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内容。
教材简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提供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等实物图,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能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到角;再通过折角、做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使角的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让学生了解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师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的大小有关系、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练习等相结合。
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
1游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老师手里有三个小棒,谁能用小棒摆出一个图形,(找一名学生上黑板上来摆一摆)然后任意取走一个小棒,现在你们观察这个图形,认识它吗?(认识或不认识,是角。)
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索有关角的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角(让学生齐读课题)
师:本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呢?请看大屏幕
2、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的符号及读法。
2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
(找一名学生读,然后全班学生再默读一遍)
为了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一。
3、出示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课本62页上面三幅图,先指出每个物体上的角,在想一想,在你的身边能找到哪些角?然后找到的角和小组成员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3分钟后,比一比谁说得棒!)找一名学生读。
自学质疑:
学生看书自学、思考
合作释疑:
小组内交流想法
展示评价:
生1:黑板上有角
生2:桌子上有角
生3:数学书上有角
(学生用手指出来)······
师:同学们真棒,在不同物体上都找到了角,老师带来几种物体,请你们找一找角在哪里?(出示实物)让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出来角的位置。
师:咱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角,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把它请出来吧!(课件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角的样子画在黑板上吧!(学生比划老师在黑板上画)像不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角啊!数学家早已经把这个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很好听的名字,想知道吗?
生:想
师:请看自学指导二
第二循环
出示自学指导二
认真看课本62页中间“认一认”的内容,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了解角的读法,认识角的符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收获。
(3分钟后,看谁是自学小能手!)找一名学生读。
自学质疑:
学生看书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合作释疑:
小组内交流收获。
展示评价:
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我发现角有一个顶点
生2:我知道怎样记作角,比如黑板上的这个角就记作∠1(让学生到黑板上标出并写出角的记作方法。)
生3:我发现角有两条边
······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记作:∠1,读作:角1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表现,你们真不愧是一个自学小能手,请你们再思考一个问题:角有大小吗?
生:有
师:想知道角变大变小的奥秘吗?
生:想
师:请看自学指导三
第三循环
出示自学指导三
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然后在小组内互相展示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3分钟后,比一比谁是自学小天才!)找一名学生读。
自学质疑:
学生玩一玩后总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合作释疑;
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生1:我们组发现角的张口越大角越大。
生2:我们组发现角的两条边展开得越大角越大。
(让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说)
······
师:通过同学们的操作过程,你发现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生: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系。(让学生多说)
板书: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系。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角,记住角的大小,我用剪刀把它的边剪去一段,(师演示)这个角的大小变了没有?
生:没有变
师:再剪、再剪······
生:没有变
师:你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生:我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让学生多说)
板书:我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巩固深化
师:智慧老人知道咱们班思维孩子表现特别棒,准备送给咱们一件礼物。但是他有要求,必须闯过三关,才能拿到礼物,你们有信心拿到礼物吗?
生:有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顺利闯过三关,现在可以拿到礼物了,打开礼物袋,出示“√”这是什么?
生:像对号,也像一个角······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看来数学真实无处不在!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总结: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都有不同的收获,老师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数学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收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