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1.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2.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明白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复杂性;3.认识北洋军阀混战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危害。
知识点01 二次革命
1.背景: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 。1913年春, 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2.经过: 和 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 ”。这场革命是以 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
的一次武装斗争,是 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3.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① 内部不统一, 涣散,行动不一致,独立各省彼此观望。(这是二次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
② 军力量强大, 大力支持袁世凯。
③没有 群众是不能取胜的重要原因。
知识点02 袁世凯复辟帝制
4.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的表现:
对内: ;对外:出卖 )
(1)对内:独裁统治: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镇压二次革命 ②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③下令解散国民党 ④解散国会
⑤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 。
⑥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 ,可指定继承人。
(2)对外:出卖国家主权,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主要内容:承认 继承德国在 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
南 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 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影响: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 ;激发了中国人民的 斗争;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 ;助长了 的气焰等。
知识点03 护国战争
5.爆发:孙中山发表 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 、 、 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6.结果: 年 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胜利结束。
7.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失败了?
①复辟帝制 历史发展潮流; ②辛亥革命后, 观念深入人心;
③护国战争得到 的支持;(各地讨袁势力的强大)。
④ 内部的分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
袁世凯 的态度。
⑤“ ”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怒。
知识点04 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
(1)是由于中国社会的 性质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 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2)是由于中国社会的 性质所决定的。帝国主义 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9.局面: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有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 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 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 军阀。其他如 军阀唐继尧,
军阀陆荣廷。X|k
10.危害: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 ,依附 ,连年混战,中国陷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控制的区域,依靠的国家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依靠的国家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 英、美
皖系 段祺瑞 皖、浙、鲁、闽 日
奉系 张作霖 东北三省 日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英、美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英、美
晋系 阎锡山 山西 日
【微点拨1】 “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所以,这个封建军阀集团就称为“北洋军阀”。
【微点拨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了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开始了十六年的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1912~1916年为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6~1928年为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知识点一 二次革命
1.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2.《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A.国民党缺乏统一的领导 B.列强干涉
C.国民党力量弱 D.国民党脱离人民群众
知识点二 袁世凯复辟帝制
3.下图是民国初的漫画,拍子上的文字是“袁”,下面的蜘蛛是“滚”,此幅漫画的寓意是
A.袁世凯上台促使了清王朝的灭亡 B.袁世凯促使了民主共和的实现
C.希望推翻袁世凯,实现真正民主共和 D.希望清帝退位,实现民主共和
4.(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公然复辟帝制,其中直接暴露想当皇帝野心的是
A.强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修改《总统选举法》
知识点三 护国战争
5.“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单独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安庆起义 D.黄花岗起义
6.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中3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从本质上看,“宋案”反映了
A.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B.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C.袁世凯与宋教仁的权力之争 D.日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
知识点四 军阀割据
7.某本近代史方面的著作第三章目录如下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图中①处的标题应为
第三章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辛亥革命胜利后的一般社会心理袁世凯的独揽大权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①_____
A.革命旗手:中国同盟会 B.武昌起义和建立民国
C.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D.军阀割据和混战局面的形成
8.(2021·四川广安市·八年级期末)《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9.(2021·山东威海市·七年级期末)下图表格中的数据表明
A.军阀混战的原因 B.军阀混战造成的后果
C.军阀混战的经过 D.军阀混战的实质
能力点一 二次革命 【易错点】
1.(2021·河南周口市·八年级期末)请对以下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序
①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②二次革命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④护国战争⑤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②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③①⑤②④
2.(2021·安徽滁州市·八年级期末)下面是1913年国会中主要党派构成统计表,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所属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A.国民党在国会中占据明显优势
B.国民党完全主导民国初年的政治局势
C.旧官僚、立宪派入选国会,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D.宋教仁的议会斗争、政党政治的目标实现了
能力点二 袁世凯复辟帝制 【易错点】
3.(2021·山东潍坊市·八年级期末)运用时间轴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时空概念的一种常用方式。如下图所示时间轴中方框处的内容指代错误的是
A.兴中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帝国成立
4.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袒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A.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B.蔡锷发动护国战争
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袁世凯复辟帝制
5.(2021·重庆梁平区·八年级期末)追求民主共和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但也有人违背这种历史潮流。1915年,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宣称共和政体不适宜中国,鼓吹在中国恢复君主制。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赞赏其言论的是
A.宋教仁 B.孙中山 C.袁世凯 D.陈独秀
6.(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在下列哪一事件中最能体现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实现称帝梦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孙中山为首的共和党人与其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1)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桂馨离京去津,途中遇刺身亡.
此案为什么引起全国震惊?真正的狂徒——幕后指使者究竟是谁?
(2)为什么他拒不接见应桂馨,此人正在忙什么?
(3)【共和而战】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这段材料是谁发表的?随后爆发的护国战争对袁世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北洋风云】
图中三位人物分别是哪派军阀代表?请你简要介绍一下他们控制的势力范围。
(5)图中三位人物的统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素养点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历史解释
1.(2021·福建宁德市·八年级期末)1916年,袁世凯登基,令举国哗然,不仅遭到革命派的反对,而且引起了以段祺瑞、冯国璋为代表的袁氏部属的公开反对或暗中抵制。由此推断,此事
A.加速南京政府的覆灭 B.导致二次革命的爆发
C.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 D.引发北洋军阀的混战
素养点二 护国战争——时空观念
2.(2019·江苏中考真题)“左图右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研究
A.武昌起义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转战陕北
素养点三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唯物史观
3.(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B.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C.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素养点四 辛亥革命的意义——唯物史观
4.史学界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失败论”,一种是“成功论”。持“成功论”学者的依据是
①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课前预习记录: 月 日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课后作业精准三维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1.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2.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明白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复杂性;3.认识北洋军阀混战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危害。
知识点01 二次革命
1.背景: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2.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这场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3.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①国民党内部不统一,力量涣散,行动不一致,独立各省彼此观望。(这是二次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
②北洋军力量强大,帝国主义大力支持袁世凯。
③没有组织和发动群众是不能取胜的重要原因。
知识点02 袁世凯复辟帝制
4.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的表现:
对内:独裁统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1)对内:独裁统治: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镇压二次革命 ②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③下令解散国民党 ④解散国会
⑤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⑥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2)对外:出卖国家主权,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主要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影响: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等。
知识点03 护国战争
5.爆发: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6.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胜利结束。
7.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失败了?
①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护国战争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各地讨袁势力的强大)。
④北洋军内部的分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度。
⑤“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怒。
知识点04 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
(1)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2)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9.局面: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有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其他如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X|k
10.危害: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控制的区域,依靠的国家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依靠的国家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 英、美
皖系 段祺瑞 皖、浙、鲁、闽 日
奉系 张作霖 东北三省 日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英、美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英、美
晋系 阎锡山 山西 日
【微点拨1】 “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所以,这个封建军阀集团就称为“北洋军阀”。
【微点拨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了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开始了十六年的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1912~1916年为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6~1928年为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知识点一 二次革命
1.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下,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故选A。
2.《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A.国民党缺乏统一的领导 B.列强干涉
C.国民党力量弱 D.国民党脱离人民群众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可以看出,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讨袁军缺乏统一领导。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知识点二 袁世凯复辟帝制
3.下图是民国初的漫画,拍子上的文字是“袁”,下面的蜘蛛是“滚”,此幅漫画的寓意是
A.袁世凯上台促使了清王朝的灭亡 B.袁世凯促使了民主共和的实现
C.希望推翻袁世凯,实现真正民主共和 D.希望清帝退位,实现民主共和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人民希望推翻袁世凯,与A项无关;袁世凯促使了民主共和的实现不合史实;“袁”、“滚”两个字可以看出人民希望推翻袁世凯,实现真正民主共和,C项符合题意;希望清帝退位,实现民主共和与题干材料无关。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4.(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公然复辟帝制,其中直接暴露想当皇帝野心的是
A.强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修改《总统选举法》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直接暴露袁世凯想当皇帝野心的是修改《总统选举法》。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随即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能直接暴露想当皇帝的野心,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知识点三 护国战争
5.“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单独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安庆起义 D.黄花岗起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延续的阴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开始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令举国哗然,随后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领导的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运动爆发。所以材料描述的是护国战争,B符合题意;宋教仁案导致二次革命的爆发,A排除;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前,CD排除。故选择B。
6.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中3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从本质上看,“宋案”反映了
A.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B.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C.袁世凯与宋教仁的权力之争 D.日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党试图通过议会政治、通过组阁来限制北洋军阀代表——袁世凯的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宋案”。它表面上是袁世凯与宋教仁的权力之争,是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本质上看,反映了共和与专制的矛盾。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题干是说当时中国政体中共和和专制之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知识点四 军阀割据
7.某本近代史方面的著作第三章目录如下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图中①处的标题应为
第三章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辛亥革命胜利后的一般社会心理袁世凯的独揽大权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①_____
A.革命旗手:中国同盟会 B.武昌起义和建立民国
C.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D.军阀割据和混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故D符合题意;中国同盟会是在1905年建立,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排除AB;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与题干目录不符,排除C。故选D。
8.(2021·四川广安市·八年级期末)《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答案】D
【详解】根据“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可得出这是指近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现象,各系军阀各自为阵,形成地方割据,故D项正确;A项只是一个政权,不存在“诸侯割据”的局面,排除A;B项是反帝爱国运动,不符合题意;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家形式上是统一的,排除C。
9.(2021·山东威海市·七年级期末)下图表格中的数据表明
A.军阀混战的原因 B.军阀混战造成的后果
C.军阀混战的经过 D.军阀混战的实质
【答案】B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得出,农户和耕地面积大幅下降,荒地面积大幅增加,陆军和军费开支大幅增加,故可以看出这是军阀混战造成的后果,故B项正确;ACD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
能力点一 二次革命 【易错点】
1.(2021·河南周口市·八年级期末)请对以下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序
①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②二次革命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④护国战争⑤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②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③①⑤②④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3年,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发动二次革命;1915年末,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随即爆发护国战争,故时间排序是①③②⑤④,C正确;ABD错误。综上故选C。
2.(2021·安徽滁州市·八年级期末)下面是1913年国会中主要党派构成统计表,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所属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A.国民党在国会中占据明显优势
B.国民党完全主导民国初年的政治局势
C.旧官僚、立宪派入选国会,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D.宋教仁的议会斗争、政党政治的目标实现了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国民党在议会中占的席数最多,故A正确;表格未有政治局势的信息,故B错误;辛亥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故C错误;表格未有宋教仁的议会斗争、政党政治的目标的信息,故D错误。综上故选A。
能力点二 袁世凯复辟帝制 【易错点】
3.(2021·山东潍坊市·八年级期末)运用时间轴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时空概念的一种常用方式。如下图所示时间轴中方框处的内容指代错误的是
A.兴中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帝国成立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帝国是公元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3月23日间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预备成立的一个君主立宪制的政权名称。故D错误,符合题意;兴中会于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于美国檀香山,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4.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袒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A.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B.蔡锷发动护国战争
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袁世凯复辟帝制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理念。为实现独裁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受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最终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失败。D选项符合题意;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使得戊戌变法失败。A选项不符合题意;蔡锷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B选项不符合题意;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成立。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5.(2021·重庆梁平区·八年级期末)追求民主共和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但也有人违背这种历史潮流。1915年,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宣称共和政体不适宜中国,鼓吹在中国恢复君主制。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赞赏其言论的是
A.宋教仁 B.孙中山 C.袁世凯 D.陈独秀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因此袁世凯赞赏恢复君主制,故C符合题意;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致力于建设民主共和政权,大力宣传革命宗旨。反对君主专制,故A不符合题意;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故B不符合题意;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在下列哪一事件中最能体现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答案】D
【详解】ABCD都是袁世凯破坏民主制的行为。袁世凯在破坏民主制的行为中,修改大总统选举法,使民国最后只剩下一个招牌,且规定总统连任无限制,独裁更强化,最能体现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实现称帝梦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孙中山为首的共和党人与其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1)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桂馨离京去津,途中遇刺身亡.
此案为什么引起全国震惊?真正的狂徒——幕后指使者究竟是谁?
(2)为什么他拒不接见应桂馨,此人正在忙什么?
(3)【共和而战】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这段材料是谁发表的?随后爆发的护国战争对袁世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北洋风云】
图中三位人物分别是哪派军阀代表?请你简要介绍一下他们控制的势力范围。
(5)图中三位人物的统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全国人民拥护共和,宋教仁威望很高(或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等。袁世凯。
(2)袁世凯怕暴露他的专制独裁野心。他正忙于抵制责任内阁制,破坏新生的民主政治(或忙于向列强借款,准备镇压国民党)等。
(3)孙中山。影响:在护国军的打击下和举国上下的讨伐声中,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
(4)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5)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全国人民拥护共和,宋教仁威望很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13年刺杀宋教仁的幕后指使者是袁世凯;
(2)依据所学可知,袁世凯怕暴露他的专制独裁野心。他正忙于抵制责任内阁制,破坏新生的民主政治;
(3)第一问依据材料关键词:“孙中山《讨袁檄文》”可知,此内容是孙中山发的;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结合所学可知,在护国军的打击下和举国上下的讨伐声中,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
(4)依据所学可知,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5)依据所学可知,北洋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素养点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历史解释
1.(2021·福建宁德市·八年级期末)1916年,袁世凯登基,令举国哗然,不仅遭到革命派的反对,而且引起了以段祺瑞、冯国璋为代表的袁氏部属的公开反对或暗中抵制。由此推断,此事
A.加速南京政府的覆灭 B.导致二次革命的爆发
C.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 D.引发北洋军阀的混战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袁世凯登基违背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引起了众人反对,C正确;南京政府是在1927年建立的,排除A;二次革命爆发于1913年,而且迅速被袁世凯镇压,排除B;洋军阀混战发生在袁世凯死后,排除D。故选C。
素养点二 护国战争——时空观念
2.(2019·江苏中考真题)“左图右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研究
A.武昌起义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转战陕北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说明当时云南宣布独立,之后各省纷纷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12月,袁世凯在北京宣布复辟帝制,引起举国反对,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史称护国战争,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B项符合题意;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A项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的时间是1926-1927年,C项不符合题意;转战陕北是1947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素养点三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唯物史观
3.(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B.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C.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分析选项可知,A项体现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B项体现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思想的进步;D项体现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新的阶级和力量的发展。所以了ABD项都体现了中国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进步。C项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处于统治的黑暗时期,故选C。
素养点四 辛亥革命的意义——唯物史观
4.史学界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失败论”,一种是“成功论”。持“成功论”学者的依据是
①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传播,所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由此分析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课前预习记录: 月 日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课后作业精准三维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