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的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目标:
近代中国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下社会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能力目标:
(1)注重创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演变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历史知识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结合图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依次了解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激情碰撞与中国近代化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
比较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教学难点:
探讨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同学们看我今天的衣服好看吗?如果能穿越时空的隧道,我穿着这样的服饰回到文革时期的闹市,会怎样?为什么?每一个时代都有他自己的服饰特色,服饰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那在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服饰是怎样变化的,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一、服装修饰---断发易服
1、服装:
服饰特点:长袍马褂西装革履并向不悖。
长袍马褂与西装在中国流行,那是不是就把传统服装抛弃了呢?没有。洋装的流行,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山装和旗袍。
旧式旗袍和新式旗袍有何区别?新式旗袍在满洲旗装基础上,融合了洋装的简洁、美观的特点。方便了行动,体现了个性。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今天旗袍作为中国女性的传统国服,开始走向世界。近代是西方服饰引领我们,今天是我们服饰引领世界?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改变?中国强大了,地位提高了,经济发展了。
清朝官府标识,看出什么问题?有等级。
中山装图片,能看出等级吗?他体现的是什么观念?平等、自由。造型的含义:四个口袋,礼义廉耻。左下口袋,以文治国。五个扣子:五权分立。袖口三个扣子:三民主义。这也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与旗袍都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可见在西方工业文明的侵略下,我们并没有丧失自己,而是善于吸收发展自己,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精神。
中国近代政治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多种经济形态并存。那政治经济上的多元化也推动了近代服饰上的多元化。再看这个图片上的男士服装,假设你是当时民族工业中的一个工人,在生产中你会选择图中的哪种男人服装。为什么 中山装,新服饰更便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
结论:中国的服饰变革是与工业生产的需要相适应的。
过渡:在看这个图片除了服装样式多,图中人物,还有什么变化?鞭子没了。
2、断发:
学校要求大家三统一,其中有一条“统一发型”,在清朝也是统一发型的。男人都梳长辫。
为什么要断发?
1)、外国人讥笑中国人的辫子
2)、辫子不适合近代工业生产和世界潮流。
3)、反清反封建。反封建
可见,断发也带有什么色彩?政治色彩。
老百姓对剪辫子的态度能看出来吗?为什么不愿意?习惯(老百姓留辫子很大程度是习惯,凡是跟自家生活尤其是身体无关的事情,只要是习惯了,老百姓就不乐意改,穿戴也是如此。平民百姓没有学过美学,在他们眼里顺眼的就是美。)、迷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毁伤。剪掉辫子会有灾难)、对政局不了解(一般老百姓也不愿意让辫子没了,最怕的自然是官府当自己要造反。)
二、大众传媒
1、电影:为什么?中国拍了第一部电影。此后电影发展史上有两个数字?1913、1931,你能说出相关史实吗?
2、报纸的发展历程如何?学生介绍。
问:报纸、电影除了娱乐,还有什么影响?(学生答不出的教师提示)
宣传民主自由思想,反封建,提供经济发展信息。
总结:舆论为政治经济服务。工业革命冲击下,近代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三、社会习俗
过渡:象征大清王朝的长辫子,在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后,从男人们的头上剪去了,可是留在女人脚上的枷锁却仍然继续。
1、 不缠足运动
三寸金莲图。缠足五代时由男性统治者畸形的审美观而造成。明代,进入兴盛时期,满族妇女不缠足,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缠足,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可辫子剪掉了,缠足依然存在。古语云:小脚一双,泪眼一缸。古代妇女缠足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那为什么还屡禁不止呢?
1)、据统计,仅湖南一地列名《湘报》的不缠足会员就达1060人,如果加上为不缠足会捐款的人达1132人之多。然而,列名该组织的无一女子,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
2)、古代妇女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3)、古代,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作为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当时社会都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 。中国的女子在长期男尊女卑及苛刻的礼教下,已不认为自己具有独立的人格,为了取悦于男人,她们心甘情愿地争相缠足,并以小脚为荣、为尊。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小孩子嘲笑未出嫁的张幼仪“大脚丫,嫁傻瓜”。
4)、梁启超先生曾发表这样的言论:“强男之头不如弱女之足。”
答:小脚女人多数足不出户,难以接触何接受新思想。
受封建思想束缚,迎合男人审美观。要解放女子小脚,必须先解放男人思想
习俗千年,根深蒂固。
受封建思想的束缚,所以,不缠足也是反封建,带有政治色彩。
过渡:思想解放不彻底,也体现在婚葬礼仪中体现的更为突出。
2、 丧葬礼仪:
近代,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出现,举例李叔同。葬礼上只收挽联、诗文、花圈。但厚葬仍然盛行。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中国人是最为死者操心的民族。说的就是厚葬。这种恶习今天仍然存在。
厦门安乐永久墓园一处250平方米的基地,却卖出了800多万元的天价。探究问题一、发表你的看法。
探究一:
材料一:目前许多人仍然无法屏弃“厚葬”观念,纷纷追逐高价墓碑。广西南宁市佛子岭公墓园里,部分坟墓的豪华程度令人咋舌——有的占地20多平方米,有的完全用汉白玉砌成,有的极尽雕龙画凤之能事,最“牛”的竟花了30多万元。
材料二:目前,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丧葬竞相攀比奢华的现象。谁家送葬的车队长、谁家的墓地占地宽广装修豪华、谁家祭祖仪式宴席“人气”旺规模大等等,这些攀比行为,大都有一个相似的说法:希望去世的亲人到“阴间”过上好日子。
——《南国早报》2005年3月31日
材料三:记者在河北省部分农村采访时了解到,农村人情消费的膨胀和大宗消费的攀比性心理导致严重的铺张浪费,一家死人,全村举丧的现象,致使一个普通农民的葬礼就能消费掉一个普通农户一年的收入,人情债成了农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沉重负担。
材料四:据了解,某一农民,母亲 在世时不予孝敬,老人去世后大办丧事以显“孝心”,结果遭邻里乡亲唾骂。
——《河北日报》2005年7月13日
小组讨论,发表自己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同时,也可以然学生结合这个发生在自己身边事实发表看法)
(这几年,豪华墓地成了清明节的热门主题词,各地豪华墓地价格一路攀升,甚至直逼最贵商品房的价格。另外,受“买好墓地,活人添寿”观念的影响,活人墓之风也持续蔓延…)
3、婚姻变革:新旧婚礼幻灯片,和新旧婚姻表格对比,新式婚姻有何特点?体现自由、简洁、平等、民主
4、见面礼仪变化:现在大家跟朋友见面,用什么礼仪,(握手)。如果是亲密一点的朋友呢?(拥抱)那在清朝大臣见皇帝用什么礼仪?(跪拜)。
探究二、结合材料和刚才所学知识探讨,为什么近代中国生活会变,变又带来什么影响?
答: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清政府及民国政府政策的推动;民主自由平等的政治运动的推动;经济的发展的需要。
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民主革命;改变思想观念
小结:
在西方工业文明、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政府及先进中国人合力作用下,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民族革命,改变人们思想。一句话:变化来自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