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常见的酸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常见的酸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3 17:4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见的酸
一、单选题
1.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处有气泡,③处无现象,则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B. ①②④⑤处有明显现象,则 M 可能为稀盐酸
C. ⑤处固体明显减少,则 M 可能为稀硫酸
D. ⑥处反应放热,则N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2.对如图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打开止水夹,试管Ⅰ中产生气泡,试管Ⅱ中无现象
B. 打开止水夹,液体从试管Ⅱ流向试管Ⅰ
C. 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Ⅱ中产生白色沉淀
D. 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Ⅰ中反应立即停止
3.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甲 乙
A. 稀硫酸和铜片 水和硝酸铵固体
B.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AgNO3溶液和稀盐酸
C. 双氧水和MnO2 NaOH溶液和CO2
D.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水和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及其有效成分,且NaClO+2HCl=NaCl+ H2O + 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HCl NaClO
A. “洁厕灵”与“84消毒液”可以混合使用 B. “洁厕灵”可用于清洁金属表面
C. “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D. “84消毒液”中NaClO属于盐
5.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 4.2 克铁粉和 4.0 克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 克 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呈浅绿色。由此小金做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 CuO CuSO4 Cu
B. “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Fe+H2SO4=FeSO4+H2↑
C. 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D. 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
6.盐酸是一种重要的酸,下列关于盐酸的性质、用途及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盐酸能与锌、铁、铜等许多金属反应 B. 稀盐酸常用于去除金属锈蚀及水垢
C. 浓盐酸瓶盖打开时可观察到冒白烟现象 D. 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盐酸
7.下列关于盐酸的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
A. 与锌反应制取氢气 B. 除去金属制品表面的锈斑
C. 与大理石块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 与碱反应
8.将一定质量的 Ba(OH)2 溶液与 Na2CO3 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 点时,所得溶液的 pH=7
B. Q 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 BaCl2
C. O 至 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 NaCl+H2O
D. P 至 Q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2HCl= BaCl2+2H2O
9.“XX 洁厕精”产品特性或使用注意事项如下:①轻松去除锈迹;②勿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③不适用于大理石地面。其中,与洁厕精含有盐酸有关的是( )
A. 只有③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
10.为确认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所用试剂及判断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碳酸钠粉末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 试纸 如果 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紫色石蕊溶液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继续滴加盐酸 如果溶液没有热量变化,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A. A B. B C. C D. D
11.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4 , 同学们分别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种反应物,其中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的是 ( )
A. MgCl2 B. MgO C. Mg(OH)2 D. Mg
12.实验室中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一定时间,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编号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写出物质名称)。
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
(2)根据上图可以总结出稀硫酸的五个化学性质。请你写出编号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________;
(3)若编号④的物质是盐。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14.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盐酸。
(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________。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直至溶液的pH=7,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如图所示,则其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三、解答题
15.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小木棍、蔗糖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
(1)用小木棍蘸取浓硫酸少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上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在蔗糖(C12H22O11)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如果蔗糖完全脱水,则生成C和H2O的质量比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6.小江和小南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硫酸铜溶液是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吗?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率吗?
(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A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他们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下表所示 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记录如下:
试管 A B C D E F
CuSO4溶液/毫升 0 0.5 1 1.5 2 4
水/毫升 4 3.5 3 V1 V2 0
收集H2所用的时间/秒 348 246 190 165 230 360
①试管E中加入水的体积V1=________毫升;
②由上表可得出,CuSO4的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A、根据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比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的活动性强分析;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大理石与硫酸反应生成物微溶,反应几乎不能发生分析;
D、根据中和反应放热分析。
【解答】A、②处锌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说明锌活动性在氢前,③处铜不与酸反应,无现象发生,说明铜活动性在氢后,由此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不符合题意;
B、能与金属氧化物和碳酸钙反应的物质为酸,①②④⑤处有明显现象,则 M 可能为稀盐酸 ,不符合题意;
C、若M为稀硫酸,则大理石块与硫酸反应会生成微溶硫酸钙,反应马上停止,所以固体不会明显减小,符合题意;
D、 中和反应会放热,⑥处反应放热,则N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气体导出时进入试管Ⅱ,气体不能导出时则试管Ⅰ中液体会进入试管Ⅱ分析。
【解答】A、 打开止水夹,试管Ⅰ中产生气泡,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进入试管Ⅱ中,试管Ⅱ也会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B、打开止水夹,气体沿导管时入试管Ⅱ中, 试管Ⅱ会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C、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气体不能导出,试管Ⅰ中压强增加,液体会流向试管Ⅱ,硫酸锌和氯化钡会在试管Ⅱ中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符合题意;
D、试管Ⅰ中固体在最下端,与硫酸不能分离,所以通过打开关闭止水夹不能使反应立即停止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甲装置中压强变大则气球变大,乙装置中压强变小气球变大,结合装置内温度升高或产生气体压强变大,装置内温度降低或吸收气体则压强变小分析。
【解答】A、稀硫酸和铜不反应,则甲装置中气球不能胀大,不符合题意;
B、水和氢氧化钠固体接触温度升高,甲气球变大,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乙中气球不能胀大,不符合题意;
C、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接触时产生氧气,甲装置中气球可胀大,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能使乙装置内压强变小,气球胀大,符合题意;
D、乙装置中浓硫酸遇水放热,会使装置内压强变大,气球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 D
【解析】【分析】A、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
B、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D、根据盐的定义分析。
【解答】A、由题意可知,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主要成分能发生反应,所以不能混合使用,不符合题意;
B、 “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用于清洁金属表面会腐蚀金属,不符合题意;
C、
“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能与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
84消毒液”中NaClO属于盐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反应的现象及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因为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不符合题意;
B.产生气泡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C.由该实验现象先出现红色固体后出现气泡说明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无法证明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分析。
【解答】A.铜不能与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水垢成分为碳酸钙、氢氧化镁,铁锈成分为氧化铁,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所以稀盐酸常用于去除金属锈蚀及水垢,符合题意;
C.浓盐酸瓶盖打开时可观察到冒白雾现象,不符合题意;
D.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含有氯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盐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物的性质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硫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会生成微溶硫酸钙阻碍反应持续进行,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要选择大理石与稀盐酸,而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
故答案为:C。
8.【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的生成物分析,根据酸碱盐间的反应先后顺序及现象分析。
【解答】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加入稀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钡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OP段为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PQ段为盐酸与碳酸钡的反应;
A、N点时,盐酸过量,所得溶液pH<7,不符合题意;
B、 Q 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含有氯化钡外还含有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 O 至 P 段为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 NaCl+H2O ,符合题意;
D、 P 至 Q 段为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①锈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可用盐酸除去;②盐酸能与碱发生反应;③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D。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为确认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可利用酸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验证,可利用酸的溶液pH小于7验证,可利用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验证,但不能用继续滴加盐酸,看有没有热量变化,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刚好反应与盐酸过量时再加盐酸都没有明显变化。
故答案为:D。
11.【答案】 A
【解析】【分析】 复分解反应的一般定义为: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为生成沉淀、气体和水,符合任何一个条件,复分解反应即可发生。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五个: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发生反应;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解答】A、氯化镁溶液与稀硫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因此,氯化镁不与稀硫酸反应;故A正确;
B、氧化镁能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可用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故B错误;
C、氢氧化镁能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可用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故C错误;
D、镁能与稀硫酸发生只换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可用镁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有吸水性分析。
【解答】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时因吸收水分而使得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但因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3.【答案】 (1)铁;三氧化二铁
(2)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H2SO4+BaCl2=BaSO4↓+2HCl
【解析】【分析】(1)②铁单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三氧化二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呈黄色。
(2)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3)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稀盐酸,据此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编号②是铁,编号③是三氧化二铁;
(2)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稀盐酸,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14.【答案】 (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色
(2)②
【解析】【分析】(1)HCl气体溶于水生成稀盐酸,而稀盐酸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2)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中的氢离子和阳离子已经结合呈水,只剩下氯离子和钠离子。而反应前后,溶液中的钠离子保持不变,因此为钠离子,那么就是氢氧根离子。使酚酞变红的是碱性溶液,而碱性溶液的性质就由氢氧根离子决定。
【解答】(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色。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直至溶液的pH=7,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如图所示,则其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氢氧根离子,故选②。
三、解答题
15.【答案】 (1)炭化、变黑
(2)2:1;8:11
【解析】【分析】(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2)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可得原子个数比,根据脱水时的H与O原子2:1脱出。
【解答】(1)小木棍中的有机物,H与O以2:1的比例结合成水脱出留下炭成份,所以现象是炭化、变黑;(2)由蔗糖分子式C12H22O11可知H:O=22:11 H:O=2:1;在一个蔗糖分子中22个H原子和11个O原子刚好能生成11个水分子和12个C原子,所以C:H2O===8:11。
故答案为:(1)炭化、变黑;(2)2:1; 8:11。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对照;有暗红色物质产生
(2)2;随着CuSO4 溶液的量增加,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分析】(1)试管A和试管B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就是一个没有硫酸铜溶液,另一个有硫酸铜溶液,二者对照,可以判断硫酸铜溶液是否对反应速度产生影响。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即可。
(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实验中要保证液体的体积相同,即硫酸铜和水的体积相同,据此计算试管E中水的体积;
②收集氢气的时间越短,反应越快;收集时间越长,反应越慢,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解答】(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A实验的作用是对照。他们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有暗红色物质生成。
(3)①根据前面几组数据可知,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总体积应该是4mL,那么故试管E中加入水的体积V1=4ml-2mL=2mL;
由上表可得出,CuSO4的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随硫酸铜溶液的量增加,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