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忆读书课件(2课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 忆读书课件(2课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3 14:0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26 忆读书
部编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助学资料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 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 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堪称 “文学界的常青树”。代表作 品有:《梦》《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散文集《繁 星·春水》《往事》。
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jiù
舅父 宴会 斩杀
suǒ

zhǎn kǎi
凯旋
hǔ zhuàn lǔ shà
诸葛亮 水浒传 鲁智深 天罡地煞
kān
kòu jiǎ juàn
荡寇志 贾宝玉 万卷书 书刊
mǒu
烦琐 xǔ shēn
栩栩如生 呻吟 某年
yàn
……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
kòu

意思是水边。

形声字,原意是 指一种叶子像毛 一样的柞树。

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kān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
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本义是“砍,刻”,古代的书籍多 是用刀刻在石头、龟甲、器皿上。
jiù jīn zhǎn xiàn kǎi gě
舅shù 津 斩 限 凯 葛 述
jiǎ shuāi kān suǒ pǔ mǒu
贾 衰 刊 琐 朴 某
听老师范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概括课文内容: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 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 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
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围绕 “忆”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并说 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梳理信息的。
整体感知
找出作者读书的各个年龄段的年龄;作者在每 个阶段读了什么书。
倒不是四岁时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 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 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 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 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 欣赏。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 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 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 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 代的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 出……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
《封神榜》,……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 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 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 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 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一起来总结作者的看书经历吧!
七岁时开始读《三 国演义》《水浒传》
《荡寇志》。
十二三岁时读
《红楼梦》。
中年以后再读
《红楼梦》。
1980年后读了《西 游记》《封神榜》 和现代文艺作品。
时间 书目
七岁时 《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
十二三岁时 《红楼梦》
中年以后 《红楼梦》
1980年到日本 访问回来后
许多书刊
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时间、署 名,以及作者的感受等关键词。
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1)圈画法 (2)列表法
把信息归纳成几句话,批注在 相应的段落旁。
(3)归纳法
将作者的经历串成清晰的一 条线索。
(4)列时间轴
你知道梳理信息的方法吗?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 书经历的 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
七岁时
在我十二三岁时
中年以后
1980年后
再来梳理一下好书的标准吧!
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好书的标准, 提取重要信息。
②选择一种梳理信息的方法,整理信息。
好书的标准:
能引发人阅读期待。
人物形象生动。
故事耐人寻味。
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感情真挚,质朴浅显。
课堂小结
初读了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 清记叙的顺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 容,梳理出了作者的读书经历,明白 了作者对“读书”的看法。
一、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摧促 悬念 一知半解 分久必合
B.居然 无聊 官迫民反 风花雪月
C.滋味 酷爱 不能自己 无病而呻
D.风格 前线 自作多情 兴亡盛哀
B
课堂演练
愤 奋
(奋)斗 气(愤)
填 添
增(添)
(填)空
绪 续
(续)写 情(绪)
二、下列同音字应该填到哪个词语里呢?
三、下面词语的意思你理解吗?先读读句子,再根据 句子意思选词填空吧!
悬念 津津有味 人情世故 消遣
妹妹(津津有味)地读新书,连吃饭都忘了。
别看他年龄小,可(人情世故)懂得不少。
一有时间,他就拿读书来(消遣)。
这本故事书很有(悬念),让人爱不释手。
课后作业
掌握生字新词。
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好处,写下自己 的受到的启发。
第二课时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自读课文,梳理作者 读书的方法。
互动课堂
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 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 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 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
的,……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 时,才尝到……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 不出……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 琐的《封神榜》,……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 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 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
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 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一起来梳理归纳作者读书的方法吧!
作者七岁时对《三国演义》是一知半解地读。
读《水浒传》《荡寇志》是比较着读。
《红楼梦》在十二三岁读过,到中年又读,是反复读。
1980年后读“万卷书”,是挑选着读。
你有没有用过这些读书方法? 你自己还有哪些读书的方法?
我最喜欢读《西游记》已经反复读过 三遍了,越读越有意思。
放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到书店,我 会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看。
妈妈说读书不能一知半解,所以读 书时,我总是要弄清楚每一步的意思。
我读书时还会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快速默读文字,了解老舍的观点。
我有个最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
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 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 忘。这叫我吃了亏——光翻动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 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 因此,有人问我读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 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以答。这是个毛病, 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实在可惜。
你是否赞同“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说明理由。
不赞同。“一知半 解、囫囵吞枣”,既浪 费时间又没有什么效果, 有时候还有可能造成理 解错误。
赞同。读总比不读 好,“书读百遍,其义 自见”,读得多了慢慢 就明白了。
在作者的笔下,读书有哪些好处?
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事独立思考 的大道理。
通过读书,能知道许多事情,认识 许多人物。
作者永远感到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 快乐。
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通过读书,我的作文水平提高 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
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书就像 朋友一样陪伴我,让我不再孤单。
读书时,我喜欢把自己想象成 故事里面的人物,我感觉很快乐。
你认为读书还有哪些好处?
书中的许多故事和人物都非 常有趣,读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大 的快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 写作能力。
忆 读 书
列举所读
篇目
介绍读书方法
其乐无穷
读书有法
《三国演义》
《水浒传》《精忠说岳》
《红楼梦》
挑着读 选着读
畅谈读书体会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结构梳理
本文作者按照 时间 顺序列举了她幼时、
少时所读的大量书籍,以及 多年来读书的经验 , 介绍了读书的好处,其中一句话成为勉励青少
年读书的名言:“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
主题概括
课堂小结
课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 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 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 读书,读好书”。我们要牢记冰心奶奶的嘱托, 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为伴,快乐成长。
一、按要求改写句子。
《三国演义》比《荡寇志》强多了。(改成反问句)
_难道《三国演义》不比《荡寇志》强多了吗?
岳飞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英雄。(改成感叹句)
_岳飞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爱国英雄啊!
课堂演练
二、作者说的“读书好”好在哪里?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发 人们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美的享受;读书 能扩大知识面;读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品德 修养;读书还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 考’的大道理”。
三、你赞同作者的读书方法吗?你有怎样的读书方法 可以推荐给大家吗?请你写一写吧!
猜着读:在有些字不认识的情况下猜这个字的 意思和读音来进行阅读。
对比读: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 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
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冰心奶奶的作品。
完成本课练习。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