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及种类划分
前提测评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是否有
电子转移
根据是否有
离子参加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其它方法
课时一
思考1: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 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 K2SO4 固体、铁、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NaCl溶液、Cu。
小结:
①铁、铜能导电
思考2:在盐酸、NaOH溶液、 NaCl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 还可以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小结: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离产生 ,并不是所有溶液都能导电
②盐酸、NaOH溶液、 NaCl溶液能导电
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讨论:
结论:NaCl固体、NaOH固体是电解质
课时一
酸、碱、盐和水、金属氧化物一般都是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思考3:
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
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课时一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盐酸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醋酸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溶液里粒子
同条件下导电性
物质类别
化合物类型
完全
部分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强
弱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弱酸、弱碱、水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课时一
讨论
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醋酸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醋酸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课时一
NaCl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的过程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NaCl固体不导电,
而NaCl溶液、熔融NaCl可导电?
电离:物质溶于水后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三、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条件:溶于水或熔融
结果: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1、电离
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或熔融
共价化合物---溶于水
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离的过程.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Cl
H2SO4
NaOH
Ca(OH)2
NaCl
Na2SO4
= H + + Cl-
= 2H + + SO42-
= Na + + OH-
= Ca2+ + 2OH-
= Na + + Cl-
= 2Na+ + SO42-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2、电离方程式
电荷守恒
原子守恒
写出硫酸、硫酸铜、氢氧化钡、碳酸钠、硝酸铵、硫酸铝、硫酸氢钾、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
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的注意事项:
1、阴阳离子拆开写,但原子团不能拆,
如:NO3-、SO42-、OH-、NH4+、CO32-等
2、阴、阳离子的个数由化学式决定,带电荷数由化合价决定。
3、强酸的酸式根(HSO4-)要拆开写,而弱酸的酸式根(HCO3-、HSO3-等)不能拆。
小结:电解质的电离及其表示方法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 等号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 可逆号
3、特殊情况:
A: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步表示
B:多元弱碱一步表示
C:酸式盐的电离
强酸的酸式盐:
弱酸的酸式盐:
小结:一、两对基本概念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化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二、电解质的电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