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2021-2022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同步课时作业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B.牛顿第一定律是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C.撞击锤柄下端使锤头套紧在锤柄上,是利用锤头的惯性
D.环绕火星运行的“天问一号”探测器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2.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而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
A.机动车辆不能超载 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车辆要右侧通行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3.一个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物体将( )
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 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C.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D.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4.小金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经历了加速、减速等阶段,最终过终点线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金加速跑时的惯性比减速跑时大 B.小金冲过终点线,停下来时没有惯性
C.小金在整个跑步过程中惯性大小不变 D.小金在加速、减速等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5.锤头松动了,要把锤头和锤柄套紧,人们常采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如图.这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个物体具有惯性( )
A.手 B.锤柄 C.凳子 D.锤头
6.金属球用细绳挂在车厢内,并相对于车静止,位置如图甲所示。下列选项中能导致球突然从如图甲位置变成如图乙位置的是( )
A.车向西起动 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加速 D.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减速
7.民间一直有“二月二理发带来一年好运”的说法。理发时,为了避免发屑沾到衣服上,经常在身上围上一块布,理完发后,理发师用力抖动布将发屑去掉。用四句话解释发屑被抖掉的过程:①发屑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②发屑和布一起保持静止状态;③发屑和布因此分开,发屑被抖下;④用力抖动布,布在力的作用下改变原来的静止状态而运动。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①③④②
8.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_______;
(2)分析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9.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的行车记录仪,可以拍摄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以保存证据,还原真相。在一次两车追尾相撞交通事故中,交警调阅A车行车记录仪,看到道路前方正常行驶的车子纷纷“倒退”。突然发现B车超车变向,并变道到A车前后却又放缓车速,即恶意别车。A车避让不及,追尾相撞,如图所示。请用物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道路前方的车子纷纷‘倒退’”?
(2)为什么恶意别车容易造成追尾相撞的交通事故?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D错误,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机动车辆不能超载是因为超载使车辆的质量增大,惯性增大,容易造成交通事故,A不合题意;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是因为如果车距过近,当车辆刹车时,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造成交通事故,B不合题意;车辆要右侧通行是为了保持良好的通行秩序,与惯性无关,C符合题意;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是因为当车辆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会继续向前运动,容易造成碰撞事故,D不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得:当物体所受的外力突然消失,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不管物体是不受力还是受平衡力,状态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静止,二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外力消失前是运动的,则外力消失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物体在外力消失前是静止的,则外力消失后保持静止的。由题意知物体所受外力消失前是运动的,所以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物体将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4.答案:C
解析: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在整个赛跑过程中,小金同学的质量不变,故其惯性不变,A错,C正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B、D错.
5.答案:D
解析:在撞击前,锤头随锤柄一起向下运动,当锤柄下端与凳子相撞时,锤柄由运动突然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下运动,于是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D正确.
6.答案:C
解析:如果车和小球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当车向西起动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小球会向东摆动,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小球和车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小球不会摆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当车向东直线运动突然加速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会向西摆动,故C选项符合题意。当车向东直线运动突然减速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会向东摆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7.答案:C
解析:理完发后,发屑和布一起保持静止状态;理发师用力抖动布,布在力的作用下改变原来的静止状态而运动;发屑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发屑和布因此分开,发屑被抖下。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①③。故选C。
8.答案:(1)相等;摩擦力(2)快(3)静止;匀速直线运动(4)不是
解析:(1)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摩擦力;(2)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毛巾表面最粗糙,阻力最大,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快;(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9.答案:见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了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掌握了物理基础知识之后,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生活和现代社会中的物理问题。
(1)前方车辆相对A车速度较慢,以A车为参照物,前方的车辆与A车的距离在减小,所以看到前方的车子纷纷“倒退”。
(2)正常行驶的车辆,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刹车制动,但车子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恶意别车容易造成追尾相撞的交通事故。