 备注
1839年 马礼逊学堂 传教士马礼逊 澳门
1843年 英华学院 传教士爱礼逊 从印尼迁至香港
1844年 宁波女塾 传教士爱尔德赛 宁波
1861年 京师同文馆 恭亲王奕诉 北京
1864年 广州同文馆 谈文和 广州
1898年 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等 北京
1903年 《奏定学堂章程》 张之洞等 建立初等、高等学堂的教育体系
材料二:清末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832名从军的英雄……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中国教育报《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教育改革产生的社会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并依据材料三概括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
【答案】(1)开始时多由传教士创办、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近代化探索运动的推动。
(2)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剧;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创建中华民国;民国政府的推动;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学习西方教育模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
(3)背景:日军全面侵华或全民族抗战;作用:培养了优秀科学技术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1)根据材料一“创办人”可以看出,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特点:开始时多由传教士创办;根据材料一“备注”可以看出特点: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根据“事件”可以得出特点:近代化探索运动的推动。
(2)根据材料二“……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教育改革产生的社会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剧;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创建中华民国;民国政府的推动;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学习西方教育模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
(3)根据材料“1938年,……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赓续文化,弦歌不辍……”结合所学知识,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是日军全面侵华或全民族抗战;根据材料三“……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832名从军的英雄……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可得出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培养了优秀科学技术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翻译澳门出版的英文报纸《广州周报》和《广东纪录报》,广东巡抚怡良,并择其要者附奏,呈道光皇帝参阅。……《述报》于1884年创办,是广州第一家由国人自办的报纸,新闻内容丰富、言论大胆犀利,曾公开推崇西方政体模式,认为广开言路、尊重言论自由,才能走上文明富强之路。
——摘编自《中国新闻传播史》
材料二: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新闻报刊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新闻报刊的历史作用。
(3)新闻报刊深刻影响了近代社会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选取相关史实一例并加以说明。
【答案】(1)由翻译外国报纸变为自主创办;由官员组织变为民间创刊等。(符合题意,任意一点即可)
(2)解放思想,促进思想启蒙;宣传民主,有利于政治民主化进程;分析时局,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先进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思想沟通交流;(符合题意,任写两点即可)
(3)《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报道各地新闻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根据“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翻译澳门出版的英文报纸《广州周报》和《广东纪录报》,广东巡抚怡良,并择其要者附奏,呈道光皇帝参阅。”可归纳出由翻译外国报纸变为自主创办;根据“……《述报》于1884年创办,是广州第一家由国人自办的报纸,新闻内容丰富、言论大胆犀利,曾公开推崇西方政体模式,认为广开言路、尊重言论自由,才能走上 文明富强之路。”可归纳出由官员组织变为民间创刊等。
(2)根据材料“认为广开言路、尊重言论自由,才能走上文明富强之路。”“号召变法图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闻报刊有利于解放思想,促进思想启蒙;宣传民主,有利于政治民主化进程;分析时局,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先进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思想沟通交流。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成为了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报道各地新闻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