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原创精品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请你给下面一段话中两个加点字注音,并改正这段话中的两个错别字。(4分)
当鲁迅在纸上写下面那些关于江南之雪的文字的时候,他的姿态应该是恬静的,嘴角的笑容是温情的,心里的渴念是悠远、惆怅而又饱满的。也许他的眼睛里还有些微的湿润,因为夕日不可重来,记忆只能留存于想象,既然他已经似一粒种子被风吹离家园,命运就注定了他一生的飘泊动荡,故乡成了他心中无数凝缩的碎片,一点一点,时时浮现。
注音:惆 _____________ 凝 ________________
改错:__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 ______ 应改为______
2.下列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世界杯冠军西班牙队在当地时间12日下午从南非返回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万人空巷,欢迎他们的英雄凯旋而归,不幸的是,在庆祝人群中,已经有2人死亡,近百余人受伤。
A
B
3.名著阅读。
在《格列佛游记》中,“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请问这两大危机是什么?(2分)
(1) (2)
郑梁梅中学初三年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为搞好这个活动,各班准备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淮海晚报一中学生版》进行宣传。请你从情节、人物、主题中任选一点为《格列佛游记》撰写一段阅读心语,加强宣传。(2分)
我的阅读心语:
4.完成下面综合性学习题。
青海玉树地震的救人英雄黄福荣舍身成仁,港府已向授勋委员会推荐,追封他金英雄勋章。请你参考下列相关链接,为黄福荣写一则赞美词。(2分)
? 相关链接: 4月14日玉树地震中,本已及时逃离的孤儿院义工“阿福”冒险折返废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却在6.3级的余震中被残余的楼房压倒而遇难。 阿福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需打胰岛素,却还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每年三个月假期,他全部用来在各地从事公益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后,阿福在灾区做了3个月的灾区重建志愿者。
赞美词:
5.诗文名句填空。(8分)
①晓战随金鼓, 。② ,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④ ,君 子 好 逑。
⑤溯 游 从 之, 。 ⑥ ,白 露 为 霜。
⑦《陈涉世家》中表明陈胜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
二.阅读与表述(68分)
①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②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 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
⑥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⑦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6.闰土从少年到中年,形象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7.第⑥ 段侧重描写中年闰土的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2分 )
8.紧扣“厚障壁”和“寒噤”两个词,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
他的亲人,有13 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温家宝。
他的母亲,叫杨秀兰。这位年过九旬的母亲,和中国那些普通的母亲一样。早年,她只是天津城里一位寻常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时,他和母亲住在天津城里一条古朴的小胡同里,他与小伙伴们把门板卸下来当乒乓球台,他母亲喜欢把钥匙放在邻居家里,放学后,他便到邻居家拿钥匙:“刘娘,我妈把钥匙放您这儿了?”后来,他到北京工作以后,母亲还炸好面酱,托跑运输的邻居给他带到北京。后来,她的儿子成了国家总理。他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永远忘记不了的,因为我出生在 1942 年,恰恰是在抗战时期,我在她身边知道了战争的苦难,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从而懂得一个人要如何献身给国家。”他这样深情地说。这绝不是一个国务院总理的即兴表达,这是一个孩子对母亲内心的感激和感恩。
三年前春天的下午,他到日本访问,在国会刚刚进行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功演讲后,他便给母亲打电话:“妈,我讲得怎样啊?”在当天的电视直播里,双眼昏花的母亲一直看完了他的演讲,接到他的电话,老母亲当即夸奖他:“孩子,你讲得很好,因为你是在用心讲。”他这才放心了。母亲是他信任的人,他等待母亲评论的心情,就像一个幼儿园孩子,等待老师给胸前佩戴大红花一样。在参加当日华人社团和中日友好团体近千人共同举办的欢迎大会上,他提起国会演讲结束后,打出的第一个电话是给母亲的,并说到“妈妈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讲真话”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有的人无不为他的亲情所动容,许多人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有的甚至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一位日本老妇人,双手合掌向身旁一位中国人说道:“你们中国人很幸福。有这样一位热爱妈妈的总理阁下,连我也感到很温暖…… ”
在美国访问时,他再次回忆年幼时母亲对他的教育。他说:“母亲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真实、真情、真挚、真切。一个人如果做到‘四真’就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些,在他做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后,也是按照母亲的嘱托去做的。
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大厅,他向一位哭泣的母亲伸出了慈爱的大手,那位母亲两岁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无钱求医,母亲的哭声揪痛了他的心。在他的关心下,孩子入院了,后来,他又自己捐助一万元给孩子治病。在视察路上,他中途下车,把手伸向了那位刚从庄稼地里劳作回来的母亲,后来,在全国掀起了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少次,看到他情不自禁地流泪……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
多幸福啊,总理的母亲。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每当他外出视察与访问,雷打不动的,是母亲在新闻里对他的张望,在心里对他的念叨。而他,无论怎么繁忙,也还记得,常常给母亲打一个电话。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给母亲打电话回家的总理,一个赤子的深情,才让他常常《仰望星空》,正如他在诗里诉说的那样:“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选自《意林》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9.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0.从文中找出印证第段“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三件事。(6分)
11. 第段插入总理小时候的生活片断有何用意?(2分)
12.分析第段“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4分)
13.从第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中,你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14.古人曾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叹,也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面对七旬总理与九旬母亲之间的真挚情意,你有何感想?(4分)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⑾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⑿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⒀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⒁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15.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6.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6分)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 →改摘山果卖得不少钱→
→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
17.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
18.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80字左右)(4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旨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昊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所通的字及意思。)(4分)
①辍耕之垄上 ( ) ②扶苏以数谏故 ( )
③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 ④固以怪之矣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上使外将兵 翻译:
(2)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
21.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2分)
① ②
22.文中“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的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分)
三 作 文(60分)
当你带着羡慕欣赏别人时,当你怀看责备批评别人时… … 朋友,你意识到没有?我们常常忽略的是对自我的欣赏与批评… … 其实,对行走在人生路上的你我而言,他视与自视都不可或缺。请你以“自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可以记叙经历.扦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③不少600字。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原创精品测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请你给下面一段话中两个加点字注音,并改正这段话中的两个错别字。(4分)
当鲁迅在纸上写下面那些关于江南之雪的文字的时候,他的姿态应该是恬静的,嘴角的笑容是温情的,心里的渴念是悠远、惆怅而又饱满的。也许他的眼睛里还有些微的湿润,因为夕日不可重来,记忆只能留存于想象,既然他已经似一粒种子被风吹离家园,命运就注定了他一生的飘泊动荡,故乡成了他心中无数凝缩的碎片,一点一点,时时浮现。
注音:惆 _chóu__ 凝 ______níng__________
改错:_夕_ 应改为______昔_____ ______ 飘 应改为___漂___
2.下列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世界杯冠军西班牙队在当地时间12日下午从南非返回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万人空巷,欢迎他们的英雄凯旋而归,不幸的是,在庆祝人群中,已经有2人死亡,近百余人受伤。
A 去掉“而归”
B 去掉“近 ”
3.名著阅读。
在《格列佛游记》中,“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请问这两大危机是什么?(2分)
(1) 一是国内党争激烈 (2) 二是国外强敌入侵的危险
郑梁梅中学初三年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为搞好这个活动,各班准备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淮海晚报一中学生版》进行宣传。请你从情节、人物、主题中任选一点为《格列佛游记》撰写一段阅读心语,加强宣传。(2分)
我的阅读心语:
4.完成下面综合性学习题。
青海玉树地震的救人英雄黄福荣舍身成仁,港府已向授勋委员会推荐,追封他金英雄勋章。请你参考下列相关链接,为黄福荣写一则赞美词。(2分)
? 相关链接: 4月14日玉树地震中,本已及时逃离的孤儿院义工“阿福”冒险折返废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却在6.3级的余震中被残余的楼房压倒而遇难。 阿福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需打胰岛素,却还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每年三个月假期,他全部用来在各地从事公益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后,阿福在灾区做了3个月的灾区重建志愿者。
赞美词:
5.诗文名句填空。(8分)
①晓战随金鼓, 。② ,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④ ,君 子 好 逑。
⑤溯 游 从 之, 。 ⑥ ,白 露 为 霜。
⑦《陈涉世家》中表明陈胜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
二.阅读与表述(68分)
①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②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 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
⑥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⑦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6.闰土从少年到中年,形象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少年闰土形象美好,动作敏捷,神态勇猛,是个少年英雄形象;中年闰土憔悴穷困、迟钝麻木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毒害,成了一个“木偶人”。
7.第⑥ 段侧重描写中年闰土的__神态 _______ 和 _语言_____________ 。(2分 )
8.紧扣“厚障壁”和“寒噤”两个词,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4分)
_“厚障壁”指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膜,作者为闰土的变化而震惊,为与自己的隔阂而深感悲哀。
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
他的亲人,有13 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温家宝。
他的母亲,叫杨秀兰。这位年过九旬的母亲,和中国那些普通的母亲一样。早年,她只是天津城里一位寻常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时,他和母亲住在天津城里一条古朴的小胡同里,他与小伙伴们把门板卸下来当乒乓球台,他母亲喜欢把钥匙放在邻居家里,放学后,他便到邻居家拿钥匙:“刘娘,我妈把钥匙放您这儿了?”后来,他到北京工作以后,母亲还炸好面酱,托跑运输的邻居给他带到北京。后来,她的儿子成了国家总理。他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永远忘记不了的,因为我出生在 1942 年,恰恰是在抗战时期,我在她身边知道了战争的苦难,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从而懂得一个人要如何献身给国家。”他这样深情地说。这绝不是一个国务院总理的即兴表达,这是一个孩子对母亲内心的感激和感恩。
三年前春天的下午,他到日本访问,在国会刚刚进行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功演讲后,他便给母亲打电话:“妈,我讲得怎样啊?”在当天的电视直播里,双眼昏花的母亲一直看完了他的演讲,接到他的电话,老母亲当即夸奖他:“孩子,你讲得很好,因为你是在用心讲。”他这才放心了。母亲是他信任的人,他等待母亲评论的心情,就像一个幼儿园孩子,等待老师给胸前佩戴大红花一样。在参加当日华人社团和中日友好团体近千人共同举办的欢迎大会上,他提起国会演讲结束后,打出的第一个电话是给母亲的,并说到“妈妈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讲真话”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有的人无不为他的亲情所动容,许多人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有的甚至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一位日本老妇人,双手合掌向身旁一位中国人说道:“你们中国人很幸福。有这样一位热爱妈妈的总理阁下,连我也感到很温暖…… ”
在美国访问时,他再次回忆年幼时母亲对他的教育。他说:“母亲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真实、真情、真挚、真切。一个人如果做到‘四真’就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些,在他做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后,也是按照母亲的嘱托去做的。
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大厅,他向一位哭泣的母亲伸出了慈爱的大手,那位母亲两岁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无钱求医,母亲的哭声揪痛了他的心。在他的关心下,孩子入院了,后来,他又自己捐助一万元给孩子治病。在视察路上,他中途下车,把手伸向了那位刚从庄稼地里劳作回来的母亲,后来,在全国掀起了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少次,看到他情不自禁地流泪……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
多幸福啊,总理的母亲。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每当他外出视察与访问,雷打不动的,是母亲在新闻里对他的张望,在心里对他的念叨。而他,无论怎么繁忙,也还记得,常常给母亲打一个电话。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给母亲打电话回家的总理,一个赤子的深情,才让他常常《仰望星空》,正如他在诗里诉说的那样:“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9.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温总理日理万机,却不忘常给母亲打电话
10.从文中找出印证第段“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三件事。(6分)
在日本成功演讲后,他将第一个电话打给母亲;在美国访问时,回忆幼时母亲对他的“四真”教育;在天津帮一位母亲救助生病的孩子;在视察时向一位母亲了解民情,掀起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次情不自禁地流泪。
11. 第段插入总理小时候的生活片断有何用意?(2分)
插入部分写出总理小时候经历的战争苦难和生活的艰辛,交待他“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12.分析第段“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句中加点词的作用。(4分)
“柔软”表现了总理的善良,“滚烫”表现了总理的赤诚。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温总理对母亲、对人民的浓浓爱意与满腔热忱。
13.从第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中,你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牵挂和关心。
14.古人曾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叹,也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面对七旬总理与九旬母亲之间的真挚情意,你有何感想?(4分)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⑾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⑿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⒀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⒁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15.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满大街地去找工作(2分)
16.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6分)
找工作受挫回老家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没采到蘑菇,却采到很多山果 →改摘山果卖得不少钱→父亲用卖山果的钱买了蘑菇为我做汤 →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
17.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
是一个爱孩子,富有人生经验,懂得教育、启发孩子的伟大父亲
18.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80字左右)(4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旨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昊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所通的字及意思。)(4分)
①辍耕之垄上 ( 去,往 ) ②扶苏以数谏故 ( 因为 )
③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同“倡”,倡导 ) ④固以怪之矣 ( 以 为 怪)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上使外将兵 翻译: 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 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21.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2分)
① 置书鱼腹 ② 篝火孤鸣
22.文中“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的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分)
兵役徭役繁重,民不聊生
三 作 文(60分)
当你带着羡慕欣赏别人时,当你怀看责备批评别人时… … 朋友,你意识到没有?我们常常忽略的是对自我的欣赏与批评… … 其实,对行走在人生路上的你我而言,他视与自视都不可或缺。请你以“自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可以记叙经历.扦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③不少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九年级第二单元考试
语 文 试 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一) (二)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汉字注音。(3分)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huì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péng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xiāo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4分)
①.______ 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②.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③.写出《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 _ _____ , 。
④.“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这是陆游的诗句,请你从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选出与这两句诗意境相似的诗句____________ __ , 。
3、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3分)
钱不是万能的,因为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 , ; , 。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④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⑴第 句,修改意见:
⑵第 句,修改意见:
5、读了《我的叔叔于勒》,有人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请结合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写出下联。(3分)
下联是:
, ,
6、语文综合性学习。(4分)
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震痛了四川,震痛了整个中国!从那以来发生的种种事件,相信你一定刻骨铭心,永世难忘,下面请你参加以下实践活动。
①.面对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解放军战士或白衣天使 ,你最想说的话是:(2分)
②.相信你所在的地区或学校都为此而举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你们进行的活动是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15个字)(2分)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小小说,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7分)
第七条白裙子
和婉同宿舍的六个女生都来自城市。不用说,婉来自乡下。
进入初夏的一天,同室的雅文从街上买回一条洁白的连衣裙。几个女孩一下子围过去,又捏又揉,争着试穿,赞叹之声不绝。最后,大家商定,每个人都买一条这样的白裙子。试想,七个清纯漂亮的大一女生,身着一色的白裙在校园里鱼贯而行,说不定会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呢!她们征求婉的意见,婉从书上抬起眼睛,极不自然地笑笑,未置可否。
两周后宿舍里便有了六条那样的白裙子。只有婉还是那身土里土气的衣服。
她们催婉快些写信往家里写信要钱。写还是不写 婉心里非常矛盾。她清楚家里的情况,父母为供她上大学已是债台高筑,180元一条的裙子也许算不上高档,而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一想到父母疲惫的身影,婉怎么也不忍心再开口向他们要钱。可婉真的很想拥有一条那样的白裙子。上天赐给她姣美的容颜和亭亭玉立的身材,只要稍作打扮,她马上就能脱颖而出。
信还没来得及发出,却收到了家里的来信。父亲说,为了能让婉念完大学,打算让她弟弟辍学,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
婉将刚写好的信撕得粉碎,然后重写了一封……
信进了油筒,关于一条白裙子的梦想也沉入心底。
那晚,婉失眠了。上铺的雅文睡梦中翻了个身。她的白裙子飘然滑落到婉的床铺上。那柔软的布料丝一般爽滑,婉把它贴在脸上摩挲着。她突然想穿上它试试,哪怕只是一小会儿她也会满足。这种欲望驱使她悄悄起床,将那条裙子罩在身上。她对着月光左看右看,心里不胜惊喜又万分紧张,想在屋里走动,又怕惊醒她们,于是蹑手蹑脚出了寝室。
校园里寂静无人。月光如水倾泻在草坪上,月季花羞涩地打着朵儿。婉穿过红漆长廊,又绕着花坛转了一圈,荷叶边上的裙裾上下翻飞。
今夜,婉是月宫里出巡的嫦娥。
婉想,自己该回去了。她不敢奢望太多的幸福,只这一会儿就够了。
婉提着裙子轻轻地上楼,又轻轻地开门……
突然”啪”地一声,电灯亮了。“这么晚了,你……”雅文的话只说了一半。所有的人都已醒来,傻子一样看着婉。婉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雅文反应快,伸手关了灯,她们又不声不响地睡下了。屋里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婉呆立在中央,那一刻,她知道了什么叫入地无缝。好一阵子,婉才走到床边,很平静地脱下裙子,叠好放在雅文身边。之后,①她钻进被子蒙上头,这才任泪水恣意流淌。
第二天,雅文她们好象商量好的,都把白裙子收了起来,换上平时穿的衣服。
那以后,原来不合群的婉更是独来独往。她每天早出晚归,一个人低着头来去匆匆。白天泡在图书馆里,晚上熄灯后才偷偷溜回宿舍,一整天也难得说上一句话,对任何人都抱着一种敌对情绪 ,总感到她们都在嘲笑自己。婉想:也许我不该到这来,她甚至想过退学。
不过有一点令婉很感动:这段时间,宿舍里谁也没有穿过一次白裙子。
一个多月后的那个星期天,雅文她们都到街上去玩,婉像往常一样在图书馆呆了一天。晚上,她独坐在花坛旁边,双手捧腮,任思绪与月光一起流淌。这一天是她 19岁生日。回去的时候宿舍里已没了灯光,想必她们已睡下。她悄悄地开门进屋。突然一道火光点亮了一支红烛,六个身着一色白裙子的女孩围坐在桌旁,望着她甜甜地笑。桌上摆着一小盒精致的蛋糕。雅文走过来,将一个包装精美的纸盒递给她说:“生日快乐!”婉愣了好一阵子,然后用颤抖的手解开红丝带,打开一看,是一条和她们身上一样的白裙子。原来这一个多月里,她们六个牺牲了所有的课余时间,两个到食堂打扫卫生,三个到校门口的餐馆打工,雅文则找到了一份家教。这样辛苦一个月,居然挣到三百多块钱。婉能说什么呢?她什么也说不出口,一切的苦恼都不过是她的自卑罢了。②婉将那条白裙子捂在脸上,任泪水把它浸湿……
宿舍里有了第七条白裙子,校园里从此多了一道风景。那以后,她们七个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一起到校外挣一些微薄的收入。
大学四年,除了那条白裙子,婉的确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但她再没有自卑过。她曾穿着土里土气的衣服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并取得了名次;也曾穿着母亲亲手缝的布鞋和系里最潇洒俊朗的男生跳过舞。从来没有谁因为她的衣衫而忽略了她的美。
7、小说为什么要以“第七条白裙子”作标题?(3分)
8、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并填空(每空不超过5个字)。(3分)
同伴买裙子 同穿白裙子
9、第4自然段写到“婉心里非常矛盾”,她为什么矛盾?(3分)
10、文中划线处都写到了婉的泪水,你怎么理解这两处泪水所包含的感情?(2分)
第①处:
第②处:
11、文中有这么一句话“雅文反应快,伸手关了灯”。想想雅文对什么事反映快?她为何要关灯?可看出雅文是个什么样的女孩?(3分)
12、从婉的生活经历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3分)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7分)
访 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地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面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新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之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3、文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2分)
14、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15、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6、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3分)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答:选项是( )。
理由是:
17、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3分)
18、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三、古诗文阅读与欣赏(1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解释加点的词。(3分)
①.为天下唱 ( )
②.等死,死国可乎 ( )
③.卒中往往语 (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译文: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译文:
2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22、陈胜能以一个佣耕之人成长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你觉得他有哪些方面的才能?根据文段回答。(3分)
(二)、古诗词赏析(4分,每小题2分)
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24、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四、作文(50分)
25、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作文。
⑴.心底那 (一抹绿色、一缕阳光、一丝牵挂、一声叮咛)
⑵也许你常常会羡慕别人,别人竞赛得了奖,别人的成绩优秀,别人的相貌美,别人的家庭富裕……其实,你也在别人的羡慕中呢!你也有你的特长,也有你的优势,为什么你自己看不到呢?也许看看自己,你会发现自己的许多优点呢!
请以“找找我的优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选题①需补充完整后作文。选题②要自拟题目;
⑵.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⑶.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第二单元语文试题答案
一、1、晦篷萧。2、①.烽火连三月;②.烟笼寒水月笼沙;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④.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3、示例: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4、⑴.②将“提升自我”与“增长知识”位置对调;⑵.④删去“和生活”。5、示例: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似陌路人。6、略。
二、现代文阅读
(一)第七条白裙子
7、①以“第七条白裙子”作标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第七条白裙子”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第七条白裙子展开);③“第七条白裙子”凝聚了同学之间真诚的友谊,使文章的主题得以表现。8、同伴催买裙,夜半试白裙,同伴助买裙。9、婉的家里很穷,而她又很想要一条白裙子(意思相近即可)。10、① 伤心、尴尬、羞愧。② 感激、感动。(意思相近即可)11、室友们傻子一样看着婉;怕伤了婉的自尊心;雅文是一位善解人意,关心体贴他人,呵护他人自尊心的女孩。12、观点明确,符合中学生实际,体现积极态度并加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可从许多方面谈,如勤奋学习、克服自卑、体谅父母……
(二)访兰
13、纯朴。(清妙、清纯、淳朴、高雅等) 媚俗(俗气、低俗、庸俗等);14、这里的“味”既指气味、香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格调、气质(答对1点给1分)。(点拨:既要结合语境答出其字面含义,还要答出其精神实质。字面含义只要阅读时注意了第2段不难理解,深层内涵涉及的两个词“品格”、“格调”都可在原文中找出。);15、描写兰草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点拨:第一点自然最重要。第二点虽是套话,但考试时可不要省掉了。即回答这样的问题要善于从内容和结构等多个角度回答。)16、C。“我”惋惜是因为野兰生长在幽谷而不被众人所知,并不是因为认识到了它的特性。(选对1分,说明理由正确得2分)。(点拨:所谓说明理由就是纠正C项答案中的错误。)17、“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的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形象地表现兰草高雅纯朴的品格。(点拨:回答这类问题的三步曲:释词;表现了什么(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没有什么修辞方法,如有,其作用是什么。)18、一个人只有像野兰一样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点拨:就是对文章倒数第2段的最后两句话进行再加工,“加工”时要结合野兰这一对象。)
三、古诗文阅读
(一)19、①同“倡”,倡导。②同样。③谈论。20、①朝廷派遣九百名贫苦百姓去驻守渔阳。②(陈胜)又暗中使吴广到驻地旁丛林里的神庙中。21、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22、①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②做事周密细致。③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干。
(二)23、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24、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
班级 -姓 名 考 号
---------------------------------------装-----------------------------订-------------------------线--------------------------------
班级 -姓 名 考 号
---------------------------------------------装-----------------------------订-------------------------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