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4 18: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
作者简介
字词积累
灼人 附和 晕眩
滑稽 突兀 恍 惚
参差不齐 哄堂大笑 惊慌失措
zhuó

xuàn


huǎng hū
cēn cī
hōng
cuò
文本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
2、复述故事情节
抢答题
1、故事发生的时间?
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费城
3、人物?
我、父亲、内德、杰里
4、起因?
比一比,谁最棒?
5、经过?
6、结果?
玩弹珠游戏玩厌了
爬悬崖被弃进退两难
父亲帮我脱离困难
在一个酷热的下午,我_______,最后________.
文本感知
依据提示,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冒 险
脱 险
冒险:
第一阶段:犹豫不决 满头大汗 浑身发抖
第二阶段:晕眩 哭泣
第三阶段:神情恍惚 害怕和疲劳
我做不到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我照做了。
再一次,我做到了
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脱险:
本文主旨:
本文由童年时一次从“冒险”到“脱险”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人生路上会有许多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可以把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多角度阅读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思想外,还可以多角度地阅读,这样读不至于老是往一个方面去想,就能读的有创意,进而提高阅读质量。
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我们可以着眼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父亲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抱孩子下来,但他不这样做,而是引导孩子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实,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这是父爱的一种多么明智的体现,是真正的父爱。在父亲的眼里,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比生命更重要,因为,父亲知道,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同样,被溺爱的孩子是经不起考验的。
父亲角度
文中的父亲循循善诱,教子有方。他深知孩子的路要靠自己走,不合适的“扶”是害而不是爱,孩子是在一次次历练中锻炼出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当然,如果不给手电光,而是生硬地命令“我”在黑暗中爬下悬崖,这种简单化做法也许会导致“我”心理崩溃,自暴自弃。父亲采取边鼓励边指导的做法终于获得成功。
这也启示我们: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不仅需要科学的理念,而且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手段。
父亲角度
如果杰里叫来的不是父亲而是母亲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里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经兮兮的叫了一大帮人来。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杰里玩。
也许,世上从此多了一个废人,少了一个作家。
母亲角度
杰里角度
四个孩子的角度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又将怎么办?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冒险
脱险
启示:感悟化整为零给人以战胜艰险的信心
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以小见大的文章,从作者小时候遭遇的一件事使他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从而获得了成长。
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那么,你从生活中的小事领悟过什么真理或者是做事的道理过么?请以此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课后作业
2021/10/13
18
下课啦 再见!
要做一个坚强而有意志的孩子哦!
2021/10/1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