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
1.据统计, 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担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这说明( )
A.英国贵族善于经营农场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优越
C.农业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D.封建庄园经济彻底瓦解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 据“据统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值是1:10”可知,这种新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优越。15至16世纪,英国、法国、尼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大地主把获取的土地出租给富裕农民或农业家,形成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的出现的相关史实。14-16世纪,伴随着西欧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社会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作为新的阶级力量,西欧迎来了近代文明的曙光。
2.(2021九下·南昌月考)1633年,贵族巴洛的庄园里有7名租地农场主,租用土地不足三分之一,但是这7名资本家所交地租数额却接近巴洛庄园地租收人总数的二分之一,16年之后,在同一个庄园,租地农场主达到10人,共租用庄园土地42%,所缴纳地租却占总额的67%,而耕种着58%土地的46%户农民,所缴纳贡赋只有29%。上述材料表明( )
A. 粗地农场发展标志着西欧庄园经济完全衰落
B.租地农场促进了市民阶级的产生
C.农民是租地农场的主要生产者
D.租地农场在农村经济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A. 粗地农场发展标志着西欧庄园经济完全衰落 ,不符合题意;
B. 租地农场促进了市民阶级的产生 ,不符合题意;
C. 农民是租地农场的主要生产者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材料“7名租地农场主租用土地不足三分之一”“但是这7名资本家所交地租数额……地租收人总数的二分之一”“租地农场主达到10人,共租用庄园土地42%,所缴纳地租却占总额的67%”反映了数量很少租地农场主,缴纳地租占庄园收入的绝大部分。由此得出租地农场在农村经济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2021·巴南模拟)“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租地农场 B.手工工场 C.工厂 D.承包责任制
【答案】A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自营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其他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手工工场,不符合题意;
C.工厂,不符合题意;
D.承包责任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这类知识,学生不感兴趣,理解起来有难度,要注意。
4.(2021九下·德庆月考)“1306-130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佛罗伦萨手工工场的兴旺说明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资本主义萌芽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文艺复兴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A.世界市场的形成,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 佛罗伦萨手工工场使用工人进行生产,这种方式的兴旺说明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工业革命的推动,不符合题意;
D.文艺复兴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5.(2021九下·德庆月考)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租地农场主的经济力量比较单薄、弱小
B.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一起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雇佣工人
C.租地农场主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D.租地农民在竞争中往往被资本主义大农场排挤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A 租地农场主的经济力量比较单薄、弱小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一起来剥削雇佣工人,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租地农场主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不符合题意;
D. 租地农民在竞争中往往被资本主义大农场排挤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2021·安徽模拟)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直到中世纪晚期,新的生产方式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是指( )
①庄园经济 ②手工作坊 ③租地农场 ④手工工场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答案】A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中世纪晚期,庄园领主出租直领地,不再参与生产管理,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多种方式建立租地农场,手工业者脱离农业,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③④正确;
庄园经济 、手工作坊 是封建社会时期的生产组织方式,①②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考查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知识,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7.(2020九上·射洪期末)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从生产经营角度看,租地农场与以前的庄园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 使用农奴生产,产品自给自足
B.农奴向领主提供劳役
C.雇用劳动力,产品推向市场
D.佃户义务耕种“自营地”
【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A. 使用农奴生产,产品自给自足 ,不符合题意;
B. 农奴向领主提供劳役 ,不符合题意;
C.根据“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可知,从生产经营角度看,租地农场与以前的庄园相比最大的不同是雇用劳动力,产品推向市场,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佃户义务耕种“自营地”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对比,找到两者的不同点进行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8.历史课上,同学们正在进行辩论活动。根据发言可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应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宪章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打着恢复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实质上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启蒙运动,不符合题意;
C.宪章运动,不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9.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经典作品共同体现的思潮是( )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科学精神 D.神权至上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在艺术上的杰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两幅绘画作品。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近三百年。
10.14-16世纪的西欧,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些思想文化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他们是( )
①但丁
②达·芬奇
③哥伦布
④达·伽马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达·芬奇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和《罗密欧和朱丽叶》。①②符合题意;
③哥伦布④达·伽马是探寻新航路的航海家,不是思想文化巨人,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
11.当时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现实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以下最能充分体现材料中精神的是( )
A.《蒙娜丽莎》 B.《大宪章》
C.《汉谟拉比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当时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的所有做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实现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冲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蒙娜丽莎》是他代表性的杰作,表现了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因此 A 符合题意;
BCD 三项均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故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达 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他在艺术上的杰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两幅绘画作品。
12.(2021·四川)文艺复兴“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唤起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这一论述说明文艺复兴( )
A.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 B.促进了欧洲文化艺术的繁荣
C.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D.刺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 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文艺复兴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2021·昆明)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的长篇诗作是( )
A.《神曲》 B.《蒙娜丽莎》
C.《哈姆雷特》 D.《罗密欧与朱丽叶》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在有《神曲》。《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即可作答。
14.(2021·荆州)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猛烈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体现但丁这一思想的长篇诗作是( )
A.《蒙娜丽莎》 B.《神曲》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哈姆雷特》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神曲》抨击了教会的各种罪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故 B正确;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画作,故 A 错误;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讲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诚挚相爱,誓言相依,但因两家世代为仇而受到阻挠的故事,故C错误。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品,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实质和历史影响。
15.“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对地理大发现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①达·伽马 ②玻利瓦尔 ③麦哲伦 ④哥伦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有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麦哲伦等,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1519年9月20日,在西班牙桑卢卡尔港,隆隆的炮声送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奇异的远航。”这次“最奇异的远航”是指( )
A.迪亚士船队的远航 B.达·伽马船队的远航
C.哥伦布船队的远航 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答案】D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 迪亚士船队的远航 ,不符合题意;
B. 达·伽马船队的远航 ,不符合题意;
C. 哥伦布船队的远航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1519年9月20日,在西班牙桑卢卡尔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17.(2021·攀枝花)哥伦布曾说:“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的一些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香料……都奉送给他们。”材料表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 )
A.倾销欧洲商品 B.获得巨额财富
C.发现美洲大陆 D.传播宗教教义
【答案】B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寻找财富是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主要驱动力。题干的“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的一些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香料……都奉送给他们”表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得巨额财富,故B符合题意;
倾销欧洲商品、传播宗教教义不是开辟新航路的目的,在题干材料中也不能体现,排除AD;
发现美洲大陆是哥伦布的成就,排除C。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解答此类题的原则是要紧扣题干内容。
18.(2021·苏州)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如果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西欧各国开始争夺殖民地 B.强盗,掠夺了美洲财富
C.不同文明得到交流与发展 D.英雄,传播了欧洲文明
【答案】C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 西欧各国开始争夺殖民地 ,不符合题意;
B. 强盗,掠夺了美洲财富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意义重大,从对人类历史的角度分析,它使得美州大陆的文明和文化传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文明与物种也传到美洲,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英雄,传播了欧洲文明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一定要注意。
19.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荷兰的造船业发达
B.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C.荷兰经济非常落后,只能依靠给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D.荷兰交通运输业最发达
【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A. 荷兰的造船业发达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在17世纪时,发展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拥有众多的贸易船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不符合题意;
C. 荷兰经济非常落后,只能依靠给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不符合题意;
D. 荷兰交通运输业最发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
20.“三角贸易”的得名源于进行贸易的地区涉及三处,即欧洲、非洲和美洲,且整个航线呈三角形。以下关于“三角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三角贸易”的罪恶行径是贩卖印第安人到欧洲
③“三角贸易”中受害最深的是非洲人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为欧洲殖民者带来巨额利润,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使非洲损失了上亿人口,因此受害最深的是非洲人 ;在 “三角贸易”的罪恶行径是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注意理解识记。
21.“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到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三角贸易” B.独立战争
C.文艺复兴 D.垦殖运动
【答案】A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欧洲殖民者从非洲抓捕黑奴,运往美洲,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为美洲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使得非洲损失了大量的人口,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独立战争,不符合题意;
C.文艺复兴,不符合题意;
D.垦殖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2.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一切主要强调的是殖民掠夺( )
A.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加强世界各地联系
C.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D.有利于落后地区制度瓦解
【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A. 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不符合题意;
B.加强世界各地联系,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殖民掠夺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有利于落后地区制度瓦解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3.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
A.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答案】D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A. 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不符合题意;
B. 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不符合题意;
C. 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材料显示的是近代西方欧洲殖民者掠夺财富,贩卖黑人奴隶,反映了殖民活动的原始性,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4.(2021·河北)下图反映的史实( )
A.体现了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始
B.标志着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C.激起了印度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 根据图片所给提示信息可知,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作威作福刺激了印度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故C正确;
英国对印度的侵占不是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始,故A说法错误;
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故B错误;
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侵略属于民族解放抗争,不是共产主义运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印度民族大起义和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
25.(2021·攀枝花)“三角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如下图),最能反映其悲惨性的是( )
A.将非洲黑人奴隶运往美洲贩卖 B.将美洲蔗糖、烟草等运回欧洲
C.将欧洲火器、杂物等运往非洲 D.加快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程
【答案】A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图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进行的“三角贸易”,其中将非洲黑人奴隶运往美洲贩卖的黑奴贸易,充分显示了欧洲殖民扩张的野蛮性和残酷性,是“三角贸易”中最悲惨的一环,故答案选A;
“三角贸易”中的黑奴贸易最具有悲惨性,美洲原材料运往欧洲、欧洲工业品运往非洲不是罪悲惨的一环,故排除BC;
加快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是“三角贸易”对欧洲的积极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的有关知识。解题时,紧扣题干中的“最能反映其悲惨性”,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
26.(2018九上·南和月考)材料阅读题:
材料一: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材料二:13世纪的西欧社会,农民为了缴纳封建赋税,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就出现一家一户的手工工场;但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材料三: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及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西欧的农村手工工场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到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变化对商业有何影响?
【答案】(1)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变化:由分散走向集中;影响: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①商品经济的活跃,商人的活动已经渗透到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②市民阶层兴起;③城市的出现复兴等。(意思接近即可)
(4)新的生产方式使得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得到提高,有了富余,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发展。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依据材料二信息“13世纪的西欧社会,农民为了缴纳封建赋税,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就出现一家一户的手工工场;但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可知,材料二反映出当时西欧的农村手工工场由分散走向集中。这种变化使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依据材料三信息“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及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原因有:商品经济的活跃,商人的活动已经渗透到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市民阶层兴起;城市的出现复兴等。
(4)依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新的生产方式使得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得到提高,有了富余,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发展。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近代早期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产生的专题,它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
27.(2020九上·朝阳期末)思想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材料一 Renaitre原意为“复活”,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用“再生”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却衰败下来,甚至湮灭了,直到此时才获得“再生”。然而“再生”并非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关绍纪《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
人物 代表作 名言
但丁 ①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愈强烈
② 《哈姆雷特》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材料三 “文艺活动”在西欧各国产生了特殊花果。
国别 花 果
西班牙 葡萄牙 地理上的发现 殖民地的竞争及欧化的遍及全球
法兰西 政治哲学 法国革命
英吉利 应用科学 工业革命
——整理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四 近代科学的力量在于它只承认通过科学观测与推论得出的可以反复验证的数据,建立在谎言、迷信基础上的欧洲中世纪无法抵御近代自然科学的冲击。天文学与航海定位、力学与火炮、地圆学说与地理大发现、热力学与蒸汽机的改进等,都同资本原始积累、近代工厂制度的出现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摘编自马世力《论科学技术在近代欧洲崛起中的历史地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活动”是14~17世纪欧洲哪场运动 说明“Renaitre”从“复活”译为“再生”的理由。
(2)将材料二补充完整。概括名言内容的共同点。
(3)依据材料三,分析“文艺活动”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概括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中的作用。
【答案】(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不仅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更是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传播人文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①《神曲》;②莎士比亚对知识的追求等。
(3)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等。
(4)打破了中世纪的思想束缚;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工业革命的出现等。(写出两项即可)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Renaitre原意为“复活”,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用“再生”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再生”并非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活动”是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不仅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更是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传播人文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故说“Renaitre”从“复活”译为“再生”;
(2)根据所学知识,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著《神曲》,①填神曲。《哈姆雷特》的作者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莎士比亚。故②填莎士比亚。根据但丁的名言“人……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达·芬奇的名言“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莎士比亚的名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可得出名言共同点:对知识的追求等;
(3)根据材料三信息“花、果”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影响到欧洲诸多领域,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等;
(4)根据材料四“近代科学的力量……建立在谎言、迷信基础上的欧洲中世纪无法抵御近代自然科学的冲击。……”可得出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中的作用:打破了中世纪的思想束缚;根据材料“……地圆学说与地理大发现、热力学与蒸汽机的改进等,都同资本原始积累、近代工厂制度的出现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得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工业革命的出现等;
故答案为:(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不仅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更是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传播人文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 ①《神曲》;②莎士比亚对知识的追求等。
(3) 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等。
(4) 打破了中世纪的思想束缚;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工业革命的出现等。(写出两项即可)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即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先依据材料,读懂材料含义,在进行概括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这类题目,仅从材料中难以回答全面,要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回答;
(4)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这类题目,仅从材料中难以回答全面,要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回答。
28.(2021·织金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蒙娜丽莎》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
材料三: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作品的作者及作品反映的思想内涵。
(2)材料二中的“我”指谁,“印度大陆”实际上是哪里?简要评价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史实。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史实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1)作者:达·芬奇;思想内涵: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富有生命力或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
(2)“我”:哥伦布;“印度大陆”:实际上是美洲。评价:一方面哥伦布没有到达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另一方面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早期航海家也是欧洲第一批殖民者,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也就是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的过程。
(3)关系:欧洲殖民者通过殖民掠夺获取大量财富,极大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助于世界市场形成。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第一问作者,根据材料一“《蒙娜丽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第二问思想内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佛罗伦萨一位商人的妻子所画的肖像画,它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些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因此,它反映的思想内涵是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富有生命力,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
(2)第一问“我”,根据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我”是指哥伦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使得世界上原本相互孤立的两个大陆开始联系起来。第二问“印度大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印度大陆”实际上是美洲。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但他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第三问评价,根据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方面哥伦布没有到达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根据材料二“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另一方面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早期航海家也是欧洲第一批殖民者,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也就是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的过程。
(3)根据材料三“‘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殖民扩张,欧洲殖民者通过殖民掠夺获取大量财富,极大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据材料三“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有助于世界市场形成。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阐述以能力,本题掌握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29.(2020九上·石阡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材料二
材料三:
(1)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在哪里?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除但丁以外的一位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根据材料二的插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航海家及主要作用或影响。
(3)材料三所反映的事件叫做什么?哪个欧洲国家在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哪一航程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和良心的罪恶”的航程?这一航程的主要运输对象是什么?
【答案】(1)意大利;人文主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2)哥伦布;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非洲好望角,实际上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带回大量的香料、黄金,获得高额利润;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横渡了太平洋,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3)三角贸易;英国;非洲到美洲;黑人奴隶。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14世纪中期,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本主义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的统治,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故问题一: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问题二: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依据所学可知,1487-1488年,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非洲好望角,实际上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1497-1498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带回大量的香料、黄金,获得高额利润;哥伦布在1492-1493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在1519-1522年横渡了太平洋,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三角贸易。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三角贸易主要是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几乎所有的原材料都来自美洲,在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利益。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欧洲奴隶贩子把黑人当商品一样从非洲卖给美洲种植园奴隶主,故非洲到美洲这一航程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和良心的罪恶”的航程。问题四:依据所学可知,这一航程的主要运输对象是黑人奴隶;
故答案为:(1) 意大利;人文主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2) 哥伦布;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非洲好望角,实际上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带回大量的香料、黄金,获得高额利润;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横渡了太平洋,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3) 三角贸易;英国;非洲到美洲;黑人奴隶。
【点评】(1)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先判断出这是哪位航海家,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位航海家发现的影响或作用,注意最容易出错的是直接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三角贸易,后面的问题就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0.(2020九上·宣城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图二:拉美各地印第安人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给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材料三:18世纪时……英国从利物浦、伦敦等城市用船载运棉麻织品、玻璃、陶瓷器皿、各种装饰品等物品,驶往非洲交换黑奴;并用船把黑奴运往西印度和南美洲殖民地的种植场,卖给农奴主,然后买进殖民地的糖、烟草、棉花返回英国,并将其作为原料卖给工厂主。
——摘编自鲁中石《世界通史》
(1)材料一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在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分析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活动 这一活动的进行对英国的发展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形成有何特点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
(2)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促进了欧洲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和发展。美洲: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侵略亚非拉地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3)三角贸易;为英国带来巨额利润转化为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4)野蛮性、残酷性、血腥性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的“1500年”及所学可知转折点新航路的开辟。
(2)结合材料图一图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他们的观点,来评价哥伦布。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航行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们看法矛盾的原因是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问题,哥伦布发现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巨大灾难,但同时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成为个整体,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从欧洲方面看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促进了欧洲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和发展。从美洲方面回答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侵略亚非拉地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3)根据材料三“英国从利物浦、伦敦等城市用船载运棉麻织品、玻璃、陶瓷器皿、各种装饰品等物品,驶往非洲交换黑奴……”结合所学可知是三角贸易;三角贸易对英国发展作用可从为英国带来巨额利润转化为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回答。
(4)从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形成具有野蛮性、残酷性、血腥性。
【点评】本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了走向近代的相关史实。内容涉及了新航路的开辟及其意义、著名航海家及其评价、早期殖民掠夺与“三角贸易”等基础知识。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1 / 1九上历史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
1.据统计, 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担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这说明( )
A.英国贵族善于经营农场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优越
C.农业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D.封建庄园经济彻底瓦解
2.(2021九下·南昌月考)1633年,贵族巴洛的庄园里有7名租地农场主,租用土地不足三分之一,但是这7名资本家所交地租数额却接近巴洛庄园地租收人总数的二分之一,16年之后,在同一个庄园,租地农场主达到10人,共租用庄园土地42%,所缴纳地租却占总额的67%,而耕种着58%土地的46%户农民,所缴纳贡赋只有29%。上述材料表明( )
A. 粗地农场发展标志着西欧庄园经济完全衰落
B.租地农场促进了市民阶级的产生
C.农民是租地农场的主要生产者
D.租地农场在农村经济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3.(2021·巴南模拟)“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租地农场 B.手工工场 C.工厂 D.承包责任制
4.(2021九下·德庆月考)“1306-130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佛罗伦萨手工工场的兴旺说明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资本主义萌芽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文艺复兴的发展
5.(2021九下·德庆月考)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租地农场主的经济力量比较单薄、弱小
B.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一起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雇佣工人
C.租地农场主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D.租地农民在竞争中往往被资本主义大农场排挤
6.(2021·安徽模拟)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直到中世纪晚期,新的生产方式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是指( )
①庄园经济 ②手工作坊 ③租地农场 ④手工工场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7.(2020九上·射洪期末)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从生产经营角度看,租地农场与以前的庄园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 使用农奴生产,产品自给自足
B.农奴向领主提供劳役
C.雇用劳动力,产品推向市场
D.佃户义务耕种“自营地”
8.历史课上,同学们正在进行辩论活动。根据发言可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应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宪章运动 D.新文化运动
9.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经典作品共同体现的思潮是( )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科学精神 D.神权至上
10.14-16世纪的西欧,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些思想文化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他们是( )
①但丁
②达·芬奇
③哥伦布
④达·伽马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1.当时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现实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以下最能充分体现材料中精神的是( )
A.《蒙娜丽莎》 B.《大宪章》
C.《汉谟拉比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12.(2021·四川)文艺复兴“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唤起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这一论述说明文艺复兴( )
A.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 B.促进了欧洲文化艺术的繁荣
C.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D.刺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13.(2021·昆明)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的长篇诗作是( )
A.《神曲》 B.《蒙娜丽莎》
C.《哈姆雷特》 D.《罗密欧与朱丽叶》
14.(2021·荆州)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猛烈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体现但丁这一思想的长篇诗作是( )
A.《蒙娜丽莎》 B.《神曲》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哈姆雷特》
15.“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对地理大发现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①达·伽马 ②玻利瓦尔 ③麦哲伦 ④哥伦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1519年9月20日,在西班牙桑卢卡尔港,隆隆的炮声送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奇异的远航。”这次“最奇异的远航”是指( )
A.迪亚士船队的远航 B.达·伽马船队的远航
C.哥伦布船队的远航 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17.(2021·攀枝花)哥伦布曾说:“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的一些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香料……都奉送给他们。”材料表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 )
A.倾销欧洲商品 B.获得巨额财富
C.发现美洲大陆 D.传播宗教教义
18.(2021·苏州)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如果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西欧各国开始争夺殖民地 B.强盗,掠夺了美洲财富
C.不同文明得到交流与发展 D.英雄,传播了欧洲文明
19.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荷兰的造船业发达
B.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C.荷兰经济非常落后,只能依靠给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D.荷兰交通运输业最发达
20.“三角贸易”的得名源于进行贸易的地区涉及三处,即欧洲、非洲和美洲,且整个航线呈三角形。以下关于“三角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三角贸易”的罪恶行径是贩卖印第安人到欧洲
③“三角贸易”中受害最深的是非洲人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21.“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到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三角贸易” B.独立战争
C.文艺复兴 D.垦殖运动
22.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一切主要强调的是殖民掠夺( )
A.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加强世界各地联系
C.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D.有利于落后地区制度瓦解
23.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
A.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24.(2021·河北)下图反映的史实( )
A.体现了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始
B.标志着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C.激起了印度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25.(2021·攀枝花)“三角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如下图),最能反映其悲惨性的是( )
A.将非洲黑人奴隶运往美洲贩卖 B.将美洲蔗糖、烟草等运回欧洲
C.将欧洲火器、杂物等运往非洲 D.加快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
26.(2018九上·南和月考)材料阅读题:
材料一: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材料二:13世纪的西欧社会,农民为了缴纳封建赋税,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就出现一家一户的手工工场;但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材料三: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及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西欧的农村手工工场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到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变化对商业有何影响?
27.(2020九上·朝阳期末)思想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材料一 Renaitre原意为“复活”,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用“再生”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却衰败下来,甚至湮灭了,直到此时才获得“再生”。然而“再生”并非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关绍纪《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
人物 代表作 名言
但丁 ①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愈强烈
② 《哈姆雷特》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材料三 “文艺活动”在西欧各国产生了特殊花果。
国别 花 果
西班牙 葡萄牙 地理上的发现 殖民地的竞争及欧化的遍及全球
法兰西 政治哲学 法国革命
英吉利 应用科学 工业革命
——整理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四 近代科学的力量在于它只承认通过科学观测与推论得出的可以反复验证的数据,建立在谎言、迷信基础上的欧洲中世纪无法抵御近代自然科学的冲击。天文学与航海定位、力学与火炮、地圆学说与地理大发现、热力学与蒸汽机的改进等,都同资本原始积累、近代工厂制度的出现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摘编自马世力《论科学技术在近代欧洲崛起中的历史地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活动”是14~17世纪欧洲哪场运动 说明“Renaitre”从“复活”译为“再生”的理由。
(2)将材料二补充完整。概括名言内容的共同点。
(3)依据材料三,分析“文艺活动”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概括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中的作用。
28.(2021·织金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蒙娜丽莎》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
材料三: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作品的作者及作品反映的思想内涵。
(2)材料二中的“我”指谁,“印度大陆”实际上是哪里?简要评价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史实。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史实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
29.(2020九上·石阡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材料二
材料三:
(1)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在哪里?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除但丁以外的一位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根据材料二的插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航海家及主要作用或影响。
(3)材料三所反映的事件叫做什么?哪个欧洲国家在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哪一航程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和良心的罪恶”的航程?这一航程的主要运输对象是什么?
30.(2020九上·宣城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图二:拉美各地印第安人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给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材料三:18世纪时……英国从利物浦、伦敦等城市用船载运棉麻织品、玻璃、陶瓷器皿、各种装饰品等物品,驶往非洲交换黑奴;并用船把黑奴运往西印度和南美洲殖民地的种植场,卖给农奴主,然后买进殖民地的糖、烟草、棉花返回英国,并将其作为原料卖给工厂主。
——摘编自鲁中石《世界通史》
(1)材料一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在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分析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活动 这一活动的进行对英国的发展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形成有何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 据“据统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值是1:10”可知,这种新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优越。15至16世纪,英国、法国、尼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大地主把获取的土地出租给富裕农民或农业家,形成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的出现的相关史实。14-16世纪,伴随着西欧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社会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作为新的阶级力量,西欧迎来了近代文明的曙光。
2.【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A. 粗地农场发展标志着西欧庄园经济完全衰落 ,不符合题意;
B. 租地农场促进了市民阶级的产生 ,不符合题意;
C. 农民是租地农场的主要生产者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材料“7名租地农场主租用土地不足三分之一”“但是这7名资本家所交地租数额……地租收人总数的二分之一”“租地农场主达到10人,共租用庄园土地42%,所缴纳地租却占总额的67%”反映了数量很少租地农场主,缴纳地租占庄园收入的绝大部分。由此得出租地农场在农村经济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答案】A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自营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其他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手工工场,不符合题意;
C.工厂,不符合题意;
D.承包责任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这类知识,学生不感兴趣,理解起来有难度,要注意。
4.【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A.世界市场的形成,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 佛罗伦萨手工工场使用工人进行生产,这种方式的兴旺说明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工业革命的推动,不符合题意;
D.文艺复兴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5.【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A 租地农场主的经济力量比较单薄、弱小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一起来剥削雇佣工人,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租地农场主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不符合题意;
D. 租地农民在竞争中往往被资本主义大农场排挤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答案】A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中世纪晚期,庄园领主出租直领地,不再参与生产管理,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多种方式建立租地农场,手工业者脱离农业,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③④正确;
庄园经济 、手工作坊 是封建社会时期的生产组织方式,①②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考查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知识,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A. 使用农奴生产,产品自给自足 ,不符合题意;
B. 农奴向领主提供劳役 ,不符合题意;
C.根据“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可知,从生产经营角度看,租地农场与以前的庄园相比最大的不同是雇用劳动力,产品推向市场,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佃户义务耕种“自营地”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对比,找到两者的不同点进行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8.【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打着恢复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实质上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启蒙运动,不符合题意;
C.宪章运动,不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9.【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在艺术上的杰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两幅绘画作品。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近三百年。
10.【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达·芬奇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和《罗密欧和朱丽叶》。①②符合题意;
③哥伦布④达·伽马是探寻新航路的航海家,不是思想文化巨人,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当时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的所有做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实现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冲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蒙娜丽莎》是他代表性的杰作,表现了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因此 A 符合题意;
BCD 三项均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故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达 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他在艺术上的杰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两幅绘画作品。
12.【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 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文艺复兴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在有《神曲》。《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即可作答。
14.【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神曲》抨击了教会的各种罪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故 B正确;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画作,故 A 错误;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讲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诚挚相爱,誓言相依,但因两家世代为仇而受到阻挠的故事,故C错误。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品,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实质和历史影响。
15.【答案】C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有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麦哲伦等,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答案】D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 迪亚士船队的远航 ,不符合题意;
B. 达·伽马船队的远航 ,不符合题意;
C. 哥伦布船队的远航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1519年9月20日,在西班牙桑卢卡尔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17.【答案】B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寻找财富是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主要驱动力。题干的“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的一些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香料……都奉送给他们”表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得巨额财富,故B符合题意;
倾销欧洲商品、传播宗教教义不是开辟新航路的目的,在题干材料中也不能体现,排除AD;
发现美洲大陆是哥伦布的成就,排除C。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解答此类题的原则是要紧扣题干内容。
18.【答案】C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 西欧各国开始争夺殖民地 ,不符合题意;
B. 强盗,掠夺了美洲财富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意义重大,从对人类历史的角度分析,它使得美州大陆的文明和文化传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文明与物种也传到美洲,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英雄,传播了欧洲文明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一定要注意。
19.【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A. 荷兰的造船业发达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在17世纪时,发展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拥有众多的贸易船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不符合题意;
C. 荷兰经济非常落后,只能依靠给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不符合题意;
D. 荷兰交通运输业最发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
20.【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为欧洲殖民者带来巨额利润,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使非洲损失了上亿人口,因此受害最深的是非洲人 ;在 “三角贸易”的罪恶行径是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注意理解识记。
21.【答案】A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欧洲殖民者从非洲抓捕黑奴,运往美洲,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为美洲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使得非洲损失了大量的人口,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独立战争,不符合题意;
C.文艺复兴,不符合题意;
D.垦殖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2.【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A. 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不符合题意;
B.加强世界各地联系,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殖民掠夺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有利于落后地区制度瓦解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3.【答案】D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A. 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不符合题意;
B. 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不符合题意;
C. 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材料显示的是近代西方欧洲殖民者掠夺财富,贩卖黑人奴隶,反映了殖民活动的原始性,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4.【答案】C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 根据图片所给提示信息可知,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作威作福刺激了印度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故C正确;
英国对印度的侵占不是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始,故A说法错误;
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故B错误;
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侵略属于民族解放抗争,不是共产主义运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印度民族大起义和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
25.【答案】A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图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进行的“三角贸易”,其中将非洲黑人奴隶运往美洲贩卖的黑奴贸易,充分显示了欧洲殖民扩张的野蛮性和残酷性,是“三角贸易”中最悲惨的一环,故答案选A;
“三角贸易”中的黑奴贸易最具有悲惨性,美洲原材料运往欧洲、欧洲工业品运往非洲不是罪悲惨的一环,故排除BC;
加快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是“三角贸易”对欧洲的积极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的有关知识。解题时,紧扣题干中的“最能反映其悲惨性”,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26.【答案】(1)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变化:由分散走向集中;影响: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①商品经济的活跃,商人的活动已经渗透到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②市民阶层兴起;③城市的出现复兴等。(意思接近即可)
(4)新的生产方式使得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得到提高,有了富余,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发展。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依据材料二信息“13世纪的西欧社会,农民为了缴纳封建赋税,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就出现一家一户的手工工场;但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可知,材料二反映出当时西欧的农村手工工场由分散走向集中。这种变化使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依据材料三信息“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及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原因有:商品经济的活跃,商人的活动已经渗透到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市民阶层兴起;城市的出现复兴等。
(4)依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新的生产方式使得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得到提高,有了富余,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发展。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近代早期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产生的专题,它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
27.【答案】(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不仅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更是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传播人文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①《神曲》;②莎士比亚对知识的追求等。
(3)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等。
(4)打破了中世纪的思想束缚;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工业革命的出现等。(写出两项即可)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Renaitre原意为“复活”,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用“再生”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再生”并非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活动”是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不仅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更是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传播人文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故说“Renaitre”从“复活”译为“再生”;
(2)根据所学知识,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著《神曲》,①填神曲。《哈姆雷特》的作者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莎士比亚。故②填莎士比亚。根据但丁的名言“人……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达·芬奇的名言“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莎士比亚的名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可得出名言共同点:对知识的追求等;
(3)根据材料三信息“花、果”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影响到欧洲诸多领域,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等;
(4)根据材料四“近代科学的力量……建立在谎言、迷信基础上的欧洲中世纪无法抵御近代自然科学的冲击。……”可得出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中的作用:打破了中世纪的思想束缚;根据材料“……地圆学说与地理大发现、热力学与蒸汽机的改进等,都同资本原始积累、近代工厂制度的出现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得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工业革命的出现等;
故答案为:(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不仅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更是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传播人文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 ①《神曲》;②莎士比亚对知识的追求等。
(3) 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等。
(4) 打破了中世纪的思想束缚;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工业革命的出现等。(写出两项即可)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即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先依据材料,读懂材料含义,在进行概括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这类题目,仅从材料中难以回答全面,要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回答;
(4)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这类题目,仅从材料中难以回答全面,要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回答。
28.【答案】(1)作者:达·芬奇;思想内涵: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富有生命力或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
(2)“我”:哥伦布;“印度大陆”:实际上是美洲。评价:一方面哥伦布没有到达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另一方面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早期航海家也是欧洲第一批殖民者,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也就是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的过程。
(3)关系:欧洲殖民者通过殖民掠夺获取大量财富,极大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助于世界市场形成。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第一问作者,根据材料一“《蒙娜丽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第二问思想内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佛罗伦萨一位商人的妻子所画的肖像画,它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些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因此,它反映的思想内涵是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富有生命力,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
(2)第一问“我”,根据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我”是指哥伦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使得世界上原本相互孤立的两个大陆开始联系起来。第二问“印度大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印度大陆”实际上是美洲。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但他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第三问评价,根据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方面哥伦布没有到达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根据材料二“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另一方面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早期航海家也是欧洲第一批殖民者,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也就是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的过程。
(3)根据材料三“‘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殖民扩张,欧洲殖民者通过殖民掠夺获取大量财富,极大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据材料三“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有助于世界市场形成。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阐述以能力,本题掌握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29.【答案】(1)意大利;人文主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2)哥伦布;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非洲好望角,实际上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带回大量的香料、黄金,获得高额利润;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横渡了太平洋,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3)三角贸易;英国;非洲到美洲;黑人奴隶。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14世纪中期,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本主义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的统治,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故问题一: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问题二: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依据所学可知,1487-1488年,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非洲好望角,实际上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1497-1498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带回大量的香料、黄金,获得高额利润;哥伦布在1492-1493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在1519-1522年横渡了太平洋,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三角贸易。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三角贸易主要是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几乎所有的原材料都来自美洲,在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利益。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欧洲奴隶贩子把黑人当商品一样从非洲卖给美洲种植园奴隶主,故非洲到美洲这一航程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和良心的罪恶”的航程。问题四:依据所学可知,这一航程的主要运输对象是黑人奴隶;
故答案为:(1) 意大利;人文主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2) 哥伦布;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非洲好望角,实际上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带回大量的香料、黄金,获得高额利润;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横渡了太平洋,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3) 三角贸易;英国;非洲到美洲;黑人奴隶。
【点评】(1)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先判断出这是哪位航海家,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位航海家发现的影响或作用,注意最容易出错的是直接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三角贸易,后面的问题就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0.【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
(2)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促进了欧洲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和发展。美洲: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侵略亚非拉地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3)三角贸易;为英国带来巨额利润转化为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4)野蛮性、残酷性、血腥性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的“1500年”及所学可知转折点新航路的开辟。
(2)结合材料图一图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他们的观点,来评价哥伦布。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航行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们看法矛盾的原因是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问题,哥伦布发现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巨大灾难,但同时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成为个整体,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从欧洲方面看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促进了欧洲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和发展。从美洲方面回答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侵略亚非拉地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3)根据材料三“英国从利物浦、伦敦等城市用船载运棉麻织品、玻璃、陶瓷器皿、各种装饰品等物品,驶往非洲交换黑奴……”结合所学可知是三角贸易;三角贸易对英国发展作用可从为英国带来巨额利润转化为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回答。
(4)从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形成具有野蛮性、残酷性、血腥性。
【点评】本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了走向近代的相关史实。内容涉及了新航路的开辟及其意义、著名航海家及其评价、早期殖民掠夺与“三角贸易”等基础知识。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