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姓名:景秀敏
学科:历 史
课题:第20课 西学东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教学评价
西学东渐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岳麓版教材必修三第20课,从单元知识安排看,本课与第21课《新文化运动》、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共同诠释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进程,展示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在向西方学习中寻求救国之路的历程。本课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第一个阶段,在本单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中体西用的认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教材分析
3.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1、教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的优点,依据本课的内容特点,主要采用启发教学、问题教学和 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民主生动的氛围中巩固基础、探究新知。
2、学法:创设问题学习情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 ,感受合作学习的愉快和挑战权威的勇气,从而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真正实行学习方式从“奴隶”到“将军”的变革。
课前:情景设置问题引导
课后:学以致用 能力延伸
课中:材料分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延伸
深入
入门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主题及多媒体手段
设计意图
展示世博会等一系列图片
通过图片资料直观、生动的展示,引发学生对今天中国的强大、中西方交流的频繁的认识,回顾对比170多年的中国又是什么样子?
(一)设景创疑,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千年变局话背景
苦苦求索说历程
以史为鉴谈体会
教学过程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主题:千年变局话背景
多媒体手段运用:展示中西实力、地位易位的视频并运用数轴展示西方列强对外侵略的史实引导学生全面解读世界形势对中国思想的影响,认识中国思想界发生巨变的背景。注意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培养。
通过视频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氛围,通过数轴对比中西形势借以了解世界形势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主题:苦苦求索---先进中国人逐步探索的过程
剖析方式:把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结合起来,创设了合作探究题目,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较好的完成了这一教学重点的突破。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仍借助数轴逐步累积总结先进中国人对西学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
分组讨论给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究的空间,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主题及剖析方式
教学过程
苦苦求索—“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
放眼世界先行者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68页填写学案相关内容,并找出疑难点。
探究题一
设计意图:该部分是本课难度最小的一部分,于是采用自学质疑,教师重点点拨的办法。鼓励学生自学自思,生生交流
你怎样看
中体西用论为风马牛不相及,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也 ……
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世界,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 ……
探究题二
设计意图: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中体西用的认识众说纷纭,让学生多读多看放开视野,形成自己的认识,并相应的掌握评价的标准如生产力标准,全面的标准等方法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苦苦求索—维新变法
请概括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探究题三
设计意图:此处为本课重点及难点所在,必须使学生能体会向西方学习已深入到制度,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成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体会一定思想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这一原理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顽固派指责康有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思考:康有为为什么采用这个办法宣传西学?
(提示:结合时代背景和康有为自身因素作答)
成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③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苦苦求索—维新变法
苦苦求索—维新变法
探究题四
《群钗大会》
维新思想的传播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探究题五
设计意图:本知识点也是重点之一,借此图能激发学生兴趣,亦能较好的说明思想解放的意义。
千年
变局
1840
1860
1895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
欧美资本主义崛起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苦苦求索
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 强国御侮
坚船利炮
开眼启迪
千年
变局
1840
1860
1895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
欧美资本主义崛起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苦苦求索
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 强国御侮
坚船利炮
开眼启迪
中体西用
仿造器物
西学落户
千年
变局
1840
1860
1895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
欧美资本主义崛起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苦苦求索
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 强国御侮
坚船利炮
开眼启迪
中体西用
仿造器物
西学落户
维新变法
变革制度
思想解放 推动变法
康有为
李鸿章
魏源
曾国藩
林则徐
梁启超
1、从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和实践程度的角度对 以上人物进行排序并阐明理由。
2、总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三)学以致用,能力延伸
设计意图:让学生上台讲历程一是为巩固知识,二是为锻炼学生能力与勇气。
教学过程
千年
变局
1840
1860
1895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
欧美资本主义崛起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 强国御侮
坚船利炮
开眼启迪
中体西用
仿造器物
西学落户
维新变法
变革制度
推动变法思想解放
苦苦求索
以史为鉴
小结
教学过程
以史为鉴
一、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 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
二、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温家宝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历史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化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归纳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后的快乐;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 学习,乃是学生终生都受用的本领!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1)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能形象直观的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教学容量,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为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拓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3)多媒体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握好运用的尺度,用得恰到好处。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意大利中国文化年
千年变局
结合视频回答:
“人类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指什么 中国面临“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又是怎么回事?
千年变局
千年
变局
1840
1860
1895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
欧美资本主义崛起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向西方学习 强国御侮第20课 西学东渐
广饶一中二校区 景秀敏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必修Ⅰ和必修Ⅱ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以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对本课思想产生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学生对本课涉及的诸如林则徐、洋务派、康有为等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我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要让学生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去深入理解这些人物的思想主张,二是引导学生理解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渐进的过程。作为高中生,他们的思想虽然活跃,但思维方式相对比较简单,仍存在比较偏激的现象,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去客观、理性地理解、把握上述思想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是我们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中体西用的认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4、教学理念、方法
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认识理论为基础,注重“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注重“协作”“对话”——师生、同学之间互动交流,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注重“意义建构”——通过课堂讨论交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中汲取智慧。
教学方法:采用创设情境、设疑引思、材料解析、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验感受等方式。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本课导入〗
(展示世博会等图片)继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今年又一世界盛会世博会在中国举行,当今的中国一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大国形象屹立在世人面前,中西交流、合作沟通已司空见惯。但在170多年前隔绝落后的中国向西方学习确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率先打破“贵华轻夷”的藩篱,以极大的勇气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思想,从此掀起向西方学习以强国御侮的潮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讲授新课〗
本课重新整合为千年变局、苦苦求索、以史为鉴三部分。
Ⅰ千年变局 播放一段中西实力、地位易位的视频,伴以问题:人类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指什么?生:西欧资本主义崛起。(多媒体展示数轴,列明发展轨迹)崛起后的西方为了获取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资本市场,纷纷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先后发动了(师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侵华事件。一个天朝大国被一个个蛮夷小邦所败,震惊之余,一批先进的仁人志士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氛围,通过数轴对比中西形势借以了解世界形势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Ⅱ 苦苦求索
——“开眼看世界”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68页填写学案相关内容,并找出疑难点。点拨“开眼”指什么,有何意义?
(设计意图:该部分是本课难度最小的一部分,于是采用自学质疑,教师重点点拨的办法。鼓励学生自学自思,生生交流)。
最后,在数轴上强调坚船利炮 、开眼启迪这几个知识点(数轴即为累积式结构图),并导入下一部分—由于统治者的愚昧和和“贵华夏贱夷狄”观念根深蒂固,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并未付诸实践,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显得这样微弱。直到危机再次降临——1856年当太平军闹得正凶时,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外交困下的清政府为挽救封建统治又一次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即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展示洋务运动实践的四幅图片,并提问洋务运动向西方学的是那个层面(器物或技术),这恰恰体现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幻灯片展示中体西用的含义,重点放在对中体西用的认识上,此处提前发给学生拓展资料即自近代以来中外对中体西用的认识,有洋务派、顽固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今人陈旭麓等历史学家及《剑桥中国史》对此思想的看法,让学生思考讨论形成全面客观的看法。
(设计意图: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中体西用的认识众说纷纭,让学生多读多看放开视野,形成自己的认识,并相应的掌握评价的标准如生产力标准,全面的标准等方法)
继续在累积式结构图上展示仿造器物 西学落户等要点。
——早期维新
此处只要突出早期维新派进步之处——要变革制度,实行君主立宪,但并未付诸实践以导入康梁维新。
——康梁维新
1.结合材料归纳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
2.结合康有为的著作解析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及成因
(设计意图:此处为本课重点及难点所在,必须使学生能体会向西方学习已深入到制度,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成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体会一定思想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这一原理)
3、结合《点石斋画报》上的一副图片《裙钗大会》思考维新思想的传播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本知识点也是重点之一,借此图能激发学生兴趣,亦能较好的说明思想解放的意义。)
继续在累积式结构图上展示要点变革制度 思想解放。
至此本课基础知识已进行完,故设计“学以致用 巩固提高”(此处将六位代表人物像顺序打乱)
1、从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和实践程度将以上人物排序并阐明理由。
2、总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上台讲历程一是为巩固知识,二是为锻炼学生能力与勇气。)
Ⅲ 以史为鉴
先让学生谈启示,最后,以温家宝总理在世博论坛上的讲话作为方向即“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以此激发学生博采众长、奋发图强。
【学案设计理念】
A级部分是要求课前预习填写,B级部分根据课上讲解整理。(共34张PPT)
第20课
西学东渐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意大利中国文化年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千年变局话背景
苦苦求索说历程
以史为鉴谈体会
千年变局
结合视频回答:
“人类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指什么 中国面临“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又是怎么回事?
千年变局
千年
变局
1840
1860
1895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
欧美资本主义崛起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苦苦求索
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 强国御侮
苦苦求索—“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
放眼世界先行者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68页填写学案相关内容,并找出疑难点。
千年
变局
1840
1860
1895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
欧美资本主义崛起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苦苦求索
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 强国御侮
坚船利炮
开眼启迪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近代海军
新式学堂
师夷长技以自强
京师同文馆
苦苦求索—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你怎样看
中体西用论为风马牛不相及,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也 ……
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世界,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 ……
各抒己见 思维碰撞
千年
变局
1840
1860
1895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
欧美资本主义崛起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苦苦求索
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 强国御侮
坚船利炮
开眼启迪
中体西用
仿造器物
西学落户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苦苦求索—维新变法
请概括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苦苦求索—维新变法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顽固派指责康有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思考:康有为为什么采用这个办法宣传西学?
(提示:结合时代背景和康有为自身因素作答)
成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③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苦苦求索—维新变法
《群钗大会》
维新思想的传播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千年
变局
1840
1860
1895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
欧美资本主义崛起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苦苦求索
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 强国御侮
坚船利炮
开眼启迪
中体西用
仿造器物
西学落户
维新变法
变革制度
思想解放 推动变法
康有为
李鸿章
魏源
曾国藩
林则徐
梁启超
1、从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和实践程度的角度对 以上人物进行排序并阐明理由。
学以致用 巩固提高
2、总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康有为
李鸿章
魏源
曾国藩
林则徐
梁启超
特点
1.层次性、渐进性、连续性(器物—制度)
2.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是与中国的 民族危机紧密相连的
3、在东西文化碰撞交融中,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嬗变过程。
千年
变局
1840
1860
1895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
欧美资本主义崛起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 强国御侮
坚船利炮
开眼启迪
中体西用
仿造器物
西学落户
维新变法
变革制度
推动变法思想解放
苦苦求索
以史为鉴
小结
以史为鉴
一、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 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
二、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温家宝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