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5.2化学反应的表示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5.2化学反应的表示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13 22:5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的表示
一、单选题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某些有害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空气中的无毒成分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B.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 化学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HCl
化学方程式表示
A. 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B. 氢气和氧气混合产生了水
C. 在点燃的条件下,两个氢分子和两个氧原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D.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在点燃条件下,M和N反应生成X和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M N X Y
微观示意图
A. 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 在该反应中,生成X和Y的质量比为9:22
C. M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D. 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M和N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对于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参加反应的物质是氢气和氧气;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 B. C. D.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可表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2个水分解生成2个氢气和1个氧气
C. 通电时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 通电时,每9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1份质量的氧气和8份质量的氢气
丙烷化学式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y分别为
A. 3 4 B. 3 8 C. 1 3 D. 1 5
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未发生改变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没变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2HgO D.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 1个分子和2个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分子和2个分子
D. 和在点燃条件下,生成和
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等于二氧化碳
B.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
C. 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
D. 每1份质量一氧化碳和1份质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二氧化碳
与图示微观变化相符的化学反应是
A. B.
C. D.
下列关于2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表示碳加氧气等于一氧化碳
B. 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C. 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
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A.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B. 化学反应的快慢
C. 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 D.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二、填空题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NO

Ⅰ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氦气________。 碳酸根离子_______。 两个氮分子_______。
写出氢氧化铜的化学式并标出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
Ⅱ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八月桂花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_____。
从微观角度分析:和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不同。
碘酒常用于消毒,该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
Ⅲ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是几种常见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填化学符号。
图甲中,属于金属阳离子的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图甲中,由C和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图乙中,X的值为______。
元素周期表中有关氧元素的信息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氧的原子序数是8
C.氧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A.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选项说法错误;
C.在反应物中,氮元素显价,在生成物中氮元素为零价,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有关问题解答。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则,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解答】
A.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少了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错误;
B.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B正确;
C.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因为反应物中有气体参与反应,所以生成物二氧化硫不用标注气体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没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读法错误;
B、该反应可读作:点燃条件下,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而不是氢气和氧气混合产生了水,故选项读法错误;
C、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故选项读法错误;
D、该反应可读作: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选项读法正确。
故选:D。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化学反应及相关的微观过程的考查,能根据结构图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解答本题关健,依据题干叙述结合分子的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对选项所列的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
A.生成物是水与二氧化碳,两者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因此都是氧化物,A正确;
B.反应中生成X和Y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即::::44,B错误;
C.M即为乙醇,则M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3:8,C正确;
D.由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M和N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D正确。
故选B。

5.【答案】B
【解析】解: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参加反应的物质是氢气和氧气,正确;
该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了,错误;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正确;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正确;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正确;
反应前氢元素与氧元素均显0价,反应后氧元素显价,氢元素显价,错误.
故选B.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可读作: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可读作,通电时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即通电时,每9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8份质量的氧气和1份质量的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丙烷化学式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相等,则;由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相等,则,。
故选: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有两种单质参加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都发生了改变,故C说法不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微粒的变化及化合价原则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明确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种类及个数,判断与反应相关信息的正误,能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9.【答案】C
【解析】解: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
故选C.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解答】
A.在反应中“”读作“和”,该反应可读作: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读法错误;
B.该反应不能读作,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从微观上,1个分子和2个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分子和2个分子,故选项读法错误;
C.从微观上,1个分子和2个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分子和2个分子,故选项读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质量的水,则和在点燃条件下能充分反应,故选项读法错误。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分子的数目也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设白色小球代表的原子为X,黑色小球代表的原子为Y,反应前有4个分子,反应后有3个分子,说明
只有1个分子参加反应,反应后只生成一种物质,结合微观模型图写出相关反应的方程式:

A.与对比符合要求,故 A符合题意
B.与对比不符合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
C.与对比不符合要求,故C不符合题意
D.与对比不符合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
因此正确选项为A。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该方程表示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故选项说法错误。
D、从微观上,在点燃条件下,每2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一氧化碳分子,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无法得出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选项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等号上方的是反应条件,可知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等号左边的是反应物,可知哪些物质参加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4
5
4
6
2
15
12
6
3
1
2
1
1
3
2
1
【解析】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答案】Ⅰ
;;;
2MgO;

元素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的构成不同
酒精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化合价还是化学方程式,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要依据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作答。
【解题】
氦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用其元素符号来表示,为:He;
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可表示为
两个氮分子即在氮气的化学式前加2,可表示为;
氢氧化铜由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构成,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可表示为。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依据化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作答,熟练掌握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物质由元素组成,“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元素;
“八月桂花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从微观角度分析:和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一个分子比一个分子多1个氧原子;
碘酒常用于消毒,该溶液中的溶剂是酒精。

【分析】
本题考查“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熟练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含义等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甲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即氖原子,化学符号为Ne;
图甲中,属于金属阳离子的是B,为钠离子,离子符号为;
图甲中,由C和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硫化钠,其中钠元素为价,硫元素为价,化学式为;
图乙中,X的值为15,因为磷的原子序数为15;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氧元素不是金属元素,故错误;
B.氧的原子序数是8,故正确;
C.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故错误;
D.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故错误。
故选B。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