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第3课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2课时)同步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必修一:第3课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2课时)同步教学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09 08:46:00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 第3课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第1课时
目标定位
1.把握诗歌意象的象征义,进一步提高鉴赏朦胧
诗的能力。
2.品味丰富优美的语言,掌握比兴、拟人等修辞
手法的作用。
3.欣赏宝塔式的结构。
4.感受变革者的形象,体会诗歌昂扬的生命激情。zhuànɡzhànɡzhǎnɡcánɡzànɡshìsìshuòchànzhànzēnɡ fěiqījiànɡqiánɡqiǎnɡmàimòsǒnɡdàn烁( )
铄( )
砾(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撒( )
撤( )
澈( )
辙( )播撒撤退清澈车辙②瓣( )
辨( )
辩( )
辫( )
瓤( )花瓣辨析辩论辫子瓜瓤③碧( )
壁( )
譬( )
璧( )金碧辉煌墙壁譬如白璧微瑕④闪烁矍铄沙砾晖( )
辉( )
挥( ) ⑤浆( )
桨( )⑥翡( )
斐( )⑦蔚( )
尉( )⑧倔( )
崛( )
掘( )⑨诞( )
涎( )⑩浆果船桨翡翠文采斐然蔚蓝校尉倔强崛起挖掘诞生垂涎三尺春晖辉煌指挥耸( )
悚( )皱( )
绉( )涨( )
胀( )缥( )
飘( )
漂( )
摽( )喉( )
侯( )
候( )皱纹文绉绉涨满膨胀缥缈飘扬漂洗摽掠喉咙公侯等候危言耸听悚然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奔腾:


②战栗:
③抖索:
④翡翠:


本指许多马跳跃着奔跑,如“万马奔 腾”。也形容跳跃着奔跑,如“思绪奔腾”、“黄河奔腾呼啸而来”。发抖,恐惧。振动,甩动。矿物,成分是钠和铝的硅酸盐,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也有红色、紫色或无色的,有玻璃光泽,硬度6~7,可作装饰品;鸟,嘴长而直,有蓝色和绿色的羽毛,飞得很快,生活在水边,吃昆虫、鱼虾等,种类很多。⑤金碧辉煌:
⑥青葱:
⑦设想: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形容植物浓绿。想像,假想;着想。本课指前者。4.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敌人的炮火很 ,战士们被压得抬不起
头来。
A.猛烈 B.激烈 C.剧烈
解析 “猛烈”强调勇猛、强大,多形容事物、
动作的规模和变化状态,也指社会生活中某种
政治力量和形势的不可抗拒,常与“风势”、
“炮火”、“斗争”等词搭配。“激烈”强调
程度深、幅度大,多指动作快速、迅猛,语言
尖锐、犀利,常与“言辞”、“竞争”、“冲
突”、“战斗”等词搭配。“剧烈”指急剧变
动或刺激厉害,常形容药性、疼痛等。A②母亲的一声 ,荡漾着爱的涟漪。
A.呼吁 B.呼唤
解析 “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诉,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呼唤”指召唤、呼喊。
③他在山区体验生活, 了一年,终于写出了有力度的作品。
A.沉默 B.缄默
解析 “沉默”可以表示停顿一下作片刻的思索,还可以形容人的性情和环境气氛,如“沉默寡言”、“难堪的沉默”。“缄默”是由于不愿公开自己的观点而有意识地闭口不说话,如“保持缄默”、“缄默不语”。BA④元宵节的夜晚,各种焰火腾空而起,在远远近近的天空中 ,煞是好看。
A.闪烁 B.闪耀
解析 “闪烁”是光亮忽明忽暗跳动不定,常用于星光或远处的光;还可表示“说出了一点真情,又掩盖起来,吞吞吐吐”的意思,含贬义,如“闪烁其辞”。“闪耀”是“光亮耀眼”,光亮的程度较高,常用于阳光、刀光、波光或近处的灯光、火光。A⑤面对突然降临的地震灾难,他不顾妻儿老小的安危,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多次累倒,又多次挺起,他的无私行为 着人们的心。
A.颤动 B.震颤
解析 震颤:颤动;使颤动,多指人的身体或心灵,如“浑身震颤”、“噩耗震颤着人们的心”。颤动:一般形容人和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而发生振动,如“雨点落在树上,树叶不停地颤动”。B⑥西藏海拔五千多米荒原中的湖泊,如镶嵌的翠玉般____。
A.优美 B.幽美
解析 二者都有美的意思。“优美”是好而美,可以指环境,也可以指动作,如“他这个动作做得很优美”。“幽美”主要指环境幽静而美好。 B⑦面对灯红酒绿的生活,他心意____,把持不住。
A.激荡 B.摇荡
解析 激荡:因受冲击而动荡,如“海水激荡”、“感情激荡”;冲击使动荡,如“激荡人心”。摇荡:摇摆动荡,如“小船随波摇荡”。 B⑧在姚明刚受伤时,火箭队队医预测姚明将最多缺阵6周,但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姚明的归程和火箭队的未来渐渐开始变得____。
A.迷茫 B.迷惘
解析 “迷茫”指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用来形容烟波浩淼的水面、大雾弥漫或大雪纷飞的原野等,因为这些都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迷茫”的感觉。这种感觉又引申出人的神情、神色、感觉上的迷离恍惚以及对前途、前景的难以把握。“迷惘”也指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侧重于指精神上的迷失方向。A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1.诵读全诗,简要概括四个诗章的内容。
答案 ①通过一系列意象,写春天来临,一片
勃勃生机,着力渲染春天的缤纷与美好,暗示
了“我们”那美好的青春年华和时代的到来。
②“我们”对春充满渴望、向往和欢欣之情,
为全诗主旨的抒发作铺垫。③有热情开朗的情
怀、有浪漫而富有激情的理想、有善良纯洁、
爱憎分明的品质,有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作者对此进行了激情洋溢的赞美。④诗人用独
特的诗歌形式和丰富的诗歌语言歌颂了坦诚、
纯洁和信任的美好。既可以理解为新时代到来
后诗人对人与人之间构建坦诚交流关系的渴望,又可理解为对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相处境界的期盼,表达了对新时代生命准则的理解。最后一节对生命原则的坚守表现得更加铿锵有力。⑤变革者所有变革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为了人的“生活”,要让“美丽的风光”“在人们的脸上闪动”,要让“笑声”“溢满普通家庭”。
二、深层探究
2.阅读第一诗章,回答下列问题:
有人说,第二节与第一、第三节不协调,应该
删去。你的看法呢?
答案 不能删。因为虽然第一、第三节写的是
春天的景象,第二节写的是秋天的景象,但秋
天的果子被吹落,埋入土地,果子变成种子,
正孕育着春天的希望。 3.阅读第二诗章,回答问题:
这一诗章变换人称,对“你”进行了热情的讴
歌和赞美。请问变换人称有何表达效果?这里
的“你”和第一诗章的“你”所指内涵是否相
同?
答案 ①用第二人称“你”进行叙述交流,显
得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②不同。第一诗章的“你”是作者向读到这首
诗的人倾诉,而这里的“你”指的是改革者,
他们热情开朗、善良纯洁、胸怀理想、爱憎分
明,对美好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念。 4.阅读第三诗章,回答问题:
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用“我们结识了”、“我
们相识了”两句领起,试问“结识”和“相识”
有没有差别?
答案 有。“结识”一般指认识并来往,“相
识”也指彼此认识,但应是“结识”之后。我
们一般说,“旧相识”,而不说“旧结识”。 5.阅读第四诗章,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二节,诗人要告诉人们什么?这两
节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 ①应树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和理想,目标
明确,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②第一节用了拟
人手法,第一节与第二节的关系又是比兴关系,
用土地渴望接近天空起兴,来引出人也应该顽
强自信,对美好生活有顽强的追求。
(2)“青葱的愿望”指什么?
答案 指祖先对后辈能过上幸福生活的深切期
望,它有着永恒的生命力,我们要珍惜这一切。 6.本诗还运用了通感和移就两种修辞手法。
所谓通感,也叫移觉,它是凭借人们各种感觉间
的彼此相通之处,将一种感觉移到另一种感官上
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感官有:听觉、视觉、嗅觉、
味觉、触觉等。所谓移就,就是把相关连的甲乙
两个事物,把本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来修饰乙
事物,使之属于乙事物。它分两类:一是移人于
物,即把本属于人的某种情态,移属于物,如
“广场上燃起了欢乐的篝火”;二是移物于人,即
把本属于物的属性,移写到人,如“一种铁青色
的苦闷和失望,在他紫酱色的脸皮上泛出来”。
试从全诗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通感:如“金色的声音刺激着我们”一句中,就是将视觉(金色)幻化成听觉(声音),以突出花色的刺激效果,形象生动。②移就:如本诗中的“清澈地对待别人,/清澈得看到心”;“山上长满倔强的针叶树/在冬天也是绿色的战士”,“祖先在风中诉说着青葱的愿望”。“清澈”本用来修饰河水清而透明,这里移物于人,表明了奔腾者的赤诚、清纯之心。“倔强”本修饰人,这里移人于物,突出了针叶树在严酷环境中不变的意志和品质。而“绿色”本修饰物,这里修饰人。“青葱”本修饰物,这里却修饰抽象的“愿望”,赋予“愿望”以永恒的生命力。课堂小结
一、结构图解 二、中心主旨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这首诗通过多种意象,表达了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展现了富有青春活力的青年人所应有的昂扬向上的澎湃激情。 三、写作特色
1.意象的朦胧美。
江河的诗歌创造的意象群被赋予了一种理想化的色彩,是从生命及人生的体验中提炼而出的,也是被深度内化了的意象群,因而具有一种朦胧美。
例如“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歌唱玉兰花”、“洁白的心向蓝天打开”、“繁星似的迎春”、“金色的声音”、“阳光”、“鸟儿”、“花瓣”等等,大量的漂亮的意象,进一步丰富与开阔了作者所感觉到的境界,从而使读者更陷于凝思遐想之中,去领略生命力的美好。 2.语言的音乐美。
音乐美源于诗歌的节奏,这种节奏表现在句式的长短不齐(参差美)或句式的整齐一致(整齐美)以及词句的押韵和语言的声调上。例如:第二章第一节,整节诗的语句长短参差变化有一种参差美,其中“爱情的震颤,庄稼的波涛,金属的鸣响”,又表现出一种整齐美;句尾“光”、“扬”、“响”、“量”又都押韵,再加上句中语调抑扬顿挫,使整节诗富有音乐的韵律感。 3.结构的建筑美。
“塔”式结构使诗歌具有建筑美。诗的第三部分宛如两座埃及金字塔,诗味十足,语言和意象充满跳动的活力,其形体结构与诗的情感内涵达到了较高程度的融合。 4.巧用修辞,语言新奇。
本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诗的意象,丰富、渲染了诗的意境。如诗的第1、2章运用了诸多比喻,增强了表现力。如“我们这样站着/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生动准确地表达出了“我们”心中的温柔之情。“繁星似的迎春到处闪烁”,繁星比喻迎春的风姿。迎春花数量特点正是“繁星”的繁,迎春花的生命正是“星”,写出了迎春花的动态美。“紫丁香像影子一样在身后晃动”赋予紫丁香以生命力和感情,写出了紫丁香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你热情、开朗,像四月的阳光”通过明亮温暖的四月的阳光表现了欢乐热烈的境界,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了青春、生命的意志。
此外还有通感移就手法的运用。课件33张PPT。 第2课时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解析 B项“似”读shì;C项“憎”读zēnɡ;
D项“倔”读jué。 A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闪烁  花瓣  紫丁香  金壁辉煌
B.喉咙  战栗  红桨果  山脉耸起
C.翡翠  蔚蓝  针叶树  中华崛起
D.青葱  绉纹  绿叶丛  荒诞不经
解析 A项壁→碧;B项桨→碧;B项桨→浆;D
项绉→皱。 C3.下列诗句的音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歌唱/玉兰花,把洁白的心/向蓝天打开。
B.为了不再/孤独,繁星似的迎春到处/闪烁。
C.想像的云朵/在/疾风中/飘扬。
D.太阳把/七色的花朵投在/成千上万的枝条
上。
解析 B项为了/不再孤独,繁星似的迎春/到
处闪烁;C项想像的云朵/在疾风中/飘扬;D项
太阳/把七色的花朵/投在/成千上万的枝条上。 A4.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春天正迎着我们,献上更多的花朵。(拟人)
B.寻找着美好的声音,/爱情的震颤,庄稼的
波涛,金属的鸣响。(排比)
C.一直读到希望战栗着升起。(比喻)
D.祖先在风中诉说着青葱的愿望。(移就)
解析 把“希望”当成能“升起”的事物写,
拟物。 C 解析 不是比喻,而是“移就”或“移用”。 “青葱”本形容事物的颜色,而这里用来形容抽 象的“愿望”,赋予“愿望”以旺盛的生命活力,突出了世世代代恒久不变、一如继往的追求,“我们”应该承继这一愿望,并发扬光大。
答案 D二、文本阅读(25分)
阅读《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全诗,回答6~10题。
6.诗的第一诗章用一系列意象描绘了大地回春的
欢欣气息和蓬勃生机,这实际上象征什么?为
什么第二节又写了秋天的意象?(4分)答案 (1)借写充满蓬勃生机的春天来象征变革者所处的充满生机的社会,它是被束缚力量的释放,是久蛰生命活力的勃发。(2)第二节写秋天的意象,意在写出生命力量的蓄积。正是这种默默的蓄积,才有了烂漫的春天;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的积存,才会有如今的“奔腾”。(①、②每点2分)
7.如何理解诗歌第三部分的诗行排列和诗歌要表
达的内容之间的关系?(6分)
答案 (1)采用了金字塔似的排列方法,语言
形式寓有建筑美和造型美。(2)这种把诗行排
列成叠加的岩石状,用以象征坦诚、和谐、信
任、纯洁的关系,暗示了朋友间的友谊如岩石
般坚固。这一部分写“我们”与英雄对话,抒
写朋友间的友谊。为了暗示朋友间的友谊如岩
石般坚固,诗人把诗行排列成叠加的岩石状。
这样,在形式上直观地表现了友谊的淳厚与实
在。另外,诗人也注重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深厚 的友情。如“用大海翡翠的语言交谈/用坦白得像沙滩一样的语言”,选取了大海中珍贵的“翡翠”来写友谊的可贵,用“坦白得像沙滩一样的语言”来写朋友之间的坦诚。朋友之间的友谊纯洁得如人与自然的整合,如“雪花似的水鸟栖息在我们的肩头”。诗人正是以这些语言表达了朋友之间坚固的友谊。(①,2分;②,4分)
8.诗的第四诗章中第一、二节的意象有丰富的象
征色彩,试结合诗歌主旨进行分析。(4分)
答案 (1)“土地”和“天空”分别代表现实
和理想,“山脉”象征创造,“洪水”象征灾
难。(2)作者让相互对立或对应的形象同时出
现,增强了表现力。正因为有了理想,人类才
有了创造的动力;正因为有了创造,理想才变
成了现实。让意象对照式出现,使本诗章立
意——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更加鲜明。9.“血液在身体里温暖地流着,在太阳上欢跃”
与“岁月的皱纹又将闪出什么样的光辉呢”两
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是什么?(6分)
答案 (1)“血液”表面上指身体里的血液,
实际暗指青年人火热的青春。(2)“在太阳上
欢跃”表现的是青年一代为祖国的春天出力流
汗以后的喜悦和欢乐,更有自豪和骄傲。
(3)“岁月的皱纹”,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指时间和岁月。整个句子指为建设祖国需付出
艰辛的努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付出血
汗、智慧,乃至生命,我们应在这个过程中
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应虚度。.............10.“我不能设想”包含的内容对本诗主题的表
现起到什么作用?(5分)
答案 (1)“我不能设想”包含的内容对本诗
主题的表现起到了积极的对比衬托作用。
(2)作者在这里告诫青年人要认识到劳动和创
造的意义,为建设和美化祖国的春天奉献青
春,而不能虚度年华,蹉跎岁月。(3)实际上
是从反面突出了诗歌的主题。三、课堂延伸(2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1~16题。
星星变奏曲
     ①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
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②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
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照耀太阳照不到的地方11.此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有什么象征意义?
(4分)
答案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
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
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
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
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
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整首诗都以“星星”
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展示
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12.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
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
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
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
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
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试分析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6
分)解析 第一节的前四行,写人们抬头凝望星空,把星星当作遥远的安慰,这是因为黑暗笼罩了大地。由“如果”引领的这一假设句,构成对黑暗现实的强有力的否定。以下十三行,是由“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开头的三次反问,各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那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一个像夏夜般柔美的世界,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第二节使用了与第一节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但它的前十二行由“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
的肯定式(否定的反问表示肯定的意思),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式(肯定的反问表示否定的意思),在内容上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随着意象的变换,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这一节的前四句与上一节前四句一样,都采用了“如果”的假设句式,一起构成对现实的否定,并且由正面表达对自由的企盼转而从反面加以表达。由“谁愿意”以下八行,写出现实的寒冷与苦难。在这个现实世界里,诗人一年又一年总在写着苦难的诗,夜晚被冻僵,一颗又一颗的瘦小的星被风吹落。这些描写与第一节的氛围构成强烈的对照。最后五行则又恢复了与第一节用过的“谁不喜欢……”的肯定式:此刻,我们只好喜欢火,只好自己努力制造光明,让人类伟大的智慧和力量去充满每一个角落,驱逐黑暗,表达了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答案 本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13.“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2分)
答案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
是黑暗的时刻,只有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
“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14.“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
“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4分)
答案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的
是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的束
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
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
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15.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星”?(2分)
答案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
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
小的星星”也被“一颗一颗”地吹落,可见
“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16.本诗在艺术上,颇能体现朦胧诗的一些特点。
如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
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譬如,用
星星、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
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
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
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等。从这些意
象中,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4分)答案 这首诗的主题,表达的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这在朦胧诗中非常有代表性。
四、语言运用(8分)
17.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
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
超过60字。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生不过是为了尽力展示生命独特的美
丽,如同一条山涧小溪,可以穿过高山投身辽
阔的大海,也可以随遇而安,化成一汪碧绿的
清潭。18.在“梅花”“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
照下面《溪流》这首小诗的格式,写一组句子。
溪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
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
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
是你快乐的旋律。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  梅花
没有桃花艳丽的姿容,
也没有杏花芬芳的醇香,
但是寒风中那片深红,
是你迎风斗雪的笑脸。
星星
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
也没有月亮皎洁的清辉,
但是夜空里的那点闪烁,
便是你迷人的容颜。五、随堂练笔(2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有色彩的。有充满活力的红,
有充盈高贵的紫,有填满希望的青,有清爽
纯洁的白,有静寂神秘的黑,有华贵金黄的
金,有朝气蓬勃的绿……
你喜欢自然界哪一种或哪几种颜色呢?
它或者它们能给你什么启示呢?请以“色彩
人生”为话题,结合实际,写一篇视野开阔
而又富有个性的短文,不少于300字。【写作提示】 本话题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要合理选取自然界的色彩,最好选取自身熟知并深有体会的色彩;二是要联系人生,体现出色彩人生的真正命题意图。在写作时,要特别注意色彩的选择要具体,要注意色彩所蕴涵的独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