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2课
余心言
本课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3. 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理解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的原因。
4.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
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人民的好总理
周恩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
字词乐园
独体字 共8画
组词:严肃 肃静 肃穆 肃然起敬
造句:父亲看起来很严肃。
sù
肃
左右结构 共12画
组词:清晰 明晰
造句:天亮了,窗外的景物逐渐清晰起来。
晰
xī
左右结构 共10画
组词:振作 振兴 共振 振振有词
造句:我们不能因一次失利就一蹶不振。
振
左右结构 共10画
组词:胸口 胸襟 心胸 昂首挺胸
造句:这只小鸟的胸脯上长着黄色的茸毛。
胸
左右结构 共7画
组词:怀念 怀乡 怀抱 不怀好意
造句:奶奶已经去世,但我们相处的时光我却永远无法忘怀。
huái
怀
上下结构 共16画
组词:赞美 赞扬 赞成 赞不绝口
造句:老师经常称赞我是一个好学生。
赞
zàn
左右结构 共10画
组词:效益 效应 效用 上行下效
造句:这种药要趁热喝,才能起效。
xiào
效
左右结构 共14画
组词:疑问 疑心 疑点 半信半疑
造句: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疑
yí
zhèn
xiōnɡ
字词乐园
上下结构 共12画
组词:惑乱 疑惑 迷惑不解
造句: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我感到疑惑。
huò
惑
独体字 共3画
组词:平凡 非凡 凡尘 自命不凡
造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凡
fán
左右结构 共10画
组词:照顾 回顾 顾虑 左顾右盼
造句:小明在学校门口左顾右盼,没有找到妈妈。
顾
左右结构 共5画
组词:训诫 训练 军训 不足为训
造句:开学第一周,我们要参加军训。
训
独体字 共5画
组词:排斥 训斥 充斥 驳斥
造句:爸爸不分表红皂白地训斥了他,他委屈地哭了。
chì
斥
ɡù
xùn
jué
崛
效
xiào
wèi
魏
淮
huái
范
fàn
晰
xī
惑
huò
斥
chì
字词乐园
轧
zhá
yà
顷轧
轧钢
模
mú
模样
mó
模范
兴
xīnɡ
xìnɡ
兴奋
高兴
多音字
赞叹——( ) 沉郁——( )热闹——( )
非凡——( ) 左顾右盼——( )
嘲笑
平凡
开朗
目不转睛
反义词
近义词
清晰——( )抱负——( )胸怀——( )
赞叹——( )麻烦——( )疑惑——( )
沉郁——( )热闹——( )左顾右盼——( )
清楚
理想
胸襟
繁琐
困惑
赞扬
词语扩展
描写爱国的词语:
精忠报国 忧国忧民 赤胆忠心 为国损躯 赤心报国 保国安民
安静
喧哗
东张西望
郁闷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词语搭配
【模范】可以作为榜样的;值得学习的。
【严肃】(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胸怀】心胸;心怀。
【沉郁】低沉郁闷。
【非凡】超过一般;不寻常。
【训斥】训诫和斥责。
【肇事】引起事故;闹事。
【屈辱】受到的压迫和侮辱。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疑惑不解】怀疑困惑不能明白。
( )的问题 ( )地回答 ( )的表情 ( )的街道
严肃
坚定
热闹非凡
沉郁
本课导读
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有人说,为父母而读书;有人说,为改变命运而读书;有人说,为增长自己的见识而读书;有人说,为提高修养而读书;有人说,为谋一个好工作而读书……而少年周恩来则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他为什么立下这个志向呢?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可以把文章分为几部分?
3、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赏析
课文层次
kè wén cénɡ cì
第一部分
(1-9)
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受到魏校长的赞扬。
第二部分
(10-14)
写十二岁的周恩来在奉天上学时,就听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
第三部分
(15-17)
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并由此立下远大志向。
课文赏析
课文第一部分
kè wén dì yī bù fēn
表明了周恩来正在认真地思考,并不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与上文中同学们的“踊跃”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思考问题:默默”和“若有所思”表明了什么?
01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周恩来对魏校长的问题做出的回答。他将“读书”与民族振兴的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周恩来从小就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远大抱负。
【语言描写】
02
课文赏析
课文第一部分
kè wén dì yī bù fēn
“睁大眼睛”“再说一遍”表现了魏校长的震惊,从侧面反映了这位同学志向的远大。
【思考问题】:魏校长为什么“睁大眼睛”让他“再说一遍”?
01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魏校长对周恩来的赞赏,也从侧面表现出周恩来志向的不同寻常。
【语言描写】
02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课文赏析
课文第二部分
kè wén dì èr bù fēn
默读课文10-14自然段,想一想,小组讨论,什么使周恩来疑惑不解?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从周恩来连续两次的问话之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不解和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
【语言描写】
01
周恩来少年时是一个爱动脑筋、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的孩子。
从周恩来一连串的问题中, 可以看出少年时的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03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从一个“叹”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伯父的担忧和无奈。
一个“叹”字,让我们的感受?
02
课文赏析
课文第三部分
kè wén dì sān bù fēn
默读课文15-17自然段,想一想,周恩来看到了什么?这对他有着怎样的影响?
示例:这个女人边哭边说:“我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家里上有老人,下有孩子,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啊,您可得为我做主啊!”巡警很不耐烦地训斥道:“哭什么哭?这是外国人的地盘,我们也没有办法,快走吧!”
想像一下,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
01
“中华不振”是指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人民遭受欺凌,群众敢怒不敢言。
从“热闹非凡”的街道上大多数是外国人中,从妇女的哭拆中,从中国巡警的不公正处理中,从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中,都可以体会到“中华不振”。
你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了吗?具体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02
课文赏析
结构图解
jié ɡòu tú ji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心存疑惑——中华不振
立下壮志
同学——满足私欲
周恩来——振兴中华
振兴中华
志向远大
1
9
心系祖国
街道见闻及深刻思考
热闹非凡
妇女含冤,无处申辩
目睹惨剧
17
15
14
10
课文赏析
主题归纳
zhǔ tí ɡuī nà
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人的地盘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而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01
感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锉锵有力的话语始终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激励着有志少年不断向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作为小学生,我们更要刻苦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为早日头现中国梦而奋斗!
02
课文赏析
教材习题
jiào cái xí tí
第一件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件事:十二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
第三件事: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辱,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分量,决心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之中拯救出来。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少年周恩来听伯父讲“中华不振”而感到疑惑,他偷偷进入租界目睹了中国人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01
课文赏析
教材习题
jiào cái xí tí
课文中出现了“租界”“中华不振”等词语,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结合下面的诗句理解周恩来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
02
什么叫租界?
“租界”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都市内“租借”给他们做进一步侵略的据点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主权,在租借期内,仍属于中国,使用、管理权让予租借国。它是列强强占中国领土的方式之一。
“中华不振”的含义。
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英、法、德、意等帝国主义列强趁机侵略中国。他们霸占我们的国土,还让我们赔款。中国人在自己的领土上却被外国人欺辱,大家敢怒而不敢言。祖国和人民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
诗词欣赏
扩展知识
kuò zhǎn zhī shí
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①济世穷②。
面壁③十年图破壁④,
难酬蹈海亦英雄⑤。
———周恩来
【注释】①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科。一说是各种科学。②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③面壁:面对墙壁坐着。这里用来形容刻苦钻研。④破壁:这里表示学成以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⑤难酬蹈海亦英雄:即使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
“中华不振”与诗中的“世穷”同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与“邃密群科济世穷”相合。
谢 谢 欣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