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15课
课程标准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重点难点 1.明朝中后期的白银货币化。
2.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影响。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中国近代的货币
最初:海贝
商开始:(铜)铸币
宋元:纸币
明朝:铜钱、纸币并行
明清:白银货币化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近代的货币
重难拓展
1、西汉 五铢钱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五铢钱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思考:汉武帝统一货币的意义?
1.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2.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有促进作用
3.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并影响后世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近代的货币
重难拓展
2、北宋 交子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禁民私造。
-一(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使用交子的原因?
传统货币携带不便;四川富商的推动;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外贸易繁荣;造纸术、印刷术发展;应对“钱荒”问题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近代的货币
重难拓展
3、明代 白银货币化
明初,政府禁用金银交易,先是推行“洪武通宝” 铜钱,后又印制“大明宝钞”纸币,故当时的典章制度中只有“钞法”“钱法”,而没有“银法”。但是鉴于铜钱铸造不易、纸币容易贬值,白银作为货币始终在民间流通,其贮藏、交易的优势日益明显。1530年政府推行一条鞭法,把所有的地税、贡纳、赋役、人头科,都归入田亩里面,计亩征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一条鞭法的实施,表明明朝政府承认白银法币的合法地位,扩大了白银的适用范围,使得白银的货币地位更为巩固,白银货币化过程至此达到高峰。
——据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白银成为普通流通货币的原因?
传统货币存在缺陷(金属货币不便于携带,纸币易贬值);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贮存交易方便);政府赋税制度改革的推动;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大;新航路开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古代的货币
重难拓展
4、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材料一据《尚书。盘庚中》记载:“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
材料二 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
之,号“飞钱”。 一一《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 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流通更加广泛。1436年解除银禁,白银的流通便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到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同钱的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的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
由多样走向统一;金属货币向纸币发展;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转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繁荣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近代的货币
晚清、民国:银元
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
1948年国民政府:金圆券、银圆券
解放区:人民币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近代的货币
重难拓展
1、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发行的、现在正流通市面的纸币,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停止使用······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只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偷漏。”······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和银类者,均必须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如有故存隐蔽,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 . . 根据中国货币近五年来对英镑的平均汇价规定,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
--《财政部改革币制令》 (国民党政府1935年11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国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西方各国的货币政策引发中国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发展困难;
国内:国民政府初步实现国家统一;借此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金融的控制和垄断
统一了全国的货币,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从而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近代的货币
重难拓展
2、解放区人民币的发行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至1953 年12月陆续发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
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 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流通(西藏地区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人民币发行的背景,分析人民币发行的作用
背景:①解放战争时期各地地方性货币价值不同,币值难以稳定②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③共产党巩固政权的需要,加强民族认同;
意义:①实现了全国货币的真正统一,为全国建立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奠定了基础②巩固了人民政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2.发展:
(1)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
(2)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3.评价:
(1)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产生:
中国现代的货币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世界货币体系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它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整方式。
发展演变
概念解释
国际金本位制
(1816-1929)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1973)
(1976-至今)
牙买加体系
(一)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1)以英镑为中心金本位制的形成原因
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复杂。
英国:英国建立和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市场;
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光荣革命
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
(2)金本位制的形成
①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②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流通为主的金本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的特点
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确立金本位货币制度。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4)金本位制产生的影响
(5)金本位制的崩溃
原因:①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②各国转嫁危机,实行货币贬值与关税战,各自
构建以英镑、法郎、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
③欧洲及英国实力的下降。
表现:禁止黄金出口及流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
——英国首相丘吉尔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背景
材料:美国的经济在战争期间获得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圆上升到1945年的2136亿美圆。……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已占到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1948年更增至74.5%。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残破的英国
①二战使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
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
②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③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建立:布雷顿森林会议
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内容
黄金
美元
各国货币
①确定国际货币制度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1盎司黄金=35美元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影响: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有利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条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银行(WB)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其职责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银行贷款对象最初是西欧国家,后来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
②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4)瓦解
时间:20世纪70年代
过程:
①1971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脱钩;
②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布雷顿森林制度最终解体。
原因: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
②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的霸权;
③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三)牙买加体系——目前的国际货币状况
(1)多元化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
(2)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欧元
日元
课堂检测
1.二战后,为重塑世界货币体系,美国主导
A.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C.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A
2.它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它”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世界贸易组织
A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稳定国际汇率,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
4.二战后旨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银行 B.关贸总协定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C
5.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取得了制定国际金融运作规则的主导权,曾任美国财政部长的福勒不无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上述材料反映了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B.美元随时可以调整与其他成员国货币的汇率
C.支持英镑继续作为最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
D.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
A
6.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这里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 )
A.关贸总协定的规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
7.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行星围绕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美元转”是这一体系的写照。下列属于货币体系的机构或组织有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世界银行
③关贸总协定 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A
8.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
A.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