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物质的构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物质的构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4 21: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构成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
A. 大扫除时,漫天飞舞的灰尘 B. 中午放学回家,还没进家门就闻到家里饭菜的香味
C. 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D. 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2.关于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 该实验证明黄豆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 该实验说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体积在大小上是不一样的
D. 该实验是用来模拟两种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混合后体积小于各体积之和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 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C. 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D. 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4.一只充满氢气且密封良好的气球经过几个小时后,体积会变小,原因是( )
A. 氢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B. 氢气分子的体积减小
C. 氢气分子穿过气球壁粒子间的空隙而逃逸 D. 氢气被压缩了
5.有一密封容器储有一定量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密封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
6.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糖块放入水中,水变甜了 B. 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
C. 扫地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 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
7.下面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事例是( )
A. 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B. 学生回家闻到的菜香味儿
C. 用盐水腌鸭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D. 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
8.甲物体比乙物体的温度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的内能比乙大 B. 甲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
C. 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大 D. 两物体机械能一样大
9.在如图所示四个实验,与分子无规则运动无关的是( )
A. B. C. D.
10.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则它的( )
A. 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机械能增加 B. 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内能增加
C. 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内能减少 D. 分子运动速度不变,内能增加
11.下列四字词语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分子热运动的是( )
①花香四溢②大雪飘扬③狼烟滚滚④臭气熏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雾气漫天 B. 教室里灰尘飞扬 C. 衣柜里的障脑丸变小 D. 吹烟袅袅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由左、右两个相同容器连成的装置中,先将阀门K关闭,向左边注入50毫升较咸的食盐水,向右边注入50毫升较淡的食盐水,然后打开阀门K。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________(填“咸”或“淡”),右边的食盐水变________(填“咸”或“淡”),这是因为________。同时还会发现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14.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很难将玻璃板拉离水面;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2).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三、解答题
15.为什么炒菜时几分钟就咸了,而腌菜时却需要很长时间?
四、实验探究题
16.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分。
(1)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固体分子间距离较________,作用力较________,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他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
(2)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________,作用力较________。
(3)根据你的推理和想象,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怎样的?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分子很小,因此分子运动看不到,凡是用肉眼直接能够看到的都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
【解答】 大扫除时,漫天飞舞的灰尘,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都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不是分子运动,故A、C、D不合题意 :
中午放学回家,还没进家门就闻到家里饭菜的香味,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即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故选B。
2.【答案】 D
【解析】【分析】(1)分子非常微小,肉眼根本看不到,因此分子之间的间隙是放不进任何宏观物体的;
(2)当物质之间发生扩散现象时,因为一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分子之间的空隙,因此混合后总体积会小于原来两种物质体积之和。
【解答】A.黄豆和芝麻混合,芝麻跑到黄豆的空隙里面,看似没有什么空间了,但是对于分子来说仍然是十分宽敞的,因此该实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A错误;
B.该实验说明黄豆和黄豆之间有空隙,不能说明黄豆分子之间有空隙,故B错误;
C.该实验不能说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关系,故C错误;
D.该实验是用来模拟两种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混合后体积小于各体积之和,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 D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十分微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一般10-10m,是肉眼看不见的.
【解答】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灰尘、小水珠和铜屑都是能够看到的物体,不是分子,因此ABC选项说法不正确,D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选D.
4.【答案】 C
【解析】【分析】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性: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解答】一只充满氢气且密封良好的气球经过几个小时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氢气分子穿过气球壁粒子间的空隙而逃逸;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加压后间隔会变小分析。
【解答】物质的粒子间都有一定间隔,下压活塞时,氧分子间隔会变小,体积变小,但分子个数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B。
6.【答案】 A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解答】解:A、将糖块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有甜味,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体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灰尘是较大的物体,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固体小颗粒,故其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错误;
C、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是因为沙土小颗粒悬浮在水中造成的,不是分子的运动,故错误;
D、洒水车洒水是水在动,无法证明水分子的运动,故错误.
故选A.
7.【答案】 A
【解析】【分析】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结合分子运动的知识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这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符合题意;
B、学生回家闻到的菜香味儿,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合题意;
C、用盐水腌鸭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合题意;
D、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 B
【解析】【分析】(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等因素有关;(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决定,机械能和内能无必然联系.
【解答】解:
A、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等因素有关,故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但质量、状态不确定,所以无法确定内能的大小,故A错误;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即说明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物体剧烈,故B正确;
CD、不知道甲、乙两物体的运动的速度、质量和位置高度,无法比较两个物体机械能的大小,故CD错误.
故选B.
9.【答案】 B
【解析】【分析】首先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各现象演示的规律,然后再据题目中的提示信息选出合适的答案.
【解答】解:
A、开始实验时清水与硫酸铜溶液界面清晰,10天后两种液体完全混合,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与分子运动有关,不符合题意;
B、玻璃板离开水面的一刻,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与分子运动无关,符合题意;
C、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一滴墨水,可以看到热水的颜色变化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与分子运动有关,不符合题意;
D、抽去玻璃板,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逐渐混合,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与分子运动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 B
【解析】【分析】(1)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地越剧烈;(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当质量和状态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3)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解答】解:
A、机械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及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关与物体的温度无关,故A不正确;
BC、分子运动得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地越剧烈;又物体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当质量和状态一定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B正确;C错误;
D、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D不正确
故选B.
11.【答案】 B
【解析】【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解答】解:①花香四溢,属于扩散现象,是花的香味分子运动的结果,故①正确;②大雪飘扬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②错误;③狼烟滚滚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故③错误;④臭气熏天,属于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故④正确;
故选B.
12.【答案】 C
【解析】【分析】分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解答】解:A、雾气漫天,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灰尘飞扬,这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C、衣柜里的障脑丸变小,是扩散现象,是分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合题意;
D、炊烟袅袅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3.【答案】 淡;咸;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降;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析】【分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答】由左、右两个相同容器连成的装置中,先将阀门K关闭,向左边注入50毫升较咸的食盐水,向右边注入50毫升较淡的食盐水,然后打开阀门K。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淡,右边的食盐水变咸,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还会发现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下降,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
14.【答案】 (1)a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be;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分析可得.
【解答】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很难将玻璃板拉离水面 , 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故答案为:(1)ad;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be;分子间存在引力.
三、解答题
15.【答案】 炒菜时菜的温度要比腌菜时菜的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分子扩散越快,菜变咸得越快.
【解析】【解答】炒菜时菜的温度要比腌菜时菜的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分子扩散越快,菜变咸得越快.
【分析】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相互接触的物质分子扩散越快.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小;大
(2)大;小
(3)液体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分子间存在间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力的大小是由分子间的距离决定的.
【解答】(1)由分子的特性及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可知,固体分子间距离较小 作用力较大,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它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固态时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
(2)由分子的特性及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可知,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小,分子除了碰撞之外自由移动,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具有流动性易被压缩;
(3)由分子的特性及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可知.液态时分子在一定的位置上振动一段时间,还能移动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动,分子间距比固态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态小,液态时保持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但不易被压缩.所以,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故答为:(1)小,大;(2)大,小;(3)液体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