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3 15:2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邵 晨
【教学目标】
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华佗和张仲景、《史记》
难点:道教和佛教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演示法 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景 新课导入:
刚才我们视频看到的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的一部分,奥运会的导演用运用了一张巨大的纸向世界呈现了中国历史文明的长卷,那么纸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纸,那么纸是在中国哪个时发明的呢?两汉时期例如造纸术这样的科技与文化发明还有很多,他们想一颗颗明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去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起领会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文明!
出示学习目标:在我们穿越之前,请同学们针对自己的能力领取此次行程的任务卡,同学们齐读一下! 初级任务希望全班同学都能完成,中级任务我们努力突破! 高级任务我们争取拿下!
二、讲授新课
教师:我们现在拿着任务卡穿越到了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一共有四个展览馆,请同学们参观之前,依据手中资料完成调查问卷,问卷会帮助你更快的完成初级任务!
三分钟后请小组代表来回答,调查问卷完成,那首先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科技馆,学习造纸术的发明,
(一)科技馆——造纸术的发明
教师:首先我们看到了两幅图片,第一幅是秦始皇批阅奏折,据统计,秦始皇一天批阅的奏本可装整整一车,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觐见,需要两个人抬着三千片竹简,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那么纸究竟是什么时期发明的呢?
学生:因为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大多数都是竹简和丝帛,西汉发明了纸
教师:今天我作为导游也是有备而来,找同学来播报这则新闻,解开同学们的谜团
学生:考古工作者于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掘了一座西汉文景时期的汉墓,在棺内死者的胸部,发现了一张纸质地图,因棺内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这张麻纸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纸张实物,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
教师:通过同学的播报,我们得知西汉时期就发明了造纸术,但是这种麻纸有什么弊端吗?
那又是谁改进了造纸术呢?那么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了神秘嘉宾,请同学们观看跨世纪的焦点访谈,思考问题:是谁改进了造纸术?他用什么原料改进的呢?
学生活动,采访蔡伦
教师:通过我们的采访,第二天记者的报道就登在了我们的新闻头条上,那么问题来了,哪个时期的什么人物改进了造纸术呢?他用的是什么原料?这些材料有什么优点?
学生:东汉的蔡伦用麻头 树皮破布旧渔等作为原料改进造纸术,这种纸质量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教师:很好,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有喝多造纸的工厂,可以用机器大批量的造纸,那么在古代,纸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我们通过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
视频播放造纸流程
教师:通过观看视频我们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同时作为中国人,也为我们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感到自豪,我们放眼世界,看看在中国的纸传入各地之前,你知道他们都在用什么作为书写材料呢?
学生:印度书写在植物的叶子上,苏美尔人刻在泥版上,埃及人写在草纸上,欧洲人则写在羊皮纸上
教师:古埃及的纸草文化、古巴比伦的泥版文化、古印度的贝叶文化、古欧洲的羊皮文化,终因没有找到合适的传播载体而被尘封。唯独中华民族的纸文化,使中国文明曾经领先世界一千多年。蔡伦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树起改进的造纸术这一座划时代的丰碑后,经丝绸之路传向了世界各地,造纸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过渡:科技馆参观完毕,我们进入医学展馆,认识两位杰出的医学家,今天这两位医学家也来到我们的现场,通过一场迟到的会晤,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医学成就,由请华佗和张仲景上场。
(二)医学展馆——张仲景和华佗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张仲景和华佗,模仿古人对话。
教师:同学们通过走进两位古人,领略了他们的医学成就吗?例如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的理论,我们知道张仲景早年做过地方官,当时做官的人不能接近民众,于是他贴出布告每年月初一十五让民众进来看病,他坐在大堂逐一问诊,我们通过这些事例能得出张仲景有什么好的品质啊?
学生:心系百姓、医德高尚
教师: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统称为坐堂医生,以此来纪念张仲景,不仅如此,后人还在节日时期到河南的张仲景祠来纪念这位杰出的医圣!我们今天通常形容一个医圣医术精湛,还会怎么形容啊?神医华佗在世,为什么说华佗是神医呢?他神在哪?
学生:他会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教师:很好,我们知道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后来为了减轻人们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他发明了麻沸散,麻沸散的发明,在外科手术上是一项划时代的贡献,它远远地走在欧洲与世界前面,西方麻药与华佗的麻沸散相比,晚了1600年左右。可见我们古人有着多么伟大的智慧,刚才同学们说道华佗还创造了五禽戏,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猜一猜,五禽戏是模仿哪五种动物的形态?
学生看图回答:虎形 鹿形 猿形 鸟形 熊形
教师: 五禽戏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刚柔相济、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与中国的太极拳、日本的柔道相似。说白了就是古代人的广播体操,相传有一古人每天坚持练五禽戏,年过九十还是耳聪目明,身体强健,今天我们提倡大课间活动,特别是我们的课间操、体育课,同学们应该珍惜机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锻炼,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过渡:我们通过参观,领略了两汉时期许多、多灿烂的科技医学成就,如果不记录下来,我们古人这些智慧和精神也不能了解和学习到,那么是谁将这样的史事记述了下来呢?下面我们要进入史学管
史学馆——《史记》
教师:首先请小游客们放松一下观看一段动画,但是要动脑思考以下问题: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巨著?他有什么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观看动画后回答1(1)就司马迁个人来讲:博览群书,家庭熏陶, 寻访史迹,,坚忍不拔,秉笔直书。(2)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了社会条件。
教师:我们了解了司马迁的经历,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也有一句名言,谁能简单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学生: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的人死的比羽毛还轻,无足轻重,没有意义。
教师:结合司马迁的名言,再加上他的经历,我们可以再他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品质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学生:正直不屈、百折不挠敢于直言、不畏权贵、身残志坚,持之以恒等等,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过渡:同学们知道世界上四大宗教都有什么吗?
学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教师:我们将进入最后一个宗教馆,来学习道教与佛教,这一部分比较难,我们一起争取突破
宗教馆——道教与佛教
教师:请同学们以两大组,完成两大宗教的表格学生回答
教师为学生展示道教和佛教的圣地,张陵传播道教的青山城,和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顺势提问:你知道为什么道教和佛教在我国能够广泛传播吗?那肯定离不开它的教义。
按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那么,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而道教主张今生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也受到受到推崇。
学生:1、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2、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教师总结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潜心修道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这不仅满足了统治者希望超凡脱俗、长生不老、永享富贵的愿望,对普通百姓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所以道教逐渐在中国发展起来。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所以,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传播和发展。请你说一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哪些事物与道教有关?
学生:城隍庙 八卦 桃符 太极
教师:那你知道原产于古印度的佛教是怎么传入我国的吗?
学生:丝绸之路
教师:你能说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佛教元素呢?
学生:佛教寺院、佛塔很常见。开凿石窟,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内雕刻有佛像等。此外还带来文字词语的变化,如借花献佛、当头棒喝、涅槃、无常等等。
教师:由此可见佛间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雕刻,建筑,绘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我们的参观到此也就结束了,想必同学们都受益匪浅,最后请同学们合作探究: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有什么?争取拿下我们的高级任务!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补充总结: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之前科技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发展等等。
总结课堂:
通过此次的旅行.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具有聪明才智的民族。而古代科学家他们那种锲而不舍地善于追求真理、锲而不舍、善于创新的精神,正式我们当代最提倡的工匠精神,他们的身上的刻苦钻研的那种情怀,那种执着。那份坚守、那份责任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因此,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弘扬这种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做未来铸就中国梦的能工巧匠!
板书设计: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造纸术
张仲景 华佗
《史记》
道教和佛教
教 学 反 思
在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本节课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大力渗透我校“激赏”教育的办学理念,以“激励”和“赏识”为抓手,激发学生蕴藏的学习热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创新而灵活的教法和学法,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下面我就本节课的优缺点进行反思。
优点:本节课图文并茂,学生活动丰富,每个活动设计的意图鲜明,使学生轻松突破重难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最后点睛之笔在于本课的结尾之处,工匠精神,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不足:各个展览馆的过渡语在课前设计的很好,但是没有在课堂上展现起来,所以每个子目之间衔接的不够自然,在讲到司马迁的精神品质,教师应该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主动说出司马迁身上的精神品质。
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感悟到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我能吸取经验教训,使自己和学生都能在历史教学中,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