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4 21:0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单选题
1.由表可知,形成那曲与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地名 纬度 海拔(米) 1月均温 7月均温
那曲(西藏) 31°12′N 4808 ﹣12.6℃ 9.0℃
南京(江苏) 32°00′N 8 2.4℃ 27.8℃
A. 地势 B. 季风 C. 纬度位置 D. 海陆位置
2.下面有关大气环境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
A. 《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
B. 城市上空的“热岛效应”有利于人和动植物的生活
C. 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改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3.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人们要求改善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下列能减少或杜绝出现雾霾天气的行为是( )
①农民燃烧秸秆肥田
②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③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④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出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下列对诗歌或语句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反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B. “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反映了纬度位置对两地气候的影响
C.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体现西北地区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D. 浙江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季风
5.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 B. 局部不断发生战争
C. 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 D.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6.下列叙述中,描述天气的为(  )
A. 全年炎热干燥 B. 冬冷夏热 C. 长冬无夏 D. 狂风暴雨
7.下列词语是说明天气的是(  )
A. 长夏无冬 B. 四季寒冷 C. 狂风暴雨 D. 冬季多雨
8.下列描述属于天气的是(  )
A. 明天将出现大风、降温现象 B. 黑龙江冬季漫长寒冷多冰雪
C.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 武汉冬冷、夏热、春暖、秋凉
9.苏轼诗:“乌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西湖楼下水如天.”该诗句描述的是(  )
A. 天气 B. 气候 C. 降水 D. 季节
10.下列诗句中,描写天气的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春江水暖鸭先知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1.人们通常描述天气现象的词语是(  )
A. 狂风暴雨 B. 四季如春 C. 秋高气爽 D. 终年高温
12.下列诗句中,可以描述天气的是(  )
A.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C.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D. 五月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为未挂丝
二、填空题
13.读“某地区天气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天气状况以晴朗天气为主的是________(填“A”或“B”)地。
(2)D 地附近活动的锋面在D地过境时,D地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
14.读漫画“啊,地球出汗了”,完成成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
(2)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给人类的生存帯来了哪些危害?________
(3)人类应该如何缓解“地球出汗”的程度________.
三、解答题
15.城市内的气温常高于郊区,而使城市变成“热岛”,这种现象被称为“热岛效应”。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各线段的气流运动方向。
(2)在这个要素作用下,城市与郊区的近地面风应该是由________ 吹向________ 。(填“城市”或“郊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山顶积雪终年不化,从陆地和海洋的角度去分析一个地方的位置就是海陆位置,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纬度位置是指此地处于地球南北的哪一部分,然后与经度位置结合能确切的定位一个地点。
【解答】 A、那曲位于“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才导致了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因此那曲与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地势,A符合题意。
B、季风不是造成那曲气温寒冷的原因,而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波高,气温低,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表中可以发现那曲与南京纬度很相近,但那曲位于“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才导致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形成那曲和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地势,C不符合题意。
D、从陆地和海洋的角度去分析一个地方的位置就是海陆位置,但是那曲和南京与海洋并无多大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 B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目前的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解答】A、蒙特利尔议定书全名为“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议定书;是用于保护臭氧层的协议;故A正确;
B、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的温度明显高于郊区,较高的温度下对人和动植物的生活有害;故B错误;
C、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故C正确;
D、植树造林可以局部增加空气中水汽和氧气含量,修建水库可以改良局部的水循环,对局部地区都是有好处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答案】 C
【解析】【分析】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解答】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生活中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环境质量。而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燃烧秸秆肥田,增加了碳排放量,会加大雾霾天气发生。
故答案为:C。
4.【答案】 C
【解析】【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有海陆位置、季风、地形、纬度位置等。地形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海拔与气温的关系,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海陆位置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水的比热大升温慢降温也慢,砂石的比较小升温快降温也快;纬度位置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热量的不同,一般低纬度辐射热量多,高纬度少;季风是一种季节变换风向的风,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海洋吹向陆地时一般带来充足的降水,陆地吹向海洋时一般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解答】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反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山地海拔变化大,山脚与山顶气温变化明显,所以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现象,解读正确,A错误;
B、“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反映了纬度位置对两地气候的影响,江南是南方纬度低,燕山是在北方纬度高,两者气候上的不同,反映了纬度位置对两地气候的影响,解读正确,B错误;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体现西北地区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此句描述的是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所以应该体现了西北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解读错误,C正确;
D、浙江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季风,浙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影响因素是季风,解读正确,D错误。
故选C
5.【答案】 D
【解析】【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因而,对气候的形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解答】解: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故选:D.
6.【答案】 D
【解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很重要.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解答】解:全年炎热干燥、冬冷夏热、长冬无夏都是描述某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属于气候.狂风暴雨是短时间的天气变化.
故选:D.
7.【答案】 C
【解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解答】解:四季寒冷、长夏无冬、冬季多雨都是描述某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属于气候.狂风暴雨是短时间的天气变化.
故选:C.
8.【答案】 A
【解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牢记即可.
【解答】解:读题干可得:选项B、C、D描述的都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属于气候,选项A属于天气.
故选:A.
9.【答案】 A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气温变化剧烈;等等.本题考查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属基础题.
【解答】解:该诗句反映的是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属于对天气的描述.
故选:A.
10.【答案】 C
【解析】【分析】天气和气候有本质的区别.本题从关键问题上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解答】解: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描写的是天气,根据题意.
故选:C.
11.【答案】 A
【解析】【分析】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突出特点是时间短,多变;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时间长,稳定.
【解答】解:“四季如春”、“秋高气爽”和“终年高温”,描述的内容时间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应是气候.而“狂风暴雨”,描述的内容时间短,变化快,应是天气.
故选:A.
12.【答案】 A
【解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解: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现象A描述的是天气,现象BCD描述的是气候.
故选:A.
二、填空题
13.【答案】 (1)A
(2)大风、降雨、降温
【解析】【分析】高压系统控制下的地区天气以晴朗干燥为主。低压系统控制下的地区天气以阴雨为主。冷锋控制下的天气以大风、降雨、降温天气为主。暖锋控制下的天气以升温,阴雨为主。
【解答】(1)图中A是高压系统天气状况以晴朗天气为主,所以填A地。
(2)D 地附近活动的锋面在D地过境时,D地活动的锋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以大风、降雨、降温天气为主。
故答案为:(1)A (2)大风、降雨、降温
14.【答案】 (1)地球日益变暖
(2)旱涝灾害频繁
(3)治理工业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解答】解:读图可知,(1)这幅“地球出汗了”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地球日益变暖.(2)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南北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低地被淹,产生旱涝灾害、粮食减产、水资源短缺等危害,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3)人类应该治理工业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等.来缓解“地球出汗”的程度.
故答案为:(1)地球日益变暖;(2)旱涝灾害频繁;(3)治理工业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
三、解答题
15.【答案】 (1)
(2)郊区;城市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城市热岛效应,对应的知识其实就是对流现象。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解答】1.如图;
2.根据上图可知,风是由郊区吹向城市。也就是图再画详细点就是这样的。
故答案为:1.2.郊区吹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