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学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学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13 20:08:12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
(1)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人文要素:人口、文化、经济等。
2.区域要素关系:
(1)相互影响。
影响 表现 举例
直接影响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 捕鱼、采矿、风能发电
间接影响 区域文化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 我国环境保护法实施
(2)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连一连]将区域要素影响与典型案例连线。
【思考】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素是哪一种
提示:植被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
(1)概念:不同的区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2)表现: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2.区域关联性:
(1)概念: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
(2)表现。
要素 距离
自然要素 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
人文要素 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
3.对区域的影响:
(1)表现: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2)案例。
①浙江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
②京津冀区域关联。
【思考】
    在干旱、半干旱绿洲地区,若上游引水过度,会对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上游引水过度,会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下游植被缺水死亡,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或下游湖泊因注入水源减少而萎缩,周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区域特征与区域发展:
(1)整体性: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
(2)关联性: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区域差异:
(1)自然要素差异。
[填一填]两个地区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请将对应内容填入相应位置。
①东部沿海  ②亚热带 ③中部 ④温带 ⑤水稻
⑥旱地  ⑦ 高于   ⑧低于 ⑨石油  ⑩贫乏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北纬30°~33°附近,我国 ①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4°~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③
气候条件 ②季风气候 ④季风气候
土地条件 ⑤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⑧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为主,多为⑥,人均耕地面积⑦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条件 矿产⑩ 有丰富的⑨等矿产
(2)农业生产特点。
受各区域要素综合作用的直接影响,两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呈现不同的特点。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大豆、春小麦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3)工业生产特点——两区域受区域关联性影响明显。
(4)两区域的发展变化。
①松嫩平原:因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②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
【思考】
    人们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东北黑土的肥沃。这种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黑土地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能力1 判断区域的特征
1.明确区域要素:
(1)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人文地理要素:居民生产生活、制度组织、意识形态、文化等。
2.理解区域的特征:
3.理清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其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要素联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 该区域自然要素联系示意图体现了区域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稳定性
(2)该区域与我国东部地区交换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这说明 (  )
A.该区域与其他区域有联系,但其内部没有联系
B.该区域劳动力、矿产资源丰富
C.区域间是有联系的,体现了区域关联性
D.说明区域间实现了经济全球化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题目(1) 题目(2)
问 示意图体现的特点 与东部要素交换,说明的问题
思 图中各要素间的联系 区域间互通有无
答 整体性 体现了区域关联性
【解析】(1)选A,(2)选C。第(1)题,图中各自然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第(2)题,西北地区和我国东部地区交换各类要素,体现了区域关联性。
能力2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1.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原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
①气候差异的形成。
②地貌差异的形成。
③水文差异的形成。
④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⑤植被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
因素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2.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
(1)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2)按照“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所示: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①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②松嫩平原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甲、乙两区域简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B.乙地区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两地区河湖众多,河流径流季节变化都较小
D.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乙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2)甲、乙两区域社会经济特征的共同点是 (  )
A.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
B.水陆交通便利,交通通达度高
C.加工制造业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D.城市高度密集,城镇化速度快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可从以下思路入手。
【解析】(1)选D,(2)选B。第(1)题,根据图示的海陆轮廓和重要的城市分布判断:甲表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区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甲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故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限制性条件即资源和能源不足;而乙地区附近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第(2)题,甲地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热条件充足;两地都位于河流下游地区,且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利于区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限制性条件为资源和能源不足,故加工制造业主要为市场指向型和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两地区的城市高度密集,但乙地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速度慢。
核心素养·情境探究
  水乡古镇—乌镇
  乌镇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陈运和的诗《乌镇剪影》赞乌镇“一个现代文明影响不大的世界,一张古老色彩依然浓重的史页”。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1)(区域认知)水乡古镇——乌镇的“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景观,直观地反映出了该区域的哪个自然要素 此种景观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直观反映出了该区域的水文要素。乌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形平坦,河网密布,因此聚落多临水而建。
(2)(综合思维)来乌镇旅游的北方游客发现当地人都是以米饭为主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方多以水田为主,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米饭就成了当地人的主食。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2021·天津高二检测)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下图是一幅剪纸作品“窑洞春晓”,据此完成1、2题。
1. 形成这种建筑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平坦,降水丰沛
C.土壤直立性强,雨季短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2.在图示景观主要分布区中,需重点治理的环境问题为 (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石漠化 D.土壤盐碱化
【解析】1选C ,2选 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建筑景观属于窑洞,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黄土土壤直立性强,降水季节短,利于窑洞建设。沟壑纵横,降水集中于夏季,地势平坦不利于建设窑洞,山河相间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的特点。第2题,图示景观主要分布区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所以说需重点治理的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
  读图,完成3、4题。
3.以下最适合上图的图名是 (  )
A.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B.区域关联性示意图
C.区域一致性示意图
D.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4.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   )
①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 ②气温日较差大 
③土壤肥沃 ④水源充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3选D,4选C。第3题,从图中看出,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气候干旱,风力较大,以晴天为主。因此该区域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葡萄等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坎儿井是当地特色的灌溉引水方式,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冰雪融水,又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该区域植被稀少,风力较大,易形成风沙地貌;该区域降水稀少,因此当地民居多为平顶。这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第4题,该地区晴天日数较多,夏季白昼时间长,因此生长期内农作物日照时间长。白天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质较少,有利于葡萄有机质的积累,使当地葡萄特别甜。
  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地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甲乙两区域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区域地形因流水作用,多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B.甲区域河流有结冰期,乙区域河流无结冰期
C.两区域夏半年主要受偏南风影响
D.两区域均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6.对甲乙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甲地老龄化严重,为人口净迁入区
②乙地产业结构调整,为人口的净迁出区
③甲地乳畜业发达,商品率高
④甲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乙地
⑤两地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⑥两地水运交通便利,航运发达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⑥
【解析】5选C,6选C。第5题,甲区域是西欧平原,乙区域是长江三角洲,都以平原为主;都无结冰期;两区域夏半年主要受偏南风影响;区域均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第6题,甲地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为人口净迁入区;乙地经济发达,为人口的净迁入区;甲地的气候、市场等条件适合乳畜业的发展;甲地的城市化速度慢于乙地;两地的矿产资源都不丰富;两地都位于沿海地区,河网稠密,水运发达。
7.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按照“搜集资料—认识区域背景—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关注区域环境问题—探究区域发展方向”的思路,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下面为该小组搜集的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落后,经济以农业为主,出产小麦、棉花、葡萄、油橄榄、无花果等,出口棉花与小麦,是中东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材料二 叙利亚及其附近地区图。
(1)认识区域背景:比较该国东部和西部地势特征的差异。
(2)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幼发拉底河沿岸是叙利亚重要的棉花产地,试分析其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条件。
(3)关注区域发展问题:如果该地区大面积扩大棉花种植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4)探索区域发展方向:为了促进叙利亚的工业发展,根据本国资源状况,列举该国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叙利亚东部地势北高南低,西部地势南高北低。第(2)题,幼发拉底河位于亚热带区,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以高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第(3)题,该地气候干旱,以草原或荒漠植被为主,大面积扩大棉花种植,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过度垦殖,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第(4)题,根据图例,该国石油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石油开采或石油化工工业。利用农产品,发展棉纺织工业,食品或水果加工业。利用沿海港口发展临港出口加工业。
答案:(1)东部地势北高南低,西部地势南高北低。
(2)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以高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3)水资源紧张;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4)石油开采或石油化工工业;棉纺织工业;食品(或水果)加工业;临港出口加工业。
PAGE
12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不同类型的区域
1.区域概况:
(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2)划分: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
(3)特点: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4)表现: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区域是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 (√)
②行政区、语言区的区域边界都是明确的。 (×)
③区域内部的某特定性质一定相对一致。 (√)
④湿润区每年的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
⑤同一地方,由于目的不同,所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
2.区域类型:
(1)按地理特征划分。
 [选一选]按自然特征划分,如①⑤,按人文特征划分,如②④,按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③。
①中国东部季风区 ②汉语北方方言区 ③中国主体功能区 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⑤黄土高原区
(2)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
划定区域 目的
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 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
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
(3)客观存在区域。
举例 意义
中国野生稻分布区 为水稻育种专家寻找杂交育种的野生稻提供了帮助
低硒地区 为有效预防克山病提供了依据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概况:
(1)概念:即区域的层级高低。
(2)关系: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3)举例。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区域层级越高空间尺度一定越大。 (×)
②相同层级区域包含小尺度区域数量是相同的。 (×)
③东北地区与东北三省的空间范围是一致的。 (×)
④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层级是一样的。 (√)
2.特点:
(1)不同尺度的区域。
(2)同一尺度的区域。
【思考】
    同一尺度的区域,是否是面积越大越具有发展优势 为什么
提示:不是,因为同一尺度的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会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面积大或小都具有优势、劣势。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能力1 区域的内涵及特点
1.区域的内涵:
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内涵 表现
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是地表的一部分,占有一定空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如甘肃省占有一定空间
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范围有大有小,如东部经济地带的范围大于京津唐工业基地;界线往往有过渡性特征,如干湿地区;有的界线明确,如行政区
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每个区域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如甘肃省的干旱区位于该省西北部,湿润区位于该省的东南部
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如干旱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200毫米以下,湿润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800毫米以上
2.不同类型的区域及特点:
区域类型 典例 特点
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定的区域 按自然特征划分 黄土高原区、东部季风区 体现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按人文特征划分 汉语北方方言区、住宅区 体现显著的人类活动
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 中国主体功能区 既反映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又充分反映人文活动特点
为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 行政区、自然保护区 主要体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
客观存在、经人类长期实践认知的区域 中国野生稻分布区 为人类研究、认知、开发自然提供依据
中国汉语方言区分布示意(教材P4图1.3)
 (1)(区域认知)图示区域是按哪种特征划分的区域类型
提示:人文特征。
 (2)(区域认知)图示各个区域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吗
提示:没有。相邻区域之间的界限往往具有过渡性。
 (3)(综合思维)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区域划分吗
提示:例如文化区域划分、经济区域划分等。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C.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题目(1) 题目(2)
问 区域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与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思 区域的基本特点 区域的边界类型
答 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①②⑥
 【解析】(1)选C,(2)选C。第(1)题,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2)题,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为实线,表示有明确界线。与A边界类型相同的是行政区、政治文化区;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属于自然地理界线,没有明确界线,是过渡性界线;山东省和青岛市是行政区界线,是明确的。
    【补偿训练】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区域概念与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客观反映
B.区域有一定的形状、范围和边界
C.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D.区域的特征与其区位没有联系
(2)上图表示不同的区域,实线表示明确的区域边界,虚线表示不明确的区域边界。A(图中大圆)、B、C所表示的区域可能是 (  )
A.中国、福建、福州
B.中国、季风区、福建
C.中国、季风区、外流区
D.中国、长江流域、闽江流域
【解析】(1)选B,(2)选B。第(1)题,区域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反映;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的特征与其区位有着密切的联系。第(2)题,区域有一定的边界,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国界等;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不明确,如干湿地区、季风区、温度带等。据图看出,A、C区域的边界为明确的边界,B区域的边界为不明确的边界。
能力2 分析区域要素特征
1.区域特征:
(1)地理位置特征。
位置 内容
绝对位置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海陆位置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相对位置 山河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政治地理位置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交通地理位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主要自然要素特征。
自然要素 内容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3)主要人文要素特征。
人文要素 内容
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环境 主要从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等方面分析
2.区域差异类试题的解题流程:
(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解题流程为。
(2)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解题流程为。
(3)比较区域的自然要素特征和人文要素特征,其解题流程为。
下图是巴基斯坦地形图和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2)题。
(1)巴基斯坦的地形地势特点是 (  )
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西部高原山地、东部平原
(2)伊斯兰堡比卡拉奇降水多的原因有 (  )
①夏季气温高,多对流雨   
②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距离印度洋近,多台风雨  
④终年受低气压控制,多锋面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思路点拨】解该类题可从以下思路入手。
 【解析】(1)选D,(2)选A。第(1)题,结合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和分布可判断出巴基斯坦的西部地形为高原山地、东部为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2)题,由气候资料图可看出,两地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与夏季风有关。由于伊斯兰堡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因此降水多。同时伊斯兰堡夏季气温高,易形成对流雨。
 【易错点睛】
区域自然特征的判读
判读时,借助图中的多种信息,综合加以判断,避免单一信息可能形成的误判。例如,地形、地势特征可以借助等高线与河流判断。
    【补偿训练】
   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 ℃,当地温高于25 ℃时,块茎停止生长。下面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1)、(2)题。
(1)下列对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的背景分析,错误的是 (  )
A.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的愿望
B.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原有三大主粮玉米、水稻、小麦增产潜力受限
C.马铃薯有易种植、耐存储、价格便宜、营养丰富等特点
D.马铃薯广获人民的喜爱,事实上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都已经将马铃薯当作了主粮
(2)有关图中各优势产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自然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但昼夜温差小
B.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且昼夜温差大
C.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D.南方优势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夏季栽培
 【解析】(1)选D,(2)选C。第(1)题,在国内,尚未出现大片地区的人们将马铃薯当做主粮的现象,使马铃薯成为主粮,还需经过民众的接受。第(2)题,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且昼夜温差大;华北优势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但降水少;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利用气候的垂直变化特点,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南方优势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秋冬栽培,夏季温度太高会导致马铃薯块茎停止生长。
核心素养·情境探究
山东自贸试验区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关于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印发实施,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山东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8平方千米,涵盖三个片区:济南片区、青岛片区、烟台片区。
(1)(区域认知)山东自贸试验区属于哪种类型的区域 其设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山东自贸试验区属于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其划定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2)(综合思维)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上,青岛市与济南市两个片区的发展条件和方向相同吗 为什么
提示:不相同。两个片区尽管为同一层级的区域,但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其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也不同。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如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一致 B.边界具有确定性
C.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 D.区域内部无差异
2.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
A.热量条件变化 B.水分条件变化
C.地势高低差异 D.农业类型差异
【解析】1选C,2选B。第1题,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不一致;土壤之间有过渡地带,边界不确定;区域内部有自己的特征,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区域内部也有差异。第2题,由图可知,由青到黄再到白,体现的是土壤由我国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根据我国降水特点可知,东、中、西的差异主要是水分条件变化。
  河北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地区核心腹地,由河北省保定市所辖雄县、容城、安新3县组成。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区域的空间尺度较小的是 (  )
A.河北省 B.北京市 C.天津市 D.雄安新区
4.国家设立雄安新区的最主要目的是 (  )
A.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 
B.开发建设白洋淀地区
C.承接天津市的产业转移
D.建设河北省的经济中心
5.下列四个区域的发展中,建成世界文化交流中心是其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的是 (  )
A.河北省 B.北京市
C.天津市 D.雄安新区
【解析】3选D,4选A,5选B。第3题,四个区域中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为省级行政区,空间尺度相同,而雄安新区则是低一级的较小空间尺度的区域。第4题,雄安新区的建设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第5题,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
PAGE
13第一章
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主题归纳·能力提升
区域空间位置及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1.区域空间位置的分析思路:
区域定位 分析思路
经纬度位置 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所处的热量带、气压带和风带、高中低纬度等,如天然橡胶主要种植于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 明确大洲、大洋的归属及所处的方位,如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
相对位置 从地理事物或相邻地理事物的特殊性来分析,如区域轮廓、地形、河流、交通等,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 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古长城以南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要素 分析思路
地形 主要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表起伏状况、地形分布和特殊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等方面来描述
地势特征:主要从地表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一是某方向高,另一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气候 从气候类型,降水、气温、光照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方面分析
河流 水系特征:主要指河流的长度、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状况)、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等
水文特征:主要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水能、凌汛等
开发利用:主要开发治理项目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等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
土壤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
3.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要素 分析思路
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带来的影响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等方面分析
人口和城市 主要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和人口迁移,城镇化水平、城镇功能区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的类型、线网密度及布局的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2020·银川高二检测)下图为云南怒江中游福贡县(26°54'N,98°52'E)当地的传统民居——千脚落地房。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据此完成(1)、(2)题。
(1)“千脚落地”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的适应,该特征主要是 (  )
A.雨水丰富 B.闷热潮湿
C.坡面较陡 D.岩层破碎
(2)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千脚落地房的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 (  )
A.坡体稳定,便于打桩
B.适宜伐木,建材丰富
C.农闲时节,时间充足
D.晴天较多,利于施工
【解析】(1)选C,(2)选D。第(1)题,根据材料“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可知当地坡面较陡,为了保持房屋楼板的平正,所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该地区位于怒江河谷地区,降水少、气温高、气候干热。岩层破碎对千脚落地房影响不大。第(2)题,坡体稳定,便于打桩这是地基选址的前提条件,与时间没关系;伐木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该区域位于干热河谷地区,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四季可种植,没有明显的农闲时节;当地地势起伏大,雨季施工不便。当地为季风气候区,每年12月到次年1月降水少,晴天较多,利于施工。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