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精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图1是北宋赵佶创作的花鸟图《写生珍禽图卷》(局部),北宋花鸟画极尽写生之能事,凡作画,必要对照实际物象进行写生,所以花鸟的形象和色彩在此时期均达到了极为道真的写实面貌。这种艺术创作理念( )
图1
A.特别注重笔墨情趣 B.具有民间风情
C.根植于科技的发展 D.受到理学影响
2.下表是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木兰形象的描写,影响木兰形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木兰形象描写 出处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北朝民歌《木兰诗》
增加了“放小脚”、“练武艺”、“劝爹娘”、“擒贼首”、“配因缘”等情节;“休女身拼,缇萦命判,这都是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 明朝徐渭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
A.抑商政策的松弛 B.阳明心学的影响
C.自然经济的主导 D.女性地位的提高
3.宋代,朱熹撰写了许多富于应用性的礼学著作,如他的《家礼》就对日常生活中体现“三纲五常”的礼仪做了相当全面、细致的规定。朱熹的这一做法( )
A.践行了“格物致知”的理念 B.有助于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C.印证了“理”在生活中的道理 D.旨在重塑儒家的伦理规范
4.冯道是五代时有名的大臣,一生经历四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做过六位皇帝的宰相,当时人对此津津乐道,但是从宋代开始,人们对冯道的这种几易其主行为不耻。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宋代( )
A.儒学的复兴 B.国力的下降 C.诗词的教化 D.风气的保守
5.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分两类,一是考文学(诗赋),二是考儒家经义。蒙古统治者认为汉人文学没有实际用处,而对儒家经义比较赞赏,于是把程朱理学作为考试的内容和标准。这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有利于( )
A.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B.稳定伦理道德秩序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消解各民族间矛盾
6.下列主张体现北宋时期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7.朱熹认为良知“乃出于天,不系于人”。王阳明说:“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日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由此可知,两人( )
A.都强调儒学的思辨性 B.对儒学的世俗化认识一致
C.追求良知的途径有别 D.都重视良知的外在化特征
8.有学者以高度的学术责任感和深邃的理论洞察力,最早发现了理学潜在的支离倾向和教条隐患,成功开拓出一条自吾心上达宇宙的外化道路。该学者提出的核心命题是( )
A.“正君心” B.“心即理也”
C.“为天地立心” D.“夫人者,天地之心”
9.《元代流行一种以“钟馗出行”为题材的绘画,大多出自文士之手。画面除了钟馗外,都有一个由鬼卒组成的行列,有的还包括音乐、杂耍等表演。既夸张怪诞,又诙谐幽默(如下图)影响此绘画题材流行的因素有( )
;龚开《中山出游图》(局部) 颜庚《钟馗出行图》(局部)
①元代的政治统一 ②城市生活繁荣 ③文人对现实不满 ④戏曲发展成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
A.唐诗与宋词 B.彩陶画与汉赋 C.元曲与小说 D.楚辞与文人画
11.中国古代史书按体例分类,可分为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四类。下图所示目录应出自( )
A.《史记》 B.《战国策》 C.《汉书》 D.《资治通鉴》
12.元代科举考试被废除,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下降,激发了他们创作情绪。仕途失落的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抒愤,大量涌向勾栏瓦肆,从事杂剧创作。材料表明,元曲兴盛的直接原因在于( )
A.科举制度的废除 B.文人地位的变化
C.市民阶层的扩大 D.元代以词曲取士
13.“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学新形式,包括豪放、婉约两大流派。”材料中的“它”应是指(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杂剧
14.颜真卿悼念因平叛史思明遇害的兄长(太守颜杲卿) 一家,悲愤交加,纸笔作《祭侄文稿》,虽“勾画狼藉”,却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北宋权臣蔡京和明代权臣严嵩书法精妙,却未有留名青史的作品,主要是因为( )
A.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评价标准 B.颜真卿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民众好恶决定对艺术的评判 D.唐代书法符合官方意识形态
15.在宋代之前,进行百戏、角抵戏、参军戏、歌舞戏创作的作家、作品的数量都不可与宋代同日而语。宋代“为戏剧的生存聚集了一个广大的既有钱又有闲的消费群体”,出现了大量进行戏曲创作的团体,作品数量呈直线上升之势。宋代戏曲作品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
A.大众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 B.政府鼓励民间戏曲的创作
C.城市繁荣与商品经济发展 D.民众的消费观念偏向奢侈
16.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认为医学“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唐代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医( )
A.区分亲疏贵贱的病患差别 B.坚持医德至上的价值取向
C.贯彻医技优先的行医理念 D.恪守安生立命的职业规范
17.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呈现出墨色浓淡不均、有个别字排倒、有隔行线的痕迹等特点;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据此可印证的是( )
A.雕版印刷术开始于南宋 B.西夏的雕版印刷术不够成熟
C.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 D.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
18.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宋代科技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家个人的努力 B.经济文化的繁荣
C.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D.中外交流的推动
19.中国古代的科技在诸多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列历史人物及其作品能代表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
A.裴秀《禹贡地域图》 B.沈括《梦溪笔谈》
C.徐光启《农政全书》 D.宋应星《天工开物》
20.下图为位于积水潭附近的汇通祠(今郭守敬纪念馆)的简仪模型。简仪是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此外,他还编定了( )
A.《授时历》 B.《梦溪笔谈》 C.《农书》 D.《蒙古秘史》
21.王祯(1271年—1368年),字伯善,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元朝著名农学家,下列属于他技术发明的是( )
22.下列表格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意味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
B 关汉卿、王实甫等元杂剧作品成熟 标志了宋元时期市民阶层兴起
C 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 揭开了中外文明交往的序幕
D 忽必烈委派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拼音符号 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23.历史上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在文学、历史、律令、辞书等方面留下了大量文献资料。这表明( )
A.北方社会发展水平超越了北宋 B.宋元新文学体裁有了新物质基础
C.中华文明史上又书写了新内容 D.新大一统王朝建立的时机已成熟
24.恩格斯说:“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古代希腊;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从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 )
A.复兴了古希腊古典文学艺术 B.是西方近代艺术史上的巅峰
C.推翻了天主教神学黑暗统治 D.借助古典艺术实现艺术繁荣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呼唤来一个丰富浓烈的艺术世界。英国学者韦尔斯描述道:在整个第7、8、9世纪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许许多多中国人生活在治理有序的、优美的、和谐的环境中。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美洲的发现,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摘编自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文明对世界发展的影响。(6分)
26.(12分)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宋代生产力的发展酝酿着理论形态转型,传统儒学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客观上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这就是经世致用思想。北宋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但没有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有识之士通过儒学做出了符合现实的新解释。理学家们吸收并利用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而上学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无论是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价值核心却又恰恰是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儒道互补、佛教为宾的格局已经名存实亡了。
——摘编自宋延高《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观点及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产生的原因。
27.(13分)儒家思想产生以后,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孟子提出“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他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
——摘编自林晓平《论孟子对历史治乱盛衰的总结》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明理学为什么是“两汉儒学所无法比拟的”?(6分)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精选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A B C C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A C B C B B A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D D C D
1.【答案】D【解析】据材料“所以花鸟的形象和色彩在此时期均达到了极为道真的写实面貌”可知,宋代花鸟绘画追求写实逼真的风格,体现了观察和探究精神,这与理学所强调的格物致知相一致,故选D项;笔墨情趣追求的是绘画意境,排除A项;具有民间风情的是风俗画,排除B项;宋代的花鸟画根植于社会生产生活和自然风光,排除C项。
2.【答案】B【解析】明朝增加了“放小脚”、“练武艺”、“劝爹娘”、“擒贼首”、“配因缘”等情节,这是因为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为适应市民的文化需要,文艺作品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丰富性,同时,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王阳明的心学束缚人性,思想领域出现反对束缚,寻求女性解放的思想,这反映在文艺作品中,出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木兰形象,故选B项;明朝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政策的松弛是在晚清,排除A项;整个封建社会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因此不是木兰形象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明朝女性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提高,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朱熹将儒家三纲五常的礼仪做出详细、全面的规定,可以使更多的人能够读懂且接受,有助于儒家伦理的世俗化,故选B项;格物致知强调的是通过观察和实践求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三纲五常的世俗化,并未印证“理”在生活中的道理,排除C项;儒家伦理道德已然形成,并不需要重塑,排除D项。
4.【答案】A【解析】冯道先后追随多个朝代和君主,违背了“忠臣不事二主”的纲常伦理,随着宋代儒学的复兴,人们不齿其几易其主行为,故选A项;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璀璨,人口发展,与四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比,国力强大,排除B项;宋以前也有诗,诗词的教化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人们对冯道态度的变化源于思想的变化,受宋代理学纲常的影响,与风气的保守无关,排除D项。
5.【答案】B【解析】蒙古统治者将程朱理学作为考试的内容和标准,因为,程朱理学强调伦理道德,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故选B项;元朝统治者推崇程朱理学,主要原因不是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排除A项;元朝统治者推崇程朱理学,主要是统治秩序,不是商品经济,排除C项;仅是考试内容和标准,并不能消解民族矛盾,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意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三纲五常是天理,这体现程朱理学思想,故选C项;此项是道家思想,排除A项;此项是墨家思想,排除B项;明清之际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朱熹认为良知“乃出于天,不系于人”,王阳明说:“良知即是天理”,两者对良知存在的方式不一样,前者认为良知在外,而后者认为良知在内,因此两者对于探索良知的途径也不相同,故选C项;朱熹认为良知“乃出于天,不系于人”即是良知在天,无法体现其思辨性,排除A项;材料中两者对于良知存在的地方不一样,求良知的方法也不相同,从而如何从世俗的角度得到良知也不一样,排除B项;朱熹认为良知“乃出于天,不系于人”,王阳明说“良知即是天理”,说明两均强调良知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只不过存在的地方不同而已,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据材料“最早”“自吾心上达宇宙的外化道路”可知,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提出核心命题“心即理也”,本心即天理,故选B项;朱熹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排除A项;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排除C项;王守仁提出“夫人者,天地之心”,排除D项。
9.【答案】D【解析】政治统一是通过辽阔的疆域或相关政治制度体现的,而材料呈现的仅为捉鬼的道教神仙钟馗的故事,与政治无关,故①错误;材料中“音乐、杂耍等表演”是市民生活的体现,而其能在画中出现,反映出当时城市生活繁荣,故②正确;元朝时期实行民族等级制,并且元初曾废除过科举制度,引发了汉族文人的不满,但其又无力反抗,故借助钟馗这一神话形象,将鬼卒暗喻元朝酷吏,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故③正确;据材料“音乐、杂耍等表演”可以得出戏曲发展成熟的论断,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结合所学,唐诗盛行于唐朝的文人士大夫之间,尚属于“贵族的”,宋词是宋代流行的文学体裁,语言通俗易懂,流行于市井之间,属于大众文学,故选A项;彩陶画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汉赋盛行于汉朝,都属于“宋以前”的文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元曲和小说都是宋以后的大众通俗文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楚辞与文人画都属于文人士大夫的文学艺术,是贵族的 ,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1.【答案】D【解析】据材料“秦纪二”“汉纪一”等可知,此为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故选D项;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为纪传体史书,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排除A项;《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排除B项;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排除C项。
12.【答案】B【解析】由题干来看是由于“地位下降,激发了他们创作情绪”,所以元曲兴盛的直接原因就是儒生地位下降,故选B项;科举制废除是导致儒生地位低下的直接原因,不是元曲兴盛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市民阶层的扩大是导致元曲兴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导致儒生创作元曲的直接原因,排除C项;题干提到元代的科举制是曾经废除过,而不是以词曲取士,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据材料“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和“包括豪放、婉约两大流派”可得是宋词,故选C项;汉赋体现大一统的恢弘气象,排除A项;唐诗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排除B项;元杂剧是一种戏曲形式,标志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悼念因平叛史思明遇害的兄长(太守颜杲卿) 一家的颜真卿书法作品尽管“勾画狼藉”仍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而书法精妙的北宋权臣和明代权臣却没有因为书法留名青史,说明人们对于艺术的评价不仅仅是看艺术水平,更受到道德观念的影响,故选A项;“勾画狼藉”说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艺术水平并不高,排除B项;民众好恶有可能影响对艺术水平的评价,但不会决定其评价,C的说法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题干是对书法艺术作品评价中道德观念影响的关注,而不是对唐代书法是否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关注,排除D项。
15.【答案】C【解析】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为戏剧的生存提供了广大的消费群体,所以宋代戏曲创作团体增加,作品数量也呈直线型上升趋势,故选C项;大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政府的鼓励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的原因是市民阶层的扩大,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据材料“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可知二人都重视生命,强调医学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故选B项;“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指治病不分贵贱,排除A项;材料提到的是行医的职业操守,并不涉及医技优先,排除C项;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17.【答案】C【解析】“有个别字排倒”和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说明西夏已经使用活字印刷术,故选C项;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时期,而不是南宋,排除A项;由题干中的“个别字排倒”、“选字出力者”等信息可以说明当时使用的是活字印刷术,而不是雕版印刷术,排除B项;仅凭材料第一个信息中印刷品的瑕疵,没法得出西夏印刷术落后于宋朝的结论,因为第二个信息没有体现技术有问题,排除D项。
18.【答案】B【解析】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故选B项;科技的发展跟科学家的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宋代统治者奉行“崇文抑武”,排除C项;材料中宋代科技领先世界,故跟中外交流无关,排除D项。
19.【答案】B【解析】由材料“宋元时期科技成就”可知沈括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的代表,《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是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表现,故选B项;裴秀《禹贡地域图》是西汉时期的地理著作,排除A项;明代徐光启创作《农政全书》,排除C项;明代宋应星创作《天工开物》,排除D项。
20.【答案】A【解析】郭守敬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故选A项;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排除B项;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排除C项;《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排除D项。
21.【答案】D【解析】元代科学家王祯创制木活字,其发明的转轮排字盘与第四幅图相符,故选D项;东汉杜诗发明冶铁工具水排,排除A项;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排除B项;“花机”也叫做“提花机”,是我国汉唐以来一种比较复杂和精密的丝织机,排除C项。
22.【答案】D【解析】忽必烈委派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拼音符号,使得蒙古族有了自己的文字,这丰富了中华文明,所以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故选D项;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后一段时间,才有可能得到官方认可,所以刚提出没法得出成为官方正统的结论,排除A项;元杂剧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而不是元杂剧成熟促进市民阶层崛起,B的逻辑关系不对,排除B项;玄奘西游传播佛教文化之前,中外文明早就开始交往了,排除C项。
23.【答案】C【解析】“历史上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说明汉字为代表的汉文化影响了少数民族,即中华文明史上又书写了新内容,故选C项;辽、夏、金的社会发展水平皆不及北宋,排除A项;少数民族文字并不是文学体裁的形式,排除B项;辽、夏、金都不是大一统王朝,排除D项。
2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借助古典艺术来促进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在此过程中,意大利呈现出繁荣的文化和艺术,据此可排除A,选出正确答案D;文艺复兴时期是近代西方艺术发展的开始阶段,所以B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文艺复兴打破了封建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没有推翻天主教的统治,故可排除C。
二、非选择题
25.【答案】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科举制的推动;开明文化政策(兼收并蓄)。(4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2)唐文化远播亚欧,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外传,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火药传入欧洲,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为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26.【答案】
(1)政治观点:董仲舒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要目的:维护君主专制,巩固统一。
(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统一的需要;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合流的结果;隋唐儒学大家的倡导与努力。
27.【答案】
(1)思想主张:历史发展治乱更替,有其规律性;行“仁政”以得民心;善用人才。(3分)
(2)主张:重视教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变化: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2分)
(3)原因:重点从政治方面转向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吸取了佛道思想的精粹,将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宋明理学上升到思辩化阶段,形成论证严密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哲学化的儒学。(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