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6张PPT。《墨子》 练习2练习1公 输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墨子宣传“非攻”“兼爱”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其学说与孔子对立,在战国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文章逻辑性强,语言质朴,富于说服力。读准下列字音:攻械 木牒 郢都 敝舆 公输盘 墨翟 犀兕 鼋鼍 诎 禽滑厘 xièdié y?ngyúbāndíxī sìyuán tuóqūg?朗读课文1、听录音,把握字音、音节停顿及语气
2、分角色朗读。读准语气,揣摩语意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因不杀人。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美。” 公输盘曰:“诺。”一、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 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1.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 (13~16) (17~22)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 ——公输盘“服”——楚王曰:“善”
—— 公输盘诎 ——楚王曰“善”
原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译文: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样的器械,制成后,将要用它攻打宋国。解释词语、翻译课文替代词,这种;用,凭借;原文: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译文:子墨子听说这件事,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见到公输盘。连词,不用翻译;夫子从到达到会见原文: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焉”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夫子:古代对人的尊称;译文:公输盘说:“你有什么见教呢?”原文: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愿:希望;借:借助,依靠;译文:子墨子说:“北方有一个侮辱我的人,希望依靠你去杀了他。”欺负原文: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说:通“悦”,高兴,愉快;请:“请允许我”。献:奉送;译文:公输盘不高兴。子墨子说:“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原文: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义:善良坚持道义固:从来,本来;坚决译文:公输盘说:“我做人的原则本来(就是)不杀人。”原文: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说之:解释这件事;从:在;译文:子墨子站起,再次拜谢,说:“请允许我解释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你制造云梯,将要用(这种器械)攻打宋国。”
站起来第二次原文: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何罪之有:有什么罪呢?即“有何罪?”倒装句。有余于地:土地有余;不足于民:人民不足;谓:说;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土地有余可是人民不足,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做法)。倒装句的标志对于原文: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向楚王据理力争。意思是不劝阻楚王。忠:忠心,忠诚;译文: 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称作是仁爱的举动,知道这道理而不向楚王据理力争,不能称作是忠心的行为。劝阻却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情理上不杀少数而杀多数,不能说是明白事理。却不能认为有能力原文: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服:被说服胡:然:既然这样;为什么;已:停止;译文:公输盘被说服。
子墨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停止呢?”原文: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既已:已经;之:代词,代指这件事;译文:公输盘说:“不可以,我已经把这件事报告楚王了。”告诉原文: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见:引见;于:向;原句语序应为:胡不于王见我?译文:子墨子说 :“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可译为“好吧。”原文: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今有人于此:语序应为:今于此有人;敝舆:破车;译文:子墨子拜见楚王,说:“现在在这里有个人,舍弃他 的彩饰有蓬的车,邻居有辆破车却想要偷窃它;”舍弃原文:王曰:“必为窃疾矣。”译文:楚王说:“一定是有偷窃病啊。”表判断.为:原文: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译文:子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好像彩饰有蓬的车同破车相比。原文: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云梦:犀兕:犀,雄性的犀牛;兕:雌性的犀牛;楚国的大泽;译文:楚国有云梦大泽犀兕麋鹿布满这里,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原文: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 粱肉之与糠糟也。所谓:所说的; 雉:野鸡;鲋鱼:像鲫鱼的一种小鱼;译文: 宋国是所说无野鸡野兔的地方,这好像好饭好菜同糟糠之食相比。原文:荆有长松文梓楄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于短褐也。长松:高大松木;译文: 楚国有高大松树、文梓、黄楩树、樟树(等高大树木),宋国没有大树,这好像锦绣服装同旧短粗布衣服相比。原文: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以…为…:认为……是……;王吏:指楚王所派攻宋的官吏;之:主谓之间的助词,不用翻译;此:这,指上面所说的舍文轩、窃敝舆等;译文:我认为楚王派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些相类似。原文: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攻宋。”善哉:好呀;虽然:即使这样;译文:楚王说:“好呀,即使这样,公输盘为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 ”原文: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堞为械。带:衣带;堞:木片;译文:于是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作为城堡,用木片作为(防御)器械。原文: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机变:巧妙的方式;距:通“拒”,抵御,防御;译文: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御了他。原文: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 ,抵挡;译文: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尽了,(可是)墨子的守卫抵挡的(方法)有剩余。原文: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诎:通“屈”,折服;而:转折连词,可是;所以:用什么(方法)。和现代汉语里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译文:公输盘折服,可是说:“我知道用
来抵御你的方法了,我不 说 。”原文: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译文子墨子说:“我也知道你用来抵御我的方法了,我不 说 。”
楚王问其中的原因。原文: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乃:于是;译文:墨子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想要杀了我。杀了我,宋国不能防守,于是可以进攻了。莫:不;表否定.原文: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入侵;译文:然而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手持我(制造)的守卫抵挡器械,在宋国的城墙上等待着楚国的入侵。原文:虽杀臣,不能绝也。虽:即使;绝:尽;这里指杀尽,灭绝。译文: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原文: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请:敬词,不用翻译。译文:楚王说:好啊,我不进攻宋国了。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学生分角色朗读1~12段。 思考:问题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问题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问题③: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问题④: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学生分角色朗读13~16段。 思考: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问题②: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学生分角色朗读17~22段。 思考:
问题①: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问题②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问题③ :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小结:
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 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结构图示墨
子见公输墨子:闻警赴楚公输:义不杀人墨子:义不杀少以义相责见楚王楚王:必有窃疾墨子:王吏攻宋与此类同以智相责见公输公输:九设械尽墨子:九距有余持器待寇以技相较智
慧
勇
敢
止
楚
攻
宋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
3、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4、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总结升华:1、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模拟对话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以下词语。 〖为〗
〖云梯〗
〖子墨子〗
〖起〗
〖何命焉为〗替。攻城时用来登城的器械,云,形容梯子很高。 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出发、动身。 (有)什么见教呢?“焉”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何罪之有〗
〖争〗
〖知类〗
〖然〗
〖胡〗
〖已〗
〖见〗倒装句,有什么罪呢?据理力争。明白事理。既然这样。为什么。停止。引见。 〖以……为〗
〖善哉〗
〖虽然〗
〖见〗
〖牒〗
〖九设攻城之机变〗认为……是。好呀。即使这样。召见。木片。 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九,表示次数多,机变,巧妙的方式。 〖文轩〗
〖敝舆〗
〖褐〗
〖梁肉〗
〖何若〗
〖犹……之与……也〗
〖王吏〗文,彩饰。轩,有篷的车。破车。粗布衣服。好饭好菜。好像……同……相比。指楚王所派遣的攻宋将吏。怎样。〖距〗
〖圉〗
〖诎〗
〖而〗
〖所以〗
〖寇〗
〖虽〗同“拒”,抗拒。通“御”,抵挡。通“屈”,折服可是。用什么(方法)。入侵。即使。 文言现象梳理一词多义 子 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杀之 说 公输盘不说(yuè)
请说之 已 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先生。您。高兴。解释。停止。已经。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 )类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然见 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虽 虽然
虽杀臣 引见。召见。即使这样。即使。指出通假字说悦高兴文 纹彩饰距拒阻挡诎屈屈服圉御防御虚词 为替。
语气词。
造。
作为。
是。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夫子何命焉为?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子墨子解带为城。必为有窃疾矣之 助词,的。
代词,这。
提宾的标志,不译。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以 用来。
认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请说之宋何罪之有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将以攻宋臣以王吏之攻宋也文言句式:1、夫子何命焉为? (疑问句)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 宋何罪之有? (倒装句)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巩 固 练 习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出发、动身您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本来解释停止引见木片通“御”,抵挡通“拒”,抗拒即使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B.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C.必为有窃疾矣。
D.子墨子解带为城。 A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⒈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⒉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⒊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楚国土地有余而人民不足。 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不杀一个人,却去杀更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我认为大王派遣将官去攻打宋国,正和那患偷窃病的人是同一类型的。把握下列各句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 见课后练习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小结 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了墨子先生的伟大形象。为了阻止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他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孤身深入敌国,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着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表现了一个出色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