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
1.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下列能代表古代非洲文明或成就的是( )
A.
B.
C.
D.
2.(2021·昆明)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中国人称之为( )
A.“金字塔” B.万神庙
C.帕特农神庙 D.摩亨佐·达罗遗址
3.(2021九下·德庆月考)文字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惊天的大事。古埃及人发明的文字奇妙而古朴,凝聚着古人类的智慧。该文字是(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字母文字
4.(2020九上·深圳期末)“据说埃及的农民们在建造这些金字塔时热情很高,相信他们正在为一位能决定他们共同的幸福的神建造宅邸。不管这一说法的理由是什么——也许还可以设想,无论埃及的农民们对建造金字塔有无热情,他们在这件事上没有选择的余地……”材料想表达的观点是( )
A.古埃及金字塔象征王权至高无上
B.古埃及金字塔里放置法老的木乃伊
C.古埃及金字塔坐落在尼罗河畔
D.古埃及金字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2020九上·龙华期末)古埃及金字塔是法老(国王)死后的陵寝。法老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这说明( )
A.公民民主政治发展 B.原始宗教日益成熟
C.王权逐渐走向衰落 D.古代医学愈加发达
6.(2020九上·福田期末)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埃及建在尼罗河边
B.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C.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
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7.(2020九上·高州月考)下列国家与其文明成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古印度——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B.古巴比伦——甲骨文、青铜器
C.古中国——种姓制度
D.古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
8.(2020·通辽)之所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因为( )
①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
②由于修建了金字塔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
③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国王的神圣权威
④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的科技水平和建筑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20九上·深圳期中)由于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以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 )
A.神学 B.医学 C.数学 D.文学
10.如图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它是在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其内容反映的是哪个古代文明(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中国
11.某同学在八年级(1)班班级群中发了一张知识积累卡(如图),其他同学针对这张卡纷纷留言。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这是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的法典内容片段
B.它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状况
C.该内容出自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D.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2.(2021·广安)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代表性成果是( )
A.楔形文字、金字塔
B.《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遗址
C.凯旋门、万神庙
D.自由自治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3.(2021·宝安一模)诞生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两大文明成果的地区是( )
A. B.
C. D.
14.《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主要反映出( )
A.法典强调皇权至高无上
B.法典促使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形成
C.奴隶只要守法就可以获得公民权利
D.法典实质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5.(2021九下·深圳月考)下列是文明古国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关于文明古国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一文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第一等级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②图二文明的国王称之为"法老",法老的陵墓叫做"金字塔"
③生活在图三该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④上图文明都在同一大洲,均属于东方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0九上·陕县期末)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金字塔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A.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巴比伦国王的无限权力
B.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是研究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说明了家庭奴隶制是古埃及的一大特征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17.(2020九上·深圳期中)《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雇佣耕者,每年应付给其 8 库鲁(2020.8 公升)谷物。雇佣手工业者按日计酬,一般手工业者每日酬金 5~6 塞(合 0.23 克~0.276 克)银子。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
A.体现绝对的公平公正 B.反映当时工业文明发达
C.体现同态复仇的原则 D.反映当时商品经济活跃
18.(2020九上·安徽月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这反映了( )
A.理发师是最低等级的阶层 B.奴隶主决定理发师的生命
C.法典强调阶级差别和统治秩序 D.奴隶生活艰辛
19.“贱民不得在公用的水井中汲水,不准进印度教庙宇,不准用公用渡船和道路……个别地方贱民要在外出时一面走一面敲木板,以警告别人,避免他们的身影污染高贵者。”材料反映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D.古代埃及法老的无上权威
20.(2021·怀化)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21.(2021·深圳押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到:“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材料中的“前三个种姓”与“第四种姓”按等级高低排列依次是( )
A.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
B.吠舍、婆罗门、首陀罗、刹帝利
C.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D.首陀罗、婆罗门、刹帝利、吠舍
22.(2020九上·汽开区期中)征服古代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的是( )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日耳曼人 D.土耳其人
23.(2020九上·甘南月考)九年级几名同学在排练一部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短剧。以下场景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 B.首陀罗在主持祭祀活动
C.婆罗门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 D.刹帝利命令军队出兵作战
24.(2020九上·高州月考)吉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家财万贯,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认为他的哪个愿望可能实现( )
A.向神庙中的婆罗门上供
B.向国家多纳税,寻求国王授予爵位
C.娶一个美丽的公主做妻子
D.雇佣一名武士,保护财物不受侵犯
25.(2020九上·泰州月考)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最重要的原因是( )
A.这四个国家的领土都是人类最先居住的地区
B.这四个国家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文字
C.这四个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这四个国家对人类文明贡献最大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9年,法国士兵在一个名叫罗塞塔的村落旁偶然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陌生的文字。后来,法国文字学家商博良凭借渊博的语言学知识 和镇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破解了碑上的陌生文字(如图)。
商博良破译的古埃及国王与王后名:托勒密与克娄巴特拉
材料二:在古埃及,国王掌握国家一切大权法老自称是主神太阳神的儿子。在文献中,法老的名字用象征太阳的椭圆环绕,右侧有一道象征土地的竖线-意指法老是神灵佑护下的大地主人。古埃及确立了最早的君主专制制度。法老的专制统治是通过一系列制度来实现的。
材料三金字塔现存90座,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如图)高约146.5米,有近50层楼高;塔底每边长230米,占地约5.3万平方米;据说用了230万块巨石,每块石料平均重2.5吨,有的重达15吨。石块之间是自然叠合,但严丝合缝,连刀片都插不进去Q高 耸、壮观的金字塔见证了古代埃及人的血和泪。
(1)材料一中商博良破解的“陌生文字”指的是什么文字?该“陌生文字”的破解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埃及君主专制统治下,法老有何特权?
(3)材料三中的金字塔指的是哪一座金字塔?法老追求和建造高耸、壮观的金字塔的主要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说金字塔的构建是古埃及人的血和泪?
(4)关于金字塔的建造一直是一个谜,其中有人提出:“金字塔不是古埃及人建造的”的观点。请你为这一观点举例佐证,说明理由。
27.(2017九下·南京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材料二: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1)这两则材料分别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或制度)有关?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它们反映了什么实质?
(3)材料所反映的文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有什么地位?
(4)你能判断出材料二属于哪一等级?
28.阅读下列材料.
西亚的城邦往往为了争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权而战,而各个城邦有各自不同的强大时期,因此也都先后统治过这一地区。巴比伦控制该地区是在其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因为臣民们相互之间常常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冲突,于是汉谟拉比就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有282条法律条款,包括刑事法及有关占有奴隶、结婚和离婚、偿还债务和支付工资等方成的法律。法律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一些法律听起来还很合理:如第233条规定:“倘若一个建筑者建造一幢房子,……而工程不完善,……这一工程应由该建筑者本人出资修缮。”
(1)以上历史人物的事迹属于哪一文明古国?
(2)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有哪两条大河?上述人物何时统一该地区?
(3)汉谟拉比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名称是什么?这部法律维护了谁的利益?如何评价他的法律?
29.(2019九上·安徽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婆罗门利用自己控制的宗教婆罗门教编造说,神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与双脚分别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并为这四种人规定了特定的职责和义务。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个国家的文明?说出它们文明的发源地。
(2)材料二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古代印度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3)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三个文明的发源地及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30.(2017九上·惠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196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达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据《梨俱吠陀》记载,当诸神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的时候,普鲁沙用口创造了A,用手创造出B,用腿创造出C,用脚创造出D。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
(2)依据材料二写出A、B、C、D的名称。
(3)材料二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4)从两则材料看,都是为了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选项是埃及金字塔,位于非洲,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最能代表古代非洲文明,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识记这些文明所属的大洲。
2.【答案】A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万神庙在意大利;帕特农神庙在古希腊;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埃及的金字塔。难度不大,掌握古埃及文明成就即可作答。
3.【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A.甲骨文,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楔形文字,不符合题意;
D.字母文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准确记忆回答即可。
4.【答案】A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故材料想表达的观点是古埃及金字塔象征王权至高无上,A符合题意;
古埃及金字塔里放置法老的木乃伊,但不是材料想表达的观点,B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古埃及金字塔坐落于尼罗河畔,C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古埃及金字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金字塔的有关知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紧扣题干内容去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胡夫金字塔之后,古埃及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故选C项;
公民民主政治发展、原始宗教日益成熟和古代医学愈加发达,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由金字塔入手,重点考查学生对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A.根据材料中“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可知强调的是古埃及是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文明,并不是指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故A选项错误;
B.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因此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故B选项正确;
C.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反映的是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主要原因并不是指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而是尼罗河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故C选项错误;
D.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反映的是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无关,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古代亚非成就.
7.【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象形文字、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D正确;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排除A;
甲骨文、青铜器是中国的,排除B;
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四大文明古国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亚非文明古国文明成果。
8.【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的说法正确,①符合题意;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故“由于修建了金字塔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的说法不正确,②不符合题意;
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国王的神圣权威的说法正确,③符合题意;
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的科技水平和建筑技术说法是正确的,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①③④说法都正确,符合题意,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金字塔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题肢,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9.【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不仅干旱少雨的埃及带来充沛的水资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滥,从上游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淤泥,使得尼罗河谷成为古代世界著名的粮仓。由于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以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的难度。
10.【答案】B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A.古代埃及,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它是在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他们创造了古巴比伦王国和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古代印度,不符合题意;
D.古中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1.【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 A .根据材料,“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结合所学,内容出自《汉谟拉比法典》,是汉漠拉比在位时期制定颁布的,选项符合史实,故 A 正确;
B .根据材料,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结合所学,内容出自《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时期制定的,反映的就是当时的社会状态,选项符合史实,故 B 正确;
C .根据材料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结合所学,内容出自《汉谟拉比法典》。结合所学,《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而不是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选项与史实不符,故 C 错误;
D .根据材料“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可见这部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选项符合材料,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知识点。
12.【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属于亚洲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属于非洲文明,楔形文字和金字塔属于亚非文明,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遗址 ,不符合题意;
C. 凯旋门、万神庙 ,不符合题意;
D. 自由自治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3.【答案】D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法典,二者均诞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D项是两河流域,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熟知四大文明古代的代表性文明成果。
14.【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A. 法典强调皇权至高无上,不符合题意;
B. 法典促使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形成,不符合题意;
C. 奴隶只要守法就可以获得公民权利,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主人的安排 , 不许有任何反抗 ”,可以看出,法典对待奴隶特别的严苛,这实质上反映出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分析,注意是反映的实质,不是表面上看。
15.【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 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位于亚洲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图2是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图3是位于亚洲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图1古印度文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故①说法错误;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图2古埃及文明的国王称之为“法老”,法老的陵墓叫做“金字塔”。生活在图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图1、图2、图3文明不在同一大洲。选项中关于文明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②③,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大河文明的有关知识,内容涉及了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相关史实。培养良好的时空观念、准确理解和识记相关史实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16.【答案】D
【知识点】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A.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巴比伦国王的无限权力 ,不符合史实;
B.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是研究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珍贵资料 ,不符合史实;
C.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说明了家庭奴隶制是古埃及的一大特征 ,不符合史实;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出他们的细节进行辨别。
17.【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题干中的内容反映的就是雇佣关系。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雇佣耕者”“按日计酬”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8.【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从依据材料中我们看出《汉谟拉比法典》中强调阶级差别和统治阶层之间的秩序。因此: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材料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A.雅典的民主政治,不符合题意;
B. 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存在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其中最底下的称为“贱民”,这些人地位低下,不得享有诸多权利,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古代埃及法老的无上权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0.【答案】D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A.耶稣,不符合题意;
B.李耳,不符合题意;
C.穆罕默德,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信息“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可知与佛教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因此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难度不大。
21.【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A. 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 ,不符合题意;
B. 吠舍、婆罗门、首陀罗、刹帝利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首陀罗、婆罗门、刹帝利、吠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种姓制度的有关知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22.【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古代雅利安人征服古代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并实行等级严格的种姓制度,B正确;
苏美尔人生活在古代西亚两河流域,A排除;
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在欧洲建立起法兰克王国等国家,C排除;
土耳其人建立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种姓制度的有关知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23.【答案】D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A. 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 ,不符合史实;
B. 首陀罗在主持祭祀活动 ,不符合史实;
C. 婆罗门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 ,不符合史实;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种姓制度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细心辨别。
24.【答案】A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故A可以实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向国家多纳税,寻求国王授予爵位,不符合史实;
C. 娶一个美丽的公主做妻子,不符合史实;
D. 雇佣一名武士,保护财物不受侵犯,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印度种姓制度,再结合对种姓制度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分析辨别回答。
25.【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亚非文明包含古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发源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发源于西亚两河流域,古印度发源于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古代中国发源于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四大文明古国都地处大河流域,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大河奔流,土地肥美,宜于农耕。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古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ABD三项都不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重要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这四个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重要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记忆并且区分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和最著名的文明。
26.【答案】(1)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破解为现代人认识和研究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史料和必要条件。
(2)法老掌握国家一切大权,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身;在宗教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胡夫金字塔。以显示法老的威严,表示法老与天上神灵存在密切联系。古埃及金字塔是埃及 奴隶、平民被奴役、被压迫的见证,许多奴隶因修筑金字塔累死、病死或者致残等。
(4)金字塔设计精密、石块巨大、工期浩大等技术要 素、经济实力等都是当时人类社会所不具备的。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的统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商博良破译的古埃及国王与王后名”可知“陌生文字”指的是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它就是揭开古埃及文字之谜的钥匙,它的破解为现代人认识和研究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史料和必要条件。
(2)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3)根据材料三中“规模最大的金字塔”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埃及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又叫大金字塔),它已成为埃及国家和文明的象征。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金字塔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同时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4)多少年来,大金字塔一直是人们探索而又无法确证的一个谜。因为不知道如何解释这些现象,现代人用尽了自己的想象力和推断能力。有人说金字塔时外星人所建,是他们到地球上来的一个降落点,还有人说胡夫金字塔是由失踪的高度文明的亚特兰蒂斯岛先民所建。但是这些说法没有科学的论点来证明。一些学者的推测,金字塔修建一种是用一个巨大的杠杆,一段用绳子绑住石块,另一端通过人力将石块吊往上方,然后将石块逐步往上堆砌。另一种推测是,用土堆成斜坡,利用木质滚轴将石块拉上去,土堆是环绕金字塔螺旋上升。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破解为现代人认识和研究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史料和必要条件。
(2)法老掌握国家一切大权,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身;在宗教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胡夫金字塔。以显示法老的威严,表示法老与天上神灵存在密切联系。古埃及金字塔是埃及 奴隶、平民被奴役、被压迫的见证,许多奴隶因修筑金字塔累死、病死或者致残等。
(4)金字塔设计精密、石块巨大、工期浩大等技术要 素、经济实力等都是当时人类社会所不具备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埃及金字塔的相关知识。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外形近似中国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它们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金字塔为誉为世界古代奇迹之一。古埃及又被成为“金字塔的国度”。
27.【答案】(1)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2)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世界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首陀罗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材料二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2)由“文件(或制度)反映的实质”,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这些统治者制定的文件(或制度),都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的工具。(3)由文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道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4)由材料二属于的等级,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指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居民,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4)本题主要考查首陀罗的知识。
28.【答案】(1)古巴比伦王国。
(2)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公元前18世纪。
(3)《汉谟拉比法典》;奴隶主阶级,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巴比伦控制该地区是在其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此处指的是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西亚地区的东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诞生了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的准确识记。(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诞生的文明古国的准确识记。(3)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的准确识记。
29.【答案】(1)图1: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图2: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2)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或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3)发源地: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政治制度: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图一显示的是象形文字,图二显示的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发明的,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果,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
(2)依据材料信息“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并为这四种人规定了特定的职责和义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把人分为不平等的四个等级, 激化了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或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文明、古印度文明,他们都起源于大河流域;这使得他们较早进入文明,并且在政治制度上形成了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
故答案为:(1) 图1: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图2: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2)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或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3) 发源地: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政治制度: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需要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回答,回答时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就可以顺利回答;第二问是课本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识记,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准记得牢。
(3)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归纳。解答时,把三个文明的发源地找出来,放在一起,就可以找到共同点,政治制度的共同点,可以把三个文明进入奴隶制后的政治制度找出来,放在一起找到共同点。
30.【答案】(1)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2)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3)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4)统治阶级(或奴隶主阶级)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1)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材料一的内容出自汉谟拉比法典。(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自上而下分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因此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自上而下分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印度的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4)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从两则材料看,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理解。(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理解。(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 / 1九上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
1.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下列能代表古代非洲文明或成就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选项是埃及金字塔,位于非洲,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最能代表古代非洲文明,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识记这些文明所属的大洲。
2.(2021·昆明)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中国人称之为( )
A.“金字塔” B.万神庙
C.帕特农神庙 D.摩亨佐·达罗遗址
【答案】A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万神庙在意大利;帕特农神庙在古希腊;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埃及的金字塔。难度不大,掌握古埃及文明成就即可作答。
3.(2021九下·德庆月考)文字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惊天的大事。古埃及人发明的文字奇妙而古朴,凝聚着古人类的智慧。该文字是(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字母文字
【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A.甲骨文,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楔形文字,不符合题意;
D.字母文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准确记忆回答即可。
4.(2020九上·深圳期末)“据说埃及的农民们在建造这些金字塔时热情很高,相信他们正在为一位能决定他们共同的幸福的神建造宅邸。不管这一说法的理由是什么——也许还可以设想,无论埃及的农民们对建造金字塔有无热情,他们在这件事上没有选择的余地……”材料想表达的观点是( )
A.古埃及金字塔象征王权至高无上
B.古埃及金字塔里放置法老的木乃伊
C.古埃及金字塔坐落在尼罗河畔
D.古埃及金字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A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故材料想表达的观点是古埃及金字塔象征王权至高无上,A符合题意;
古埃及金字塔里放置法老的木乃伊,但不是材料想表达的观点,B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古埃及金字塔坐落于尼罗河畔,C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古埃及金字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金字塔的有关知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紧扣题干内容去分析。
5.(2020九上·龙华期末)古埃及金字塔是法老(国王)死后的陵寝。法老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这说明( )
A.公民民主政治发展 B.原始宗教日益成熟
C.王权逐渐走向衰落 D.古代医学愈加发达
【答案】C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胡夫金字塔之后,古埃及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故选C项;
公民民主政治发展、原始宗教日益成熟和古代医学愈加发达,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由金字塔入手,重点考查学生对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6.(2020九上·福田期末)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埃及建在尼罗河边
B.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C.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
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A.根据材料中“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可知强调的是古埃及是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文明,并不是指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故A选项错误;
B.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因此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故B选项正确;
C.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反映的是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主要原因并不是指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而是尼罗河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故C选项错误;
D.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反映的是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无关,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古代亚非成就.
7.(2020九上·高州月考)下列国家与其文明成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古印度——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B.古巴比伦——甲骨文、青铜器
C.古中国——种姓制度
D.古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
【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象形文字、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D正确;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排除A;
甲骨文、青铜器是中国的,排除B;
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四大文明古国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亚非文明古国文明成果。
8.(2020·通辽)之所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因为( )
①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
②由于修建了金字塔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
③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国王的神圣权威
④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的科技水平和建筑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的说法正确,①符合题意;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故“由于修建了金字塔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的说法不正确,②不符合题意;
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国王的神圣权威的说法正确,③符合题意;
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的科技水平和建筑技术说法是正确的,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①③④说法都正确,符合题意,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金字塔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题肢,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9.(2020九上·深圳期中)由于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以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 )
A.神学 B.医学 C.数学 D.文学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不仅干旱少雨的埃及带来充沛的水资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滥,从上游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淤泥,使得尼罗河谷成为古代世界著名的粮仓。由于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以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的难度。
10.如图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它是在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其内容反映的是哪个古代文明(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中国
【答案】B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A.古代埃及,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它是在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他们创造了古巴比伦王国和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古代印度,不符合题意;
D.古中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1.某同学在八年级(1)班班级群中发了一张知识积累卡(如图),其他同学针对这张卡纷纷留言。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这是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的法典内容片段
B.它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状况
C.该内容出自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D.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 A .根据材料,“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结合所学,内容出自《汉谟拉比法典》,是汉漠拉比在位时期制定颁布的,选项符合史实,故 A 正确;
B .根据材料,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结合所学,内容出自《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时期制定的,反映的就是当时的社会状态,选项符合史实,故 B 正确;
C .根据材料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结合所学,内容出自《汉谟拉比法典》。结合所学,《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而不是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选项与史实不符,故 C 错误;
D .根据材料“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可见这部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选项符合材料,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知识点。
12.(2021·广安)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代表性成果是( )
A.楔形文字、金字塔
B.《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遗址
C.凯旋门、万神庙
D.自由自治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属于亚洲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属于非洲文明,楔形文字和金字塔属于亚非文明,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遗址 ,不符合题意;
C. 凯旋门、万神庙 ,不符合题意;
D. 自由自治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3.(2021·宝安一模)诞生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两大文明成果的地区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法典,二者均诞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D项是两河流域,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熟知四大文明古代的代表性文明成果。
14.《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主要反映出( )
A.法典强调皇权至高无上
B.法典促使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形成
C.奴隶只要守法就可以获得公民权利
D.法典实质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A. 法典强调皇权至高无上,不符合题意;
B. 法典促使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形成,不符合题意;
C. 奴隶只要守法就可以获得公民权利,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主人的安排 , 不许有任何反抗 ”,可以看出,法典对待奴隶特别的严苛,这实质上反映出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分析,注意是反映的实质,不是表面上看。
15.(2021九下·深圳月考)下列是文明古国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关于文明古国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一文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第一等级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②图二文明的国王称之为"法老",法老的陵墓叫做"金字塔"
③生活在图三该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④上图文明都在同一大洲,均属于东方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 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位于亚洲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图2是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图3是位于亚洲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图1古印度文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故①说法错误;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图2古埃及文明的国王称之为“法老”,法老的陵墓叫做“金字塔”。生活在图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图1、图2、图3文明不在同一大洲。选项中关于文明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②③,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大河文明的有关知识,内容涉及了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相关史实。培养良好的时空观念、准确理解和识记相关史实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16.(2020九上·陕县期末)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金字塔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A.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巴比伦国王的无限权力
B.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是研究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说明了家庭奴隶制是古埃及的一大特征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答案】D
【知识点】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A.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巴比伦国王的无限权力 ,不符合史实;
B.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是研究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珍贵资料 ,不符合史实;
C.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说明了家庭奴隶制是古埃及的一大特征 ,不符合史实;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出他们的细节进行辨别。
17.(2020九上·深圳期中)《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雇佣耕者,每年应付给其 8 库鲁(2020.8 公升)谷物。雇佣手工业者按日计酬,一般手工业者每日酬金 5~6 塞(合 0.23 克~0.276 克)银子。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
A.体现绝对的公平公正 B.反映当时工业文明发达
C.体现同态复仇的原则 D.反映当时商品经济活跃
【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题干中的内容反映的就是雇佣关系。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雇佣耕者”“按日计酬”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8.(2020九上·安徽月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这反映了( )
A.理发师是最低等级的阶层 B.奴隶主决定理发师的生命
C.法典强调阶级差别和统治秩序 D.奴隶生活艰辛
【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从依据材料中我们看出《汉谟拉比法典》中强调阶级差别和统治阶层之间的秩序。因此: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材料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贱民不得在公用的水井中汲水,不准进印度教庙宇,不准用公用渡船和道路……个别地方贱民要在外出时一面走一面敲木板,以警告别人,避免他们的身影污染高贵者。”材料反映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D.古代埃及法老的无上权威
【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A.雅典的民主政治,不符合题意;
B. 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存在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其中最底下的称为“贱民”,这些人地位低下,不得享有诸多权利,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古代埃及法老的无上权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0.(2021·怀化)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答案】D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A.耶稣,不符合题意;
B.李耳,不符合题意;
C.穆罕默德,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信息“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可知与佛教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因此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难度不大。
21.(2021·深圳押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到:“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材料中的“前三个种姓”与“第四种姓”按等级高低排列依次是( )
A.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
B.吠舍、婆罗门、首陀罗、刹帝利
C.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D.首陀罗、婆罗门、刹帝利、吠舍
【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A. 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 ,不符合题意;
B. 吠舍、婆罗门、首陀罗、刹帝利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首陀罗、婆罗门、刹帝利、吠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种姓制度的有关知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22.(2020九上·汽开区期中)征服古代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的是( )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日耳曼人 D.土耳其人
【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古代雅利安人征服古代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并实行等级严格的种姓制度,B正确;
苏美尔人生活在古代西亚两河流域,A排除;
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在欧洲建立起法兰克王国等国家,C排除;
土耳其人建立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种姓制度的有关知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23.(2020九上·甘南月考)九年级几名同学在排练一部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短剧。以下场景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 B.首陀罗在主持祭祀活动
C.婆罗门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 D.刹帝利命令军队出兵作战
【答案】D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A. 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 ,不符合史实;
B. 首陀罗在主持祭祀活动 ,不符合史实;
C. 婆罗门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 ,不符合史实;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种姓制度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细心辨别。
24.(2020九上·高州月考)吉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家财万贯,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认为他的哪个愿望可能实现( )
A.向神庙中的婆罗门上供
B.向国家多纳税,寻求国王授予爵位
C.娶一个美丽的公主做妻子
D.雇佣一名武士,保护财物不受侵犯
【答案】A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故A可以实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向国家多纳税,寻求国王授予爵位,不符合史实;
C. 娶一个美丽的公主做妻子,不符合史实;
D. 雇佣一名武士,保护财物不受侵犯,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印度种姓制度,再结合对种姓制度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分析辨别回答。
25.(2020九上·泰州月考)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最重要的原因是( )
A.这四个国家的领土都是人类最先居住的地区
B.这四个国家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文字
C.这四个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这四个国家对人类文明贡献最大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亚非文明包含古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发源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发源于西亚两河流域,古印度发源于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古代中国发源于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四大文明古国都地处大河流域,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大河奔流,土地肥美,宜于农耕。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古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ABD三项都不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重要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这四个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重要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记忆并且区分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和最著名的文明。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9年,法国士兵在一个名叫罗塞塔的村落旁偶然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陌生的文字。后来,法国文字学家商博良凭借渊博的语言学知识 和镇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破解了碑上的陌生文字(如图)。
商博良破译的古埃及国王与王后名:托勒密与克娄巴特拉
材料二:在古埃及,国王掌握国家一切大权法老自称是主神太阳神的儿子。在文献中,法老的名字用象征太阳的椭圆环绕,右侧有一道象征土地的竖线-意指法老是神灵佑护下的大地主人。古埃及确立了最早的君主专制制度。法老的专制统治是通过一系列制度来实现的。
材料三金字塔现存90座,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如图)高约146.5米,有近50层楼高;塔底每边长230米,占地约5.3万平方米;据说用了230万块巨石,每块石料平均重2.5吨,有的重达15吨。石块之间是自然叠合,但严丝合缝,连刀片都插不进去Q高 耸、壮观的金字塔见证了古代埃及人的血和泪。
(1)材料一中商博良破解的“陌生文字”指的是什么文字?该“陌生文字”的破解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埃及君主专制统治下,法老有何特权?
(3)材料三中的金字塔指的是哪一座金字塔?法老追求和建造高耸、壮观的金字塔的主要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说金字塔的构建是古埃及人的血和泪?
(4)关于金字塔的建造一直是一个谜,其中有人提出:“金字塔不是古埃及人建造的”的观点。请你为这一观点举例佐证,说明理由。
【答案】(1)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破解为现代人认识和研究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史料和必要条件。
(2)法老掌握国家一切大权,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身;在宗教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胡夫金字塔。以显示法老的威严,表示法老与天上神灵存在密切联系。古埃及金字塔是埃及 奴隶、平民被奴役、被压迫的见证,许多奴隶因修筑金字塔累死、病死或者致残等。
(4)金字塔设计精密、石块巨大、工期浩大等技术要 素、经济实力等都是当时人类社会所不具备的。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的统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商博良破译的古埃及国王与王后名”可知“陌生文字”指的是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它就是揭开古埃及文字之谜的钥匙,它的破解为现代人认识和研究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史料和必要条件。
(2)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3)根据材料三中“规模最大的金字塔”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埃及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又叫大金字塔),它已成为埃及国家和文明的象征。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金字塔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同时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4)多少年来,大金字塔一直是人们探索而又无法确证的一个谜。因为不知道如何解释这些现象,现代人用尽了自己的想象力和推断能力。有人说金字塔时外星人所建,是他们到地球上来的一个降落点,还有人说胡夫金字塔是由失踪的高度文明的亚特兰蒂斯岛先民所建。但是这些说法没有科学的论点来证明。一些学者的推测,金字塔修建一种是用一个巨大的杠杆,一段用绳子绑住石块,另一端通过人力将石块吊往上方,然后将石块逐步往上堆砌。另一种推测是,用土堆成斜坡,利用木质滚轴将石块拉上去,土堆是环绕金字塔螺旋上升。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破解为现代人认识和研究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史料和必要条件。
(2)法老掌握国家一切大权,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身;在宗教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胡夫金字塔。以显示法老的威严,表示法老与天上神灵存在密切联系。古埃及金字塔是埃及 奴隶、平民被奴役、被压迫的见证,许多奴隶因修筑金字塔累死、病死或者致残等。
(4)金字塔设计精密、石块巨大、工期浩大等技术要 素、经济实力等都是当时人类社会所不具备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埃及金字塔的相关知识。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外形近似中国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它们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金字塔为誉为世界古代奇迹之一。古埃及又被成为“金字塔的国度”。
27.(2017九下·南京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材料二: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1)这两则材料分别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或制度)有关?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它们反映了什么实质?
(3)材料所反映的文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有什么地位?
(4)你能判断出材料二属于哪一等级?
【答案】(1)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2)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世界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首陀罗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材料二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2)由“文件(或制度)反映的实质”,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这些统治者制定的文件(或制度),都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的工具。(3)由文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道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4)由材料二属于的等级,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指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居民,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4)本题主要考查首陀罗的知识。
28.阅读下列材料.
西亚的城邦往往为了争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权而战,而各个城邦有各自不同的强大时期,因此也都先后统治过这一地区。巴比伦控制该地区是在其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因为臣民们相互之间常常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冲突,于是汉谟拉比就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有282条法律条款,包括刑事法及有关占有奴隶、结婚和离婚、偿还债务和支付工资等方成的法律。法律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一些法律听起来还很合理:如第233条规定:“倘若一个建筑者建造一幢房子,……而工程不完善,……这一工程应由该建筑者本人出资修缮。”
(1)以上历史人物的事迹属于哪一文明古国?
(2)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有哪两条大河?上述人物何时统一该地区?
(3)汉谟拉比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名称是什么?这部法律维护了谁的利益?如何评价他的法律?
【答案】(1)古巴比伦王国。
(2)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公元前18世纪。
(3)《汉谟拉比法典》;奴隶主阶级,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巴比伦控制该地区是在其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此处指的是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西亚地区的东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诞生了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的准确识记。(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诞生的文明古国的准确识记。(3)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的准确识记。
29.(2019九上·安徽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婆罗门利用自己控制的宗教婆罗门教编造说,神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与双脚分别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并为这四种人规定了特定的职责和义务。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个国家的文明?说出它们文明的发源地。
(2)材料二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古代印度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3)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三个文明的发源地及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答案】(1)图1: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图2: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2)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或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3)发源地: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政治制度: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图一显示的是象形文字,图二显示的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发明的,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果,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
(2)依据材料信息“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并为这四种人规定了特定的职责和义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把人分为不平等的四个等级, 激化了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或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文明、古印度文明,他们都起源于大河流域;这使得他们较早进入文明,并且在政治制度上形成了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
故答案为:(1) 图1: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图2: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2)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或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3) 发源地: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政治制度: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需要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回答,回答时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就可以顺利回答;第二问是课本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识记,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准记得牢。
(3)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归纳。解答时,把三个文明的发源地找出来,放在一起,就可以找到共同点,政治制度的共同点,可以把三个文明进入奴隶制后的政治制度找出来,放在一起找到共同点。
30.(2017九上·惠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196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达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据《梨俱吠陀》记载,当诸神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的时候,普鲁沙用口创造了A,用手创造出B,用腿创造出C,用脚创造出D。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
(2)依据材料二写出A、B、C、D的名称。
(3)材料二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4)从两则材料看,都是为了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
【答案】(1)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2)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3)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4)统治阶级(或奴隶主阶级)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1)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材料一的内容出自汉谟拉比法典。(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自上而下分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因此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自上而下分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印度的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4)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从两则材料看,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理解。(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理解。(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