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4 21:1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选题
1.对一些难以生根的林木枝条,在扦插时用 处理,可促进其生根.
A. 高浓度的人工合成的生长素 B. 适当浓度的人工合成的生长素
C. 含磷的化肥 D. 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
2.如图所示,用一个花盆种小麦,当小麦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时,把这盆小麦幼苗放到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小麦的幼苗向着什么方向生长,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该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麦的向光性
B. 实验材料选用小麦幼苗是因为幼嫩植株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C. 该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
D. 该实验能得出在单侧光照射下导致植物内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3.新昌的南北大道用银杏做行道树,一到秋冬季节,银杏叶子会变黄掉落,为美丽新昌增添了亮色。这种现象是植物对( )
A. 温度刺激的感性运动 B. 水分刺激的向性运动
C. 光照刺激的向性运动 D. 机械刺激的感性运动
4.要使已采摘但未成熟的猕猴桃尽快成熟,下列催熟方法可行的是( )
A. 放入冰箱中冷藏 B. 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处理
C. 喷洒一定浓度生长素 D. 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
5.乙烯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细胞分裂 B. 促进细胞生长 C. 促进果实成熟 D. 抑制细胞生长
6.如图所示,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在装置左侧,光可从窗口射入.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花盆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20min转一圈,一周后幼苗生长情况如图丁所示
B. 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20min转一圈,一周后幼苗生长情况如图乙所示
C. 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20min转一圈,一周后幼苗生长情况如图甲所示
D. 把花盆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20min转一圈,一周后幼苗生长情况如图丙所示
7.下列植物的感应性反应中,有一项与另外三项属于不同类型,这一项是( )
A. 雏菊花早上开放,傍晚关闭 B. 捕蝇草遇到苍蝇的触动会产生捕捉运动
C. 含羞草的小叶受触碰后合拢 D. 葡萄的卷须接触到附着物会缠绕在上面
8.在市场上有时可见到凹凸不均(发育不均匀)的歪西瓜,若切开观察,可 见其凹侧部分种子发育不良(白籽儿较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西瓜凹侧部分( )
A. 从叶片得到的营养少 B. 照不到阳光,生长素分布少
C. 果实发育不良,造成种子发育不良 D. 种子没发育好,导致生长素分泌不足,使子房不正常发育
9.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A. NAA B. 乙烯 C. 吲哚乙酸 D. 细胞分裂素
10.植物具有向光性生长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与下列哪一物质有关( )
A. 水 B. 氧气 C. 生长素 D. 二氧化碳
11.如图所示是小科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感应性生长影响”的实验,一周后,暗箱中植株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12.有许多植物在春暖花开时展现勃勃生机,而在寒冷的秋风来到时,植物的叶子由绿变黄,落叶树开始落叶,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是植物对下列哪种环境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 )
A. 光照 B. 地球引力 C. 温度 D. 振动
(2).上述现象说明植物具有的向性运动是( )
A. 向触性 B. 向热性 C. 向水性 D. 向光性
二、填空题
13.安吉素有“中国竹乡”之称,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安吉常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生长。安吉本地的特产主要有四类:竹制品、笋类、茶叶、坚果。
(1)春节上市的早笋,栽培时在地面上覆盖厚50厘米的潮湿秸秆等物,再在上面盖一层薄膜,使地面温度保持10℃左右,使笋不提前破土而出,上述叙述说明竹笋具有的感应性现象是向________性。
(2)将白茶幼苗放在阳光下,并用黑纸罩住,朝南打开一小口,一段时间后 发现白茶幼苗朝南弯曲生长。下列关于幼苗弯曲生长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阳光促使向光侧和背光侧营养物质运输不均匀
B.阳光引起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阳光促使向光侧比背光侧细胞生长快
D.阳光促使光合作用进行,从而使向光侧和背光侧营养物质积累不同
14.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的实验:取20个同一品种的水仙头(水仙的鳞茎),分为甲、乙两组,甲组10个水仙头较大,不做任何处理;乙组10个水仙头较小,均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再用0.1毫克/毫升的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花芽。将两组水仙置于相同的环境中培养,结果乙组水仙头的平均开花时间比甲组提前了20天。据此,兴趣小组的的同学得出了荼乙酸可以促进水仙头开花的结论。请分析回答:
(1).该研究的假设是什么? 1
(2).用较多数量的水仙头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1
(3).该实验设计中有不够严密之处,请予纠正。 1
三、实验探究题
15.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为探究赤霉素与生长素对茎的伸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注: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作具体要求)
①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
②将豌豆茎切段平均分成四组后分别放入标号为甲、乙、丙和丁的培养皿中,甲组培养皿加入适量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乙组培养皿加入适量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丙组培养皿添加等量蒸馏水,丁组培养皿加入 ,均在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③每隔12小时,测量茎切段长度一次,48小时后,计算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
(1)步骤②中丁组培养皿应加入________;
(2)实验中选择植物的幼苗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如果本实验能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基于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
【解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如果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生根。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适当浓度生长素溶液浸泡插枝下端,可以促进枝条生根。
故答案为:B
2.【答案】 D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特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硏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A、该实验根据小麦幼苗是否弯向光源生长,可以研究小麦的向光性,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幼嫩植株由于生长迅速,所以向光性反应较快,因此实验材料选用小麦幼苗,B不符合题意。
C、本实验只有一组单侧光照射的实验组,缺乏自然光照射的对照组,C不符合题意。
D、本实验不能仅靠幼苗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就推断出植物内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结论,还需要辅助实验加以说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 A
【解析】【分析】 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植物感性运动的运动类型分类为:感温性、感光性、感震性、感触性。
【解答】 新昌的南北大道用银杏做行道树,一到秋冬季节,银杏叶子会变黄掉落,由于季节变化,秋冬季节温度降低,植物的 生长运动由于温度的变化作为刺激引起的运动,就是温度刺激的感性运动。
故答案为:A

4.【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乙烯、脱落酸的作用,根据这些特点解题即可。
【解答】A、放入冰箱中冷藏是为了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保存有机物的储存,A不符合题意。
B、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B符合题意。
C、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果,C不符合题意。
D、脱落酸的作用是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 C
【解析】【分析】乙烯是一种植物内源激素,高等植物的所有部分,如叶、茎、根、花、果实、块茎、种子及幼苗在一定条件下都会产生乙烯。它是植物激素中分子最小者,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片衰老、诱导不定根和根毛发生、打破植物种子和芽的休眠、抑制许多植物开花(但能诱导、促进菠萝及其同属植物开花)、在雌雄异花同株植物中可以在花发育早期改变花的性别分化方向等。
【解答】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故答案为:C

6.【答案】 B
【解析】【分析】植物的运动方式有多种,根据植物对不同外界刺激的反应可以分为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
【解答】把花盆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暗箱不动,对于植物而言,相当于接受的是均匀光照,故幼苗将直立生长;光源固定不动暗箱水平旋转,这样植物和暗箱都旋转,20分钟转一周,实际 是每隔20分钟幼苗受到一次来暗箱小窗的光照射,其他时间均无光照射,因此,对于小幼苗来说,只有小窗和光源转到一条直线上时才能接受光照,因此幼苗将弯向小窗生长,故一周后幼苗生长情况如图乙所示。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 A
【解析】【分析】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解答】A、雏菊花早上开放,傍晚关闭;是感温性;
B、捕蝇草遇到苍蝇的触动会产生捕捉运动,是感触性;
C、含羞草的小叶受触碰后合拢,是感触性;
D、葡萄的卷须接触到附着物会缠绕在上面,是感触性;
故答案为:A。
8.【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生长素类似物在获得无子果实中的应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生长素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现象的能力。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防止果实、叶片脱落.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A、种子的发育营养物质不是从叶片中得到的,A错误;
B、西瓜其凹陷一侧的种子发育不良与光照使生长素分布少无关,B错误;
C、种子发育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不是由果实提供的,C错误;
D、发育中的种子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某些部位的种子发育不良,产生的生长素少,因此该处的果实因为缺少生长素而发育不好导致凹陷,D正确;
故选:D
9.【答案】 A
【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并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的化学物质.
【解答】解: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NAA不属于植物激素,它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长素类似物的一种.
故选:A.
10.【答案】 C
【解析】【分析】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因此植物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
【解答】解:ABD、通过分析可知,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侧生长激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不是水、氧气、二氧化碳的影响,ABD不正确;
C、通过分析可知,植物具有向光性生长的特点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形成的,C正确.
故选:C.
11.【答案】 C
【解析】【分析】植物能够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解答时既要注意单侧光的刺激,还有注意植株是放在斜面上。
【解答】用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别不均匀,从而使植物的茎产生向光生长,同时植物的根有向地生长的特性。
A中的植物没有对单侧光作出反应,B中植物的根没有表现出向地性,D中的植物根的生长方向不对,只有C中的植物既表现出向光性、也表现出向地性。
故选:C
12.【答案】 (1)C
(2)B
【解析】
【分析】高等植物不能像动物一样自由移动整体的位置,但植物体的器官在空间可以产生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是植物的运动。高等植物的运动主要有两种类型: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触性、向化性和向水性等。
【解答】树木秋季落叶,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是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应答性反应.上述现象是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应答性反应,是向热性。
故答案为1.C;2.B。
二、填空题
13.【答案】 (1)热
(2)B
【解析】【分析】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解答】(1)由题干叙述可知,早笋破土而出受温度的影响,因此竹笋具有向热性;
(2)白茶幼苗弯向光源生长,是植物的向光性,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导致背光侧生长的速度大于向光侧;故B正确;
故答案为:(1)热;(2)B。
14.【答案】 (1)荼乙酸对水仙头开花有促进作用
(2)用较多的水仙头会减少水仙头死亡或水仙头遗传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3)两组水仙头的大小应相近,并都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有关该问题的信息,通过思考建立猜想或假设。接着,制定探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获取尽可能多的事实或证据,对猜测或假设进行检验。科学探究往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同时进行科学探究时往往要选取多个研究对象或材料,因为数量太少的话易出现偶然性,少数个体的特性不能代表整体的性质。
【解答】(1)该实验将20个水仙头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不作任何处理,乙组用萘乙酸处理花卉,结果乙组水仙头的平均开花时间比甲组提前了20天,可见,该实验是要研究萘乙酸对水仙头开花是否有促进作用,作出的假设可以是萘乙酸对水仙头开花有(没有)促进作用。
(2)做实验要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干扰。用较多数量的水仙头做实验会减少水仙头死亡或水仙头遗传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3)对照试验应遵循变量单一的原则。该实验的变量是萘乙酸,即是否用萘乙酸对水仙头进行处理,那么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两组水仙头的大小应相近,并都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并都置于相同且适于水仙头开花的环境中培养。
故答案为:(1)萘乙酸对水仙头开花有促进作用;(2)用较多数量的水仙头做实验会减少水仙头死亡或水仙头遗传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3),两组水仙头的大小应相近,并都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适量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溶液
(2)幼苗伸长速度快,实验效果明显
(3)丁组的茎切段长度增加量比甲、乙组的长,甲、乙组的茎切段长度增加量比丙组的长
【解析】【分析】本实验通过对照实验探究赤霉素与生长素对茎的伸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根据对比综合观察实验步骤解题即可。
【解答】(1)甲组培养皿加入适量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乙组培养皿加入适量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丙组培养皿添加等量蒸馏水,丁组应当使用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溶液,即可探究两种物质混合之后,也就是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来探究赤霉素与生长素对茎的伸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
(2)实验中选择植物的幼苗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幼苗伸长速度快,实验效果明显。
(3)如果本实验能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由于丁组是加入适量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溶液,所以丁组的茎切段长度增加量比甲、乙组的长,甲、乙组分别加入生长素溶液和赤霉素溶液,丙组加入蒸馏水,那么甲、乙组的茎切段长度增加量比丙组的长
故答案为:(1)适量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溶液(2)幼苗伸长速度快,实验效果明显 (3)丁组的茎切段长度增加量比甲、乙组的长,甲、乙组的茎切段长度增加量比丙组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