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4 08:26: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推动维新变法”并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者,他们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并最终领导了1898年的“百日维新”,B项正确;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参与了洋务运动,排除A项;孙中山是中国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了辛亥革命,排除C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旧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福州船政学堂 B.复旦大学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答案】C
【解析】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它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C项正确福州船政学堂是一所海军学校,排除A项;复旦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建立后创建的,排除B项;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建的,排除D项。故选C项。
3.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 B.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建立共和国 D.挽救民族危亡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D项正确;AC项表述错误,排除;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是洋务运动的内容,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项。
4.“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判断这位维新志士是
A.康有为 B.谭嗣同 C.梁启超 D.光绪帝
【答案】B
【解析】根据“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可得出这是戊戌政变中被杀的维新人士谭嗣同,B项正确;AC项人物没有被杀,排除AC项;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5.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时务报》当时宣传的新思想是( )
A.反帝爱国 B.自强求富 C.维新变法 D.自由民主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C项正确;反帝爱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相关,排除A项;自强求富与洋务运动相关,排除B项;自由民主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
6.近代化探索中,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张之洞 D.康有为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近代化的探索中,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D项正确;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技术,排除ABC项。故选D项。
7.李鸿章曾打算捐银参加强学会,被康有为拒绝。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李鸿章奉旨到广东挖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祖坟。这说明( )
A.李鸿章心胸狭窄,公报私仇 B.李鸿章变法无门,便起歹心
C.李鸿章从维新派变成顽固派 D.李鸿章也想图变,但他毕竟还是维护清廷利益
【答案】D
【解析】在当时的局势下,变革是大势所趋,连李鸿章这样的地主阶级也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但戊戌变法失败后,李鸿章马上站在了清廷这边,疯狂地镇压维新派,这暴露了他地主阶级反动的一面,D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李鸿章的个人品行,排除AB项;李鸿章并不是维新派,排除C。故选D项。
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创办
C.强学会成立 D.戊戌政变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A项正确;《万国公报》创办、强学会成立都发生在维新变法序幕拉开之后,排除BC项;1898年的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
9.“斯时智慧骤开,如万流奔涌,不可遏抑也”,此语描述了戊戌变法对束缚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藩篱的冲击。由此可以看出 戊戌变法在这一层面的成功之处是(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告终,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蔚然成风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B项正确;戊戌变法过程中,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所以排除A项;戊戌变法主张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但由于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没有改革君主专制政体,所以排除C项;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故排除D项。故选B项。
10.他发表《变法通议》,积极宜传维新变法,并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鲁迅 D.严复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出自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B项正确;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物,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C项;严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1.康有为评洋务派的变法是"积习难忘,仍是补漏缝缺之谋,……风雨既至,终必倾坠;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由材料可知,康有为
A.肯定洋务派学西方技术能富强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更要变革政治制度
C.认为只需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否定洋务派开办铁路、矿务等行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工业文明,更要变革政治制度。在其推动下,1898年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材料没有肯定洋务派学西方技术能富强,排除A项;认为只需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否定洋务派开办铁路、矿务等行为,排除D项。故选B项。
12.下图是19世纪末分布在各地的报刊和学堂,(图中方框里的内容从上至下依次为:强学会、《国闻报》《时务报》、南学会、万木草堂)其宣传的思想是
A.“师夷制夷”“中体西用” B.“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C.“民主与科学” D.“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题干关键信息“19世纪末”“强学会”、“《时务报》”等可知,这是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他们主张变科举、变官制,B项正确;A项是洋务运动的思想,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D项是1918年,李大钊的思想,均排除。选B项。
13.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则把矛头直指孔教,要打到孔家店。二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A.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B.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C.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D.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答案】A
【解析】不论是维新派还是激进派,都把矛头指向了儒家思想,反映出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A项正确;B项只是涉及到政治一个方面,不够全面,排除B项;儒学不是革命的对象,批判儒学只是手段,排除C项;D项只涉及到维新运动,没在涉及到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4.“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19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下列属于该变法内容的是( )
A.废除科举制 B.设立京师大学堂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内容所涉及的是维新变法,根据所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B项正确;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排除A项;C项是洋务运动的内容,排除C项;D项是民国成立后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5.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
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 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D.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1905年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一方面仍被称为“老爷”,这是旧时代的称呼,另一方面“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又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此时的京师大学堂具有新旧交织的特点,B项正确;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排除A项;1905年清政府下令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次年,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割地赔款而告终。时朝野震惊,纷纷要求变法图强。3年后,岁在戊戌,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史称“百日维新”。维新历时不过103天,却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百年进程。
材料二 :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1897年,谭嗣同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署按察使黄遵宪在长沙设立时务学堂,创办《湘学报》。1898年,他和唐才常等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宣传维新变法。
材料三: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1)材料一中“清廷割地赔款”指的是哪一条约 这个条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哪些?(写出两种即可)
(3)“百日维新”结果如何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两例) 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兴办学堂。
(3)结果:失败。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大战;
忧国忧民、爱国爱民、忠贞不渝、坚强不屈的爱国精神。
【解析】(1)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次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依据材料二信息“创办《万国公报》”“创办《湘学报》”“上海组织强学会,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可知,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兴办学堂。
(3)依据所学可知,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大战、左宗棠收复新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问题二:我认为他们的忧国忧民、爱国爱民、忠贞不渝、坚强不屈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初,自强运动在引进西方技艺方面取得相当的进展。简略言之,这些主要成果有:1.由政府兴办了一批现代军用工业,大小共30个单位,其中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5个单位的规模较大。2.民营工业开办给155家。……以上这些军工和民用的现代企业,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新式企业。……是中国初始工业化迈出的第一步,也就是“师夷之长技”取得的第一批成果。这里面不仅包括了现代生产力和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引进,同时也催促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大地上的生长,这是鸦片战争以后半个世纪中国涌现的新生事物。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写出材料中“自强运动”的事件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
【答案】(1)洋务运动。
(2)示例:
答案示例一:
观点: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论述:洋务派以“自强”“求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维新派面对民族危机,进行戊戌变法,谋求政治制度的变革,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开始了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进程。
因此,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不断向西方学习,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
语言顺畅,条理清晰
【解析】(1)根据材料“ 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初,自强运动在引进西方技艺方面取得相当的进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自强运动”是洋务运动。
(2)本问是小论文题,只要语言通顺,史实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初,自强运动在引进西方技艺方面取得相当的进展。……是中国初始工业化迈出的第一步,……这里面不仅包括了现代生产力和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引进,同时也催促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大地上的生长,……”可拟定观点: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洋务派以“自强”“求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面对民族危机,进行戊戌变法,谋求政治制度的变革,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开始了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进程。因此,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不断向西方学习,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A B.B C.C D.D
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福州船政学堂 B.复旦大学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3.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 B.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建立共和国 D.挽救民族危亡
4.“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判断这位维新志士是
A.康有为 B.谭嗣同 C.梁启超 D.光绪帝
5.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时务报》当时宣传的新思想是( )
A.反帝爱国 B.自强求富 C.维新变法 D.自由民主
6.近代化探索中,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张之洞 D.康有为
7.李鸿章曾打算捐银参加强学会,被康有为拒绝。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李鸿章奉旨到广东挖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祖坟。这说明( )
A.李鸿章心胸狭窄,公报私仇 B.李鸿章变法无门,便起歹心
C.李鸿章从维新派变成顽固派 D.李鸿章也想图变,但他毕竟还是维护清廷利益
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创办
C.强学会成立 D.戊戌政变
9.“斯时智慧骤开,如万流奔涌,不可遏抑也”,此语描述了戊戌变法对束缚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藩篱的冲击。由此可以看出 戊戌变法在这一层面的成功之处是(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0.他发表《变法通议》,积极宜传维新变法,并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鲁迅 D.严复
11.康有为评洋务派的变法是"积习难忘,仍是补漏缝缺之谋,……风雨既至,终必倾坠;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由材料可知,康有为
A.肯定洋务派学西方技术能富强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更要变革政治制度
C.认为只需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否定洋务派开办铁路、矿务等行为
12.下图是19世纪末分布在各地的报刊和学堂,(图中方框里的内容从上至下依次为:强学会、《国闻报》《时务报》、南学会、万木草堂)其宣传的思想是
A.“师夷制夷”“中体西用” B.“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C.“民主与科学” D.“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3.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则把矛头直指孔教,要打到孔家店。二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A.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B.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C.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D.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14.“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19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下列属于该变法内容的是( )
A.废除科举制 B.设立京师大学堂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15.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
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 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D.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次年,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割地赔款而告终。时朝野震惊,纷纷要求变法图强。3年后,岁在戊戌,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史称“百日维新”。维新历时不过103天,却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百年进程。
材料二 :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1897年,谭嗣同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署按察使黄遵宪在长沙设立时务学堂,创办《湘学报》。1898年,他和唐才常等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宣传维新变法。
材料三: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1)材料一中“清廷割地赔款”指的是哪一条约 这个条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哪些?(写出两种即可)
(3)“百日维新”结果如何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两例) 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初,自强运动在引进西方技艺方面取得相当的进展。简略言之,这些主要成果有:1.由政府兴办了一批现代军用工业,大小共30个单位,其中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5个单位的规模较大。2.民营工业开办给155家。……以上这些军工和民用的现代企业,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新式企业。……是中国初始工业化迈出的第一步,也就是“师夷之长技”取得的第一批成果。这里面不仅包括了现代生产力和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引进,同时也催促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大地上的生长,这是鸦片战争以后半个世纪中国涌现的新生事物。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写出材料中“自强运动”的事件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