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2.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白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
知识点01 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2.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到孙中山为 。
3.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 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 为副总统,成立 。
知识点02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窃取革命果实的背景:
(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希望通过 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2)孙中山表示,如果 退位,袁世凯宣布 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5.过程:1912年2月12日, 逼迫 下诏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 。3月,袁世凯在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6.结果:临时政府迁往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 窃取。
7.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① 支持;
②拥有强大的 力量(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阀);
③大耍两面派阴谋;
④国民政府中的 派和 拥护;
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性和 性(根本原因)。
【知识拓展】 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
①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皇帝”这个称号在中国存在了2132年。(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止)
②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④袁世凯在北京就职: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临时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⑤临时政府迁往北京: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微点拨】 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①帝国主义支持;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阀);
③大耍两面派阴谋;
④国民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拥护;
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易错警示】
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1949年10月1日。
知识点0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 制定的 。
8.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属于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全、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9.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 和 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10.辛亥革命失败的启示、教训和遗憾: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训:要有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要发动 等。
遗憾:辛亥革命的果实被 窃取。中国 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知识点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
1、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即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儿颗炸弹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主要是
A.师夷长技 B.要反对外国侵略
C.要自强、求富 D.要建立共和国
2.(2021·湖南益阳市·八年级期末)“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
A.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B.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抗日战争的胜利
3.(2021·湖南益阳市·八年级期末)“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
A.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B.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二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4.小明同学制作了以下表格,请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时间 史实
1912年2月12日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3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A.武昌起义过程 B.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D.中华民国的建立过程
5.(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右面是1912年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袁世凯正骑在木马上来回摇动,脸上流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木马看起来是在运动、在前进,事实上却是动而未进、原地踏步。他装模作样的目的在于
A.骗取清政府的信任 B.骗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C.蒙蔽革命党人 D.蒙蔽人民群众
6.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B.宣统帝被逼退位
C.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D.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知识点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2019·四川中考真题)对下图两份文件共同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A.得到各界人士支持 B.贯彻西方民主原则
C.反映时代发展需求 D.深入结合中国国情
8.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此材料体现的进步的思想主张有
①主权在民 ②平等 ③三权分立 ④自由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能力点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 【易错点】
1.(2020·仁寿县华兴中学八年级期中)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①封建制度被推翻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④满清王朝的结束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2021·湖南益阳市·八年级期末)“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
A.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B.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抗日战争的胜利
能力点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重难点】
3.(2021·山东潍坊市·八年级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据此可知,中华民国
A.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B.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C.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使命
4.(2021·甘肃定西市·八年级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由此可知,该法律
A.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肯定了自由民主的原则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5.(2021·山东德州市·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2021·湖南株洲市·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大事记
材料二 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邱远猷、张希坡著 《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
材料三 这一革命的胜利,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王朝时代。……但是,革命也产生了许多不幸的后果。革命后,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也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的奋斗》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数码顺序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哪一法律文件?此法律文件具有什么性质?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辛亥革命有何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素养点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历史解释
11.(2021年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素养点二 辛亥革命的进步性——时空观念
2.(2020·仁寿县华兴中学八年级期中)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①封建制度被推翻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④满清王朝的结束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前预习记录: 月 日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课后作业精准三维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2.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白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
知识点01 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2.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到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3.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远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知识点02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窃取革命果实的背景:
(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2)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5.过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6.结果: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7.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①帝国主义支持;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阀);
③大耍两面派阴谋;
④国民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拥护;
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知识拓展】 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
①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皇帝”这个称号在中国存在了2132年。(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止)
②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④袁世凯在北京就职: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临时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⑤临时政府迁往北京: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微点拨】 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①帝国主义支持;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阀);
③大耍两面派阴谋;
④国民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拥护;
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易错警示】
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1949年10月1日。
知识点0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属于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全、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9.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10.辛亥革命失败的启示、教训和遗憾: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训:要有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等。
遗憾: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知识点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
1、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即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儿颗炸弹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主要是
A.师夷长技 B.要反对外国侵略
C.要自强、求富 D.要建立共和国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以来,反对封建主义、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中国近代化的方向。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没有实施《资政新篇》,最后失败。而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符合了当时的时代潮流。故D符合题意。师夷长技、要自强、求富是洋务派的主张,要反对外国侵略是洪秀全和孙中山的共同点,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21·湖南益阳市·八年级期末)“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
A.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B.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揖美追欧说的是中华民国政府学习欧美的意思;旧邦新造说的是辛亥革命推翻旧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飘扬五色旗中的五色旗,红黄蓝白黑,象征五族共和,故A正确;BCD与歌词意义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A。
3.(2021·湖南益阳市·八年级期末)“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
A.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B.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揖美追欧说的是中华民国政府学习欧美的意思;旧邦新造说的是辛亥革命推翻旧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飘扬五色旗中的五色旗,红黄蓝白黑,象征五族共和,故A正确;BCD与歌词意义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A。
知识点二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4.小明同学制作了以下表格,请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时间 史实
1912年2月12日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3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A.武昌起义过程 B.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D.中华民国的建立过程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培养袁世凯作为他们新的工具,袁世凯掌权后,逼迫清帝退位,又痛革命党人谈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被迫向袁世凯妥协,最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表格的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
5.(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右面是1912年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袁世凯正骑在木马上来回摇动,脸上流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木马看起来是在运动、在前进,事实上却是动而未进、原地踏步。他装模作样的目的在于
A.骗取清政府的信任 B.骗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C.蒙蔽革命党人 D.蒙蔽人民群众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成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实行独裁统治。材料中“木马看起来是在运动、在前进,事实上却是动而未进、原地踏步”。体现了他蒙蔽革命党人行径,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6.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B.宣统帝被逼退位
C.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D.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由此反映了对联的意思:民国总统不是东西。结合课本所学,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取代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采取独裁统治。C符合题意;依据对联可知讽刺的民国总统,AB不合题意;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富于人民权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人民比较爱戴,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知识点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2019·四川中考真题)对下图两份文件共同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A.得到各界人士支持 B.贯彻西方民主原则
C.反映时代发展需求 D.深入结合中国国情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左图是1912年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参议院颁布的宪法,体现出反封建专制的精神。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特征。二者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C符合题意。《临时约法》没有得到各界的支持,A不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贯彻西方民主原则,B不符合题意;《临时约法》没有深入结合中国的国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概括可知,这是中华民国国歌,颂扬了向西方学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追求各民族一律平等,追求世界和平,“旧邦改造”是指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是终结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排除;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排除;戊戌变法中规定创办新学堂、废除八股取士,C排除。故选D。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此材料体现的进步的思想主张有
①主权在民 ②平等 ③三权分立 ④自由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这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由“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可知,这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所以此材料体现的进步的思想主张有①②④,C项符合题意。而③三权分立在该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能力点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 【易错点】
1.(2020·仁寿县华兴中学八年级期中)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①封建制度被推翻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④满清王朝的结束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详解】依据“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并结合所学可知,此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中华民国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除缠足等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等,社会习俗逐渐改变,因此这种“感受”源自中国③④,C项符合题意;而①封建制度被推翻表述不正确,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排除,②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排除。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2021·湖南益阳市·八年级期末)“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
A.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B.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揖美追欧说的是中华民国政府学习欧美的意思;旧邦新造说的是辛亥革命推翻旧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飘扬五色旗中的五色旗,红黄蓝白黑,象征五族共和,故A正确;BCD与歌词意义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A。
能力点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重难点】
3.(2021·山东潍坊市·八年级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据此可知,中华民国
A.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B.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C.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使命
【答案】A
【详解】依据“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和所学知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参议员由各地选举产生,据此可知中华民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A正确;题干没有反映《临时约法》的实施效果,无从得出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B排除;题干表明《临时约法》规定议会或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但没有体现强化议会权力,C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但是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使命,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才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D排除。故选A。
4.(2021·甘肃定西市·八年级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由此可知,该法律
A.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肯定了自由民主的原则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信教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的权利”可知,《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则是民主主义。故C符合题意;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说法过于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而非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政治相关的权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2021·山东德州市·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
【详解】由材料中的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概括可知,这是中华民国国歌,颂扬了向西方学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追求各民族一律平等,追求世界和平,“旧邦改造”是指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是终结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排除;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排除;戊戌变法中规定创办新学堂、废除八股取士,C排除。故选D。
6.(2021·湖南株洲市·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大事记
材料二 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邱远猷、张希坡著 《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
材料三 这一革命的胜利,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王朝时代。……但是,革命也产生了许多不幸的后果。革命后,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也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的奋斗》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数码顺序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哪一法律文件?此法律文件具有什么性质?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辛亥革命有何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答案】(1)①武昌起义②中华民国。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3)历史功绩: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局限性:对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问题关注不够,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或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等。
【详解】
(1)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故①处填:武昌起义。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故②处填:中华民国。
(2)由材料“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 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知涉及到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功绩,再结合“《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可知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3)关于“历史功绩”,由材料“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 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合所学,可得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材料“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可得出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由材料“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得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关于“局限性”,在“民生主义”上,对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问题关注不够;关于“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关于“民权主义”,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等。
素养点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历史解释
11.(2021年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随后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为此,材料中的“它”指中华民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太平天国以失败告终,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南京国民政府是将介石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素养点二 辛亥革命的进步性——时空观念
2.(2020·仁寿县华兴中学八年级期中)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①封建制度被推翻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④满清王朝的结束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详解】依据“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并结合所学可知,此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中华民国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除缠足等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等,社会习俗逐渐改变,因此这种“感受”源自中国③④,C项符合题意;而①封建制度被推翻表述不正确,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排除,②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排除。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课前预习记录: 月 日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课后作业精准三维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