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送东阳马生序
九 年 级(下)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课时目标
1、理清思路,理解全文,学习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心的写法。
2、理解“以”字的用法。
3、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 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词。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及态度,勉励他勤奋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嗜( ) 稍降( )辞色 俟( )
负箧( ) 曳屣( ) 皲( )裂
媵( )人 衾( ) 被( )绮绣
容臭( ) 烨( )然
缊( )
sì
Shì
jiàng
qiè
xǐ
jūn
yìng
qīn
pī
xiù
yè
yùn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 冰 坚, 手指不
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就爱好读书
没有办法 得到,这里指买到
常常
藏有书的人家
抄录
计算 送还
假借:同义,借
以:而,便,就
砚台里(墨汁)
结成坚硬的冰
弯屈伸直
抄书
跑引申为赶快
超过约定的期限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指抄书
不停止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 遍 观
群 书。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
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 经 叩问。先达德 隆望 尊,门人弟子
填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余立侍(于)左右,
因此
都 把
于是 能够广泛地阅读
各种书籍
已经,到了
学说
担心
大师
交往,结交
跑到,快步走
向当地
前辈
拿着经书
请教
德高望重
挤满屋子
稍微和缓
言辞脸色
站着
更加仰慕
伺候
援 疑 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
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 有所
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于)深山巨谷
中,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弯下
侧着
请教
有时
训斥
周到
说出
等待
复:回答,解释
高兴,愉快
焉:兼词,
“于之”,向他
愚笨
终于
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
当:在……的时候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走在
所闻:学识。
。
大
穷冬烈风, 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 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主人日 再食,无鲜 肥 滋味之享
同舍生 皆 被 绮绣,
戴朱缨 宝 饰之帽, 腰 白玉之 环,
左佩刀,右 备 容臭, 烨然 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 处(于)其间, 略无慕艳意。
以 中 有 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 且 艰若此。
却
旧絮
生活在
他们中间
毫无 羡慕的心
因为
内心
足以快乐的事
足乐者:指读书
吃的穿的
奉:供给的。
首句发语词,不译
破
(求学的)勤劳和艰苦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
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姓氏,况才之
过于余者乎?
年老
承受
恩宠光耀
跟随
接受询问
超过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
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立之劳矣;有
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 而不告,求而
不得者也; 凡所宜 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
各、众 学生
朝廷
官家给的粮食
供给
夏天穿的衣服
给予赠送
忧患
大房子
的里面
诵读
劳累
做他们的老师
请教却
回答
凡是
应该应当
集中在这里
有的书
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 见也。 其 业
有不精,德 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 心
不若余之专 耳,岂他人之过哉
像
向人借书
然后
诸:之于
他们的学业
精通
德行
成器
天资
非……则……:不是……就是……
低下
就是
专一 罢了
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 已 二年,流辈
甚称其贤。余朝 京师, 生以乡人
子 谒 余。撰 长书 以 为
贽, 辞甚畅达。与之 论辨,
(学习)
同辈的人
很
贤能
朝见
用同乡晚辈
的身份
拜见 我
写 (一封)长信
把 作为
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
流畅通达
辩论。 “辨”同“辩”
言 和 而色 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 其 亲也,
余故 道 为学之 难 以告 之。
言语 温和
脸色 平和
在学习上
劳苦
探望他的父母
特意 讲讲
求学的 艰难
来
告诉他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
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乎?
如果说
志意
诋毁
好
夸耀
显示骄傲
了解
诵读全文 思考问题。
1、概括文意,找出中心句。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在学习上作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都是怎样解决的,都表现出宋濂的哪些美好品质。
4、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1)用文章中的话作答: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
①坚守学习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5、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6、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的艰苦,突出学习勤奋。
7、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
态度: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8、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9、课文两部分是怎样进行说理的?
难
易
(对比)
余幼时学习情况:
①致书之难 ②从师之劳 ③奔走之苦 ④生活之艰
诸生的学习条件:
①无冻馁之患 ②无奔走之劳 ③有专门老师 ④有丰富藏书
二、善学、勤学: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
生:色愈恭,礼愈至
师生态度
生活情况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
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学习条件
昔日作者:借书抄书,奔走求师,生活艰辛,尊师力学
今日太学生:衣食丰足,学舍宽宏,有问必答,应有尽有
对比
对比
对比
勤
艰
1、一词多义
弗之怠(指代“读书”这件事)
走送之(代词,指“书”)
之 益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
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盖余之勤且艰苦若此(同上)
文言知识归纳
以衾拥覆(介词,用)
无从致书以观(表目的,来)
以 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连词,因此;把)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因为,连词)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2、通假字
3、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作动词用, 腰佩、挂
手自笔录
笔:这里是名词作状语,用笔
4、古今词义
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
媵人持汤沃灌(古:热水。今:汤汁)
尝趋百里(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趋向)
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今义: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不真实)
5、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 名词作状语,用笔
2、主人日再食。 名词作状语,每天
3、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动词,腰上系着
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名词作状语,每年
5、寓逆旅。 名词作动词,寄住
6、无鲜肥滋味之享。 形容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
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性短语活用作动词性短语,穿着旧棉袍,穿着破衣衫
6、文言句式
1、倒装句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点拨:介宾短语“于藏书之家”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2)弗之怠。
点拨: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应为“弗怠之”。
2、判断句
是可谓善学者矣。
点拨:“者”表判断。
3、省略句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点拨:“撰”前省略主语“马生”,“以”后省略宾语“之”。
7、名句积累
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课文小结
一、本文的启示
“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
二、立意与结构
文章中心是“劝学”,通篇围绕这一重点来写,开头提出“嗜学”,接着叙述“力学”,然后说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最后归结到学生“善学”,脉胳分明,前后呼应,有力表现了激励太学生学习的中心思想。
三、对比突出中心
作者少时求学之难用心
之专。
1、少时求学:嗜学—家贫—勤苦—遍观群书
2、成年后求师:叩问之难 —— 卒获有所闻
3、求教之路:跋涉之难。
4、衣食粗劣,生活俭朴(对比)
5、总括全段,现身说法:“勤且艰”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记叙描写论议
主题思想
文章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勤奋、专心,赞扬马生谦虚好学,表达了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中国古代刻苦求学的例子。
1、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囊萤,以囊盛萤。《晋书 东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认继日焉。”《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北人,性敏好学,家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2、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址三引《汉书》:“孙(敬)花色品种字文宝,发学,晨夕不休。乃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 悬屋梁,后为当时大儒。”
3、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又作穿壁引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
5、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