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课课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课课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3 16:37: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胚芽鞘弯向光源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
A.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B.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
C. 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慢
D. 生长素在尖端产生并向下输送
【答案】 C
【解析】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地球引力能导致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解答】A、分布在胚芽鞘的生长素在光照射下会移向背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收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进而使背光一侧弯向光源生长,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D、生长素在植物体尖端产生在光源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向下运输,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人们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稍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达尔文通过实验说明了胚芽稍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B.拜尔的实验D中,推测几天后胚芽稍将向右弯曲生长
C.温特实验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图中所示的温特实验还不够严密,缺少对照实验
【答案】 B
【解析】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解答】A、达尔文的实验可知,存在胚芽鞘尖端的植物会弯向光源生长,而没有胚芽鞘尖端的植物不会弯向光源生长,由此可知,胚芽鞘向光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故A正确;
B、对比拜尔的实验可知,实验D中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左弯曲生长;故B错误;
C、温特把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再将琼脂块分别放在切除胚芽鞘尖端的植物,观察其是否弯曲生长,是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物质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故C正确;
D、温特的实验中只有实验组,没有空白对照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现象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而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
A. 温度 B. 水分 C. 阳光 D. 空气
【答案】 C
【解析】生长素的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是植物的生长激素。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的快,致使茎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向光源的一侧弯曲。
【解答】当阳光照射到杏树某个枝条的尖端一侧时,生长素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最终这根枝条便会朝向阳光生长,因此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阳光,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胚芽鞘的生长具有相关性: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因此尖端是感光部位,胚芽鞘的下部是作用部位。
【解答】A中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胚芽鞘直立生长;B中两株胚芽鞘都向光弯曲生长;C中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胚芽鞘直立生长;D中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胚芽鞘不生长。
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荷兰科学家温特曾做以下实验: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并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是( )
A. 胚芽鞘尖端能产生影响其生长的物质
B. 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C. 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 影响生长的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
【解答】据图分析,尖端产生的物质进入琼脂块,然后进入到尖端以下区域,促进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生长,与未放琼脂块的一侧形成对照。本题中没有用到单侧光照。B选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某校科学小组研究了“激素甲和激素乙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激素的浓度
B. 该实验证明激素乙对柳树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C. 该实验证明激素甲对柳树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
D. 若探究激素甲、乙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共同影响,应设计2组实验进行对照
【答案】 D
【解析】一株植物体内往往有多种植物激素同时存在。它们对植物的作用是不同的,且浓度不同时对植物体的作用也会有所差异。
【解答】A、该实验探究的是激素甲和激素乙在不同浓度时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影响,所以实验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激素的浓度,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中曲线可知,激素乙对柳树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中曲线可知,激素甲对柳树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且浓度为50/mg·L时,促进作用最强,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探究激素甲、乙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共同影响,除设置单独的甲、乙两组外,还应设置甲、乙混合组及无任何激素组,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图)。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
A. 左右相等 B. 左多右少 C. 左少右多 D. 左右均无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生长现象,显示出向光性。
【解答】由于胚芽鞘的尖端属于感光部位,在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情况下,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再向下运输,导致胚芽鞘下的琼脂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故导致左多右少,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下列实验中,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如图所示),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 甲向右生长 B. 乙向右生长 C. 甲向左生长 D. 乙向左生长
【答案】 B
【解析】光照分别在甲、乙燕麦胚芽鞘的顶端,由于不透光的锡箔纸遮住甲燕麦胚芽鞘顶端,则单侧光无效,而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此时生长均匀分布,胚芽鞘将直立生长。
【解答】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乙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而乙胚芽鞘仍然能够感受单侧光的刺激。由于生长素能够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胚芽鞘生长快,故导致乙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如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温特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B. 若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 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D. 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温特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物质分配不均所致。②中的琼脂块是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而⑤中的琼脂块是没有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对比可以看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生长;③④中含有胚芽鞘尖端产生物质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
【解答】A、温特的实验是将胚芽鞘的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因为他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促进植株生长,A不符合题意;
B、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实验中去除胚芽鞘的尖端,则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B符合题意;
C、③④中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发现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的影响,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C不符合题意;
D、⑤⑥是空白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幼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B. 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C. 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D. 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答案】 D
【解析】当植物幼苗两侧的生长素相同时,它竖直向上生长。当两侧的生长素分别不均衡时,生长素多的一次,细胞生长快,另一侧生长慢,因此幼苗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折。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植物幼苗向有光的左侧偏折,这是因为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别少,细胞生长慢,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
A. 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 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有促进作用
D.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答案】 D
【解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观察图片可知: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芽和茎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而图中A、B和C分别对根、芽和茎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应的浓度为最适浓度。
【解答】A、由图可知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B不符合题意;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由该曲线图不能不能看出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各种果实生长发育等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的描述中合理的是( )
A. 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
B. 在果实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生长素都起主导作用
C. 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只有乙烯
D. 在果实的细胞伸长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较高
【答案】 A
【解析】激素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图线可得出激素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图线可判断选项。
【解答】A: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图线中有多种激素在对果实的生长发育起作用,描述合理,A正确;
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生长素都起主导作用。生长素的浓度是一个下降的过程,反映出生长素在中后期不再起主导作用,B错误;
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只有乙烯。成熟时期乙烯和脱落酸浓度都增加,C错误;
D:在果实的细胞伸长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较高。细胞伸长期浓度较高的是赤霉素和生长素,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3.实验是学习科学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也是科学的重要内容。养成实验后再思考、再发现的习惯,能使我们更好地学习科学。如图是植物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实验,在此实验中,单侧光改变了 的分布,其 (填“向光侧”或“背光侧”)分布多。所以植物表现出向光性生长。
【答案】 生长素;背光侧
【解析】植物的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运到背光侧,造成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茎对生长素不敏感,结果背光侧促进生长作用明显高于向光侧,使该侧生长快,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解答】在此实验中,单侧光改变了生长素的分布,其背光侧分布多。所以植物表现出向光性生长。
故答案为:生长素;背光侧
14.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________。
(2)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________。
(3)生长但不弯曲的是________。
(4)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________。
(5)据此实验分析,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应该在________。
(6)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引起________造成的。
【答案】 (1)C(2)B(3)AD(4)E(5)胚芽鞘尖端(6)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解析】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这就是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
【解答】(1)C燕麦胚芽鞘尖端被去除,不能产生生长素,将不生长也不弯曲。
(2)B尖端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会移向背光一侧,使其向光弯曲生长。
(3)A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生长素分布均匀,将向上生长,D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位于上端,生长素不受光照影响而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输,且在下部分布均匀,将直立生长。
(4)E去除尖端,无单侧光照射,在右侧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其右侧将生长较快,表现为向左弯曲生长。
(5)据此分析,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应该在胚芽鞘尖端。
(6)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故答案为:(1)C;(2)B;(3)AD;(4)E;(5)胚芽鞘尖端;(6)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15.如图是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是:低浓度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下同)植物生长,高浓度________植物生长。
(2)枝条扦插繁殖时,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摩/升。要使甘薯迅速育出薯秧,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摩/升。
(3)比较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不同影响,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程度依次增强的顺序是________。
【答案】 (1)不同;促进;抑制(2)10-10;10-8(3)茎、芽、根
【解析】 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不同浓度对植物各器官的影响(促进或抑制生长)是不同的.对不同器官来说,都有各自对应的使生长最旺盛的生长素浓度,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根、芽、茎对生长素敏感性依次减弱。
【解答】(1)分析题图可知,过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根、芽、茎的生长,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只有在较低浓度的范围内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
(2)分析题图可知,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是 10-10 摩/升,所以枝条扦插繁殖时,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10-10摩/升; 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的10-8摩/升,所以要使甘薯迅速育出薯秧,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10-8摩/升。
(3)分析题图可知,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10-10摩/升,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的10-8摩/升,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摩尔/升,由此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程度依次增强是茎、芽、根。
故答案为:(1)不同;促进;抑制 (2) 10-10 ;10-8 (3) 茎、芽、根
16.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_浓度抑制生长(填“高”或“低”)。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_(填序号)。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____左右(用字母表示)。
【答案】 (1)低;高(2)②(3)D
【解析】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它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类群的植物以及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又是不同的。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就不同,其中单子叶植物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较高,而双子叶植物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较低。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可以制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在微量的情况下,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但量稍高时,就会严重地破坏植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因此,生长素类似物可被当做除草剂使用,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解答】(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难度抑制生长。
(2)单子叶植物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较高,而双子叶植物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较低。从图中可见,曲线②所代表的植物适宜的生长素浓度高于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所以曲线②所代表的植物是单子叶植物。
(3)要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植物,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最好在D,这个浓度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的生长,又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1)低;高;(2)②;(3)D
三、实验探究题
17.某兴趣小组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来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其实验步骤如下所示。
①取带芽的枝条若干枝,均分为A、B、C、D、E、F六组;
②将六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中,处理数天后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根的生长状况,统计各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溶液浓度(mg/L) 蒸馏水 200 400 600 800 1000
平均生根数量(条) 5 10 12 18 14 3
据表回答:
(1)实验步骤①中的若干枝带芽枝条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2)该实验中,判断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的观察指标是________。
(3)比较________组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超过一定浓度时,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影响是________。
【答案】 (1)同种植物的长度、生长状况相似(2)比较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3)AF
(4)低浓度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解析】该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对扦插枝条生根(数量)的影响,蒸馏水组起对照作用,表格中数据可知,D组生根最多,E组生根少于D组,这是由于D组的吲哚丁酸浓度适宜,促进作用明显,枝条大量生根;F组的吲哚丁酸浓度过高,抑制了枝条生根。
【解答】(1)该实验需要控制其他条件比如同种植物的长度、生长状况相似,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对植物生根的影响,需要改变的是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的浓度。
(2)比较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就可知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作用。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F组的溶液浓度为1000mg/L,它的平均生根数量为3条,A组为蒸馏水,因此A组和F组作比较说明超过一定浓度时,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影响是低浓度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1)同种植物的长度、生长状况相似(2)比较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3)AF(4)低浓度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18.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 , 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材料一中划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________环节.
(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________。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________。
【答案】 (1)提出猜想 (建立假设)(2)对照(3)小于(4)B
【解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银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解答】(1)温特的实验是为了正式植物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可知胚芽的生长,因此达尔文的实验结论,可以作为温特实验的猜想。
(2)甲实验中,B只放了琼脂块,琼脂块没有经过处理,因此B是作为对照组使用的。
(3)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当横线左侧间隔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刚开始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增强,所以茎向右弯曲程度增大,当生长素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开始抑制弯曲,则弯曲的程度变小,因此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B。
故答案为:(1)提出猜想(建立假设)(2)对照(3)小于(4)B
19.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所示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________有关。
(2)拜尔的实验D中,推测几天后胚芽鞘将________(选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________。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________。
【答案】 (1)胚芽鞘尖端(或尖端)(2)向左弯曲
(3)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或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与胚芽鞘的生长有关)
(4)取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放在同样的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进行实验
【解析】 (1)达尔文实验中,一个保留胚芽,一个切除胚芽,变量是胚芽。
(2)拜尔的实验是切下尖鞘,分别嫁接到两边,观察生长方向。
(3)温特实验是用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解答】 (1)达尔文的实验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所以胚芽稍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 胚芽鞘尖端(或尖端) 有关。
(2)分析题意和题图可知,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一侧,置千黑暗条件下,胚芽鞘会弯向对侧生长,说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所以是向左弯曲。
(3)温特实验的变量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所以他的猜想是 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或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与胚芽鞘的生长有关) ;
(4)本实验缺少对照组,变量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所以再设置一组: 取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放在同样的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进行实验 。
故答案为:(1)胚芽鞘尖端(2)向左弯曲(3)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4)取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放在同样的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进行实验。
20.有些植物能否开花和日照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唐菖蒲必须在每日14小时以上的长日照环境下才能分化出花芽,才能开花,因此叫作长日照植物。菊花在夏季长日照环境下只生长,不能分化花芽;入秋后,当每天的日照时间缩短到12个小时以后才能分化花芽,才能开花,因此叫作短日照植物。前苏联科学家M.H.Chailakhian用菊花做了一个实验,来探究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如图是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去掉菊花顶端的全部叶子,①②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③④植株的顶端下部带叶的部位分别接受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的实验结果分析,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是________。
(2)根据实验请提出一条让菊花夏天开花的方法: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短日照条件下,菊花会分化出花芽,并开花,是因为短日照条件下菊花感受光刺激的器官产生了开花激素,而菊花能分化出花芽,并开花是开花激素在起作用。(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答案】 (1)叶(2)培养时让它每天接受少于12h的光照
(3)第一步:植物光照不变,将琼脂块放在切去顶端枝叶的②枝条的切口上[或切取一小段②植株带叶枝条放(倒)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取另一块不放在②植株上的琼脂块作对照。第二步:在叶腋处切口,再将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第三步:在叶腋处切口,再将不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第二步处理的植株开花,第三步处理的植株不开花。
【解析】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一株植物体内往往有多种植物激素同时存在。
【解答】(1)由实验可知,叶片接受短日照的菊花开花,由此可得出结论: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刺激的器官是叶。
(2)由实验可知,当每天日照时间不超过12小时时,菊花能够开花,所以要想菊花夏天开花,培养时应让它每天接受少于12h的光照。
(3)若要证明短日光条件下菊花感受光刺激的器官产生了开花激素,而菊花能分化出花芽,并开花是开花激素在起作用,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开花激素的有无,可这样进行实验: 第一步:植物光照不变,将琼脂块放在切去顶端枝叶的②枝条的切口上[或切取一小段②植株带叶枝条放(倒)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此步是为了收集开花激素),取另一块不放在②植株上的琼脂块作对照。第二步:在叶腋处切口,再将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第三步:在叶腋处切口,再将不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第二步处理的植株开花,第三步处理的植株不开花。
故答案为:(1)叶;(2) 培养时让它每天接受少于12h的光照 ;(3) 第一步:植物光照不变,将琼脂块放在切去顶端枝叶的②枝条的切口上[或切取一小段②植株带叶枝条放(倒)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取另一块不放在②植株上的琼脂块作对照。第二步:在叶腋处切口,再将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第三步:在叶腋处切口,再将不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第二步处理的植株开花,第三步处理的植株不开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胚芽鞘弯向光源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
A.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B.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
C. 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慢 D. 生长素在尖端产生并向下输送
2.人们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稍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达尔文通过实验说明了胚芽稍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B.拜尔的实验D中,推测几天后胚芽稍将向右弯曲生长
C.温特实验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图中所示的温特实验还不够严密,缺少对照实验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现象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而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
A. 温度 B. 水分 C. 阳光 D. 空气
4.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
A. B. C. D.
5.荷兰科学家温特曾做以下实验: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并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是( )
A. 胚芽鞘尖端能产生影响其生长的物质
B. 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C. 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 影响生长的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
6.某校科学小组研究了“激素甲和激素乙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激素的浓度
B. 该实验证明激素乙对柳树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C. 该实验证明激素甲对柳树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
D. 若探究激素甲、乙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共同影响,应设计2组实验进行对照
7.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图)。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
A. 左右相等 B. 左多右少 C. 左少右多 D. 左右均无
8.下列实验中,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如图所示),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 甲向右生长 B. 乙向右生长 C. 甲向左生长 D. 乙向左生长
9.如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温特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B. 若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 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D. 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10.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幼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B. 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C. 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D. 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1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
A. 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 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有促进作用
D.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12.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各种果实生长发育等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的描述中合理的是( )
A. 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
B. 在果实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生长素都起主导作用
C. 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只有乙烯
D. 在果实的细胞伸长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较高
二、填空题
13.实验是学习科学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也是科学的重要内容。养成实验后再思考、再发现的习惯,能使我们更好地学习科学。如图是植物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实验,在此实验中,单侧光改变了 的分布,其 (填“向光侧”或“背光侧”)分布多。所以植物表现出向光性生长。
14.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________。
(2)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________。
(3)生长但不弯曲的是________。
(4)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________。
(5)据此实验分析,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应该在________。
(6)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引起________造成的。
15.如图是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是:低浓度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下同)植物生长,高浓度________植物生长。
(2)枝条扦插繁殖时,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摩/升。要使甘薯迅速育出薯秧,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摩/升。
(3)比较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不同影响,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程度依次增强的顺序是________。
16.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_浓度抑制生长(填“高”或“低”)。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_(填序号)。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____左右(用字母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
17.某兴趣小组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来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其实验步骤如下所示。
①取带芽的枝条若干枝,均分为A、B、C、D、E、F六组;
②将六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中,处理数天后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根的生长状况,统计各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溶液浓度(mg/L) 蒸馏水 200 400 600 800 1000
平均生根数量(条) 5 10 12 18 14 3
据表回答:
(1)实验步骤①中的若干枝带芽枝条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2)该实验中,判断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的观察指标是________。
(3)比较________组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超过一定浓度时,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影响是________。
18.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 , 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材料一中划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________环节.
(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________。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________。
19.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所示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________有关。
(2)拜尔的实验D中,推测几天后胚芽鞘将________(选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________。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________。
20.有些植物能否开花和日照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唐菖蒲必须在每日14小时以上的长日照环境下才能分化出花芽,才能开花,因此叫作长日照植物。菊花在夏季长日照环境下只生长,不能分化花芽;入秋后,当每天的日照时间缩短到12个小时以后才能分化花芽,才能开花,因此叫作短日照植物。前苏联科学家M.H.Chailakhian用菊花做了一个实验,来探究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如图是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去掉菊花顶端的全部叶子,①②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③④植株的顶端下部带叶的部位分别接受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的实验结果分析,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是________。
(2)根据实验请提出一条让菊花夏天开花的方法: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短日照条件下,菊花会分化出花芽,并开花,是因为短日照条件下菊花感受光刺激的器官产生了开花激素,而菊花能分化出花芽,并开花是开花激素在起作用。(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