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上《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上《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4 17: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15.我的叔叔于勒
统编版九上第四单元
莫泊桑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小说的情节。
2.感受小说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自然。
莫泊桑
法国著名作家。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导学活动一:导入新课、预习反馈
导学活动二:整体感知,梳理课文情节
复习回顾小说三要素: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补充:故事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导学活动二:整体感知,梳理课文情节
1.找出文中飞利浦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
2.追问: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叫这种称呼的?
3.产生称呼变化的原因?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
坏蛋
流氓
无赖
正直的人
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
有办法的人
小子
这个家伙 贼
讨饭的 流氓
导学活动二:整体感知,梳理课文情节
导学活动二:整体感知,梳理课文情节
2.追问: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叫这种称呼的?
明确:坏蛋、流氓、无赖 —占我们的钱
正直、有良心 — 答应赔偿我们钱
好心的、有办法的人—听说于勒有钱
小子、贼、讨饭的、流氓— 知道于勒没钱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 )于勒
( )于勒
( )于勒
( )于勒




梳 理 情 节
变化的原因:于勒是否有钱
导学活动二:整体感知,梳理课文情节
归纳:小说中故事情节的作用
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
在形式上:(主要指情节本身上的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
设置悬念,引人注意(引起读者关注),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发展波澜顿生。
模仿示例 完善思维导图
导学活动三:
完善思维导图,感受小说艺术构思的巧妙自然
构思巧妙自然
悬念
铺垫
巧合
对比
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家庭拮据
两位漂亮太太吃牡蛎
……
景物的对比
人物的对比
船上遇见盼望已久的于勒
……
导学活动三:
完善思维导图,感受小说艺术构思的巧妙自然
插叙
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上主线继续叙述。
6-11小节插叙部分交代了于勒的过去和主要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突出了一家人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对情节起衬托、补充作用,可以丰富人物形象,为情节发展做铺垫,突出小说的中心。
导学活动三:
完善思维导图,感受小说艺术构思的巧妙自然
课后拓展
参照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二部分“小说人物大家谈”的内容,分别为菲利普先生、菲利普太太、若瑟夫制作人物档案卡片。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品味细节来感知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理解文章的主题。
小说人物大家谈
模仿示例,用卡片的形式为小说人物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出处、外貌衣着、典型语言、典型动作、相关事件等,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点评。
导学活动一
小说人物大家谈
菲利普先生
菲利普太太
若瑟夫
爱慕虚荣
虚伪冷酷
唯利是图
自私冷酷
虚伪势利
纯真善良
富有同情心
富有正义感
比较分析:菲利普夫妇和小约瑟夫
从对于勒的称呼和对待给小费的态度,比较分析,体会小约瑟夫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导学活动二
比较分析:菲利普夫妇和小约瑟夫
明确:小约瑟夫不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故事的讲述者和线索人物,是一个天真单纯的孩子。虽然他也希望于勒发财归来,但当看到又穷又老的于勒后,还是认为是“我的叔叔”,内心抱有对于勒的同情并给了他小费。
小约瑟夫的行为和菲利普夫妇形成鲜明的对比,代表着作者的理想和希望。
导学活动二
归纳:如何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从结构方面,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
从内容方面,考虑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
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对社会的作用,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导学活动二
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找出下列语段中的环境描写,结合故事情节分析其作用
语段: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语段: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导学活动三
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作用:语段一:渲染了海面的平静清雅,烘托出人物此时欢快的心情。
语段二:渲染海面的阴郁,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导学活动三
归纳:小说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 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故事气氛;
4.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深化作品主题;
6. 暗示社会环境 。
导学活动三
展开想象的翅膀
假如于勒不是“我”的叔叔,“我”父亲的弟弟,而是在另外一个家庭,他的命运会有所改变吗?
导学活动四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导学活动四
19 世纪法国工业发展迅速,但却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尖锐,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辛酸,金钱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人们因钱而扭曲了自己的观念。
导学活动四
结尾:
这就是你会看见我有时候拿出一块值得一百铜子儿的银币施给流浪者的理由。
开头:
一个白胡子的老头儿向我们要求布施,我的同学若瑟夫给了他一枚值五个金法郎的银币。我吃惊了。他向我说了这样一件故事……
这个可怜的人使我记起了一个故事,现在我就可以告诉你:这件事我一直没有忘记过。你听我说吧。
导学活动四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变化而前后态度的变化,形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嘴脸,从而揭示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课 后 拓 展
1.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试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
2.课外阅读莫泊桑的《羊脂球》《漂亮朋友》。
感 谢 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