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1
2
3
知识与能力:
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相关史实,分析争霸战争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从中提取历史信息,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春秋时期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感悟家国情怀。
第一章
动荡之势,王室衰微
阅读课本30页1-3段,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归周天子所有,这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材料二:春秋时期,大量新开垦的土地往往属于私人所有,拥有这种私田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收入隐瞒不报
材料三: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整理自《公羊传》《春秋》《中国封建经济史》等
(1)概括从西周到春秋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2)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对分封制有什么影响?
分封制逐渐走向了瓦解
由周天子所有到土地私有
西周—分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
向周王进献贡物
春秋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没地
没臣
没权
没钱
王室衰微
周王室地位下降
权力被诸侯取代
阅读课本30页1-3段,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归周天子所有,这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材料二:春秋时期,出现了大量新开垦的土地,这些土地往往属于私人所有,拥有这种私田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收入隐瞒不报
材料三: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整理自《公羊传》《春秋》《中国封建经济史》等
由周天子所有到土地私有
分封制逐渐走向了瓦解
第二章
动荡之因,经济发展
观察图片,结合课本29页,说说农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石器
耒耜(骨耜)
青铜铲
铁锸(cha)
观察图片,结合课本29页,说说农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石器
耒耜(骨耜)
青铜农具
铁农具
生产工具: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铁器坚利,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盐铁论·水旱》
坚硬、耐用、便利、省力
观察图片,结合课本29页,说说农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产方式:开始使用牛耕
“宗庙之牺,为畎亩(田地)之勤。”
——《国语 · 晋语》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开垦了大量的荒地。
俺是农民王二虎,以前俺使用石锄耕种,每天工作10个小时,能种1亩地。现在俺用上了铁制农具,并借助水牛耕种,2个小时就能干完以前一天的活呢。
思考: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样的意义?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还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手工业
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春秋越王勾践剑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被誉为“天下第一剑”,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2500年的时空重现人间,剑身却丝毫不见锈斑,光泽如新。体现了春秋时期手工业水平的高超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还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商业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诸侯
西周时期
诸侯
诸侯
诸侯
诸侯
诸侯
春秋时期
周天子
吞并
争霸
第三章
动荡之果,诸侯争霸
春秋诸侯争霸形势图
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葵丘会盟
据史书记载,春秋294年间,有43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相继称霸。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春秋霸主
夫差矛
勾践剑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材料一: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大量人民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生产被破坏,田地荒芜。
材料二:春秋初期有140多个诸侯国,春秋后期诸侯国数量只剩十几个
材料三:春秋时,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号令诸侯抵抗……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
材料四:春秋时,诸侯国为了能在战争中取胜或不被吞并,纷纷实行改革以增强实力......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出现了局部统一的趋势
促进了民族交融
促进社会变革
动荡的春秋时期
灾难痛苦
局部统一
民族交融
改革图强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生产力发展)
大变革时代
动荡之因,经济发展
动荡之果,诸侯争霸
周王室
衰微
诸侯力量
强大
动荡之势,王室衰微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