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 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白鹭 教案+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3 15:0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白鹭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对,就是白鹭。出示课件: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白鹭》。
作者简介。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初读课文
请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检查:
生字词:配 宜 喙 嫌 框 嗜
指名分节读课文。
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指导分段: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6—9)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4)(10)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学习课文  
(一)第一段、第四段  
1.指名读第一、第四段。齐读。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在你的脑海中,诗留下什么印象?(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4.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过渡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三)第二段  
1.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2.出示第五小节。“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6;白鹭瞭望图○7;白鹭晚飞图○8)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 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1)白鹭钓鱼图: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指导朗读。  
(2)白鹭瞭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指导朗读。  
(3)白鹭飞行图:  
A.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B.“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 (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C.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1)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2)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第四段  
1、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2、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四、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五、板书设计
白鹭
颜色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精巧的诗觅食白鹭钓鱼图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白鹭瞭望图
飞行白鹭低飞图
首 → 呼应 ← 尾
教学反思
在教学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时,我主要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鹭绝美的外形。学生借鉴文本语言来对白鹭进行描述的过程,是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模仿,将文本语言通过内化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这一进一出,便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在学习6—9小节时,先让学生轻声读六至九小节,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画面题名。学生很快就会进入“钓鱼图”、“瞭望图”、“低飞图”所勾勒出的优美的意境。再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画面品读,在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在欣赏“钓鱼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钓”字去品味。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在青山秀水间,一位老翁悠闲自得在垂钓。慢慢的钓鱼人变成了白鹭,体现着白鹭那种悠然自得之美。此时我再组织学生带着这种感情齐读此段。这时,语言的魅力立刻显现出来了。学生也将意识到:品味语言时要抓住关键字词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