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统编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新课改)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第2课时
一、给生字注音。
缘( )庐( )壁( ) 峰( )
二、辨字组词
碧( ) 领( ) 测( ) 庐( )
壁( ) 岭( ) 侧( ) 芦( )
璧( ) 铃( ) 恻( ) 炉( )
三、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画出诗的节奏,并读一读。
四、解诗题
查学
【查学检测单】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始于两汉,南北朝时期渐多,至唐代,题壁开始成为一种风气,宋代题壁之风仍方兴未艾,元代以后,题壁诗已远不如唐宋之盛了。为什么唐宋时期题壁成风呢 重要原因之一是当时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题壁”就成为“发表”诗作的最佳方式之一。同时,题壁诗之多,也是当时诗歌创作繁荣的具体体现之一。千百年来题壁诗不胜枚举,唐代崔颍题壁诗《黄鹤楼》被严羽《沧浪诗话》评价为唐诗七律第一,引得李白初登黄鹤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颍题诗在上头”。苏轼《题西林壁》、林升《题临安邸》则是宋代题壁诗中的佼佼者。
1.我会读(展示读)
2.我会悟: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思: 。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 。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
【互学指导单一】
互学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苏轼
“岭”的特点是连绵不断。
“峰”的特点是直插云天。
理解诗第一、二句:
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直插入云,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读第三、四句,并思考:
1.“面目”意思是( )。
2.身是指( )。
3.这两句的意思:
4.诗人从多个角度看庐山,都没看清楚它的真面目。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
由人的面目引出,“面目”即是样子、面貌)
由身体引出,“身”就是自身、自己,这里指诗人)
我不认识庐山的真正的样子,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事物
【互学指导单二】
1.作者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同学们的描述不够形象,有哪位同学能用简笔画表达出来 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了吗 这首诗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我们要学会全面、客观地观察身边的世界,不轻易下定论。
拓学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的意思。
3.完成练习册对应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 内容 9.《古诗三首》 第( 2 )课时
备课 日期 月 日 课型 新授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4.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教学 重难点 1.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2.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查学 1.出示查学检测单,学生完成任务。 2.全班交流: (1)节奏划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题西林壁》(“题”字就是书写,题写的意思。西林就是西林寺,在江西庐山。全题就是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意思。《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3)题壁诗简介。 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始于两汉,南北朝时期渐多,至唐代,题壁开始成为一种风气,宋代题壁之风仍方兴未艾,元代以后,题壁诗已远不如唐宋之盛了。为什么唐宋时期题壁成风呢 重要原因之一是当时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题壁”就成为“发表”诗作的最佳方式之一。同时,题壁诗之多,也是当时诗歌创作繁荣的具体体现之一。千百年来题壁诗不胜枚举,唐代崔颍题壁诗《黄鹤楼》被严羽《沧浪诗话》评价为唐诗七律第一,引得李白初登黄鹤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颍题诗在上头”。苏轼《题西林壁》、林升《题临安邸》则是宋代题壁诗中的佼佼者。 (4)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查学检测单】 一、给生字注音。 缘( )庐( )壁( ) 峰( ) 二、辨字组词 碧( ) 领( ) 测( ) 庐( ) 壁( ) 岭( ) 侧( ) 芦( ) 璧( ) 铃( ) 恻( ) 炉( ) 三、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画出诗的节奏,并读一读。 四、解诗题 二、互学 (一)学文悟情 1.出示互学指导单一,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展示交流。 2.全班交流: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思: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互学指导单】 1.我会读(展示读) 2.我会悟: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思: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3.分小组朗读第一、二句边读边思考: ①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观察庐山的请大家在书上划出来。这是三组什么词? (“横、侧、远、近、高、低”,六个角度,分别出示表示“横、侧、远、近、高、低”六个观赏角度的庐山图片,并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见的景色是不一样的`。反义词——由此引导学生理解,“横”与“侧”相对,是“正面”的意思) ②诗人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山岭,山峰) ③看图说说“岭”和“峰”各有什么特点 (出示图片,提醒学生关注两幅图的差异。“岭”的特点是连绵不断;“峰”的特点是直插云天,用动作表示一下。) 师:那连起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诗第一、二句,—边用手势来表示: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直插入云,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第一、二句主要写作者从各个角度去观赏庐山,女生读第一、二句。 (5)男生读第三、四句,并思考: “面目”是什么意思(由人的面目引出,“面目”即是样子、面貌) ②身是指什么呢(由身体引出,“身”就是自身、自己,这里指诗人) 师:这两句话连起来理解,就是“我不认识庐山的真正的样子,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用关联词说“因为…………所以……………”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③诗人从多个角度看庐山,都没看清楚它的真面目。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事物) 师:不管从正面、侧面、远处、低处、高处、近处看庐山,都只是看到庐山的一个面。就像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看到的只是地球的一部分。但是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就能看到地球的全貌,我们才真切地知道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所以这句话也正是蕴含了这样一个哲理: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事物。因此这句话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 (二)品味明理 1.作者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同学们的描述不够形象,有哪位同学能用简笔画表达出来 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了吗 这首诗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总结:有时候我们看事物,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到腿就说这是柱子,摸到鼻子就说这是面杖。所以我们要学会全面、客观地观察身边的世界,不轻易下定论。 三、拓学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的意思。 3完成练习册对应练习。
教学 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