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13 13:1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民国建立至1937年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
(2)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
(3)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4)理解日本“适地适产主义”政策的实质及危害。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材料,讨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针、具体措施和对民族工业的破坏性影响。
(2)阅读材料,讨论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是如何对民族工业进行打压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和对范旭刚等有识之士的事迹的介绍,对学 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
5、教学难点: 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6、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
在外资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刺激和影响下,中国民族资本在19世纪60、70年代开始产生,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政府放宽限制和社会上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民族资本得以初步发展。这是我们上一节课讲的内容。那么从1912年民国建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整个民国时期,在这样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苦难的日子中,中国民族工业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呢?
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
为什么在这段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会出现一个黄金时期呢?当时,哪些因素促使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样的繁荣?
1、原因:
(1)内因: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振兴实业的热情。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冲击了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也就是民国政府。民国政府从1912年1月1日成立到3月12日结束,只存在短短的三个多月,但是,在这三个多月里,政府却颁布了许多振兴实业和发展民族经济的法令。这些举措,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受到了鼓舞,他们认为创办实业的时机到了,于是纷纷组织事业团体,竞相创办实业,一时间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工商业团体,他们都认为,破坏已经结束了,过去了,现在是建设国家的时候了,因此都致力于国民经济建设。
(2)内因: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
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内因: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日货)
教材小字部分介绍了1915年和1918年两场抵制日货运动的原因。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热情。例如,日本的“金刚石”牙粉到处风行,在掀起抵制日货运动后,上海的“无敌牌”牙粉应世,把“金刚石”取而代之。1918年,段祺瑞和日本人签订了两份协定,激起了第二场抵制日货的运动。另外,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罢工、罢市,拒绝买卖日货的斗争此起彼伏,都不同程度地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字阅读框,引用时人的话来证明反帝爱国斗争对于民族工业的促进作用。)
(4)内因: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推出了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的国民党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由于国民政府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使得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①统一货币:自清末到民国初年中国货币杂乱,给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先后进行了两次货币改革,统一货币。1933年,进行了第一次货币改革,宣布“废两改元”,宣布一切交易改用银元(硬币),废止银两。1935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币制改革,规定由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家银行发行钞票,定为法定货币。这些措施基本上收到了统一货币的效果,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关税自主:(还记得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失去关税自主权吗?——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关税应与英国协商)由于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国内各界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南京国民政府迫于人民的压力,于1928年发表《对外宣言》,宣布要与列强废除旧约,另订新约,史称“改定新约”运动,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争取关税自主权,国民政府先后与许多国家重订“关税条约”,各国也都在原则上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
(5)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一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并且由于生产受到破坏,致使外国对中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总额显著减少。又因为它们出于战争的需要,忙于武器生产,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轻工业品打入世界市场,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有利的发展契机。
2、表现及特点:
〔1〕轻工业发展迅速(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重工业及化学工业也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2〕时间短暂(1912年到1937年之前,但其间真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的是1912-1919,也就相当于一战其间)
〔3〕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比较薄弱)
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1、目的:经济掠夺、以战养战
抗战爆发后,日本侵占大片中国国土,劫夺中国的工厂、矿山,霸占沦陷区的民营企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经济掠夺,适应侵略需要把占领区变成日本的军事和工业基地,从而达到以战养战。日本是个小国,国内资源不足,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摆脱国内危机,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弥补自己在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困难,同时把中国变成其进行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地,达到“以战养战”。
2、政策:“适地适产主义”
1940年,日本制定了《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适地适产主义”政策。具体内容(P51第三段)。
3、实质:(它们自己制订国土计划,却把中国的土地也划入它们的计划中)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中,变为日本的经济附庸。
过渡:日本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具体措施(手段)有哪些?
4、手段:
(1)“军事管理、委托经营”:企业的经营权管理权归日本军队所有;由日军委托日
本公司经营或由日本公司直接经营。通过这种方式掠夺和控制沦陷区的工矿业。(小
字有例子)
(2)控制与垄断金融和内外贸易(设立20多家银行,发行纸币,掠夺中国大量财富)
(3)实行物资管制制度(小字:大到钢铁,小到猪鬃(猪鬃是指猪颈部和背脊/部生长的5厘米以上的刚毛,可以制作刷子)这些物资在市区移动必须经过比准;20个以上的鸡蛋,半斤以上的茶叶由外地运入也必须经过批准,极大限制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4)掠夺大量劳动力
日本侵华期间,大量征用各种劳役,并且还抓捕和诱骗大量劳动力出国。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2年,仅在华北地区就有529万人被驱赶到东北、朝鲜和日本充当苦力。许多人因为受尽非人的折磨最后死了。(教材小字部分说明了对劳动力的掠夺)
小结:日本在中国沦陷区进行的经济掠夺、经济破坏,不仅从中国掠走了大批物资,而且(由于实行“适地适产主义”)造成了中国经济的畸形发展,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民族资本的困境(三座大山)
1、外国资本的阻碍(帝国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纷纷卷土重来,它们凭借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教材例子:为了和中国烟草公司竞争,英美烟草公司不惜把压价,结果使得中国烟厂销路阻滞,亏损严重)此外,外国资本还经常采用卑劣的竞争手段。(方框例子)由于外国在中国所设的企业进行的生产都是带有垄断性的大生产,资金雄厚,设备先进,在这些优势的外资企业面前,中国的民族资本就显得十分单薄,往往成为外国企业不正当竞争甚至兼并的对象。
2、官僚资本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力量。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他们借助政治特权,迅速膨胀起来。到抗战中后期,官僚资本的势力不断扩大。(1)官僚资本家凭借手中的权利推行“经济统制”政策,下令对人民生活必需品及重要原料和一些重要物资实行统购统销,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或专卖,而在统一收购的时候,又制定了一个几乎是半没收的收购价,政府从中截取了大量的物资和财政收入,使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
(2)另外,官僚资本还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
3、传统封建主义的阻碍
大量封建残余势力。封建主义是落后的生产关系,虽然辛亥革民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是落后的封建经济形态依然存在,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就使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极大的束缚。
【教学板书】
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进一步发展阶段
1、原因:
〔1〕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瑕东顾。
〔2〕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激发了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
〔3〕政府实现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4〕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5〕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2、表现及特点:
〔1〕时间短暂
〔2〕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
〔3〕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及化学工业也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1、目的:经济掠夺、以战养战
2、政策:“适地适产主义”
3、实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中
4、手段:
(1)“军事管理、委托经营”;
(2)控制与垄断金融和内外贸易;
(3)物资管制制度;
(4)掠夺大量劳动力
三、民族资本的困境
1、外国资本的阻碍
2、官僚资本的阻碍
3、传统封建主义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