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先生说:“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 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 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直接导致了 ( )
A.公车上书的发生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辛亥革命的爆发 D.五四运动的爆发
2.右图所示是五四运动的 (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3.[北京丰台区期末]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口号 ( )
A.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4.下表为不同的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新闻来源地 报道的主要内容
北京《晨报》 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
天津《大公报》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
日本大阪《朝日新闻》 北京各学堂兴起排日学生的暴动
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索
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运动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
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
5.五四运动发生后,天津商会发表声明:“用特电恳诸公力为主张,勿稍退让,必将青岛收回,以保领土。”苏州市民致函苏州总商会,要求商会抵制日货,“莫畏强梁”。这说明五四运
动 ( )
A.商人是运动的领导者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D.目的是要抵制经济侵略
6.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7.五四运动时期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 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主要体现
了 ( )
A.科学精神 B.自由精神
C.民主精神 D.爱国精神
8.历史学家把百年前的某历史事件视为“分水岭”,它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分开”。这一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9.右图为北京五四大街上的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北大红楼,当年北京大学的学生就是从这里走向天安门广场,与北京其他院校的学生一起强烈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此事件标志着 ( )
A.近代化的起步 B.近代史的开端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对中国而言,五四精神就是一种现代的人文精神,正如胡适所说,“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先锋作用
B.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五四运动扩大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D.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11.材料一 五四运动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5月4日 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北洋政府逮捕爱国学生
5月5—14日 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声援被捕学生
5月14日—6月4日 政府镇压学生运动,1000多名学生被捕
6月5日 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6月6日 上海罢工、罢市规模扩大,随后扩展到其他城市
6月8—10日 被捕学生出狱,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被罢免职务
6月28日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和约”
(1)依据材料一,将五四运动划分为两个阶段,并说出划分依据。(4分)
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以下是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以及他们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人物 当时年龄 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毛泽东 26 湖南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五四运动反对的是卖国政府、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
瞿秋白 20 学生骨干 五四运动在开始时便接近民众,用革命手段为平民奋斗,这是以前运动所没有的
罗家伦 22 学生领袖 五四运动有奋空拳,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斗争的牺牲精神
许德珩 29 学生领袖 要建设科学的新中国,更要建设民主的新中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为什么把5月4日定为中国青年节。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2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午,十几个学校的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1)说说上述事件发生的背景。
(2)从材料中归纳能够反映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屈辱外交的具体史实。
(3)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答案
1.D 2.A 3.A 4.B 5.C 6.D 7.D 8.C 9.C 10.B
11.(1)第一阶段:5月4日至6月4日。第二阶段:6月5日以后。依据:①运动主体:第一阶段的运动主体是学生,第二阶段是工人和商人。②运动中心:第一阶段的运动中心是北京,第二阶段转移到上海。③运动范围:第一阶段运动范围在北京,第二阶段扩展到全国多个城市。
(2)原因:青年学生首先掀起了五四运动,并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解:五四运动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追求民主、科学的精神。(写出一点即可)
12..(1)背景: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还无理地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或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学生高举旗帜(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学生罢课),工厂罢工,商店罢市,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开放性问题。如:关心时事和国际局势,敢担当,贵行动;勇于反对霸权主义,坚决捍卫民族权益和国际正义;把发扬爱国精神与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从自身做起,立志报效祖国;坚持学习理论和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