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教学课件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第一单元
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3课 土地改革
目录
前言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
开国大典
三
西藏和平解放
前言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是怎样筹建起来的?首都、国歌、国旗是怎样确定的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遵义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
知识点
时期
召开背景
主要内容
召开影响
1949年7月,北平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③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④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初步建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目的:筹建新中国
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
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
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
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制定规章制度的主要依据是( )。
A
知识点
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通过了《中国共同纲领》
B.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D.选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下列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D
知识点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相关史事
二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
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
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生。毛泽东宣读
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
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开国大典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开国大典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地主阶级被消灭
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的写到:“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
C
知识点
1921-1949年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会议推选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毛泽东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相关史事
A.壮大了世界和平社会主义力量
B.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进行民族解放战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D
知识点
时期
历史
意义
站起
来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天安门广场
①(国内意义):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从此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获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人民从此政治上当家做主,经济上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国际势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随后,盛大的阅兵式开始。朱德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人民海军和陆军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以整齐的步伐由东向西通过主席台;人民空军的飞机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
接受检阅。
3小时的阅兵式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
天安门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晚
上9点半。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接受检阅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D.港澳的回归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
B
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租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
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社会主义的力量。
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在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中国国际形象的这一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C
知识点
改变性质
三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开国大典时,居住在青海塔尔寺的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中央人民政府多次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开国大典
C.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西藏解放
祖国统一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其中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
D
知识点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的热烈欢迎。
A.阿沛·阿旺晋美 B.李维汉
C.阿古柏 D.博古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代表团的首席全权代表是( )。
A
知识点
课后活动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答: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国家。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结合《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影片,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国歌、国旗、国徽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前,政协筹备会向国内外发出了征集国歌词谱、国旗和国徽图案的启事,得到热烈响应。
著名画家徐悲鸿推荐以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这首歌的歌词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有人提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
知识拓展
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否过时,周恩来认为这首歌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因此还要居安思危,还是用原词。这样,政协会议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之前,将这首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它定为
国歌。
政协会议在应征的数千件国旗图案中,对上海的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进行简单修改,然后将它确定为国旗图案。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是: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关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国徽图案因应征的方案不够理想,便邀请专家另行设计。1950年6月,国徽审查小组确定了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设计的国徽方案。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它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教学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