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过程。
2.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能力目标:能正确换算质量单位。
情感目标: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能正确换算质量单位。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认识吨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留给你们计算育红小学30名同学的体重,你们完成了吗? 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计算的结果吧。 “1014千克大约是多少千克” 师板书:1000千克(“千克”用红色笔强调。) 师:其实1000千克还可以用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来表示,(板书吨)1000千克也叫1吨,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1吨等于1000千克。 师:“吨”可以用一个字母“t”来表示,所以也可以这样写。师板书:1t=1000kg 各小组汇报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 生:1014千克 生:大约1000千克。 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入对吨的认识。 在交流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直接指出1吨=1000千克。学生在认识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吨的表象。
二、感受吨 1.那1吨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小活动,体验一下。 2.课件出示100桶矿泉水的示例、犀牛图。 请几位同学到前边背一名体重在33千克左右的同学并说说感受。 进一步感受一吨 通过“背、推算、看犀牛图、听资料介绍”多种形式感受吨,增强对吨的认识。
三、吨的应用 1.指出: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出示货车车厢、鲸鱼图片并说明:一列火车每节车厢载重50吨、一条大鲸体重能超150吨 3.出示桥头标志和汽车载 重标志,师生交流,了解意义。 学生举出一些用吨做质量单位的物品。 通过举例交流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巩固练习 1.教材“说一说”。 师: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通过呢?可以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 2.快乐判断。 师:下面凭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一下,哪些比1吨重,哪些比1吨轻。如果比一吨重你就打对的手势,如果比一吨轻你就打错的手势,好吗? 3.教材“练一练”第2题. 了解图中的信息。 理解限重一吨的含义。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讨论后交流。 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生活经验,经历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和对所学质量单位进行整理的过程。
2.能力目标:
能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计量常见的物体的质量。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3.情感目标:
感受质量单位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提升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
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和对所学质量单位进行整理。
【教学难点】
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互动 设计意图
一、选择质量单位 1.教师贴图片:一袋糖、一头大象、一桶油、一袋盐、一筐水果、一个集装箱。 学生观察,说出物品的名称,并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计量这些物品常选用什么质量单位”?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板演相应的质量单位,集体订正。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一袋糖和一袋食盐的质量单位可能是克(小袋装),也可能是千克(大袋装)。) 2.游戏“猜一猜”。 教师贴一些商标,指名到前面读出数字及质量单位,学生根据商标图案和标示猜测商品,或根据商品名称、数字来选择相应的质量单位。 如有上述多角度交流,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认真细致。 激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进率 1.“议一议”: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 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质量单位: 克 千克 吨 (进率1000)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2.基础练习:“练一练”第1题 3.小结。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顺序说出所学的质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集体交流时着重说一说怎样想的。 (补充练习)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3吨=( )千克 8000克=( )千克 5000千克=( )吨 7000千克=( )吨 6800千克=( )吨( )千克 4吨700千克=( )千克 3.4吨○4050千克 4千米○527米 4千克○4吨 8吨○8000克 7000克○6千克 105克○1千克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把错的改正过来。 1.6千克铁比6000克棉花重。 ( ) 2.3吨=3千克。 ( ) 3.一只母鸡重3克。 ( ) 4.一颗螺丝钉重5千克。 ( ) 巩固所学知识。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