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8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4 21:1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钉生锈;酒精挥发 B.蜡烛燃烧;水的凝固点是0℃
C.冰雪融化;酒精易燃烧 D.食物在夏天易变质;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2.下列温州传统民俗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做糖画 B.捣年糕
C.酿米酒 D.捏米塑
3.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下列七氟丙烷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是气体 B.无色无味 C.不助燃 D.沸点低
4.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没有颜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化氢气体有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下列叙述中属于硫化氢化学性质的是(  )
A.该气体没有颜色 B.该气体能够燃烧
C.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D.该气体有臭鸡蛋气味
5.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我是紫红色固体 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我会生锈
6.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7.自然界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下列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高温下铁变成“铁水” B.春天冰雪融化
C.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 D.秋天树叶变黄
8.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发明的相关做法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引爆火药 B.切割纸张
C.雕刻字体 D. 辨别方向
9.下列是酒精在实际应用时发生的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品工业用酒精来酿制醋酸 B.用酒精制作乙酸乙酯香料
C.用酒精擦拭消毒,过一会儿消失 D.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使其燃烧
10.“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裂
B.轮胎变瘪
C.燃油燃烧
D.座椅摇晃
11.下列物质的用途,属于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化气作燃料 B.铝材做高压锅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钢材制作铁轨
12.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极难溶于水 B.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C.具有可燃性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13.下列项目:①颜色②密度③硬度④可燃性,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试剂瓶——物理性质
B.车胎爆炸——化学性质
C.用生石灰干燥氧气——物理性质
D.电灯发光——物理性质
15.下列是新昌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坑石雕
B.梅渚剪纸
C.澄潭香干
D.后岱山布袋木偶
16.下列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硫酸铜晶体的研碎 B.水的沸腾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D.碘的受热和令却
二、填空题
17.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粘膜的损伤。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工业上用潮湿的氯酸钾和草酸在60℃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所以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内容。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①______;②______。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①______;②______。(每空写1条,写两条即可)
18.下列变化中:
①雕琢玉石 ②食物变馊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钢铁生锈。
(1)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详解】
A、铁钉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水的凝固点是0℃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冰雪融化属于物理变化,酒精易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误。
D、食物在夏天易变质属于化学性质,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A、做糖画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捣年糕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酿米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捏米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3.C
【分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详解】
A、常温下是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不助燃是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沸点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A、硫化氢是无色气体,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B、硫化氢能燃烧,可燃性属于化故正确学性质,;
C、硫化氢比空气密度比空气大,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D、硫化氢气味有臭鸡蛋气味,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A.铜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铜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B.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C.氮气的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氮气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D.铁能够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铁的化学性质,选项正确,故选D。
6.C
【分析】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详解】
A、颜色、状态、气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是一个过程,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故正确;
D、溶解性,密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高温下铁变成“铁水”,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没有新物质生产,故A不符合题意;
B.春天冰雪融化,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没有新物质生产,故B不符合题意;
C.通电后灯丝发热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不符合题意;
D.秋天树叶变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
A.火药爆炸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切割纸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雕刻字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9.C
【详解】
A. 酒精的化学式是C2H5OH,醋酸的化学式是CH3COOH,用酒精来酿制醋酸,物质种类发生了改变,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用酒精制作乙酸乙酯香料,由酒精变成乙酸乙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所以用酒精擦拭消毒,过一会儿就会消失,体现酒精的挥发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 酒精具有可燃性,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使其燃烧的过程发生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A、玻璃破裂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轮胎变瘪,只是轮胎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燃油燃烧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座椅摇晃,只是座椅的位置发生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
A、液化气作燃料,利用的是其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这个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B、铝材做高压锅,利用的是铝的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的是干冰升华会吸热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D、钢材制作铁轨,利用的是钢的硬度大和延展性好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
A、物质的溶解性不需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B、物质的密度不需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C、物质的可燃性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D、物质的颜色、气味和状态不需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
①颜色、②密度、③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④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
14.D
【详解】
A、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体现了硝酸银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B、车胎爆炸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C、用生石灰干燥氧气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发生了化学变化,体现了生石灰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D、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故正确。
故选D。
15.C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西坑石雕制作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梅渚剪纸制作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澄潭香干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后岱山布袋木偶制作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16.C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酸铜晶体的研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水沸腾过程中,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碘的受热和令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17.黄绿色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有毒 强烈腐蚀性
【分析】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详解】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以上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来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有毒等,是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18.②④⑥ ①③⑤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①雕琢玉石,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食物变馊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蒸气变成冰雪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野火烧不尽发生的过程中森林树木、杂草等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⑤雨打花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⑥钢铁生锈,产生了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属于化学变化的有:②④⑥;属于物理变化的有:①③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