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全册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基本概念单元小练
(三)海水中的化学
一、知识讲解
1、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2、海水淡化:主要是膜法和热法。膜法又称为反渗透法;热法中较为常用的是多级闪急蒸馏法。
3、结晶方法:通常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二、跟踪练习
1.下列有关海洋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制镁应用了富集提纯的思想
B.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了海水中各组分的颗粒大小不同
C.海底的可燃冰大量燃烧后,也会造成温室效应
D.侯氏制碱法生产过程需要同合成氨厂联合,故称联合制碱法
2.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蒸发结晶
B.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是多级闪急蒸馏法
C.海底蕴藏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干冰
D.利用海水涨落推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可以发电
3.下列利用海洋资源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
A.海水引入盐田进行晒盐
B.利用潮汐发电
C.工业废水直排入海水稀释
D.合理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
4.在淡水缺乏的海岛上,可利用如图所示简易装置从海水中获取淡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B.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是物理变化
C.海水通过活性炭吸附也能获取淡水
D.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5.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一定是在蒸发溶液的时候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6.下列混合物中,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以分离的是( )
A.从氯化钠溶液中把氯化钠分离出来
B.在混有少量食盐的硝酸钾中分离出硝酸钾
C.分离氯化钾跟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从加热的饱和蔗糖水中提取蔗糖
7.下列各组物质,只用结晶法就可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 B. 和 C. 和D. 和河沙
8.对于粗盐提纯的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除去食盐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化学原理是使杂质离子以沉淀或气体的形式从食盐水中分离出去
B.只用物理方法就能除去食盐水中的杂质离子
C.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
D.在蒸发皿中蒸发结晶食盐时,若待水分全部蒸发才停止加热,可能引起食盐迸溅
9.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0.如图是“盐的化学性质”思维导图,如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利用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反应①中金属为铝,选用的盐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③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海水制镁应用了富集提纯的思想,A正确。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B错误。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大量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也会造成温室效应,C正确。侯氏制碱法生产过程中需要通入氨气,需要同合成氨厂联合,故称联合制碱法,D正确。
2.答案:C
解析: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从海水中获得粗盐主要利用阳光和自然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基本原理是蒸发结晶,A正确。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是多级闪急蒸馏法,是利用减压时水的沸点降低,使热盐水依次流经若干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逐渐蒸发降温,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水,B正确。海底蕴藏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不是干冰,C错误。海水涨落的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利用海水涨落推动水轮机转动,可以发电,D正确。
3.答案:C
解析:工业废水常常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海水会引起海水的污染,故C项做法不可取。
4.答案:C
解析:该装置得到淡水的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变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在塑料膜上凝结成水滴,落到水杯中,水杯中的水几乎不含盐,属于淡水,A选项说法正确;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选项说法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将海水淡化,C选项说法错误;温度越高,海水中的水蒸发得越快,获取淡水越快,所以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D选项说法正确。
5.答案:C
解析:晶体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所以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A正确;不同的晶体形状可能不同,B正确;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C错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硝酸钾结晶,D正确。
6.答案:BD
解析:A、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从氯化钠溶液中把氯化钠分离出来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B、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提纯硝酸钾可使它成为晶体析出,所以先溶解,然后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然后过滤得到硝酸钾.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钾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可以采取溶解后过滤的方法将分离,没有结晶的过程,故选项错误.
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后后蔗糖晶体析出,故从加热的饱和蔗糖水中提取蔗糖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选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
A、酒精与水能以任意体积比互溶,且一般不能出现晶体,因此结晶法不能对其进行分离;
B、和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且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故可以采用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
C、和中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D、和河沙均不能溶于水,所以不可采用结晶的方法分离;
8.答案:B
解析:除去食盐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化学原理是使杂质离子以沉淀或气体的形式从食盐水中分离出去,A正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海水晒盐利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C正确。蒸发结晶食盐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若待水分全部蒸发才停止加热,可能引起食盐迸溅,D正确。
9.答案:A
解析: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硏磨细,应用研钵和研杵进行,A错误。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溶解,B正确。称量精盐前,可用玻璃棒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C正确。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D正确。
10.答案:(1) (2)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生成
(3)(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