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
1.北京大学的教员,无论是穿长袍马褂还是穿西装,无论心念帝制、不肯剪辫还是维护共和、对复辟嗤之以鼻,无论心系仁义礼智信还是激进批判封建礼教,他们都可以站在讲坛上自由发表意见。这一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1927年1月,纽约《国家》杂志报道:他大胆提倡使用被鄙视的土语;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无法精通复杂的古典语文,而他为这些人打开了读写能力的大门。这里的“他”指的是( )
A.林则徐 B.李大钊 C.胡适 D.孙中山
3.“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民主与科学的舶来文化,洗礼着苦难中的中华民族。”这段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是( )
A.思想大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C.反对北洋军阀的文化运动 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
4.“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5.(2021·雅安)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与科学 C.君主立宪 D.变法图强
6.(2021·河池)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其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戊成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7.(2021·自贡)李大钊指出:“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民间去。这表明他主张( )
A.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知识分子与群众相结合
C.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D.以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8.(2021·广安)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 )
A.掀起洋务运动、旨在“自强”“求富”
B.宣传君主立宪、推动维新变法
C.提出三民主义、推动民族民主革命
D.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9.(2021·随县)与下列言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项是( )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③“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④“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10.(2021八上·福建期中)“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这些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高度概括。这场“运动”是(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1.从图片或文字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观察下列材料,提取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12.(2021·齐齐哈尔)某同学想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史实,以下可供参考的资料是( )
A.电影《鸦片战争》 B.纪录片《北洋水师》
C.《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D.《五四运动图志》
13.(2021·龙东)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以下口号出自于五四运动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⑤“反对华北自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14.(2021·河南)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15.下列关于漫画反映的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出“民主科学"口号
B.运动中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斗争主力逐渐由工人转向学生
D.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6.史学家金冲及指出:“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由此可以看出( )
A.五四运动的主力是学生
B.五四运动具有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C.五四运动为先进的思想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17.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活动时发表讲话,号召青年一代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催人奋进。请问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五四精神最突出的是( )
A.国际主义精神 B.科学创新精神
C.民主法制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18.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道: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
A.中国开启了思想文化的新时代
B.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如图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 )
A.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B.成为队伍庞大的革命政党
C.确定最低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 D.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党组织
20.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是(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以下四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中有一位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并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他是( )
A.陈独秀 B.廖仲恺 C.胡适 D.鲁迅.
22.如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内容节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 )
A.奋斗目标 B.中心工作 C.组织机构 D.最低纲领
23.“东方欲晓现曙光,南湖红船逐激浪。志合道同辟新天,旗擎马列明方向。”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4.(2021八下·寻乌期末)202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基层组织468.1万个,党员9191.4万名。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 )
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C.实现中国梦 D.建设共产主义
25.(2021·贵港)“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
A.70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100周年
二、材料分析题
26.(2021八上·福建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材料二: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倡导青年学习哪些“西洋近代文明”。胡适对东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
(2)材料二中“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是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芮恩施认为这场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的理由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场民族运动”采取了什么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4)当中华民族面临危难之际,青年人应担负起什么责任?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1)材料一体现了谁的思想?除民权主义外,三民主义还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
(2)材料一的三民主义是哪一革命的指导思想?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在“德先生”“赛先生”的指导下,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正式吹响了这次运动号角的是陈独秀创办的什么杂志?请再列举出这场运动的两个代表人物。
(4)对于中国近代史中思想领域的蓬勃发展,你有何感悟?
28.有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就有青春之家,青春之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以往搞革命的人, 眼睛总是看着上层……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四: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是指什么事件?“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宣言”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哪句话?从中体现了青年学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五四运动后的革命者开始关注什么力量?结合所学试举一例, 革命者对这一力量关注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代青年应该怎样“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29.(2021九下·枣庄月考)在民族兴盛之时,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在国家危亡之际,青年学生担起了救国的重任。让五四精神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感知历史提取信息】
材料一:
【收集整理积累知识】
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中国人的反应会怎样?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小明同学收集了如下材料: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下午,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组织
示威游行,队伍中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
【深入探究获得认识】
五四爱国运动铸就了伟大的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当代中学生应践行和传承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1)结合漫画回答,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
(2)据材料二,哪个社会群体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这场运动的性质如何?最能反映斗争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3)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指的是什么?
(4)6月后,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5)结社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什么是五四精神?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你认为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30.(2020八上·沈阳期末)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观察图片并阅读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图二 中共一大南湖红船
图一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各地7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13位代表出席。代表们商讨了会议的任务和议题。7月30日晚,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当天会议被迫中断。
图二1921年7月31日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10 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之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继续举行会议。南湖会议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等内容。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最后,会议选举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当选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为了纪念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胜利闭幕,1959年仿制了一条中共一大开会的游船(当年南湖的游船已经在抗战时期绝迹了)。这条中共一大纪念船被称之为“南湖红船”。
(1)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根据图一的文字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3)图二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由材料判断题干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口号是民主、科学。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选项 D 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1927年1月,纽约《国家》杂志报道:他大胆提倡使用被鄙视的土语;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无法精通复杂的古典语文,而他为这些人打开了读写能力的大门。这里的“他”指的是胡适,排除ABD,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胡适。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民主与科学的舶来文化,洗礼着苦难中的中华民族 ” 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思想大解放运动,符合题意;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排除;
C:反对北洋军阀的文化运动,排除;
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只需理解题干即可。
4.【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排除;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符合题意;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只需识记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即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即可。
5.【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9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表明,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民主和科学,故 B 正确;
A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考查新文化运动,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6.【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不符合史实;
B. 戊成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不符合题意;
C. 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不符合史实;
D.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细心分析这些语句的细小的差别。
7.【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在五四运动九个月之后,李大钊在《知识阶级的胜利》中认为:“五四以后,知识阶级的运动层出不已,到了现在,知识阶级的胜利已经渐渐证实了。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知识阶级的意义,就是要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相结合,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突破点在于“ 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民间去。 ”
8.【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A. 掀起洋务运动、旨在“自强”“求富” ,不符合题意;
B. 宣传君主立宪、推动维新变法 ,不符合题意;
C. 提出三民主义、推动民族民主革命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于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传播宣传西方思想文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识记。
9.【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是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主张;“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是辛亥革命时期思想主张。依据时间先后排序,②①④③正确。排除A、C和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10.【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词“反帝反封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指的是五四运动。
A:戊戌变法运动,排除;
B:新文化运动,排除;
C:五四运动,符合题意;
D:国民革命运动,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性质,属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只需在识记知识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关键词即可。
11.【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 依据图片信息“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曹汝霖等免职令”“拒签和约的报道”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北洋军阀政府对学生进行了镇压,6月3号后,工人加入运动,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所以 C 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从图片或文字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为切入点,考查了五四运动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2.【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D项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
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史实与史料的价值,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都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⑤“反对华北自治”是一二 九运动中的口号。
故答案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4.【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也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但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尤其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而五四运动却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因此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斗争的彻底性。选项 C 符合题意;
革命的复杂性,与题干内容不符,A 排除;
制度的创新性,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 B 排除;
五四运动时期,抗战没有爆发,D 排除。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5.【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漫画反映的事件是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的中心首先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运动,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因此把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故A项不符合题意;
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故B项错误;
斗争主力学生转变为工人,故C项错误;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因此把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提出取消“二十一条”等,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
16.【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 由题干信息“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表现出伟大的力量,所以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项 C 正确;选项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7.【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五四精神最突出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精神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18.【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 由“1921年”结合所学,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可知,C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创办了《劳动界》、《劳动音》等一批专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它们的刊行启发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的结合,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故 A 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
20.【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到1927年,因此③北伐战争的胜利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①②④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故排除选项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21.【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 依据课本知识,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故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中有一位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并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共一大的相关知识点。
22.【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 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材料中的“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叙述一致,据此可知,该党纲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故 A 项正确;
中共“一大”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材料并未体现这一点,故 B 项错误;
中共“一大”上,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但材料并未体现,故 C 项错误;
党的最低纲领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制定的,而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内容,故 D 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的相关史实。
23.【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 材料“南湖红船逐激浪。志合道同辟新天”描述了中共一大的召开。结合所学,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 D 符合题意;
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 A ;
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 B ;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4.【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排除;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排除;
C:实现中国梦,排除;
D:建设共产主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党的奋斗目标,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25.【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今年是2021年,2021—1921=100,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1921年即可作答。
26.【答案】(1)科学、民主、求知等。绝对肯定西方文明,否定东方文明。
(2)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正当要求被拒引发的。
(3)斗争方式上采取学生示威游行、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非暴力手段。
(4)坚决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统一。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可知,胡适肯定西方文明的作用远非东方旧文明所能比拟;他倡导青年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等进步思想;
(2)根据材料二关键词“1919年”可知,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芮恩施认为这场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的理由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正当要求被拒导致的外交失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斗争方式主要有学生示威游行、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非暴力手段;
(4)根据上述材料可知,青年应该热爱祖国,坚决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1) 科学、民主、求知等。绝对肯定西方文明,否定东方文明;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正当要求被拒引发的
(3) 斗争方式上采取学生示威游行、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非暴力手段;
(4) 坚决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统一。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只需认真分析并理解材料一的意思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只需抓住材料关键词并识记知识点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斗争方式,只需识记五四运动的斗争方式有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即可;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需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27.【答案】(1)孙中山。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胡适、鲁迅、李大钊、蔡元培。
(4)思想领域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词“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的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思想;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是指民主和科学;在“德先生”“赛先生”的指导下,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正式吹响了这次运动号角的是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 胡适、鲁迅、李大钊、蔡元培是这场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思想解放、与时俱进才能促进社会进步。
故答案为:(1) 孙中山。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2)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 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胡适、鲁迅、李大钊、蔡元培;
(4) 思想领域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及其影响,只需识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只需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思想解放的意义,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8.【答案】(1)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
(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精神品质:爱国主义精神,敢担当,贵行动;勇于反对帝国主义,坚决捍卫国家民族权益;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怕牺牲。
(3)人民群众的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4)当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它”指五四运动。依据该材料可知,“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根据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可知,“宣言”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从中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精神品质有爱国主义精神,敢担当,贵行动;勇于反对帝国主义,坚决捍卫国家民族权益;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怕牺牲。
(3)据材料“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如今在五四运动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可知,五四运动后的革命者开始关注人民群众的力量;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结合起来。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当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故答案为:(1)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
(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精神品质:爱国主义精神,敢担当,贵行动;勇于反对帝国主义,坚决捍卫国家民族权益;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怕牺牲。
(3)人民群众的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4)当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点评】 本题以“ 有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就有青春之家,青春之国”为切入点,一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明确当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29.【答案】(1)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2)青年学生;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新民主主义革命。
(4)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5)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努力学习,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的背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有北京的青年学生发起的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从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即可看出。
(3)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经过。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但遭镇压并多人被捕。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5)本题考查五四精神。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精神是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真理,振兴中华,反帝反封建等。
故答案为:(1)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2)青年学生;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新民主主义革命。
(4)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5)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努力学习,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主体、经过、意义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30.【答案】(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共于1921年诞生;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
(2)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1)信息点一:根据“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可得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
信息点二:根据“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得出中共于1921年诞生;信息点三:根据“南湖会议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等内容。”得出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
(2)条件:根据“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可得出条件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根据“1959年仿制了一条中共一大开会的游船(当年南湖的游船已经在抗战时期绝迹了)。这条中共一大纪念船被称之为“南湖红船”。”可得出是第二手资料,因为是仿制的;
故答案为:(1)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
2、中共于1921年诞生
3、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
(2) 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B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回答,这类题目,一定要紧贴材料信息分析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注意分析理解。
1 / 1八上历史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
1.北京大学的教员,无论是穿长袍马褂还是穿西装,无论心念帝制、不肯剪辫还是维护共和、对复辟嗤之以鼻,无论心系仁义礼智信还是激进批判封建礼教,他们都可以站在讲坛上自由发表意见。这一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由材料判断题干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口号是民主、科学。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选项 D 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1927年1月,纽约《国家》杂志报道:他大胆提倡使用被鄙视的土语;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无法精通复杂的古典语文,而他为这些人打开了读写能力的大门。这里的“他”指的是( )
A.林则徐 B.李大钊 C.胡适 D.孙中山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1927年1月,纽约《国家》杂志报道:他大胆提倡使用被鄙视的土语;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无法精通复杂的古典语文,而他为这些人打开了读写能力的大门。这里的“他”指的是胡适,排除ABD,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胡适。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民主与科学的舶来文化,洗礼着苦难中的中华民族。”这段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是( )
A.思想大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C.反对北洋军阀的文化运动 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民主与科学的舶来文化,洗礼着苦难中的中华民族 ” 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思想大解放运动,符合题意;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排除;
C:反对北洋军阀的文化运动,排除;
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只需理解题干即可。
4.“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排除;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符合题意;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只需识记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即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即可。
5.(2021·雅安)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与科学 C.君主立宪 D.变法图强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9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表明,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民主和科学,故 B 正确;
A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考查新文化运动,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6.(2021·河池)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其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戊成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不符合史实;
B. 戊成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不符合题意;
C. 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不符合史实;
D.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细心分析这些语句的细小的差别。
7.(2021·自贡)李大钊指出:“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民间去。这表明他主张( )
A.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知识分子与群众相结合
C.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D.以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在五四运动九个月之后,李大钊在《知识阶级的胜利》中认为:“五四以后,知识阶级的运动层出不已,到了现在,知识阶级的胜利已经渐渐证实了。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知识阶级的意义,就是要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相结合,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突破点在于“ 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民间去。 ”
8.(2021·广安)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 )
A.掀起洋务运动、旨在“自强”“求富”
B.宣传君主立宪、推动维新变法
C.提出三民主义、推动民族民主革命
D.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A. 掀起洋务运动、旨在“自强”“求富” ,不符合题意;
B. 宣传君主立宪、推动维新变法 ,不符合题意;
C. 提出三民主义、推动民族民主革命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于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传播宣传西方思想文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识记。
9.(2021·随县)与下列言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项是( )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③“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④“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是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主张;“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是辛亥革命时期思想主张。依据时间先后排序,②①④③正确。排除A、C和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10.(2021八上·福建期中)“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这些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高度概括。这场“运动”是(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词“反帝反封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指的是五四运动。
A:戊戌变法运动,排除;
B:新文化运动,排除;
C:五四运动,符合题意;
D:国民革命运动,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性质,属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只需在识记知识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关键词即可。
11.从图片或文字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观察下列材料,提取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 依据图片信息“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曹汝霖等免职令”“拒签和约的报道”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北洋军阀政府对学生进行了镇压,6月3号后,工人加入运动,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所以 C 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从图片或文字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为切入点,考查了五四运动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2.(2021·齐齐哈尔)某同学想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史实,以下可供参考的资料是( )
A.电影《鸦片战争》 B.纪录片《北洋水师》
C.《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D.《五四运动图志》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D项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
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史实与史料的价值,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2021·龙东)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以下口号出自于五四运动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⑤“反对华北自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都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⑤“反对华北自治”是一二 九运动中的口号。
故答案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4.(2021·河南)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也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但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尤其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而五四运动却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因此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斗争的彻底性。选项 C 符合题意;
革命的复杂性,与题干内容不符,A 排除;
制度的创新性,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 B 排除;
五四运动时期,抗战没有爆发,D 排除。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5.下列关于漫画反映的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出“民主科学"口号
B.运动中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斗争主力逐渐由工人转向学生
D.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漫画反映的事件是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的中心首先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运动,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因此把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故A项不符合题意;
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故B项错误;
斗争主力学生转变为工人,故C项错误;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因此把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提出取消“二十一条”等,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
16.史学家金冲及指出:“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由此可以看出( )
A.五四运动的主力是学生
B.五四运动具有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C.五四运动为先进的思想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 由题干信息“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表现出伟大的力量,所以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项 C 正确;选项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7.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活动时发表讲话,号召青年一代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催人奋进。请问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五四精神最突出的是( )
A.国际主义精神 B.科学创新精神
C.民主法制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五四精神最突出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精神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18.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道: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
A.中国开启了思想文化的新时代
B.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 由“1921年”结合所学,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可知,C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如图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 )
A.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B.成为队伍庞大的革命政党
C.确定最低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 D.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党组织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创办了《劳动界》、《劳动音》等一批专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它们的刊行启发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的结合,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故 A 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
20.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是(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到1927年,因此③北伐战争的胜利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①②④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故排除选项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21.以下四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中有一位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并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他是( )
A.陈独秀 B.廖仲恺 C.胡适 D.鲁迅.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 依据课本知识,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故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中有一位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并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共一大的相关知识点。
22.如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内容节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 )
A.奋斗目标 B.中心工作 C.组织机构 D.最低纲领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 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材料中的“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叙述一致,据此可知,该党纲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故 A 项正确;
中共“一大”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材料并未体现这一点,故 B 项错误;
中共“一大”上,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但材料并未体现,故 C 项错误;
党的最低纲领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制定的,而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内容,故 D 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的相关史实。
23.“东方欲晓现曙光,南湖红船逐激浪。志合道同辟新天,旗擎马列明方向。”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 材料“南湖红船逐激浪。志合道同辟新天”描述了中共一大的召开。结合所学,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 D 符合题意;
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 A ;
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 B ;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4.(2021八下·寻乌期末)202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基层组织468.1万个,党员9191.4万名。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 )
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C.实现中国梦 D.建设共产主义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排除;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排除;
C:实现中国梦,排除;
D:建设共产主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党的奋斗目标,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25.(2021·贵港)“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
A.70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100周年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今年是2021年,2021—1921=100,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1921年即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26.(2021八上·福建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材料二: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倡导青年学习哪些“西洋近代文明”。胡适对东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
(2)材料二中“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是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芮恩施认为这场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的理由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场民族运动”采取了什么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4)当中华民族面临危难之际,青年人应担负起什么责任?
【答案】(1)科学、民主、求知等。绝对肯定西方文明,否定东方文明。
(2)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正当要求被拒引发的。
(3)斗争方式上采取学生示威游行、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非暴力手段。
(4)坚决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统一。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可知,胡适肯定西方文明的作用远非东方旧文明所能比拟;他倡导青年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等进步思想;
(2)根据材料二关键词“1919年”可知,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芮恩施认为这场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的理由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正当要求被拒导致的外交失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斗争方式主要有学生示威游行、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非暴力手段;
(4)根据上述材料可知,青年应该热爱祖国,坚决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1) 科学、民主、求知等。绝对肯定西方文明,否定东方文明;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正当要求被拒引发的
(3) 斗争方式上采取学生示威游行、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非暴力手段;
(4) 坚决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统一。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只需认真分析并理解材料一的意思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只需抓住材料关键词并识记知识点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斗争方式,只需识记五四运动的斗争方式有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即可;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需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1)材料一体现了谁的思想?除民权主义外,三民主义还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
(2)材料一的三民主义是哪一革命的指导思想?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在“德先生”“赛先生”的指导下,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正式吹响了这次运动号角的是陈独秀创办的什么杂志?请再列举出这场运动的两个代表人物。
(4)对于中国近代史中思想领域的蓬勃发展,你有何感悟?
【答案】(1)孙中山。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胡适、鲁迅、李大钊、蔡元培。
(4)思想领域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词“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的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思想;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是指民主和科学;在“德先生”“赛先生”的指导下,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正式吹响了这次运动号角的是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 胡适、鲁迅、李大钊、蔡元培是这场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思想解放、与时俱进才能促进社会进步。
故答案为:(1) 孙中山。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2)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 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胡适、鲁迅、李大钊、蔡元培;
(4) 思想领域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及其影响,只需识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只需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思想解放的意义,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8.有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就有青春之家,青春之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以往搞革命的人, 眼睛总是看着上层……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四: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是指什么事件?“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宣言”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哪句话?从中体现了青年学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五四运动后的革命者开始关注什么力量?结合所学试举一例, 革命者对这一力量关注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代青年应该怎样“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答案】(1)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
(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精神品质:爱国主义精神,敢担当,贵行动;勇于反对帝国主义,坚决捍卫国家民族权益;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怕牺牲。
(3)人民群众的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4)当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它”指五四运动。依据该材料可知,“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根据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可知,“宣言”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从中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精神品质有爱国主义精神,敢担当,贵行动;勇于反对帝国主义,坚决捍卫国家民族权益;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怕牺牲。
(3)据材料“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如今在五四运动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可知,五四运动后的革命者开始关注人民群众的力量;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结合起来。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当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故答案为:(1)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
(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精神品质:爱国主义精神,敢担当,贵行动;勇于反对帝国主义,坚决捍卫国家民族权益;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怕牺牲。
(3)人民群众的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4)当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点评】 本题以“ 有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就有青春之家,青春之国”为切入点,一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明确当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29.(2021九下·枣庄月考)在民族兴盛之时,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在国家危亡之际,青年学生担起了救国的重任。让五四精神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感知历史提取信息】
材料一:
【收集整理积累知识】
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中国人的反应会怎样?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小明同学收集了如下材料: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下午,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组织
示威游行,队伍中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
【深入探究获得认识】
五四爱国运动铸就了伟大的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当代中学生应践行和传承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1)结合漫画回答,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
(2)据材料二,哪个社会群体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这场运动的性质如何?最能反映斗争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3)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指的是什么?
(4)6月后,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5)结社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什么是五四精神?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你认为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答案】(1)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2)青年学生;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新民主主义革命。
(4)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5)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努力学习,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的背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有北京的青年学生发起的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从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即可看出。
(3)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经过。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但遭镇压并多人被捕。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5)本题考查五四精神。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精神是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真理,振兴中华,反帝反封建等。
故答案为:(1)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2)青年学生;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新民主主义革命。
(4)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5)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努力学习,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主体、经过、意义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30.(2020八上·沈阳期末)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观察图片并阅读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图二 中共一大南湖红船
图一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各地7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13位代表出席。代表们商讨了会议的任务和议题。7月30日晚,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当天会议被迫中断。
图二1921年7月31日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10 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之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继续举行会议。南湖会议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等内容。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最后,会议选举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当选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为了纪念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胜利闭幕,1959年仿制了一条中共一大开会的游船(当年南湖的游船已经在抗战时期绝迹了)。这条中共一大纪念船被称之为“南湖红船”。
(1)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根据图一的文字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3)图二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答案】(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共于1921年诞生;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
(2)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1)信息点一:根据“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可得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
信息点二:根据“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得出中共于1921年诞生;信息点三:根据“南湖会议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等内容。”得出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
(2)条件:根据“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可得出条件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根据“1959年仿制了一条中共一大开会的游船(当年南湖的游船已经在抗战时期绝迹了)。这条中共一大纪念船被称之为“南湖红船”。”可得出是第二手资料,因为是仿制的;
故答案为:(1)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
2、中共于1921年诞生
3、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
(2) 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B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回答,这类题目,一定要紧贴材料信息分析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注意分析理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