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4 08:33:5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了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护溥仪复辟等。这些事件说明( )
A.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艰难 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阻碍民主化进程
【答案】A
【解析】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的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说明了近代中国民主的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艰难的,A项正确;辛亥革命的时代局限性是没有明确的反帝,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信息恰恰说明民主共和没有深入人心,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和袁世凯称帝时还未出现军阀割据,排除D项。故选A项。
2.“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法制方面“立新”的是
A.创立了中华民国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立新”的成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照美国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民主共和体制,D项正确;创立中华民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属于政治成就,而非法制成就,排除AB项;1914年袁世凯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不属于辛亥革命的成就,排除C项。故选D项。
3.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答案】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说明了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BCD项的表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4.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使得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得以维护 D.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A项正确;1912年2月宣统帝宣布退位,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结束,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之一,排除C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在1912年1月,排除D项。故选A项。
5.“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A.发动武装起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C
【解析】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3月,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南京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些体现出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C项正确;武装起义不符合”‘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的内涵,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并不是封建制度,排除B项;辛亥革命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排除D项。故选C项。
6.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该规定颠覆了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观念,否定了主权在君、君主专制的思想,“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也"体现君主专制,B项符合题意;“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言论,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排除A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体现了民本思想,排除CD项。故选B项。
7.下列措施中,属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有
①清帝必须退位 ②临时政府要设在南京
③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辞职前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提出:②临时政府设在南京、③临时总统到南京就职、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清帝必须退位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无关,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8.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其中的“变法”和“革命”分别是指( )
A.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土地革命
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百日维新、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A项正确;孙中山没有领导土地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康有为没有领导洋务运动,排除BCD项。故选A项。
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写到:辛亥革命成功之后的第二年,一个西方式的共和国建立了,在四千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废除了由帝王统治的王朝。可见,辛亥革命( )
A.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终结。依据材料中“第一次废除了由帝王统治的王朝”的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项正确;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为五四运动,排除A项;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C项;材料不是说明辛亥革命对思想的启蒙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0.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这一重要文件是( )
A."明定国是"诏书 B.《清帝退位诏书》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D项正确;"明定国是"诏书与戊戌变法相关,排除A项;《清帝退位诏书》,标志清朝正式灭亡,排除B项;1914年,袁世凯初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排除C项。故选D。
11.在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有一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可以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二十三日,星期六。”作为历史记录,它已定格为永恒。“民国三十八年”换算为公元纪年,应该是哪一年
A.1947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是民国元年,依次类推,民国三十八年为1949年,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选C项。
12.著名史学家王立群说过:“如果从政治制度史的角度看,在整个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只有两个地标式的人物,前有________,后有_________,这两个人都是旧制度的终结者,新制度的开创者。”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这两个人物最有可能是
A.汉武帝和孙中山 B.孔子和毛泽东
C.秦始皇和孙中山 D.成吉思汗和邓小平
【答案】C
【解析】根据“旧制度的终结者,新制度的开创者”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攻灭六国后建立秦朝,为了巩固统治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项正确;汉武帝没有终结旧制度,排除A项;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没有终结旧制度,排除B项;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没有终结旧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3.有人曾说“辛亥革命之后结出了一朵黑暗之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进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
C.革命阵营中的各种势力此消彼长,民主政权不牢固
D.专制独裁的统治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辛亥革命之后结出了一朵黑暗之花”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所以称其为“黑暗之花”,因为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这一胜利之花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影响的两面性,南京临时政府被迫解散、民主政权不牢固等反映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的原因,但不能体现辛亥革命结出“黑暗之花”的两面性,排除AC两项;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冲击了专制独裁统治的根基,袁世凯恢复帝制的闹剧迅速失败,排除D项。故选B项。
1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辛亥革命( )
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A项正确;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排除C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排除D。故选A。
15.“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辛亥革命后,特别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日渐壮大,产生了政治参与的要求,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领导中国革命、推动社会变革。中国社会的这些重大变化亟需新的理论作指导。”材料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什么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A.文艺复兴 B.启蒙思想 C.马克思主义 D.君主立宪制体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后,特别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日渐壮大,产生了政治参与的要求,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中国社会的这些重大变化亟需新的理论作指导”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工人阶级运动兴起,工人阶级急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社会条件,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的兴起,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均属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排除AB两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而非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6.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抗争的历史,面对侵略和灾难,不同的阶级为了民族的未来都在血雨腥风中斗争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初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材料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贴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遇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为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一日。
(1)材料一中的“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运动中,哪一革命文件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利益要求?
(2)材料二的揭贴内容与哪一运动有关系?该运动以什么为口号?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认为解“千年专制之毒”的解药是什么?在日本东京,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4)民国元年,宣统帝退位,标志着哪朝统治的结束?请问材料四中民国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应该是多少年?
(5)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抗争道路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2)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国同盟会
(4)清朝;1925年
(5)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救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解析】(1)据材料“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请求西方列强出兵镇压,西方列强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外反动势力第一次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根据材料二“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
(3)据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可知,孙中山认为能解中国“千年专制之毒”的解药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这个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在日本东京,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元年,宣统帝退位,标志着清王朝的灭亡,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14-1=1925年。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
(5)根据材料反映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相关史实可知,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救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1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午十时(即晚上10点)行就任礼,宣读誓词,词曰:“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谨以此誓于国民。”誓毕,旋即发令,改用阳历,以本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颁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
(1)材料一中誓词是谁在就任什么职务时发表的?材料一中的“本日”具体是哪天?
(2)结合材料所述内容判断,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它具有什么突出的历史地位?
(3)依据材料二,分析其内容体现了什么宪法精神?通过该文献为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答案】(1)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件。
(3)人人平等,自由民主的精神。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下午十时(即晚上10点)行就任礼,宣读誓词。誓毕,旋即发令,改用阳历,以本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2)结合材料二所述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可以判断,材料二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依据材料二的“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可知其内容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民主的宪法精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了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护溥仪复辟等。这些事件说明( )
A.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艰难 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阻碍民主化进程
2.“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法制方面“立新”的是
A.创立了中华民国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4.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使得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得以维护 D.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
5.“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A.发动武装起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6.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该规定颠覆了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7.下列措施中,属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有
①清帝必须退位 ②临时政府要设在南京
③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其中的“变法”和“革命”分别是指( )
A.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土地革命
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百日维新、新文化运动
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写到:辛亥革命成功之后的第二年,一个西方式的共和国建立了,在四千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废除了由帝王统治的王朝。可见,辛亥革命( )
A.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0.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这一重要文件是( )
A."明定国是"诏书 B.《清帝退位诏书》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在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有一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可以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二十三日,星期六。”作为历史记录,它已定格为永恒。“民国三十八年”换算为公元纪年,应该是哪一年
A.1947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12.著名史学家王立群说过:“如果从政治制度史的角度看,在整个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只有两个地标式的人物,前有________,后有_________,这两个人都是旧制度的终结者,新制度的开创者。”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这两个人物最有可能是
A.汉武帝和孙中山 B.孔子和毛泽东
C.秦始皇和孙中山 D.成吉思汗和邓小平
13.有人曾说“辛亥革命之后结出了一朵黑暗之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进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
C.革命阵营中的各种势力此消彼长,民主政权不牢固
D.专制独裁的统治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1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辛亥革命( )
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5.“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辛亥革命后,特别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日渐壮大,产生了政治参与的要求,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领导中国革命、推动社会变革。中国社会的这些重大变化亟需新的理论作指导。”材料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什么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A.文艺复兴 B.启蒙思想 C.马克思主义 D.君主立宪制体制
二、非选择题
16.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抗争的历史,面对侵略和灾难,不同的阶级为了民族的未来都在血雨腥风中斗争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初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材料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贴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遇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为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一日。
(1)材料一中的“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运动中,哪一革命文件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利益要求?
(2)材料二的揭贴内容与哪一运动有关系?该运动以什么为口号?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认为解“千年专制之毒”的解药是什么?在日本东京,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4)民国元年,宣统帝退位,标志着哪朝统治的结束?请问材料四中民国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应该是多少年?
(5)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抗争道路给了你什么启示?
1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午十时(即晚上10点)行就任礼,宣读誓词,词曰:“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谨以此誓于国民。”誓毕,旋即发令,改用阳历,以本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颁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
(1)材料一中誓词是谁在就任什么职务时发表的?材料一中的“本日”具体是哪天?
(2)结合材料所述内容判断,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它具有什么突出的历史地位?
(3)依据材料二,分析其内容体现了什么宪法精神?通过该文献为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