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湘教版自然灾害一轮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选修湘教版自然灾害一轮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8-13 19:0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自然灾害
概念
分类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
主要自然灾害的特征、成因、分布、防御措施
知识结构
气象灾害
灾害类型 台风 寒潮 洪涝 干旱
对应的天气系统
发源地
我国空
间分布
我国时
间分布
气旋
(低气压)
冷锋
热带海洋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蒙古西伯利亚
东南沿海
夏秋季节
我国大部分地区
秋、冬、春
110 °E
中国重大洪水灾害点位示意图
●我国重大洪水灾害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1、2两处洪水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
2
(洪涝)
长江中下游水患灾害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
地形
水文
流经季风区,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流域面积大、河道弯曲、支流多、汛期长
人为原因
上游滥砍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严重
围湖造田,河湖蓄洪能力差
经济发达,人口众多
长江中游水系图
荆江河段水系图
干旱=旱灾?
干旱
旱灾
可能引起
一定由其引起
思考问题:
我国各地出现旱灾的时间相同吗?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干旱)
54万立方米储水量的燕窝寨水库,在5个月前已干涸
西南---旱灾
贵州威宁县的村民半年来每天都要到几里外去背水
我国干旱灾害出现的次数
2010年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
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
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
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
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1)2010年西南地区的旱灾发生的省
区主要是

(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
(2)此次旱灾严重,试分析此次旱灾的成因?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西南地区为季风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雨少;气温较往年偏高,蒸发旺盛;地形崎岖,地表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多为石灰岩分布区,容易渗水,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储藏条件差。
社会经济原因: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缺乏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
(3)旱灾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农业受灾面积广,农作物歉收、减产、绝收严重;春耕困难;电力紧张;农作物价格上涨;人畜饮水困难。
(4)此次旱灾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应怎么做才能在以后避免或减少
类似的灾情?
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人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
生态环保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台风形成区和影响区
30oN
0o
30oS
亚欧大陆
非 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生成区
影响区
180°
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台风)
(寒潮)
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防御
生物
措施
建立灾害监测系统
非工程
措施
减灾规划
防灾法律
减灾教育
减灾管理
监测
工程措施
兴建水库
建排灌站
分洪蓄洪工程
其他
建立防护林体系
震源深度
震中距
震源
震中
等震线
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暴雨泥石流、冰川泥石流)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示意图
滑坡体
滑坡、泥石流
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一般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所以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由于诱发因素很多,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滑坡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多发。
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
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是从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花莲
宜兰
西南地质灾害频发的成灾机制
防御
生物措施
工程
措施
非工程
措施
立法
执法
普法
灾害监测系统
监测
措施
加固山体
建护坡支挡物
加固房屋
其他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危害 破坏房屋建筑,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危害与防御措施
建立防护林体系


1.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A.① B.② C.③ D.④
随堂训练
3.(2010年安徽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
材料二 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1)解释导致泥石流暴发的自然条件。
(2)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应该如何正确逃生。
【答案】 (1)地势陡峭,山高沟深,利于水流汇集;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植被不良等。
(2)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快速向主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逃跑,要跑到一定的高度才安全。
4.下图为中国洪水频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洪水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读图概括我国洪水分布的特点;并简述我国洪水灾害产生的气候原因。
(2)对洪水灾害监测采用哪种现代技术手段最佳?
(3)当遭遇突发洪水时,个人怎样才能获得逃生机会?
【答案】 (1)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气候原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每年夏季风带来的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各年夏季风强弱不一,降水年际变化大,使我国受季风影响的东部地区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另外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常受台风的影响,也易发生洪涝。
(2)遥感技术(RS)。
(3)不要惊慌失措,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如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要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