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w】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宜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列关于新中国的成立表述有误的是( )
A.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B.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 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答案】 C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不符合题意;
B.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有误”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2.(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毛泽东指出:"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这里“战”指的是( )
A. 抗美援朝战争 B. 越南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日战争
【答案】 A
【考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入朝鲜半岛,侵略中国,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了保家卫国,中国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出兵朝鲜,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越南战争,不符合题意;
C.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D.抗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3.(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下面漫画反映出( )
1954年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
1953年说:“哈!我相信你"
A.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B. 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后的喜悦
C. 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 C
【考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A.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B. 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后的喜悦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一五计划期间,1954年,去年的任务超额完成,1954年向1953年表达祝贺,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人们对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看懂图片含义,注意其中的提示语和时间,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这是因为( )
A. 土地改革的推行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答案】 C
【考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A.土地改革的推行,不符合题意;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就完成了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改造,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5.(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1971年,英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
A.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 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取消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答案】 B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A.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英美想实行两个中国,这是想要分裂中国,遭到拒绝,这说明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符合题意;
D. 取消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样的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2021·宿迁)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发出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原因是( )
A. 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B.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 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D. 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 A
【考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A.据材料“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可知,材料强调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必须依靠中国力量,这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的影响,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不符合题意;
C. 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不符合题意;
D. 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以下从左至右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这格局是( )
A.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 B
【考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A.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城市分别属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不符合题意;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识记这些城市的类型,进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8.(2021·北京)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 )
A. 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 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
C. 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答案】 D
【考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后可设立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因此1982年宪法的这项规定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D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设立自治机关,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与港澳台回归问题无关,A排除;
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内容,与对外开放或科学技术没有直接关系,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知识。难度不大,理解材料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9.(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永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预定的全年指标。第-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多万元,比承包指标题了一番。这说明了( )
A. 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 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答案】 B
【考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A. 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84年,造纸厂实行承包制改革后,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企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符合题意;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词汇反映出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
A. 1956年 B. 1978年 C. 1984年 D. 1996年
【答案】 D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A.1956年,不符合题意;
B.1978年,不符合题意;
C.1984年,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市场经济这个词语应该是1992年以后,从四个备选项中看,只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看看它出现的时间进行回答。
11.(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国庆70周年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以下排序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是( )
①我国第-艘航空母舰"辽宁靓"交接人列 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④我国仿制成功歼一5型歼击机
A. ①③②①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①③ D. ②④③①
【答案】 C
【考点】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我国第-艘航空母舰"辽宁靓"交接人列 ,是在2012年, 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是在1949年;
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是在2015年; ④我国仿制成功歼一5型歼击机,是在1956年,因此它们的顺序是②④①③,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的准确记忆来排序回答,还是要求牢记基础知识。
12.(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加人这个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国际分工利益,与世界先进经济技术同步前进。……可以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人世界经济,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析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应是( )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实施"一带一路”的倡议
C. 成立亚投行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D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A.建立经济特区,不符合题意;
B.实施“一带一路”的倡议,不符合题意;
C.成立亚投行,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析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这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3.(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2018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2012年增长90.9%,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比2012年提高0.2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 )
A. 建成独立自主工业体系 B. 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突破
C. 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D. 实施区城协调发展战略
【答案】 C
【考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A. 建成独立自主工业体系,不符合题意;
B. 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突破,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大幅增加,这表明我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实施区城协调发展战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4.(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新冠疫情据发后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
A. 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坚持"一带一路"战略
C.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医疗科技全面领先世界
【答案】 A
【考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面对全球疫情,中国向世界许多国家和组织提供了援助,这体现出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对全球疫情,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坚持“一带一路”战略,不符合题意;
C.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
D. 医疗科技全面领先世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阅读(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与表格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 )
农村脱贫人口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际增长 与全国居民相比的增速
551万 12588元 5.6% 3.5%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答案】 A
【考点】“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2020年,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体现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全面深化改革,不符合题意;
C.全面依法治国,不符合题意;
D.全面从严治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表格,看出这些数据,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二、辨析改错(8分)
16.(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王进喜于1960年率队参加胜利油田建设大会战,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对解决世界性饥俄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3).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抵抗疟疾的青霉素。
(4).2007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实现了太空行走。
【答案】 (1)错误;胜利油田改为大庆油田;
(2)正确
(3)错误;青霉素改为青蒿素;
(4)错误;2007年改为2008年
【考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航天事业的发展,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王进喜率领队伍参加大庆油田建设大会战, 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俄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9月,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实现了太空行走;
故答案为:(1)错误;胜利油田改为大庆油田;
(2)正确
(3)错误;青霉素改为青蒿素;
(4)错误;2007年改为2008年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进行判断,如果有错误,再进行改正回答。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百年风华茂,风雨倍兼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部分重要会议
时间 会议 历史地位 时间 会议 科学理论
①年 中共一大 开天辟地 1945年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1978年 十五届三中全会 深远转折 2017年 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二:有些专家学者觉得中国经济要栽大跟头,可中国没有栽……它跑的速度比其他国家都快。中国这40多年来,更多的是实践的成功,是创业的成功。
——金一南《为什么是中国》
材料三:2020年11月23目,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不平几的目子,我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历史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表格中横线处的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这40多年来"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哪一项伟大决策?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脱贫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有什么样的坚守?
【答案】 (1)①1921年;②中共十九大
(2)改革开放; 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历史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略
【考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2017年,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这40多年来"的“成功"主要得益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依据材料三信息“ 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历史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可以看出,中国脱贫成就, 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历史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1921年;②中共十九大
(2)改革开放; 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历史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略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看懂材料信息含义;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8.(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周思未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和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处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地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中国提出新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制度?据材料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两大优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村个体经济的手段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的共同目的。
【答案】 (1)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证社会主义道路;
(3)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
(4)建设社会主义
【考点】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公私合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周思未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 ”,可以看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新中国外交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2)依据材料二信息“1954年确立”“ 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 ”“根本政治制度”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54年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有: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证社会主义道路;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显示的是三大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对农村个体经济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的共同目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从外交、政治、经济方面建设社会主义;
故答案为:(1)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证社会主义道路;
(3)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
(4)建设社会主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来即可;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4)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题有难度,要注意理解。
四、探究与活动(12分)
19.(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阅读"新中国农村发展三部曲"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翻身]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农民欢天喜地,纷纷表示:“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路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
[致富]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休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化势,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奔小康]材料三:过去的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摘自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1).材料一中农民"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指出材料二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旱进行尝试的地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并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我国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4).通过探究“新中国农村发展三部曲"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有何感悟和认识。
【答案】 (1)土地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
(2)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国家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改革必须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要符合农村实际;改革要尽力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4)略
【考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土地改革,把地主多余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使得农民得到了土地,在政治上翻了身;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开始尝试的地方是安徽凤阳小岗村;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所有制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必须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要符合农村实际;改革要尽力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4)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等;
故答案为:(1)土地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
(2)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国家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改革必须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要符合农村实际;改革要尽力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4)略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注意回答所有制的变化;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w】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宜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列关于新中国的成立表述有误的是( )
A.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B.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 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毛泽东指出:"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这里“战”指的是( )
A. 抗美援朝战争 B. 越南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日战争
3.(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下面漫画反映出( )
1954年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
1953年说:“哈!我相信你"
A.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B. 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后的喜悦
C. 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4.(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这是因为( )
A. 土地改革的推行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5.(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1971年,英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
A.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 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取消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6.(2021·宿迁)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发出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原因是( )
A. 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B.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 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D. 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7.(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以下从左至右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这格局是( )
A.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8.(2021·北京)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 )
A. 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 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
C. 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9.(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永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预定的全年指标。第-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多万元,比承包指标题了一番。这说明了( )
A. 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 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10.(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词汇反映出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
A. 1956年 B. 1978年 C. 1984年 D. 1996年
11.(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国庆70周年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以下排序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是( )
①我国第-艘航空母舰"辽宁靓"交接人列 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④我国仿制成功歼一5型歼击机
A. ①③②①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①③ D. ②④③①
12.(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加人这个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国际分工利益,与世界先进经济技术同步前进。……可以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人世界经济,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析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应是( )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实施"一带一路”的倡议
C. 成立亚投行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2018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2012年增长90.9%,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比2012年提高0.2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 )
A. 建成独立自主工业体系 B. 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突破
C. 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D. 实施区城协调发展战略
14.(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新冠疫情据发后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
A. 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坚持"一带一路"战略
C.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医疗科技全面领先世界
15.(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阅读(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与表格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 )
农村脱贫人口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际增长 与全国居民相比的增速
551万 12588元 5.6% 3.5%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二、辨析改错(8分)
16.(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王进喜于1960年率队参加胜利油田建设大会战,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对解决世界性饥俄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3).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抵抗疟疾的青霉素。
(4).2007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实现了太空行走。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百年风华茂,风雨倍兼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部分重要会议
时间 会议 历史地位 时间 会议 科学理论
①年 中共一大 开天辟地 1945年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1978年 十五届三中全会 深远转折 2017年 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二:有些专家学者觉得中国经济要栽大跟头,可中国没有栽……它跑的速度比其他国家都快。中国这40多年来,更多的是实践的成功,是创业的成功。
——金一南《为什么是中国》
材料三:2020年11月23目,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不平几的目子,我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历史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表格中横线处的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这40多年来"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哪一项伟大决策?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脱贫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有什么样的坚守?
18.(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周思未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和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处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地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中国提出新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制度?据材料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两大优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村个体经济的手段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的共同目的。
四、探究与活动(12分)
19.(2021九上·宣城开学考)阅读"新中国农村发展三部曲"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翻身]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农民欢天喜地,纷纷表示:“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路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
[致富]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休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化势,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奔小康]材料三:过去的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摘自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1).材料一中农民"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指出材料二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旱进行尝试的地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并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我国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4).通过探究“新中国农村发展三部曲"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有何感悟和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答案】 C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不符合题意;
B.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有误”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2.【答案】 A
【考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入朝鲜半岛,侵略中国,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了保家卫国,中国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出兵朝鲜,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越南战争,不符合题意;
C.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D.抗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3.【答案】 C
【考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A.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B. 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后的喜悦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一五计划期间,1954年,去年的任务超额完成,1954年向1953年表达祝贺,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人们对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看懂图片含义,注意其中的提示语和时间,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答案】 C
【考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A.土地改革的推行,不符合题意;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就完成了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改造,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5.【答案】 B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A.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英美想实行两个中国,这是想要分裂中国,遭到拒绝,这说明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符合题意;
D. 取消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样的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答案】 A
【考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A.据材料“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可知,材料强调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必须依靠中国力量,这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的影响,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不符合题意;
C. 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不符合题意;
D. 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答案】 B
【考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A.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城市分别属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不符合题意;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识记这些城市的类型,进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8.【答案】 D
【考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后可设立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因此1982年宪法的这项规定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D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设立自治机关,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与港澳台回归问题无关,A排除;
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内容,与对外开放或科学技术没有直接关系,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知识。难度不大,理解材料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9.【答案】 B
【考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A. 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84年,造纸厂实行承包制改革后,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企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符合题意;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答案】 D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A.1956年,不符合题意;
B.1978年,不符合题意;
C.1984年,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市场经济这个词语应该是1992年以后,从四个备选项中看,只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看看它出现的时间进行回答。
11.【答案】 C
【考点】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我国第-艘航空母舰"辽宁靓"交接人列 ,是在2012年, 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是在1949年;
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是在2015年; ④我国仿制成功歼一5型歼击机,是在1956年,因此它们的顺序是②④①③,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的准确记忆来排序回答,还是要求牢记基础知识。
12.【答案】 D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A.建立经济特区,不符合题意;
B.实施“一带一路”的倡议,不符合题意;
C.成立亚投行,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析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这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3.【答案】 C
【考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A. 建成独立自主工业体系,不符合题意;
B. 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突破,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大幅增加,这表明我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实施区城协调发展战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4.【答案】 A
【考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面对全球疫情,中国向世界许多国家和组织提供了援助,这体现出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对全球疫情,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坚持“一带一路”战略,不符合题意;
C.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
D. 医疗科技全面领先世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答案】 A
【考点】“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2020年,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体现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全面深化改革,不符合题意;
C.全面依法治国,不符合题意;
D.全面从严治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表格,看出这些数据,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二、辨析改错(8分)
16.【答案】 (1)错误;胜利油田改为大庆油田;
(2)正确
(3)错误;青霉素改为青蒿素;
(4)错误;2007年改为2008年
【考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航天事业的发展,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王进喜率领队伍参加大庆油田建设大会战, 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俄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9月,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实现了太空行走;
故答案为:(1)错误;胜利油田改为大庆油田;
(2)正确
(3)错误;青霉素改为青蒿素;
(4)错误;2007年改为2008年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进行判断,如果有错误,再进行改正回答。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答案】 (1)①1921年;②中共十九大
(2)改革开放; 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历史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略
【考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2017年,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这40多年来"的“成功"主要得益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依据材料三信息“ 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历史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可以看出,中国脱贫成就, 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历史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1921年;②中共十九大
(2)改革开放; 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历史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略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看懂材料信息含义;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 (1)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证社会主义道路;
(3)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
(4)建设社会主义
【考点】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公私合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周思未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 ”,可以看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新中国外交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2)依据材料二信息“1954年确立”“ 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 ”“根本政治制度”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54年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有: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证社会主义道路;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显示的是三大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对农村个体经济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的共同目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从外交、政治、经济方面建设社会主义;
故答案为:(1)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证社会主义道路;
(3)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
(4)建设社会主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来即可;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4)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题有难度,要注意理解。
四、探究与活动(12分)
19.【答案】 (1)土地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
(2)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国家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改革必须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要符合农村实际;改革要尽力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4)略
【考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土地改革,把地主多余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使得农民得到了土地,在政治上翻了身;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开始尝试的地方是安徽凤阳小岗村;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所有制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必须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要符合农村实际;改革要尽力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4)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等;
故答案为:(1)土地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
(2)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国家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改革必须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要符合农村实际;改革要尽力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4)略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注意回答所有制的变化;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