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时局图》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请问下图描绘的是什么条约签订后的情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历史学家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对“新的一页”理解正确的是( )
A.掀起了介绍西方的新思潮 B.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实业救国运动兴起
3.李鸿章对伊藤博文说:“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对于个人也许应该感谢贵国唤醒了中华国人。”下列史实能证明“贵国唤醒了中华国人”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B.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
C.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运动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4.台湾人民发布文告声明:“惟台湾土地……非他人所能干预。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洋务运动破产 D.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
5.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发生在
A.辽东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6.“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说明诗歌要为现实而作。下列诗句中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金田起事有义名,江山半壁不前行 D.不信江南百万户,锄口只向陇头耕
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烧圆明园②英国获取领事裁判权③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④增开天津为商埠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8.对下表内容理解最准确的是( )
时期 列强主要侵华方式
鸦片战争以后—甲午战争前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农产品
甲午战争以后 控制金融,投资铁路厂矿,巩固特权
A.欧美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19世纪90年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欧美列强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9.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民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关于“新的起点”的认识,准确的是
A.甲午战争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C.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0.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外国 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条款是 (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四处为通商口岸
C.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赔偿白银2亿两
11.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可见,甲午战败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刺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D.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12.“流落天涯四月天,尊前相对泪涓涓。师亡黄海中原乱,约到马关故土捐”这首诗描述的侵华战争的发起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沙俄 D.日本
1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找了以下资料“虎门销烟”、“哭泣的圆明园”、“邓世昌”、“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你认为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近代化的起步 B.侵略与抗争 C.帝国的彷徨 D.王朝的振兴
14.下面是某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所做的卡片。其中,错误的是
A.刻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3亿两
C.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5.图史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结合图①形势示意图,整理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①丰岛遇袭,战争爆发 ②威海失守,北洋覆灭
③旅顺血战,日军屠杀 ④平壤陷落,黄海激战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6月末,英国第一批远征军7000 人(海军3000人、陆军4000人)抵华,封锁了珠 江入海口。
材料二:致远号巡洋舰是一艘钢壳巡洋舰,由英 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造价845000两白银。 1894年9月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在弹药用尽且遭受重创后,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号”,欲与其同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中爆炸沉没,邓世昌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材料三: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的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一和材料二描述的战争的战火分别在哪里点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纵观历史,从近代中国有海无防到今天中国航母人列维护国家主权,你有何感想?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 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材料三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惯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教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2)概述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并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请为以上探究确定研究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时局图》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请问下图描绘的是什么条约签订后的情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岛屿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时局图》描述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C项正确;《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之后没有刺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排除A和B项;《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排除D项。故选C项。
2.历史学家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对“新的一页”理解正确的是( )
A.掀起了介绍西方的新思潮 B.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实业救国运动兴起
【答案】B
【解析】“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说明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由此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开展,B项正确;学习西方新思想是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开始,是针对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进行的运动,排除C项;实业救国运动兴起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但与“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李鸿章对伊藤博文说:“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对于个人也许应该感谢贵国唤醒了中华国人。”下列史实能证明“贵国唤醒了中华国人”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B.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
C.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运动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李鸿章对伊藤博文说: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对于个人也许应该感谢贵国唤醒了中华国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项条款便利了外国资本的输出,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这样刺激了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D项符合题意;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义和团运动无关,排除B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运动,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
4.台湾人民发布文告声明:“惟台湾土地……非他人所能干预。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洋务运动破产 D.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
【答案】D
【解析】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台湾”“日本”等,回归课本可知,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D项正确;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运动,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发生在
A.辽东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答案】C
【解析】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C项正确;ABD项战役邓世昌没有参与,排除ABD项。故选C项。
6.“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说明诗歌要为现实而作。下列诗句中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金田起事有义名,江山半壁不前行 D.不信江南百万户,锄口只向陇头耕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给日本,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因此“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B项正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领导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排除A项;“金田起事有义名,江山半壁不前行”对应的是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排除C项;“不信江南百万户,锄口只向陇头耕”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归庄的《己丑元日》 ,排除D项。故选B项。
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烧圆明园②英国获取领事裁判权③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④增开天津为商埠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火烧圆明园是在1860年,②英国获取领事裁判权是在1843年,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在1895年,④增开天津为商埠是1860年,按着时间顺序是②①④③,B项正确;其它选项的排序都不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
8.对下表内容理解最准确的是( )
时期 列强主要侵华方式
鸦片战争以后—甲午战争前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农产品
甲午战争以后 控制金融,投资铁路厂矿,巩固特权
A.欧美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19世纪90年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欧美列强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答案】C
【解析】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内容理解最准确的是欧美列强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C项正确;表格并没有体现是欧美列强,排除A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辛丑条约》的签订,在甲午战争之后,排除B项;西方列强获得投资特权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是19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C项。
9.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民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关于“新的起点”的认识,准确的是
A.甲午战争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C.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答案】C
【解析】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深重。材料中“屈辱迫使人民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促使民族意识的觉醒,开始进行救亡图存,C项正确;甲午战争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不符合“新起点”的含义,排除A项;“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是对于社会性质的影响,排除B项;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不符合材料中“屈辱促使人们猛醒”的含义,排除D项。故选C项。
10.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外国 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条款是 (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四处为通商口岸
C.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赔偿白银2亿两
【答案】C
【解析】《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使外国对中国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ABD项都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不是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可见,甲午战败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刺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D.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割地赔款,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项符合题意;甲午战争后列强的侵略方式变为资本输出为主,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没有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本题问的是重大影响,“刺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说的是戊戌变法,排除D项。故选B项。
12.“流落天涯四月天,尊前相对泪涓涓。师亡黄海中原乱,约到马关故土捐”这首诗描述的侵华战争的发起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沙俄 D.日本
【答案】D
【解析】根据“师亡黄海中原乱,约到马关故土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描绘了黄海大战战败,甲午战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等给日本。D项正确;ABC与事实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找了以下资料“虎门销烟”、“哭泣的圆明园”、“邓世昌”、“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你认为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近代化的起步 B.侵略与抗争 C.帝国的彷徨 D.王朝的振兴
【答案】B
【解析】根据“虎门销烟”、“哭泣的圆明园”、“邓世昌”、“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可得出这些都是在民族危机之后,中国军民的抗争,B项正确;近代化进步是洋务运动,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彷徨”,排除C项;材料强调抗争,没有体现振兴,排除D项。故选B项。
14.下面是某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所做的卡片。其中,错误的是
A.刻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3亿两
C.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B
【解析】《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白银;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赔偿日本兵费白银3亿两”错误,B项符合题意;A、C和D项都是关于《马关条约》内容的正确表述,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
15.图史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结合图①形势示意图,整理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①丰岛遇袭,战争爆发 ②威海失守,北洋覆灭
③旅顺血战,日军屠杀 ④平壤陷落,黄海激战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答案】A
【解析】丰岛海战发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7月25日)清晨,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袭击中国海军舰船的一次海战。这是一次日本首先挑起的战役,也是甲午战争第一战,并因此清朝与日本正式宣战。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而逃,平壤陷落。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日军占领大连、旅顺。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奋战,最终失败。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1895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李鸿章一味强调“避敌保船”,以致丧失渤海、黄海制海权。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综合以上分析,①④③②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6月末,英国第一批远征军7000 人(海军3000人、陆军4000人)抵华,封锁了珠 江入海口。
材料二:致远号巡洋舰是一艘钢壳巡洋舰,由英 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造价845000两白银。 1894年9月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在弹药用尽且遭受重创后,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号”,欲与其同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中爆炸沉没,邓世昌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材料三: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的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一和材料二描述的战争的战火分别在哪里点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纵观历史,从近代中国有海无防到今天中国航母人列维护国家主权,你有何感想?
【答案】(1)广东珠江海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黄海。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封建制度腐朽。
(3)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信息“1840年6月”"英国”“珠江入海口”可知战争发生的地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二的信息“致远号”“1894年9月”“黄海大战”可知战争发生的地点,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根据材料“致远舰”在弹药用尽且遭受重创后”及所学知识可得,原因从政治、封建制度两个方面回答,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封建制度腐朽。
(3)本小题相对较为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围绕发展和落后两个方面回答。如: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 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材料三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惯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教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2)概述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并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请为以上探究确定研究主题?
【答案】(1)资本输出。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解析】(1)根据材料一“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项条款便利了外国资本的输出,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因此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资本输出。
(2)根据材料二“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因此材料反映的情况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的国际形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根据材料三“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教的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主要观点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根据材料一是指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资本输出;材料二是指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材料三是指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因此材料探究的主题,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