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14 酸碱中和滴定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训练14 酸碱中和滴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8-13 09:1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4 酸碱中和滴定
1.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  )。
                  
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溶液呈现中性
C.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解析: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可知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D
2.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 ⑤洗涤
A.⑤①②③④ B.③⑤①②④
C.⑤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⑤④
答案:B
3.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解析: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时,CH3COO-水解显碱性,而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2~10.0,比较接近,因此答案为D。
答案:D
4.某学生用碱式滴定管量取0.1 mol·L-1的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液面读数为1.00 mL,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00 mL,该同学在操作中实际取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10.00 mL
B.小于10.00 mL
C.等于10.00 mL
D.等于11.00 mL
解析: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量取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液面使读数偏大,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液面使读数偏小,滴定前后刻度差为10.00 mL,但实际取出的液体体积偏大。
答案:A
5.向1 L 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投入0.65 g锌粒,则下图中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解析:反应开始时两者c(H+)相等,由于醋酸是弱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不断电离,c(H+)变化小,产生H2的速率醋酸比盐酸快,A、B、D不正确。由题n(HCl)=0.01 mol,n(Zn)=0.01 mol,在盐酸中Zn过量,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醋酸生成H2多,C正确。
答案:C
6.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 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 mL),继续加水至50 mL,所得溶液的pH是(  )。
A.4 B.7.2
C.10 D.11.3
解析:运用化学反应进行中和反应计算
c(OH-)==1×10-4 mol·L-1,pH=10。
答案:C
7.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由于滴定速率太快,当混合溶液变红时不知NaOH是否过量,判断它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
A.加入5 mL盐酸再进行滴定
B.返滴一滴待测盐酸
C.重新进行滴定
D.以上方法均不适用
答案:B
8.用1.0 mol·L-1 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硫酸溶液时,其pH和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下图所示。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反应后溶液的总体积是(  )。
A.1 mol·L-1 60 mL
B.0.5 mol·L-1 80 mL
C.0.5 mol·L-1 60 mL
D.1 mol·L-1 80 mL
解析:由图可知起始pH=0,c(H+)=1 mol·L-1,c(H2SO4)=0.5 mol·L-1,完全中和消耗NaOH溶液40 mL;
2NaOH+H2SO4Na2SO4+2H2O
1×0.04 0.02
V(H2SO4)==0.04 L=40 mL,
总体积40+40=80 mL。
答案:B
9.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稀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的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
A.V3>V2>V1
B.V3>V2=V1
C.V3=V2>V1
D.V1=V2>V3
解析:pH相同的Ba(OH)2、NaOH和NH3·H2O,c(OH-)相同,体积相同,则n(OH-)相同,Ba(OH)2、NaOH是强碱,在溶液中已经完全电离,中和时耗盐酸物质的量相同,但NH3·H2O为弱碱,随反应进行,OH-不断电离生成,最终耗盐酸最多,所以V3>V2=V1。
答案:B
10.如下图是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
(1)写出仪器名称A    ,B    ,C ,
D。
(2)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的仪器有    。
解析:(1)A没有0刻度,刻度自下而上由小到大,是量筒。B中只有一刻度,上部有塞子为容量瓶。C刻度自上而下由小到大为滴定管。D中有0刻度在中间,有负值,为温度计。(2)是在第(1)题判断的基础上考查对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查漏的问题。
答案:(1)量筒 容量瓶 滴定管 温度计
(2)BC
11.某学生用0.100 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 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3 mL;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序号填写) 。
(2)上述B步骤操作的目的是 。
(3)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滴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
解析:(2)无论是盛放标准液还是待测液的滴定管均应润洗,因为滴定管的内壁上附着的蒸馏水会将放入的溶液稀释而引起测定误差。(3)A步骤操作之前,先用待测液洗涤锥形瓶,会使待测液的体积大于20.00 mL,消耗标准液多,则测定结果偏高。(4)由于用酚酞作指示剂,故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了滴定终点。
答案:(1)B、D、C、E、A、F
(2)洗去附在滴定管内壁上的水,防止将标准溶液稀释而产生误差
(3)偏高
(4)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12.测血钙的含量时,可将2.0 mL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后,再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Mn2+,若终点时用去20.0 mL 1.0×10-4 mol·L-1的KMnO4溶液。
(1)写出用KMnO4滴定H2C2O4的离子方程式 。
(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
(3)计算:血液中含钙离子的浓度为    g·mL-1。
解析:因为滴加酸性KMnO4溶液至反应完毕过量时,会使溶液呈紫色,故可用滴入一滴酸性KMnO4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的方法来判断终点。由题意知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5H2C2O4+6H+2Mn2++10CO2↑+8H2O、Ca2++C2CaC2O4↓、CaC2O4+2H+Ca2++H2C2O4。
设2 mL血液中含Ca2+的物质的量为x,则
  5Ca2+~5CaC2O4~5H2C2O4~2Mn
5              2
x     20.0×10-3 L×1.0×10-4 mol·L-1
x=5.0×10-6 mol,1 mL血液中Ca2+的浓度为=1.0×10-4 g·mL-1。
答案:(1)2Mn+5H2C2O4+6H+2Mn2++10CO2↑+8H2O
(2)当滴入1滴酸性KMnO4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