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运动和力培优(2)2021-2022学年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物理实验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使用
B.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位代表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C.如果砝码磨损,会使托盘天平测量的结果偏小
D.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
2.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6N,F2=5N。如果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它们的合力大小( )
A.一定是11N B.可能是11N C.一定是1N D.可能是6N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脚踢出去的足球能在草坪上继续滚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B.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C.手握住绳子提起水桶,该水桶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手
D.“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4.车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诙谐、搞笑又不乏警示。下列车贴中的提示语属于防止因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新手上路 多多关照
B.新手驾驶 保持车距
C.跟车请自觉 关闭远光灯
D.堵车须冷静 勿喊我芳名
5.如图示,在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松手后两车同时向后运动,对此现象下列相关力学知识的描述:①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④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合理的是( )
A.只有②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两个物体只要接触一定会产生力
C.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是为了增大摩擦
D.“跳远助跑”时利用了惯性的原理
7.如图所示是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继续运动的轨迹,关于实心球在A→B阶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惯性越来越小
B.到达最高点B时重力为零
C.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D.一直受到手向上的推力
8.下列事例中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汽车行驶时,司机系着安全带 B.火车进站时,撤去动力,仍能进站
C.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 D.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锤头便套紧了
9.如图所示,小明在水平冰面上滑冰车时,用钎子用力杵冰面,冰车加速向前滑行,但停止用力后会慢慢停下来,不计空气阻力,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加速滑行的冰车相对于小明是运动的
B.停止用力后,冰车能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冰车具有惯性力
C.停止用力后,冰车继续向前滑行,冰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冰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停止用力后,若一切物体的重力都消失,则小明和冰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
10.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时,一定没有受到了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若去掉所有力的作用,物体一定会慢慢停下
C.该定律由斜面小车探究实验并推理得出
D.物体的运动是依靠力来维持的
1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只有一个物体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D.物体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2.如图所示,铅球向竖直上方抛出,当铅球还在向上运动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会( )
A.静止在该点 B.继续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C.直接竖直掉下来 D.先向上运动再落下来
13.如图所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通过四个螺旋桨的高速转动改变运动姿态,不考虑空气阻力,则无人机在空中( )
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悬停时,利用了相互作用力的原理
C.匀速下降时,重物所受的重力大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
D.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重物的细线会偏离竖直方向
14.某同学静立在水平放置的磅秤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人对磅秤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B.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C.磅秤的重力与人的重力
D.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二、填空题
15.如图是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备战2022北京冬奥会的情景,接力队员用力推前面的队员,使前面队员加速,自己减速,这可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训练前需要将比赛场地打磨的很光滑,目的是为了减小______。
16.如图,运动员借助撑竿起跳时,撑竿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同时撑竿帮助运动员向上跳起,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
17.汽车在紧急刹车的过程中,总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原因是汽车具有______;当雨天路面有水时,在同样车速的条件下,汽车在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将比路面没有水时更______。
18.热爱科幻的小明编写了一部科幻小小说《地球探险记》,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一个探险队驾车在崇山峻岭中前行,突遇山体滑坡,危急关头一名探险队员向泥石流喷出一股气流,泥石流立即停止下滑。上述描述中科学性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
19.体重为500N的杂技演员在进行爬竿表演时,必须紧紧地握住爬竿,这是靠增大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当他匀速向上爬时,爬杆对手的摩擦力为_______N。
三、简答题
20.实验室里有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无法调零,如图所示.你能用这个弹簧测力计准确地测力吗?如果能,请说出你的做法____,____.
21.物体的重心是不是只能在物体上?对于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怎样确定?
22.如图所示,小刚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把另一般小船推开,他自己坐的船会不会动?为什么?
23.2020年5月,如图所示的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货物返回舱试验舱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请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火箭向下喷射燃气,却能向上运动?
24.某同学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质量为15kg的木箱,使木箱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多大?并说明理由。答:______。
(
2
)
(
1
)
参考答案
1.D
【分析】
(1)弹簧测力计既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使用,又可以在倾斜方向使用。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
(2)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位为估测的,倒数第二位代表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3)如果砝码磨损,会使托盘天平测量的结果偏大。
(4)若要计时方便,应使小车运动速度慢些,斜面的坡度要小,同时,斜面要长一些,这样所用的时间长些。
【详解】
A.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既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使用,又可以在倾斜方向、水平方向使用,只要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故A错误;
B.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代表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故B错误;
C.如果砝码磨损,其质量偏小,按完好砝码使用,会使托盘天平测量的结果偏大,故C错误;
D.在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
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
故选B。
3.D
【详解】
A.由于足球具有惯性,踢出去的后,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由于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成受到惯性,0故A错误;
B.质量是物体本身的性质,与重力大小无关;而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故B错误;
C.水桶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绳,故C错误;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时既有施力物体也有受力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
A.“新手上路 多多关照”是新司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随时紧急刹车或行驶速度较慢,提醒其他汽车驾驶员注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与惯性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新手上路,保持车距”是新司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随时紧急刹车或行驶速度较慢,后面汽车在刹车时由于惯性会有一段刹车距离,所以要保持一定车距,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B符合题意;
C.“跟车请自觉 关闭远光灯”可以避免过强的光照影响驾驶员视线,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与惯性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堵车须冷静 勿喊我芳名”劝告驾乘人员保持一种平和心态,不要按喇叭,与惯性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①两个靠近的小车松手后同时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和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方向有关;
②任何物体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③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跟物体接不接触无关;
④根据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正确的描述②③④。
故选C。
6.B
【详解】
A.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相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就有力的作用,物体之间必须有相互的推拉挤压等作用才会产生力。故两个物体只要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这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跳远助跑是因为当起跳时人的身体仍然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这样会跳的更远,是利用了惯性原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
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实心球在A→B的过程中,实心球的质量不变,其惯性不变,故A错误;
B.重力大小与质量有关,实心球到达最高点质量不变,重力不变,故B错误;
C.实心球在A→B阶段,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
D.实心球在A→B的过程中,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实心球不再受手的推力,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A.汽车行驶时,司机系着安全带是防止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倾而受到伤害,故A符合题意;
B.火车进站时,撤去动力,仍能进站,是利用惯性从而节约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是利用惯性让水从身上脱离,故C不符合题意;
D.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锤头便套紧了,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使锤头套在锤柄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
A.加速滑行的冰车相对于小明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停止用力后,冰车能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冰车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故B错误;
C.停止用力后,冰车在滑行的过程中,冰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冰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停止用力后,若一切物体的重力都消失,则冰车对冰面的压力、冰面对冰车的支持力消失,冰面对冰车的摩擦力消失,即冰车不受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明和冰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时,有可能没受到力的作用,也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
B.运动的物体若去掉所有力的作用,一定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小车在斜面上滑下,并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运动的实验,再加上推理而总结得出的,故C正确;
D.物体的运动不用力来维持,而阻力是让物体停止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
ABC.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以一个物体不会发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对其它物体施力,同时也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所以有力作用时,受力物同时也是施力物,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间不一定要直接接触,譬如在地面附近悬在空中的物体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
铅球向竖直上方抛出,当铅球还在向上运动时,铅球在竖直方向上有一定的速度,若一切外力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铅球将会沿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详解】
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四个螺旋桨的高速转动,使空气向下运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也会给飞机一个向上的力,故B正确;
C.匀速下降时,处于平衡状态,重物所受的重力等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故C错误;
D.水平匀速飞行时,不计空气阻力,重物的重力和细线对重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则细线对重物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所以悬挂重物的细线不会偏离竖直方向,故D错误。
故选B。
14.D
【详解】
A.人对磅秤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不合题意;
B.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B不合题意;
C.人的重力与人对磅秤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方向也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合题意;
D.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相互的 摩擦(力)
【详解】
[1]接力队员用力推前面的队员,给前面队员一个推力,同时自己受到一个向后的推力,自己减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训练前需要将比赛场地打磨的很光滑,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
16.形状 相互
【详解】
[1]运动员借助撑竿起跳时,撑竿被运动员压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性变。
[2]运动员给撑杆的力把撑杆压弯,撑竿给远动员的力帮助运动员向上跳起,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7.惯性 长
【详解】
[1]因为汽车在刹车之前是向前运动的,当刹车时,汽车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2]当雨天时,路面会有水,路面变光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摩擦力减小,汽车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运动距离变长。
18.向泥石流喷出一股气流,泥石流立即停止下滑 泥石流具有惯性,不会立即停止下滑
【详解】
[1][2]泥石流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会立即停止下滑,故“向泥石流喷出一股气流,泥石流立即停止下滑”这句话的描述有科学错误。
19.压力 500
【详解】
[1]爬竿时,紧紧握住竿,这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
[2]演员爬竿时匀速向上运动,则所受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
f=G=500N
20.能 当挂钩自然下垂且还未测量力时,指针却指在0.4N的位置,用它去测量力,就相当于从0.4N处开始测起,因此应该用最后的测量结果减去0.4N,就是所测力的实际大小
【解析】
能 (2). 当挂钩自然下垂且还未测量力时,指针却指在0.4N的位置,用它去测量力,就相当于从0.4N处开始测起,因此应该用最后的测量结果减去0.4N,就是所测力的实际大小
21.不是,利用二次悬挂法寻找重心
【解析】
物体的重心不是只能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以外;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片状物体,可以通过悬挂法找到其重心位置.
22.见解析
【详解】
会动。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手就会受到那只船的反作用力,因此自己所坐的船也会被推开向后运动。
23.见解析
【详解】
火箭向下喷射燃气,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气体对火箭有向上的作用力,所以火箭能向上运动。
24.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为100N。因为木箱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木箱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
【详解】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因为木箱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木箱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100N。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