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13 13:1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教案
《课程标准》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材分析]教材以“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为题,主要围绕着中国近代工业由无到有的过程。教材主要介绍了两大内容:洋务派办的洋务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洋务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工业出现及取得了初步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步履维艰,发展缓慢。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对近代化的含义,已有了解。学生也知道:工业革命后,英、法、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进入工业化时代,强大的西方国家疯狂地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古老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学生学习此课,难度不会太大,所以打算多给学生一些材料,让他们通过分析材料,加深对本课的理解,从中也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的基础知识
洋务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及兴办的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民族工业出现和初步发展的概况;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
2、理解与运用
①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洋务企业的影响。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原因。
③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专制势力的关系及形成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理解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及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步履维艰的原因。以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史料过程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 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生、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掌握历史基本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②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分析,深刻体会一些洋务派代表人物和中国实业家的爱国思想和探索精神。
③通过近代工业的起步和早期发展的艰难历程,在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洋务运动的特点及评价。
难点: 民族工业产生、初步发展的原因及艰难处境。
教学用具
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板书设计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与官办
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外交困”
洋务派的产生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及其特征
军用企业----近代工业的起步
民用企业
4、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二、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民族工业的出现
时间
原因
代表企业
地点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时间
原因
发展概况
著名实业家
三、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惊破了天朝上国之梦,华夏国门就此被打开。千百年不变的农耕文明正一点点的松动,那中国近代工业是如何起步的呢?
一、洋务与官办
1、洋务运动的背景
课堂设问: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内外交困”。
内困指的是发生于1851年的太平天国起义;外困指的是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次战败,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统治危机。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共识下,他们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派别---洋务派。
2、洋务派的产生
洋务派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课件显示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像。)
他们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发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那洋务派认为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得出答案。)
材料: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慕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
提示:镇压国内起义,解除外患,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洋务派创办了哪些重要的企业?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纪录片。(播放关于兴办军用企业的一个短片。)
3、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及其特征
课堂设问:洋务派认为欲“自强”,应学习西方什么?(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先进的军事技术,建立海军,也就是要创办“军用企业”。)课件展示一个关于《洋务企业及其特征》的表格,让学生先完成有关军用企业的一些情况。
军用企业---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引导学生看书本的插图。)
课堂设问:什么是“官办”?近代官办与传统官办企业有何本质区别?
提示:官办,即完全由官府承办。洋务运动中官办的特点是:采用机器大生产、采用雇佣劳动方式、部分地实行成本核算。
请同学们看课本P52的小字部分,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企业。从这些内容中,我们知道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存在很多弊端,严重制约着它的发展。洋务派对此如何看?请同学们再来看另一个短片。(课件播放关于“寓强于富”的短片。)为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资金、燃料等问题,洋务派于19世纪70年代,以“寓强于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工业。
民用企业
让学生完成有关《洋务企业及其特征》表格中关于民用企业的内容。
同学们,我们该怎样评价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呢?
对洋务企业的评价
尽管洋务企业在兴办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也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了不小的作用。回顾总结中国此时的社会经济结构。
虽然,洋务企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毕竟有丰厚的回报,再加上外资企业高利润的诱惑,这些都刺激了民间那些有钱的人,他们也开始拿钱出来创办企业。于是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他们创办的企业,就是民族工业。民族工业一诞生就有了一对双胞胎,是什么呢?(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二、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民族工业的出现
(1)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课堂设问: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2)原因:①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 ②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课件展示一些有关民族工业的资料图片。)
代表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课堂设问:民族工业的出现有什么地域特点?为什么?(课件展示地图)
地点: 东南沿海一带
提示:大多数出现在沿海地区特别是通商口岸。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与海内外的信息交通频繁,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也多设立于此,资金和人才储备均较充足。民族工业何时获得第一次发展机遇?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时间: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
课堂设问: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为何能获得第一次发展机遇?
(2)原因:
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②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
(3)发展概况:
(4)著名实业家: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
(用多媒体展示《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荣宗敬》等资料。)
我们知道,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那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处境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这一幅漫画,它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三、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祝大椿、荣宗敬的企业情况,讨论民族工业是怎样求生存的?
提示:民族工业为求生存,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祝大椿让股份给英国人),不得不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荣氏要得到督抚衙门的支持)。在这样处境下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什么特点?
2、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即两面性。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接着展示三则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很多人反对机器生产,其理由是:①汽笛声太吵闹;②机器响声太大;③高烟囱有伤风水;④男女同一工厂有伤风化;⑤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
  材料二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知其意,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折损,有歇业者,由抵押与洋商者。
——《东北续录》
材料三 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50%。当时,统兵人员未经政府部门批准私设厘卡抽捐课税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课堂设问:分析材料,思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步履维艰的原因?
提示:对近代机器工业的无知排斥;列强的压制;封建势力的盘剥。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讲了两大问题:一、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二、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下出现的民族工业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由于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步履维艰,发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